艺术家中的思想者——欧阳中石

  大家都知道,欧阳中石先生是艺术实践的大家,是著名的书法家,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可在我们这些经常围在欧阳先生身边的人看来,他更是一位真正的生活艺术家,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中学教育、诗词、国画、武术、球类,凡是他学过的、从事过的,无不深入其中,把握其规律,玩出新花样,提出新观点,让你眼前一亮,如醍醐灌顶。艺术家都是实践家,艺术直觉敏锐,而抽象思考不是他们的长处。欧阳先生不同,他的专业是哲学,从事过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这种哲学的背景在当代的艺术家中可能是唯一的。有了这种哲学头脑的训练,使得他总能在大家常见的艺术现象中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使得他总能高屋建瓴地提出大家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可以说他是艺术家中的思想者。欧阳先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通过论文或者演讲早已公之于众,为大家所知。有些问题随便讲讲,大家听过也就随时间的流逝而湮灭了。在此,我谈一谈我自己对欧阳先生所提的三个问题的理解,盼望着欧阳先生能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

一、书法写作

  一次欧阳先生上课,跟我们说,他要把书法创作课改成“写作课”,不叫书法创作,叫“书法写作”。他简要地讲了书法不是“创”出来的,是通过“学”而“写”出来的,要学不要练,要学会写字。书法写作,大家闻所未闻,道理大家也没什么体会,令我大为诧异,也根本不能理解。只是附和了老师几句,也就过去了。但书法写作这个概念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巾,迷惑不清。

  当我面对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一下就明白,欧阳先生为什么要叫书法写作了。因为,学生们根本就不会写字。和科举时代的小学相比,我们书法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的书写能力就是零。书法专业的考生,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在高二眼看着文化课考试不行了,高考无望,为了拿个文凭,临时改学艺术。而在艺术类考生巾,书法义是最好准备的,临时抱佛脚,一个学期,专业课突击一下,差不多就能糊弄过去了。

  我们来看古人,他们的小学教育基本上就是读经与写字两项,上午读经,下午写字。在他们科举考试时,四书五经已经烂熟,字已经学了十几年以上了,更根本的问题是,毛笔是他们的唯一的书写下具,写字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我们现在不会写字怎么办?跟着展览的流行书风,照猫画虎,还很容易人展获奖,艺术家很快就大功告成了。这就是艺术,是诗与远方,不是眼下的苟且。这些不会写字的艺术家们,根本就不把王羲之放眼里,说王羲之在今天根本入不了展。不会写字?但他们懂创作,这叫创作,你懂不懂?

  在欧阳先生等一批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巾小学终于开设了书法课。社会上也有表演人认为“书法不是写字”,书法是艺术,是创作,要创新。对于巾小学生,连毛笔都还很生疏,字都还不会写,写不熟,要他们怎么艺术?怎么创造?完全是在故弄玄虚,要把巾小学生引人歧途。如果说“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还有得商量,不写字,他学写什么?字还不会写,如何艺术?

  艺术,很玄,很高大上,但就是不在你脚下,不在你手巾,不在你眼里,不在你的生活里,总之在别处。这就如同蛊惑我们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诗不是说话,诗是创造,你不用学说话就可直接作诗,咿咿呀呀,说的什么鸟语,大家谁也不懂。他很陶醉,这是创作,你不懂,是当然的。可怜的孩子,他还不会说:我饿了。

  就我的理解,书法写作就是要补上古人日常书写这一课。让日常书写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变成你生命的内在需要,须臾不可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让书法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怎么写?我的办法是在正书和行草书当巾,各选定一种字帖,以这正、草两种字帖为核心,临帖,背帖,临熟,背熟,能实临,能意临,能形似,能神似。以草临正,以正临草,让正书有行草的意味,让行草有正书的安稳。吃透,烂熟于心。怎么就算熟?创以这样的书体来书写,不变形,不走样。保持这样的水平,来抄经、抄书,写日记、写便条、写短信、写微信。日常书写的量要大,要保持长时间的书写,最终目的是改变自己以往的习惯,形成自己的日常书写能力。这样的书写能力是你今后发展的基础。

  写什么?一是抄写巾西方的经典。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诸子百家,不论是李白、杜甫,还是莎士比亚,要读,要抄,要思考。通过抄写,来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同时促进对经典的深入理解。二是写读书笔记。写你对于经典的理解和思考。三是写日记。记录你的生活,提炼你的思想,提高你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们的要求是:每天都要读,每天都要写,每天离不开书写。

二、以书焕采切时所需

  欧阳先生曰:“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切时如需”的“需”,不仅仅是时代所需、社会所需,更重要的是我所需,我的日常生活所需,我的内在生命所需。所谓日常生活所需,即此时此地,我所需,即当下所需。当下,既有时间上的现在性,也有空间上的共在性。此时,既独立于历史与未来,义联结着历史与未来:此地,既独立于宇宙,义与宇宙共在,是无时间的空间,义是无空间的时间。通过书写,让“道”的光辉照耀在平庸无奇的日常生活巾。你在这光辉里认出了自我,是你与“道”的相遇,也是与自我的相遇.也是与你自己命运的相遇,“夔一”,足矣。这一刻,就如同王羲之的一点,从宇宙时空巾雕刻出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立、自足、永恒。它呼应着远古,也召唤着未来。这一刻,只有“道”的在场,才是可能的,才是充分的。“渺渺兮予怀,洞庭波兮木叶下。”“道”,就在这“渺渺”里面。如果“道”不在场,就只有秋风落叶了。如同王羲之的切锋,把时空切出一个出口,让我们挣脱时空的束缚,在此安歇。把瞬间变成永恒,点铁成金。可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一生化神奇为腐朽,点金成铁。

  只有超越了瞬间,才能超越时代。时代是要我们去超越的,而不是去跟随的。一个时代是由这个时代的人所创造的,这个时代的人赋予这个时代以精神,人的精神高度决定了这个时代的高度。时代精神的主要特征是永恒,它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本质上更属于所有时代。只有属于所有时代的精神,才能拯救这个时代。一个人一定要克服一个时代强加于他的任何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只有逃离一个时代,才能返回一个时代:只有反抗一个时代,才能拯救一个时代:只有打碎一个时代,才能建造一个时代。唯有人才能拯救一个时代,唯有精神有命名一个时代的权利,唯有精神的高度使得一个时代区别于另一个时代。命名一个时代的不是它的先锋,而是它的高峰。先锋并非高峰,我们要攀登高峰而不是要做先锋,这是欧阳先生一再谆谆教导我们的。

  “以书焕采。”有文道有书道,让“道”在书巾显现,才能焕发光彩。这“道”,你可以理解为儒家的道、道家的道、天道、人道、宇宙之道、本体之道等等,都可以。而我把它理解为生活之道,就是让“道”体现在你的日常生活里,此时此刻,此时此地,在你身上,在你的书写巾,体现出“道”的光采。王羲之的圣,他的神,不是他本人是神,而是因为他能体“道”,能显“道”,故神。你要彻底放弃你的自我,完全忘我,如同流水一样,顺道而行,不是你在书写,而是字在自己生长,如同春天万物生长。要让你的个体性完全丧失,你的艺术的个性才能缓缓诞生。不会游泳的人,对大海充满了无限的恐惧。当你被抛进大海时,你恐惧到极致,拼命地挣扎,越是挣扎就越耗尽体力。挣扎,就是你的个体性。等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时,你的个体性消失,海水的浮力缓缓托起了你,你就慢慢顺应水性,重获自由,你的新的自我,也即你的个性才出现。我们的生活也像是大海,我们在生活的大海里挣扎,疲于奔命。越是挣扎,陷得越深,越是令人恐惧。我们拼命抓住任何一棵救命稻草,但任何一棵稻草都救不了你的命。当你彻底放弃挣扎,放弃自我,完全无我,完全顺从生活时,你会发现神奇的浮力把你托起来了。这时,你动动手脚,发现生活会为你而动,当你不断地动,惊奇不断发生。直至你能完全自由。天然的个体性消失,新的自我诞生。自我无比沉重时,就会淹死在生活的大海里,如同水巾沙石。完全放弃自我时,新的自我从生活巾缓缓升起,就像炊烟升起。日常书写,只有能感受“道”的存在,顺应“道”的要求,与“道”合为一体,融汇无间,字才能富有生机,充满生命之力。这“道”,不是某个特殊的时刻、某个重要的关口才体现出来,也不仅仅是在过去的时代、王羲之的时代,或者在遥远的未来的某个时刻才现身,而是无时无刻地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巾。王羲之的手札就如同我们发一条短信,不论是长是短,是悲是喜,它那复杂多变的丰富性,它那深奥无限的深刻性,无不焕发着“道”的光采。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正是焕发光彩的一瞬。有了坚实的日常书写能力,就让我们以无限的耐心等待“道”的出场,等待每个焕发光采的时刻。只有在这绝对的时刻,你才能抓住那救命稻草。但千万:别忘记生活,别放过此时此刻。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