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六):文史类笔记
61、《却扫编》
宋代的典章制度和人物轶事笔记,三卷,南宋徐度撰。徐度,生卒年不详。陆游《渭南集》跋是书:“此书是之作,敦立犹少年,故大抵无绍兴以后事,盖其书成于高宗初年也。”可知徐度字敦立,高宗时代人,此书作于高宗绍兴初年(1127—1130)。至于为人,据邵康《却扫编》跋云:“襟韵萧散,议论英发,有晋宋简远之趣,而考订根据,辨析精敏,不竞不止。”
《却扫编》多载宋代典制,有较高史料价值,有的学者认为:是书可与王明清《挥麈录》、叶梦得《石林燕语》鼎足而立,“而文简于王,事核于叶,则似较二家为胜”如记载集贤院、弘文馆在唐宋时代变迁和政治待遇:“唐开元中,始聚书集贤院,置学士、直学士、直院总之。又置大学士,以宠宰相,自是不废。其后又置弘文馆,亦以宰相为大学士。本朝避宣祖讳,易为昭文,然必次相迁首相始得之。其后惟王章惠随、庞庄敏籍、韩献肃降旨初拜直除昭文,故王岐公行献肃制词,有曰‘度越往制,何爱隆名之私’者,盖谓是也。”可补唐宋制度史之阙。再如枢密院长官的充任,可看出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倾向:“文臣签书枢密院,始于右元懿,初称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竟以本院学士而签书院事而已。至张公齐贤、王公沔皆直以谏议大夫为之,不复带学士,自是不复除。武臣签书枢密院,始于杨守一。所选论诗语,如言‘用意太过,反失于凿’,‘作诗之外,他应有知’,及‘作诗大要忌俗’等,均可取”。
今有:《退斋笔录·却扫编》丛书集成初编本1912年版;《中国野史集成》,学津讨原本1922版;《却扫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却扫编·彭文宪公笔记》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却扫编》上海博古斋1945年本;《退斋笔录却扫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本;《却扫编》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三编,2007年版。
62、《老学庵笔记》
记载宋代历史琐闻人物典章制度笔记,十卷,另有《老学庵续笔记》一卷,陆游撰。陆游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渭南文集”。
老学庵是陆游晚年(一一九○年,绍熙元年)以后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书斋的名字。《老学庵笔记》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末年到宋光宗绍熙初年这几年间。陆游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作品众多的爱国大诗人,而且是个见识广博的学者。《会稽续志》说他“学问该贯,文辞超迈,酷喜为诗。其他志铭记叙之文,皆深造三味;尤熟识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处,以故声名振耀当世。”他幼年时,家中藏书很多,得以博览;又随他父亲会见过许多前辈的学者和士大夫,得聆听他们的谈吐;成年后,到临安(今杭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处做过官,阅历见闻极富。《老学庵笔记》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大量篇幅是记载当时的名物典章制度和各种逸闻趣事如卷三、卷十谈修《(宋)太祖实录》、朱墨本《神宗实录》的经过,卷七记教官出试题错引麻沙版本上的讹字,卷八记宋初流行的“文选烂,秀才半”之语,卷二记陂泽的兴废,卷五记靖康年间出土的原始墓葬瓦棺葬,卷六记四川茂州雪蛆,卷三记辰、沅、靖州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描叙他们踏歌醉舞的社交生活,等等,都是研究文化史的资料。
陆游鲜明的政治倾向,在《老学庵笔记》里那些简练的、笔端常带感情的记叙中,充分地流露出来。如谓高宗在临安,值时世艰难之际,每出犹黄沙铺道(卷七);卖国投敌的张邦昌死后,其家每月还得到宋廷十万抚养费(卷八);从秦桧府前走过的人,稍一顾视,就要受到卫士的呵斥;秦桧的亲戚王某做吴县知县,可以任意凌辱太守;秦桧的孙女丢失了一只狮子猫,立限临安府寻找,搅得全城不宁,可见其气焰熏天。(卷八、卷五、卷三)。《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众对爱国将领的敬重和对投降派的憎恨,如:“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检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范琼是建炎初年一员带兵大将,可是他却望风而逃,广大军民讥笑他“此将军岂解杀敌,惟有走耳。”抗战派将领张浚将其捕杀。
由于陆游有文学才华,笔记以文学家流畅的笔调书写出来,因此不但内容真实丰富,而且兴趣盎然,是宋人笔记丛中的佼佼者。如记毛德昭条:此人“喜大骂极谈”、“直谏无所忌讳”、“对客议事,率不逊语”著称,可是,有一次在临安茶肆中,他的朋友有意问他:“君素称敢言,不知秦太师如何?”结果是:“德昭大骇,亟起掩耳曰:‘放气,放气!’遂疾走而去,追之不及。”寥寥数笔,将秦桧“数以言罪人”的凶残和气焰嚣张反衬得淋漓尽致。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赞陆游及其《老学庵笔记》云:“生识前辈,年及耄期,所记所闻,殊有可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轶闻旧典,往往足备考证”;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评论说说:“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
《老学庵笔记》通行本有:《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等。
今有:《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老学庵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老学庵笔记》王欣点评,青岛出版社2002年版;《老学庵笔记》杨立英校注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其中中华书局1979年版《老学庵笔记》以《稗海》本为底本,以其它各本参校,包括《老学庵笔记》十卷,《老学庵续笔记》一卷,《老学庵续笔记佚文》三条,并附《宋史·陆游传》,二、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毛晋汲古阁书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顾广圻思适齐书跋、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周中孚郑堂读书记、缪荃孙艺风藏书记、商务印书馆印本夏敬观跋、张宗祥说郛序等各家著录与论跋,是较好的版本。
63、《桯史》
记载两宋时代朝野见闻的一部史料随笔,十五卷。南宋岳珂撰。岳珂(1183—1243),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宁宗嘉泰末(1204)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绍定六年(公元1233)元宵,岳珂在京口观灯,作诗提到宋徽宗被俘事,被人构陷以罪。嘉熙二年(公元1238)被重新起用,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著有文史资料《金佗粹编》《桯史》《愧郯录》等。
《桯史》共15卷,140条。分别记叙两宋人物、政事、旧闻等。作者以“公是公非”为写作目的,通过许多目击耳闻的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愤怒地揭露了两宋政治的腐败黑暗,南宋统治集团中投降派祸国殃民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诤臣战将、布衣义士的抗金热忱和凛凛气节,辞严义正,爱憎分明。同时也保留了许多文学史料。书中所记大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是父兄口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历代史家所重视。其中南宋部分,皆系作者亲身见闻,尤为可信。其中述宋金和战、交涉诸条,如“刘观堂读赦诗”、“开禧北征”、“二将失律”等皆属实录。其卷四“乾道受书礼”记孝宗时与金人通使的卑屈辱国,极为详细;又叙优伶讽刺秦桧及秦桧死讯传来,闻者欢声如雷,亦能反映当时的人心所向。书中所记金主完颜亮的绝句、律诗以及《鹊桥仙》、《喜迁莺》等词作,如“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亦可见其人的野心和汉学修养。卷11《番禺海獠》条,还记叙了当时广州穆斯林的广州穆斯林诵经、礼拜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清真寺建筑的宏伟壮丽。由于作者幼年曾随居官广州的父亲在任所生活,上述记叙系亲身见闻,对研究中国宋代海上交通、贸易和伊斯兰教史有一定史料价值。
《桯史》有元明遞修本6冊12卷。通行本有《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等。以《学津讨原》较佳。
今有:《桯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影印元刊本;《桯史》,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1981年版;《桯史》吴敏霞校注,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64、《愧郯录》
记载宋代典章制度,并考证前代掌故沿革的史料类笔记,十五卷。南宋岳珂撰。是书多记宋代制度,参证旧典之异同。书名“愧郯”,是取《左传》中郯子来朝,孔子问官之典故,即通知掌故,有愧古人之意。作者知识面和丰富,书中其中记鱼袋颁赐及章饰之始末,公主之改称帝姬,辨论甚确。同二品之起於五代,金带之有六种,金涂带之有九种,皆史志所未备。至叙《尚书》之名,引战国时已有尚冠、尚衣之属,皆杜佑《通典》职官志中所未提及,可与叶梦得《石林燕语》等并驾齐驱。但其间亦偶尔舛讹,如论金太祖建元始於“天辅”(按:实际是“收国”。收国元年为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而以“收国”为辽帝年号,九品中正为官品之等。
《愧郯录》有宋嘉定年间(1208-1224)刊本,十五卷;明代岳元声之刊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本,《学海类编》本等。
今有:《愧郯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愧郯录,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2006年版。
65、《麈史》
宋代记载历史轶事的文史笔记,南宋王得臣撰。王得臣(1036—1116),字彦辅,自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从学于郑獬、胡瑗,与程颐为友。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为秘书丞、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历岳州巴陵令、开封府判官。出知唐、邠、黄、鄂三州。哲宗元祐八年(1093),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召为金部郎中、司农少卿。高宗绍兴四年(1097),以目疾管勾崇禧观,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王得臣生平著述甚丰,有《江夏辨疑》一卷、《麈史》三卷、《凤台子和杜诗》三卷、《江夏古今纪咏集》五卷。今仅存《麈史》三卷及《全宋诗》收诗六首、《全宋文》录文四篇。
《麈史》前有作者于政和乙未(1115)所作的自序,称该书是“实录”,“以其无溢美、无隐恶而已”。所及的内容是自己一生的“仕途生涯,师友们之余论、宾僚们之燕谈,与耳目之所及,苟有所得,辄皆记之”。“晚年重加刊定,得二百八十四事,遂类以相从,别为四十四门,名曰《麈史》”。今本《麈史》分为上中下三卷,卷上十二门,卷中十七门,卷下十五门,共四十四门。书中记录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决策细节,如宋神宗改元“元丰”的经过:“中书许冲元尝对客言:熙宁末,神宗欲改元。近臣拟‘美成’、‘丰亨’二名以进。上指谓‘美成’曰:‘羊大带戈,不可’;又指‘亨’字曰:‘为子不成,可去亨而加元。’遂以‘元丰’纪年。”宋神宗时打算雇佣商人从东南运粮食,决策遭否定的原因:“神文朝,有议东南漕粟,兵夫、舟船与盗失之费盖十常三四,欲募商贾,令入粟以实中都。三司使程文简以为不可,万一所入不足,必邀增直,是商贾得操其柄,其议遂寝。”还有些条目,颂扬帝王或大臣的胸怀或执政的得体,如记高祖时,有百姓击朝廷登闻鼓寻猪,“上手诏忠献赵公曰:‘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寃民’”。记韩琦执政,各司其职:“韩魏公得宰相体。时曾鲁公为亚相,赵阅道、欧阳永叔为参政。凡事该政令,则曰:‘问集贤’;该典故,则曰:‘问东厅’该文学,则曰:‘问西厅’。至于大事,则自与决之矣”。虽为轶事,亦有助于治国。《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凡朝廷掌故,耆旧遗闻,耳目所及,咸登编录。其间参稽经典,辨别异同,亦深资考证。非他家说部惟载琐事者比”。
《麈史》有明抄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今有:《麈史》俞宗宪点校,上海古籍出版1980年版;《麈史》黄纯艳整理,大象出版社“宋代笔记”第一编,2005年版;其中大象出版社出版的《麈史》,以夏敬观校刊之涵芬楼本为底本,并保留夏氏校语。
66、《宾退录》
宋代历史轶事类笔记,兼及考证辨析,十卷。南宋赵与时撰。赵与时(1174—1231),字与旹,宋太祖七世孙,生平不详,《宋史》无传,《志乘》亦不载其名。惟赵孟坚《彝斋文编》中有《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得知其大概:为人幼敏悟,方弱冠,已荐取应举。宁宗时补官右选,先后任婺、泰、衢三州筦库,又监御前军器所,司行在草料场。三十年间一直为杂员。理宗即位后,赵与时靠“积阶至忠翊”,并按皇室宗亲换阶惯例改换文职,为丽水丞,不久即病逝于丽水,葬于“安吉州归安县乡山之原”。又据书中陈崇礼序,称其从慈湖先生问学,当系宋儒杨简门人。
《宾退录》汇集作者平日见闻及与宾客所谈论的内容,宾退后笔录成编,故名《宾退录》。据书中作者后序,书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书中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大半精核,所记两宋人物掌故亦多翔实可信。《四库提要》肯定其“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则精核者十之六七,可为《梦溪笔谈》及《容斋随笔》之续”。但批评其“论诗多涉迂谬,於吟咏之事茫然未解”,其实也不尽然,如书中用喻体比喻一些作家不同的文学风格,可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媲美:
开元中张说与徐坚论近世文章。说曰:“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富嘉谟如孤峰绝岸,壁立万仞,浓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也。若施于廊庙,骇矣。阎朝隐如丽服靓妆,燕赵歌舞,观者忘疲。若类之风雅,则罪人矣。”坚问:“今世奈何”说曰:“韩休之文如大羹,元酒有典则薄?滋味。许景先如丰肌腻理,虽秾华可爱而乏风骨。张九龄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王翰如琼杯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玷缺。”坚谓笃论。
因暇日与弟侄辈评古今诸名人诗。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陶彭泽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韦苏州如园客独苎,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杜牧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之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云覆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柳子厚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环妍,要非适用。本朝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泽;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荆公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崄绝为功;山谷如陶宏景祗诏入宫,析埋谈元,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如开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后山如九皋独唳,深林孤芳,冲杀自妍,不求识赏;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
特别是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形容中国历代书法家不同的风格,更为少见:
王僧虔书犹如扬州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朔少年,皆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羊欣书似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阮研书如贵胄失品次,不复排突英贤;王仪同书如晋安帝,非不处尊位而都无神明;殷均书如高丽人,抗浪乃不有意气,而姿颜自足精味;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尚风轨,然不寒乞;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吴拖书如新亭伧父,一往似扬州人共语,语便态出;柳产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曹喜书如经论道士,言不可绝;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程旷平书如鸿鹄弄翅,颉颃布置,初云之见白日;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李镇东书如芙蓉之出水,文彩如镂;金桓元书如快马八陈,随人屈曲,岂须文谱;范怀约真书有分草书,无功,故知简牍非易;皇象书如韵音绕梁,孤飞独舞;孔琳之书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李岩之书如镂金素月,屈玉自照;薄绍之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单枝;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师宜官书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张伯英书如武帝爱道,凭虚欲仙;卫恒书如插花舞女,援镜笑春;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僧智水书经气骨清健,大小相杂,如十四五贵胄褊性,方循绳墨,忽越规矩;褚遂良如熟驭战马,举动从人,而别有一种骄色;虞世南如学休粮道士,神意虽清而体气疲困;欧阳询如新痊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勤;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颜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李邕如乍富小民,举动屈强,礼节生疏;徐浩如蕴德之人,动容温厚,举止端正,敦尚名节,体气纯白;沈传师如龙游天表,虎踞溪傍,神情自如,骨法清虚;周越如轻薄少年舞剑,气势空健,而锋刃交加;钱易如美丈夫肌体充悦,神气清秀。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漫,多饰繁华;苏舜钦如五陵少年访云寻雨,骏马青衫,醉眠芳草,狂歌院落;张友直如宫女插花,媚娇对鉴,端正自然,别有一种娇态。
《宾退录》最早有宋临安府陈宅经籍铺刻本。
今有:《宾退录》,宋元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宾退录》,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子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2003年版。
67、《独醒杂志》
宋代历史轶事典故类笔记,十卷,南宋曾敏行撰。曾敏行(1118—1175),吉州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字达臣,自号浮云居士,又号独醒道人,亦号归愚老人,与胡铨、杨万里、谢谔相友善。年甫二十,以病废,不能仕进,遂专意学问。亦工画草虫。卒于宋孝宗淳熙二年。所著《独醒杂志》,由其子三聘编为十卷,杨万里为之序。
《独醒杂志》为作者积所闻见而成。据书前杨万里序,当成书于淳熙十二年(1185)。杨万里序称“其载之无谀笔也。下至谑浪之语,细琐之汇,可喜可笑可骇可悲咸在焉。是皆近世贤士大夫之言,或州里故老之所传也,盖有予之所见闻者矣,亦有予之所不知者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书中多记两宋轶闻,可补史传之阙,间及杂事,亦足广见闻。于南渡后刘、岳诸将,皆深相推挹。”《独醒杂志》为研究两宋的典制、故实、诗文均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资料。如“李煜”条比较李煜与杨行密为政和百姓对此不同态度,可看出今人所不知的两人另一面:“江南呼蜜为蜂糖,盖避杨行密名也。行密在时,能以恩信结人,身死之日,国人皆为之流涕。予里中有僧寺曰南华,藏杨、李二氏税贴,今尚无恙。予观行密时所征产钱,较之李氏轻数倍。故老相传云,煜在位时纵侈无度,故增赋至是。欧阳谓行密为盗亦有道,岂非以其宽厚爱人乎”。又记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草书长进的经过:“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书中记徐师川论诗语,言“目力所及,皆诗也”,而不可“自作镌空妄实之想”。又记王德升“久居玉笥,于山中景物体味颇深,故作诗、评诗自有独到处。”皆为至语。
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独醒杂志》,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7年版;《独醒杂志》,朱杰人标校,宋元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丛书”1986年版;《独醒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
68、《云麓漫钞》
宋代考据辩证类笔记,15卷,南宋赵彦卫撰。彦卫,字景安,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1195)在世。宋宗室。初佐幕吴门,以学识见称于世,被人视为“外吏而内儒,学而有用者”(《拥炉闲话序》)。绍熙间(1192),为乌程县令,有治名。又通判徽州,官新安郡守,其后仕历则不可考。著有《云麓漫钞》十五卷。
《云麓漫钞》初名《拥炉闲话》,10卷,后并刻为15卷,(四库总目、文献通考作二十卷)改今名。其内容“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四库全书总目》)。书中有不少资料有助于文史研究,如记建宁府松溪县银矿及矿工生活(卷二),浙东河流及船工生活(卷九),记述出使金国的路线里程(卷八)及送迎金使的经费数字(卷六)等。此外考订天文﹑地理﹑名物制度,则往往赅博;搜采方言俗谚,载述诗词遗文,亦颇多参考价值。其中如吕大防《长安图》,原书已佚,靠此书存其大概。章援(章敦之子)与东坡书,向来不为人注意,韩愈﹑欧阳修个别佚文﹑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亦赖以保存,对后者且有评论,反映了当代人某些看法。但其考证亦间有纰漏。
《云麓漫钞》通行本有《涉闻梓旧》本﹑《丛书集成》本等。
今有:《云麓漫钞》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云麓漫钞》中华书局1996年版;《云麓漫钞》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9、《齐东野语》
宋代历史轶事、杏林偏方、民俗风情诸种杂录,南宋周密撰。周密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三)词曲集《苹洲渔笛谱草窗词》。周密祖籍济南。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书中所载录的医事制度、医家史料、典籍训释、养生知识、各科医案,特别是治病疗疾的验方效剂,如“经验方”、“小儿疮痘”、“多为作者搜集、使用后的验证,大都真实可信。一些当朝史事传闻、民俗风情,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史的珍贵索引。如卷一“梓人抡材”载宋太祖、仁宗对财力爱惜以及自己对此事的考证,历史价值和学问俱佳:
梓人抡材,往往截长为短,斫大为小,略无顾惜之意,心每恶之。因观《建隆遗事》,载太祖时,以寝殿梁损,须大木换易。三司奏闻,恐他木不堪,乞以模枋一条截用。上批曰:“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寻进来。”于是止。嘉祐中,修三司,敕内一项云:“敢以大截小,长截短,并以违制论。”即此敕也。《邵氏闻见录》乃以为晋邸内臣奏请,且文其辞云:“破大为小,何若斩汝之头乎?”失其实矣。可见正史亦不可全信。
卷十对“字舞”的考证亦类此,此亦是今日大型团体操表演,布成图形文字的先声:“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而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遇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则此事由来久矣。”
今有:《齐东野语》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齐东野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六册,2007年版;《齐东野语》北京燕山出版社《历代笔记名著丛书》,2009年版。
70、《癸辛杂识》
宋元之交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杂录,四集。周密撰。这是周密寓居癸辛街时所写的另一部笔记。周密入元后不仕,寓杭州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著书以寄愤,本书因而得名。
《癸辛杂识》分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共四集六卷,凡四百八十一条,是宋代同类笔记中卷帙较多的一种。该书主要记载宋元之际的琐事杂言,这是区别于《齐东野语》的地方。本书内容广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大量记载了为国牺牲的将士,坚持民族气节的士大夫,及异族统治者,投降派的言行,寄亡国之痛于笔端,如“襄阳始末”、“佛莲家资”、“方回”(降元宋臣)等条,史料价值甚高。本书还记载了许多不见正史的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艺文书图、医药历法、风土人情和自然现象等,“究非寻常小说家之可比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如“吴兴园圃”记吴兴的城南沈尚书园、城北王尚书园、赵府北园、赵氏菊坡园等近二十处名园,是江南园林史、中国园林史的珍贵史料。其中还有“变性人”的记载:“赵忠惠帅维扬日,幕僚赵参议有婢慧黠,尽得同辈之欢。赵昵之,坚拒不从,疑有异,强即之,则男子也。闻于有司,盖身具二形,前后奸状不一,遂置之极刑。近李安民尝于福州得徐氏处子,年十五、六,交际一再,渐具男形,盖天真未破,则彼亦不自知。”
《癸辛杂识》通行本有清虞山张氏照旷阁刻本,《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等。其中《稗海》本误将《癸辛杂识》和《齐东野语》混在一起,且多阙疑,毛晋刻《津逮秘书》始复其旧;《学津讨原》本经过校正,大致完整。
今有:《癸辛杂识》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1988年版;《癸辛杂识》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1987年版。
71、《武林旧事》
记录南宋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杂录,十卷,周密撰。《武林旧事》成书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南宋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瞭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如“诸色伎艺人”门著录的演史﹑杂剧﹑影戏﹑角觝﹑散耍等五十五类、五百二十一位名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宫本杂剧段数”门著录的二百八十本杂剧剧目,对於文学﹑艺术和戏曲史的研究,尤为珍贵。
《武林旧事》通行本有清人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十卷本);宋廷佐刻《武林旧事》(六卷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五卷本)、以及《说郛》本、《四库全书》本、《永乐大典》本(其书收此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等。
今有:《武林旧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武林旧事》裴效维选注,学苑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小品选刊,2001年版;《武林旧事》中华书局《中华经典随笔》2007年版。
72、《东京梦华录》
记载北宋都城开封都市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历史轶事类笔记,十卷。南宋孟元老撰。孟元老,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开封人。生卒年不详。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领都水﹑将作二监事务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生平事迹不见他书记载。现在仅能据其自撰的《东京梦华录》序,了解其生平大概。他生于北宋末年,崇宁二年(1103)随其父到东京,至建炎元年(1127)北宋覆亡后南逃,在东京共生活了二十三年。
《东京梦华录》十卷,约三万言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一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东京的民风习俗、时令节日,当时的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如:卷一记载东京内外城的规模,河道桥梁的分布,宫内门殿阁的座落;卷二、卷三、卷四所述开封各街巷各种商店、货摊,名目繁多的的食品和酒楼、夜市;卷五、卷六记载京瓦伎艺和娶妇、育子、正月元旦朝会、立春元宵等各种节令民俗。其中“娶妇”条记述由由起草帖到婚后新女婿到女家拜门的经过;“育子”条记述孕妇临产前由娘家送衣物“催生”到来年小孩“周岁”的种种讲究,可以考证古今风俗的演变。卷六、卷七中记载的皇帝出行仪制、看百戏的情景、亦可补《宋史·礼志》之阙。
由于《东京梦华录》对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汴京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均有翔实的记载和详尽的论述,这就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个时代汴京城里各个阶层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宝贵资料。自从它于南宋初年在临安刊行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封建社会里的文人墨客,在谈到北宋晚期东京掌故时,莫不首引此书,如赵甡之的《中兴遗史》、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以及陶宗仪的《说郛》,对本书的部分资料,都有所选录。到了近代,由于其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文化史的价值,更引起了中外许多从事各种专史研究的学者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交相征引利用。人们往往把本书与《清明上河图》视同姐妹之作,二者对于我们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经济发展史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东京梦华录》也开创了以笔记描述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体裁,为以后反映南宋都城临安的同类著作《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如梦录》﹑《续东京梦华录》等书所沿用。
今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东京梦华录》邓之诚注,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2年版;《东京梦华录笺注(上下)》伊永文箋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东京梦华录注》,邓之诚注,商务印书馆1959年初版;《东京梦华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东京梦华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3、《梦梁录》
记载南宋都城杭州都市面貌、市民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历史轶事类笔记,二十卷,南宋吴自牧撰。吴自牧,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成书年代,据自序中“时异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当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书中所署“甲戌岁中秋日”(即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疑是传抄有误。
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情况,如卷一:元旦大朝会、立春、元宵、车驾诣景灵宫孟飨;卷七杭州、大河桥道、小河桥道、西河桥道、小西河桥道、倚郭城南桥道、倚郭城北桥道、禁城九厢坊巷;卷十六: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附诸色点心)、米铺、肉铺、 鲞铺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其中卷十九“瓦舍”和卷二十“百戏伎艺”记述了讲唱文学的名目、演员人名和演出场所,为文学史研究留下极为宝贵的资料,如“百戏伎艺”中写道:
百戏踢弄家,每于明堂郊祀年份,丽正门外宣赦时,用此等人,立金鸡杆。承应上竿抢金鸡。兼之百戏,能打筋斗、踢拳、踏跷、上索、打交辊、脱索、索上担水、索上走装神鬼,舞判官,斫刀蛮牌,过刀门、过圈子等……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至损坏。
此条所记杂技名称达数十种,还有踢瓶、弄碗、花鼓、弄熊、藏人、烧火、吃针等,可见此时已有大型魔术和驯兽等表演。另外傀儡戏又分为悬线傀儡、杖头傀儡和水傀儡等门类,极为丰富。
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今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梦梁录》符均张社国解说,三秦出版社“历代名家小品文集”2004年版;《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
74、《游宦纪闻》
记载宋代历史轶事、人物掌故、风土人情笔记,十卷,南宋张世南撰。张世南,《文献通考》作“士南”,字光叔,鄱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1225)在世。与刘过、高九万、赵蕃、韩淲诸人游。张世南系当时文献故家,曾随其父官于蜀,在蜀活动时间较长,自称“游蜀道,遍历四路数十郡,周旋凡二十年”,又尝官于闽之永福,游历浙闽。《游宦纪闻》就是他笔记半生游历的结晶。
《游宦纪闻》卷帙虽不多,仅十卷计一百零八条,但所包括的内容,却很广泛。举凡当代掌故,逸闻轶事,风士人情,文物鉴赏;以及艺文,小学,考古,历法,术数,医药,园艺等方面,均有所论及。而又注重实际,不尚空谈。其中如:蕲春铁钱监、谒见刺字、赐绯借紫、高丽国使人状、杨临式等条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四库总目》称其为“多记杂事旧闻,为说部佳本之一”。
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稗海》本,《说郛》本,
今有:《游宦纪闻》,张茂鹏等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游宦纪闻》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历代笔记小说大观》1983年版;《游宦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
75、《枫窗小牍》
记载宋代人物轶事、典章制度类笔记,二卷。南宋袁褧撰,子袁颐续。袁褧字尚之,吴县人(今江苏苏州)。早年为诸生,可是乡试屡试不第。晚年躬耕于谢湖,自号谢湖居士。工诗、文、书、画,与兄表、弟褒、袠及从弟砄、裘,时称袁氏六俊。书法俊迈,宗法米芾,与文征明齐名,又善画花鸟。诸生贡太学。法米芾,与文征明齐名。画山水潇洒,林丘掩映。任意写竹枝花朵,饶有生趣。卒年近八十。有《田舍集》及《奉天刑赏录》。《枫窗小牍》由其子袁颐续成,书名也由其子定名于渡江之后。其序云:“余迫猝渡江,侨寓临安山中,父书手定都为乌有,第日对窗西鸟,相省念旧,闻得数十事录之,以备遗忘。时晚秋萧瑟,喜有丹叶残霞来射几案。会录成,辄呼酒落之,名曰《枫窗小牍》”。
《枫窗小牍》多记汴京见闻,亦及临安杂事。有关北宋后期南宋前期礼仪、风俗、政事、艺文等佚闻,可与史传相参较。如记张思训在仁宗时制作的浑天仪,可补中国科技史之阙:“太平兴国中,蜀人张思训制上浑仪。其制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起为楼阁数层,高丈余,以木偶为七直人,以直七政,自能撞钟击鼓。又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即自执辰牌循环而出。余大王父赞善公尝入文明殿漏室中见之”。书中所记宋初到北宋末年徽宗朝户籍增长情况以及南渡初尚存的户籍,更为经济史中宝贵资料:“国初,杭粤蜀汉未入版图,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太宗拓定南北,户犹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噫!可谓盛矣。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生息之繁,视宣和已前仅减七百万耳”。
《枫窗小牍》有明万历年间刻本,《稗海》本,《知不足斋》本、《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今有:《枫窗小牍》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枫窗小牍》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01年版;《枫窗小牍》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6、《西塘集耆旧续闻》
宋代记载历史轶事、诸家杂说和个人见闻类笔记,十卷,南宋陈鹄撰。陈鹄,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载陆游辛弃疾诸人遗事,又自记尝与知辰州陆子逸游。则可能是宁宗开禧以後(1207)人。所录自汴京故事。及南渡後名人言行共137条,大多是,辑述诸家杂说,其中间有作者见闻。关于诗文的见解考辨也很有见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所据皆南渡以後故家遗老之旧闻。故所载多元祐诸人绪论。於诗文宗旨,具有渊源。如:驳《苕溪渔隐丛话》议东坡《卜算子》词之非;据宋祁奏议。摘欧阳修撰《薛参政墓志》之误,亦颇有考据。虽丛谈琐语,间伤猥杂。其可采者要不少也。”
今有:《涧泉日记·西塘集耆旧续闻》,郑世刚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师友谈记·曲洧旧闻·西塘集耆旧续闻》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2002年版。
77、《清波杂志》
宋代记载历史轶事典章制度人物故实类笔记,南宋周煇撰。周煇(1126—1198)字昭礼,钱塘人,著名词人周邦彦之子。南宋绍兴年间曾应试博学鸿词科,家藏故书几万卷,平时父子“自相师友”,自然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加上他自幼就跟父亲到过不少地方,成年后自己也到各处行役,扬州、饶州、建康、池阳、信州、无锡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五十岁那年还作为使节的下属到过金国,因此见识很广。张诉在《清波杂志》跋中就称赞作者“涉历久而见闻该,阅习工而语意贴”。晚年隐居钱塘清波门,“日往来湖山间,把酒赋诗,悠然自得其乐”《清波杂志》就是在此间写成,时年六十六岁。除《清波杂志》12卷外,周煇海著有《清波别志》3卷和《北辕录》。
《清波杂志》是宋人笔记中较为著名的一种,书中记载了宋代的一些名人轶事;保留了不少宋人的佚文、佚诗和佚词;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风俗、物产等。书中所载,有的可与他书互相印证或互校异同,而其中为他书所未载的,又可拾遗补阙,故常为学者所称引,是研究宋代历史、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一种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周煇一生,经历了靖康丧乱,国土沦丧之痛,时时在字里行间有所流露。在他随使节到金,经过汴都时,顾瞻宗庙宫室,不禁有黍离之叹。但他相信,“以中原复中原,规恢洪业,信自有时节”。他把金主完颜亮的侵宋比作辽世宗的侵周,二人皆被部下所杀的下场皆是“干纪妄动”之报。书中还详细地记下了宋将李宝和金兵海道作战大获全胜的战况。宋人方回读此书读至五更,并写下《十月二十二夜三更读清波杂志至五更》诗:“再卧卧不成,灯膏幸犹有。坐至五更转,读过一寸厚。是书必有益,但当审去取。”表达自己对此书的喜爱。
今有:《清波杂志校注》刘永翔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清波杂志》(全四册)中华再造善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清波杂志·别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78、《西湖老人繁盛录》
记载南宋都城杭州一带都市生活和风俗习惯类笔记,一卷。题西湖老人撰。作者生平生卒均不详,似南宋宁宗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所记内容与《梦梁录》、《武林旧事》、《京师繁胜录》同,主要记录临安市民游艺活动及各类艺人姓名和事迹,其中保存不少宋代民俗和南宋经济社会史料,如记南宋时杭州的路灯、油价以及灯会的情形:“庆元间,油钱每斤不过一百文,巷陌爪札,欢门挂灯,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光不绝。城内外有百万人家,前街后巷,僻巷亦然,挂灯或用玉栅,或用罗帛,或纸灯,或装故事,你我相赛。州府札山栅。三狱放灯,公厅设醮,亲王府第、中贵宅院,奇巧异样细灯,教人睹看”;又记南宋时杭州一带酒的品牌有:“玉练槌、思春堂、皇都春、中和堂、珍珠泉、有美堂、雪腴、太常、和酒、夹和、步司小槽、宣赐碧香、内库流香、殿司凤泉、供给酒、琼花露、蓬莱春、黄华堂、六客堂、江山第一、兰陵、龙游、藩葑、府第酒、庆远堂、清白堂、蓝桥风月。”
《西湖老人繁盛录》原本已佚,今本辑自《永乐大典》。有《涵芬楼秘笈》本。
今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中华书局2007年版;《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盛录梦粱录武林旧事》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西湖老人繁盛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西湖老人繁盛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9、《归潜志》
金元最出色的四种历史轶事类笔记之一(其余三种是王恽《玉堂佳话》、刘埙《隐居通议》、陶宗仪《辍耕录》),十四卷。金末刘祁撰。刘祁(1203—1250),字京叔,浑源(今属山西)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刘从益是金朝官员,自小就是个神童,随父亲在任所读书。早年随祖父﹑父亲游宦於金之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结识了不少名官显宦和文人学士。后成为太学生,屡试不第。元兵入汴京,亲历战争之残忍。金亡后,从汴京辗转回到故乡浑源,把书房取名“归潜”,有感於“昔所与交游皆一代伟人,今虽物故,其言论﹑谈笑想之犹在目。且其所闻所见可以劝戒规鉴者,不可使湮没无传”,意在“异时作史,亦或有取焉”。于是写下往日所见所闻,取名《归潜志》,入元后,一试即中,当过山西东路考试官,著有《神川遁士集》,今佚失。
《归潜志》共十四卷,卷一至卷六为金代人物传记,其中大多数皆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如赵秉文、李纯甫、雷渊、麻知几、辛愿、李汾、杨云翼、冯壁等,共涉金末一百多位文人的事迹,是研究金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卷七至卷十杂记遗事,其中有金代文人对诗、文的评论,其评论范围,包括北宋苏轼、黄庭坚、南宋杨万里,可以见到当时北方对南方文风的看法。此外,尚有作者对金代自明昌、承安以来至金末诗文风气的演变的论述,有时党怀英、辛弃疾等人轶事的记载。卷十一《录大梁事》,专记元兵包围开封始末。当时开封被围,金兵屡败,执政者仓皇无计,末帝在宫中想自缢,并欲坠楼,为人所救。城内百姓多饿死,甚至人相食。卷十二《录崔立碑事》,专记金朝叛将崔立降蒙古及其被杀始末。同卷之《辩亡》,以亲身感受,分析了金朝亡国的原因:金南渡后,宰执往往无恢复之谋,上下皆以苟安为乐;朝廷近侍,谄谀成风,隐瞒灾异和民间疾苦,遇事不肯明白表示可否,互相推诿,号“养相体”;宰执用人,必先择无锋芒、软熟易制者。曰“恐生事”足见当时官场的腐败。卷十三﹑十四,多是发表个人感慨,并辑录了他人投赠的诗作。其中论述金玉于粮食在平日和危难时不同价值,就很令人深思:
金银珠玉,世人所甚贵,及遇凶年则不及菽粟,何哉?事有先后,势有缓急也。平时富贵之家,求一珠玉犀象玩好器物,至发粟出帛,唯恐其不得,将以充其室夸耀于人以自乐者,皆是也。壬辰岁,余在大梁时,城久被围,公私乏食,米一升至银二两余,殍死者相望。人视金银如泥土,使用不计。士庶之家,出其平日珠玉玩好,妆具环佩,锦绣衣衾,日陈于天津桥市中,惟博鬻升合米豆,以救朝夕。尝记余家一毳袍,极致密鲜完,博米八斗,金钗易牛肉一肩,趣售也。以是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诚知其本也。古人云:“薪如桂,米如珠”,岂虚言哉!
这两卷中作者评论诗文颇有见地,如“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概括了唐、宋文学的特点及金、元文学的发展趋势。
《归潜志》所记载的,大都是他熟悉和亲历的人和事,写作态度又十分严肃,“所传不真及不见不闻者,皆不录”。它与同时元好问在金代典籍大量散失的情况下,此书是研究金代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历代史家所重视。元人修《金史》多采用其著,如《金史》对金代兵制的批评,对金末近侍权重的批评,对南渡後宰执的批评等,都取自刘著的议论。其他如李之纯﹑赵秉文﹑王郁等人的传记,也采用了刘著资料。《归潜志》
今有:《归潜志》崔文印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归潜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80、《玉堂嘉话》
金元最出色的四种历史轶事类笔记之一,八卷。元代王恽撰。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至元五年(1268),元世祖建御史台,王恽为首任监察御史。中统二年初为翰林修撰,知制诰,兼国史馆编修官,至元十四年复入为翰林待制时,大德五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王恽刚直不阿,一生仕宦,清贫守职,好学善文。他不畏权势,上书《击邪》、《纳海》等,论列一百五十余条,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去世后,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其儿孙们田园生涯,耕稼自给,便如实奏明圣上。皇上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受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村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有诗文集《秋涧集》一百卷,《承华事略》,并与赵孟頫同修《元世祖实录》,
《玉堂嘉话》记录自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至至元三十一年(1294)这34年间,作者任翰林学士是朝廷见闻、典章礼仪。“玉堂”,官署名,宋以后为翰林所居之地,故名《玉堂嘉话》。
书中所记的当时文诰礼仪等,都足以显现有元一代典制,如卷一“为春旱禁酒诏”,“为春旱祈雨青词”,卷三的“修端门前桥启土告岁地祗文”,卷四“告太庙文”、“瀛国公制词”都是王恽见到的第一手材料。元世祖时还有一种特定的“望拜行在所”仪式,也靠该书让我们得知其具体做法:
至正十五年戊寅正月甲寅乙酉朔,同李侍讲德新、应奉李谦陪百官就位望拜行在所,凡七拜。其侍仪先一日于端门两阙门灰界方所,以板书百官号,随各司依品秩作等列。班定,以次入宫行礼。礼毕由左掖门出,风埃大作。所谓“出门尘涨如黄雾,始觉身从天上归”。曾有口号一绝:“隔夜端门分板位,平明簪笏列鸳行。紫云低复千官入,润作金炉百合香”。
《玉堂嘉话》记载的唐宋以来文诰掌故、轶闻遗事以及书画等材料,亦多可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所记当时制诰特详,足以见一朝之制。如船落致祭文,太常新乐祭文之类,皆他书所未见。他如记唐张九龄、李林甫告身之式,记平宋所得法书古画名目,宋聘后六礼金,科举之法,以及论宣谕、制诰之别。据柳公权跋,知唐时已有《广韵》,辨米芾之称南宫,以赠官太常,记秦桧家庙之制,摘颜真卿书《出师表》之伪,谓《金史·天文志》出於太史张中顺,与张德辉述塞北之程,刘郁述西域之事,皆足以资考证。而宋、辽、金三史之议,尤侃侃中理”。
岳飞被害后,至孝宗时才复官、改葬、追封,《宋史·本传》中只有“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的简单记载。《玉堂嘉话》卷二中则录有宁宗诏书《鄂王岳飞谥忠穆文》,肯定岳飞的忠忱与功勋,回顾其被害之因和追封的委屈,代表朝廷谴责“当时的权臣”,对皇祖赵构的曲为回护,为我们保存了一篇珍贵的历史文献,现抄录如下:
主而忘身,兹谓人臣之大节;谥以表行,必稽天下之公有。申锡赞书,追告幽穸。故太师追封鄂王谥忠穆岳飞,威名震于区狭,智略根乎诗书;结发从戎,前无坚敌;枕戈励志,誓清中原。谓恢复之义为必申,为忠愤之气为难遏。上方密契,诏札具存。夫何权臣,力主和议。未究凌烟之伟绩,先罹偃月之阴谋。李将军口不出辞,闻者流涕;蔺相如身虽已死,凛然犹生。犹高皇眷恋之不忘,肆孝庙哀矜之备至,还故官而礼葬,颁祠额而旌表。逮于先帝之时,檖以真王之爵。既解诬于累圣,可无憾于九京。然而易名之典虽行,议礼之言未一。始为忠愍之号,旋更武穆之称。朕获睹中兴之旧章,灼知皇祖之本意。爰取危身奉上之实,仍采克定祸乱之文,合此两言,节其一惠。昔孔明之志兴汉室,若子仪之光复唐都,虽计效以或殊,在秉心而弗异。垂之典册,何嫌今古之同符;赖及子孙,将与山河而并久。英灵如在,茂渥有承。
卷二还有一篇《辛殿撰小传》,记辛弃疾因力主北伐,与韩侂胄主张相合,文集中有《寿南涧翁文》,即为韩侂胄祝寿之文,亦可补史之阙。卷二、卷三中摘记其所见宋内府书画二百余幅,也不见它书记载,为研究古代书画传绪可贵资料。
《玉堂嘉话》常见本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
今有:《玉堂嘉话》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玉堂嘉话》;《玉堂嘉话》,杨晓春点校,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