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鸡祥年”:鸡鸣枕千年前流行新疆

  

  玉猴腾云去,金鸡踏雪来。鸡在古代被赋予吉祥美好的象征,古人根据鸡的特点和形状,发明了鸡鸣枕。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了解到,截至目前,新疆已出土数件汉代至唐代的鸡鸣枕,它们曾是西域王室及百姓的宠爱对象。
  据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考古发现了许多古代枕具,有石、木、皮、麻、锦、绢、绮等质地,但以丝绸缝制鸡鸣枕最具特色。
  1959年,民丰县尼雅夫妻合葬墓出土一件东汉时期的鸡鸣枕,长46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文句织锦缝缀而成,枕两端为鸡首,细致地缝出尖嘴、圆眼、细颈、鸡冠等。这件鸡鸣枕被称作“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寓意十分明显,就是希望到另一个世界里,也能够富贵吉祥、长命百岁。
  考古专家认为,这件鸡鸣枕所使用的锦均来自中原地区,这表明在东汉时期,中原的丝绸为西域居民所青睐,也表现出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
  1995年,尉犁县营盘15号墓出土的一件汉晋时期鸡鸣枕,长46厘米高8厘米,保存十分完好,由淡黄色对禽对兽纹绮缝制而成,两端下垂呈鸡头造型。枕面上以锁绣法绣满蔓草纹样,有深蓝、浅蓝、褐、草绿、米黄、灰、棕红七色丝线,枕头两端各缝缀四瓣形花叶状红色绢饰,末端缝缀黄色穗。
  这件鸡鸣枕出土时位于一位深目高鼻的男子脑后,身着对人对兽对树罽袍,罽袍上的裸体男子手持矛、盾、剑等武器作挥舞状,具有典型的希腊罗马风格,罽袍上的石榴图案具有波斯风格,随葬的香囊、帛鱼,墓主人左臂上扎着刺绣护膊是中原风格,诸多东西方文化在营盘美男身上融合,是东西方多种文化交流的重要例证。
  此外,吐鲁番的多座古墓也出土了不少枕具,不仅有丝绸鸡鸣枕,还有皮革缝制的枕头,但最具特色的还是鸡鸣枕。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一件唐代鸡鸣枕,浅黄色麻布缝制而成,红绢缝缀鸡冠,黑线绘出眼睛和羽毛;阿斯塔那55号墓出土的一件唐代鸡鸣枕,用蓝绢制作,枕一端呈鸡首状,鸡冠用红绢缝制,十分醒目。
  阿迪力认为,鸡鸣枕之所以多次出现在新疆汉唐时期的墓葬里,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原的丧葬习俗对西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原居民流行盛葬,而且喜欢把生前喜欢的物品,随葬在墓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鸡是一种吉祥的动物。“鸡”音与“吉”相近。在古人眼中,鸡可谓文武双全、智勇兼备,被古人誉为“德禽”。随着鸡的一声长鸣,黑暗渐渐离去,迎来了太阳的升起。鸡鸣枕以鸡为形,枕头造型别致,人枕在中间刚好会让鸡头、鸡尾高高翘起。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