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在行傩活动中的作用与文化意义

  行傩活动, 在中国可谓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不仅渗透在上古生活和人们信仰的各个方面, 即使在今日之城乡, 仍或显或隐地顽强地表现着。而这一活动, 又多数与鸡发生着联系, 鸡以及它的首、血、卵、毛、骨等等都成了行傩的重要工具, 毋庸置疑, 鸡在巫傩活动中显示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 不论是巫师、巫术的信仰者还是研究巫和巫术的学者们, 都没有对这一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 更没有寻索“所以然”与现象所包含的原始的文化意义。本文试图做这项工作,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鸡在行傩活动中的作用

  行傩活动的目的是降神纳吉、驱鬼招福, 或预测人们的未来生活, 并通过某种法术化险为夷, 避免灾难。因此, 鸡在行傩中的功用大体上与此有关。如果我们只看鸡在行傩仪式中的表面现象, 或许会莫名其妙, 其实, 这是因为时间长远, 其原始的功能意义未能得到继承所致。我们将所占有的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鸡在行傩仪式的不同阶段与不同时间、地点中, 其功用是不同的, 细分起来, 有如下七种:
  1 .作祭祀的牺牲用。《周礼• 春官• 鸡人下》:“士一人, 史一人, 徒四人, 共掌鸡牲, 辨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临百官, 凡国之大宾客令同军旅丧纪, 亦如之。” 将鸡与牛、马、羊、猪一样用作祭祀的供品。不过, 鸡作为牺牲, 所看重的仅是鸡血, 而并不是一只整鸡。
  位于香港岛以西, 大屿山以东海面的小岛长洲上的居民, 行傩中举行“颂符”礼时, 醮坛前广场放一供桌, 周围堆满了护符。高功对三官大帝宣读开经偈文, 向九方喷水, 先后宣读上元天官宝诰、中元地官宝诰和下元水官宝诰。宝诰读毕。高功吸水后取剑, 向坛上和周围的符纸喷水, 用剑击打……向符上撒盐, 抓鸡, 用剑切下鸡冠, 洒血于符上。又如坪洋陈氏、香园围万氏、坪畲曾氏三姓在祭祀天后神诞时,“表奏终了, 进香三巡, 宣读呼唤五雷神以下神将功曹的符命书。向集结于坛下的功曹宣读关文。随后.行`开光挂红’ 礼。抓出系在香案下的公鸡, 用剑割鸡冠取血, 浸于酒碗, 与酒混合, 向四方泼洒。”
  “符”代表着神仙, 将鸡血洒在符上, 是让神仙享食的意思。与酒混合, 泼洒于四方, 祭奠的性质则更为明显。
  湖南会同县境的巫水流域各乡以及邻近的绥宁县部分乡村, 有着对下洞娘娘祭祀的活动。活动中巫师通过画符、念咒、挽诀等巫术, 配合宰杀雄鸡, 抛撒鸡毛, 焚烧淋有雄鸡血的纸钱, 以“安抚”下洞娘娘。此外, 还有“送白虎”的傩仪。彼地民间认为, 家庭不和, 系白虎精作祟所致。于是延请巫师到家中,以米粉拌水, 捏一“白虎” , 宰杀雄鸡, 以鸡血淋“白虎”之上, 然后将其送走, 称家庭因之可得和顺。贵州土家族傩坛上的“翻叉”表演, 是一项十分危险的活动, 据说古时举行翻叉的表演, 要用童男童女祭祀, 后来才用杀鸡代替。所祭祀的神灵不是什么大神而是喜欢找人麻烦的瘟神。湖南有些地方在演目连戏时, 也有打飞叉的节目, 而在演此节目前, 先要安排一场祭祀仪式, 叫做《请瘟祈福》, 祭祀的就是常与人对立的瘟神, 所供奉的则是一只雄鸡, 宰杀后鲜血淋碗, 以享瘟神。
  有些时候, 用鸡作牺牲祭祀, 并无一定的对象, 只认为这样做会带来平安。清代湖南人范兴荣在其《吱影集》中忆其家乡的巫傩活动时说:“最可观者, 削长竿三丈许, 制绛色纸斗于项, 或红旗或黄旗, 或青白旗, 相间排列。络绎成彩, 谓之`标’ 。先于门外空阔处供五方神如青帝赤帝之类, 一巫执竿前导, 众巫击鼓随之, 其徐也相与徐, 其急也相与俱急, 五花八门, 作诸变态, 好事者燃爆竹驰其后, 巫者任其揶揄而步武无或愆, 谓之`跑标’ 。须臾, 竖标中央, 一巫握红羽雄鸡, 拍其翅, 故使鸣, 口吻寞寂, 不甚了了, 突啮鸡月豆, 身首中分, 向空掷去, 飞过竿头, 血点点落旗上, 谓之`祭旗’ 。”
  2 .驱除鬼蜮。鬼蜮怕鸡, 初民就有了这样的概念。《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云:“东南有桃树山,上有大树, 名曰桃都, 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 日初出, 光照此木, 天鸡则鸣, 群鸡皆随之鸣。下有二神, 左名隆, 右名穴交 , 并执苇索, 伺不祥之鬼, 得而煞之。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 以雄鸡毛置索中, 盖遗像也。”又(晋书》:“岁旦常设苇茭桃梗, 桀鸡于宫及百寺之门, 以禳恶气。”昔时浙江丽水地区, 新的戏台落成之后, 或者是一年中第一次登台演戏之时, 基本上都要举行一驱鬼逐祟的开台仪式。这种活动以“出煞”最为严肃认真。所谓“出煞” , 即是驱赶对人威肋最大的恶鬼。在这活动中, 免不了一套杀鸡滴血洒台的动作, 在遂昌地区演出社戏时, 先要由一个演员扮成鲁班仙师上场。他一手拿斧头, 一手抓公鸡,头戴道士冠, 身披八卦袍, 口中念念有词道:“天灵灵, 地灵灵, 鲁班仙师下凡尘。” 或者口中叫着“伏羲大神”的名字。在台上转过几圈后, 用牙齿把公鸡鸡冠咬破, 将其血滴在戏台的地上和柱子上, 然后用斧子在桌上猛击几下后下场。用鸡血滴柱和用斧头击桌等动作, 都含有鲜明的驱鬼逐祟的意义。鸡与鬼是完全对立的, 且鸡胜鬼。光绪《增修仁怀厅志》首一卷云:“鬼箭, 鬼所操以射人者也, 亦枪子。人或中之, 不急救或死, 以雄鸡扫其痛处, 更以鸡血点之可愈, 又以鸡卵环滚其痛处, 或令人口含净水吮之, 使血出即愈。”
  3 .安定魂魄。在广西侗族人看来, 鸡血有安魂定魄之作用。彼地的巫师认为, 人之所以生病, 是因为魂魄离开了驱体, 而要康复, 必须招魂安魄。他们招来魂后, 放入“魂囊”中(一只装有“避邪祛病”草药的小小三角布袋), 给病人挂于胸前, 目的是让鬼魂重新进入体内。次日日出时, 巫师于病者家中择一宽敞处摆上供桌, 桌上放着魂符与一个嘴含猪尾巴的熟猪头、破背腌草鱼一条、活鸡一只、糯谷禾把一绞,以及糍粑、炒黄豆、茶等供品, 开始作安魂、酬神、送神仪式。巫师面向东方, 将一只大红公鸡的鸡头挟入鸡翅膀下, 念咒施术, 活鸡如死鸡一般被放倒在供桌上, 一动不动。巫师振铃, 边唱边舞, 唱词内容多为祝颂主家如何如何的好, 如何怜爱病者, 魂魄在外, 又如何危险等等。歌舞告一段落, 巫师将鸡抱起, 恢复常态, 高声唱鸡, 巫师即将鸡冠割去一齿, 手拿鸡头, 以其血在魂符上作一图, 血干后将魂符折叠, 压入病者枕下, 安魂仪式便告结束。
  4 .以卜吉凶。以鸡为卜, 历史悠久。《汉书• 郊祀志》云:“武帝元封元年, 是时既灭两粤, 粤人勇之, 乃言粤人信鬼而其祠皆见鬼, 数有效。昔瓯王敬鬼, 寿百六十岁, 后世怠慢, 故衰耗, 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 天坛亦祠天神帝百鬼, 而以鸡卜, 上信之, 粤祠鸡卜自此始用。”《史记• 正义》载:“鸡卜法, 用鸡狗一, 生, 祝愿讫, 即杀鸡狗, 烹熟又祭, 独其鸡两股骨, 上自有孔裂, 似人物形则吉, 不是则凶, 今岭南则行此法也。”鸡卜的运用相当广泛, 《青箱杂记》云:“汉书称粤人以鸡卜, 信有之矣。元丰中, 余任大理丞, 断岭南奏案:韦庶为人所杀, 疑尸在潭中, 求而弗获。庶妻何氏以铛就岸, 爨煮鸡子卜之咒云:`侬来在个潭里? 来在别处?’ 少顷鸡子熟, 剖视得侬。韦曰:`鸡卵得侬, 尸在潭里。’ 果得之, 然不知所谓得侬者, 其兆如何也?”鸡卜还可以测出棺木下入墓穴的理想位置。在广西侗族的丧葬仪式中, 当棺木抬至墓地时, 主祭巫师来到墓穴旁, 摇首顿足, 吟咒作法, 挥剑削去鸡冠一齿, 以其鸡血在巫符纸上点点画画, 然后, 突然拧断鸡颈, 抛鸡入穴, 鸡在穴中飞扑翻腾, 挣扎至死。巫师视其鸡的飞扑翻腾路线、情状与其倒毙的方向、形状等, 判断出棺木放置的位置。贵州的苗族利用鸡卜求得治病的方法。嘉庆《黄平州志》卷一“风俗”云:“苗俗信鬼, 黔地皆然, 施秉陈特奄先生曰:苗病不吃药, 惟听巫卜。或以草, 或以鸡子, 或以木梳、草鞋、鸡骨等物卜之。所卜之鬼与祭鬼之物甚伙, 病愈则归功于巫卜之甚灵, 病死则归咎于祭鬼之未遍。”这在苗族中是普遍的现象, 云南、广西的皆然, “ 占卜以鸡骨推之, 视其纹以断吉凶。”亦有凭鸡卜而断案的。1930 年黔南铅石印刷局出版的《桐梓县志》云:“《北卢录》:鸡卵卜, 取鸡卵墨画, 祝而煮之, 剖为二片, 以验其黄, 决嫌疑, 定祸福, 言如响答。”因鸡有洞察隐晦之事的功能, 故负屈伸冤者亦利用此方法以辩其冤。《桐梓县志》又记载云:“负屈莫白, 力求自明其神前恶誓者, 曰赌咒。
  其执雄鸡当屈者之门, 或神祠中, 伸其冤, 恳其报, 瞥斩其颈者, 曰砍鸡。” 还可以卜婚姻。道光《大定府志》卷十四“疆土四”云:“一曰裸罗, 或称罗罗……本卢鹿部, 有黑白二种, 黑者为贵, 白者为贱… …主仆不同饮, 黑种不与白种为婚。……婚姻自媒妁通言后, 以鸡卦为定。卦者杀鸡, 取两膊骨, 插小竹签于骨之细孔, 数其签以卜吉凶, 所谓鸡骨卜也。”据庹修明在《论彝族傩戏“撮泰吉”的原始形态》中介绍:彝族也盛行过鸡卜, 其法有鸡蛋卜、鸡头卜、鸡舌卜、鸡脚骨卜等。“撮泰吉”里的鸡蛋卜, 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方式, 在“扫寨”活动中, 将鸡蛋埋于土中, 第二年由“撮泰”们撬出看蛋好坏, 断卜吉凶。
  5 .使偶像神变成真神。是凡新塑的神像要使它灵验, 或表演中凡人所装扮的神祗要变成真神、某种普通的物体要变成神用过的物体, 就一定要进行“开光”的仪式。所谓“开光” , 在许多地方, 即用公鸡头蘸公鸡血象征性地在神祗或神祗所用的物具上指指画画, 使它们获得神的生命与神的灵验。鸡血成了从非神到神的媒介, 具有莫大的功用。
  6 .起镇压瘟神鬼祟的作用。在江苏的高淳, 阳腔目连戏艺人在演出开锣之前有一个“埋嘴”的仪式。具体做法是:在太阳落山之前, 将一只活公鸡的头, 用手绞下来, 埋在戏台正南方的旷野之处。埋前, 先在事先选定的地方插上一根竹竿, 用一张芦席围起, 再立上一块“五猖神” 的牌位, 然后烧香化纸,之后即将鸡头埋下。从此, 直至戏演结束, 这里要香烟灯火不断。这种习俗许多地方都有。江西青阳腔目连戏在演出的第一天下午, 由丑角带领一班友, 在大锣大鼓、土铳、鞭炮声中, 来到十字路口, 把上一次演出结束时埋在地下, 装有鸡头、米谷、茶叶的瓦罐取出来(称“取猖”) , 再开始演戏。演出结束时, 将
这次仪式中扫下的十几只鸡头, 加上一些米谷、茶叶用一个瓦罐装好, 埋在十字路口的地下。米谷、茶叶代表着猖神, 鸡头与之埋在一处, 即起镇压的作用。
  7 .代表着艺人。这是一种交感巫术。湖南辰河地区的目连戏艺人在演目连戏时,“封禁”是开台戏不可缺少的内容。两种“封禁”为着两种不同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演戏的吉庆平安, 将一切邪魔鬼蜮“封”在禁坛中。禁坛里封的是茶叶、大米, 以青、红、白、黑、黄五色布封口, 并以青、红、白、黑、黄五色丝线捆扎, 俟演出活动结束时“开禁”。一种是为了艺人的平安, 即将艺人的魂魄隐藏在坛中。禁坛里封的是鸡蛋, 鸡蛋上写着艺人的姓名, 以画有神符的黄表纸封口。演出结束后“开禁”, 艺人各自取蛋, 以鸡蛋完好为吉兆。
  以上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 归纳出七种功用。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其功用远不止这些。尽管如此, 我们也能够从上述材料中, 直观地看出鸡与傩的密切关系。在巫师和信巫的百姓看来, 没有鸡, 行傩的迎神驱祟的作用一定是达不到的。

二、关于鸡的傩歌

  在我国傩风盛行的许多地方, 在行傩仪式中, 鸡不论赋予其什么功用, 在削鸡冠的冠齿或绞下鸡头时, 总是伴随着动作, 并唱有关鸡的傩歌。
  在少数民族, 盛行着招魂的行傩活动。招人魂、牛魂、五谷魂等等。而在各项招魂活动中, 招魂词是极为重要的。有的就是叫鸡魂, 巫师们捧着一只大公鸡, 唱起《叫鸡魂》的歌, 歌云:“咕咕咕, 咕咕咕, 拿起竹筒敲;敲着鸡圈叫, 月食那一天, 我来叫鸡魂。/鸡魂啊鸡魂, 人从小养你, 喂你米, 喂你谷, 让你住在竹圈里, 生蛋在箩中。/公鸡魂, 母鸡魂, 别惊慌, 别逃散! 鸡圈有狗守, 家中有主人。主人有弓弩, 主人有长刀。披哈不敢来, 披钻不敢换。月食过去了, 天下就太平。/别跑进菜园, 别钻进草棵, 草棵有野猫,会把你吃掉。/回来吧, 鸡圈门已开。回来吧, 蛋在箩中哭。/咕咕咕, 咕咕咕, 主人把你叫, 鸡魂回来了。”在这一首傩歌中, 介绍了叫鸡魂的方式、时间, 人对鸡的欲望与对鸡的保护以及对鸡的嘱咐。所用的都是第二人称, 声声的呼唤, 仿佛真有鸡魂在游荡, 营造出一个神秘的魂灵世界。
  香港粉岭彭氏元宵太平洪朝祭祀中, 有两天是由歌班唱傩歌。傩歌的内容是假借洪朝仪式中所用的公鸡, 来说明家族、村落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和生活道德。首先是一个序歌, 叙述鸡的长相与驱邪的灵验。歌云:“坛前请出一雄鸡, 心肝脾腑肾俱平。若问此鸡何处出, 莫说荒唐有考稽。初开天地无鸡养,皇母收邪带番黎。双双羽翼排鳞甲, 头顶红冠脚踏泥。日里扒沙自检食, 晚间唔叫自回归。风雨飘飘无失信, 星斗沉沉不乱啼, 啼醒人间知早夜, 称为五德好灵鸡。自古鸡红能治鬼, 借渠灵气逐邪迷。”然后从公鸡头、公鸡毛、公鸡身、公鸡口、公鸡颈、公鸡眼、公鸡皮、公鸡膏等等唱起, 然歌词的主体内容与鸡本身没有关系, 只不过将鸡当作诗歌起兴之事物。如“唱到公鸡口, 劝人苦读莫担忧。古道万般皆下品, 不如读书讲为头。富贵贫穷四个字, 蒙正还在破窑丘。得接绣球时运就, 丞相嫌渠乞儿流。寺里罗斋坚力守, 专门苦学度春秋。小姐眼中知有贵, 情愿跟随不畏羞。守得云开方见日, 状元高中占鳌头。读书唔论家贫淡, 手拈管笔有人求。家有千金唔识字, 犹如盲佬向灯头。”此段内容以吕蒙正为例, 激发士人读书的积极性, 若去掉第一句, 与鸡则毫无关系。
  又如“唱到鸡公骨, 为人须要积阴功, 狼恶奸心无好处, 天眼昭昭理不容。眼前见尽阴谋毒, 绝嗣倾家断祖宗。宝鉴书中曾有话, 越奸越狡越贫穷。最怕阴谋私架祸, 累人妻离子散各西东。当日燕山人敬重, 怜人孤寡济人穷。后来五子登金榜, 千载流传万古隆。”此段则以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人不能行奸使刁, 与鸡也没有关系。
  这样的傩歌就其内容来看, 似乎没有咒语的功能, 而是宣传伦理道德的俗唱。但普通百姓并不这么看, 在他们认为, 一旦这些歌的内容因有了“鸡”的领头, 便象鸡血洒在符上一样, 变得神圣起来, 于是对歌中所唱的道德准则, 战战兢兢, 小心恪守。
  江苏南通僮子行傩时亦唱有关鸡的傩歌, 名《鸡名酒》, 歌云:“鸡呀鸡呀喔喔啼, 问你家乡住哪里?家住山东城一座, 凤凰山上出金鸡。父亲名叫鸡邦镇, 母亲鸟氏酉为妻。金凤鸟生下十二个蛋, 个个放在胸脯里, 孵了二十零一天, 啄破到蛋壳出小鸡。翅膀扑扑朝外跑, 嘴里直喊唧唧唧。有娘的鸡儿跟娘走, 无娘的鸡儿好孤凄。日间又怕鹞鹰捉, 夜间又怕猫儿欺。赵太祖呀游关西, 盘龙棍子收万里。当头一棒打下去, 吓得鸡子乱飞起。一对飞到天上去, 取的名儿叫金鸡。一对飞到下方去, 太乙真人收养叫神鸡。一对飞到西湖山中去, 它的名儿叫山鸡。一对飞到荒郊去, 头尖尾巴长的叫野鸡。一对飞到农家去, 寻食搔泥叫家鸡。一只飞到皇宫去, 后宫收留来养起, 三遍啼叫天明亮, 皇家叫它报晓鸡。六对飞去五对半, 就剩你一只不曾去。今日落到巫人手, 改名就叫祭神鸡。拿你祭坛奉献神, 鲜花血浆画字又祭旗。”用村俗的语言讲述鸡的生活与鸡的名称, 似乎在向人们传播着有关鸡的知识。但究其功用, 是祭祀时, 向神礻氏介绍牺牲的情况, 目的是让神得出人们是非常尊重自己的想法。

三、鸡在行傩活动中的文化意义

  以上两节列举了大量事例, 目的只是让读者诸君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鸡在行傩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本文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此, 而是探索能够起重要作用的原因。据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民众心理的分析, 其原因决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多方面的。鸡在巫傩活动中形成较高的地位, 有着复杂的因素。它的不同的功能是由这些复杂的因素所决定的。下面, 根据各种资料对两种主要因素作出分析和归纳。
  1 .鸡在我们原始初民的野性思维中, 它具有创新创世的神奇魔力。《荆楚岁时记》引董勋《答问礼俗》云:“正月一日为鸡, 二日为狗, 三日为羊, 四日为猪, 五日为牛, 六日为马, 七日为人。”古人把最美好的新年第一天作为鸡的生日, 会使人迷惑不解, 若读过罗马尼亚哲学家泰纳谢的精彩论述后, 或许会有所领悟。他说:“古代的人们认为, 世界应当是每年再生的。这在神话中得到了反映。关于年年创世的神话, 在古代人一套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春节中表现出来。这是迎接新年的神话性和礼仪性的戏剧——悲痛失去的天堂和最初的理想。”检索我们现存的神话资料, 就会发现, 我们的世界确实与鸡有关。
  徐整的《三五历记》云:“天地混沌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 天地开阔,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度, 神于天, 圣于地。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佛教典籍《外道小乘涅般木 论》云:“本无日月星辰, 虚空极地, 惟有大水。时大安茶生, 形如鸡子, 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 一段在下作地。”上述两个神话资料都说天地未形成之时, 混沌如“鸡子”(鸡蛋), 而在民间传承的神话中, 不是“如”鸡子, 而就是鸡子。流传于浙江绍兴的盘古神话说:“老早老早时光, 天地混沌, 只有一条缝。不知啥时候, 天外飞来一只火红火红的大鸟, 在天和地的合缝处, 下了老大老大的一个蛋。过了许多许多年, 这个大蛋成了精灵, 孕育了一个盘古。”流传于金华的盘古神话说:“老早以前, 没天、没地、没日, 也没夜, 通天下是一个硕大硕大的大鸡子, 大鸡子里头是鸡子清, 中央是鸡子蛋, 外头包着个石硬石硬的鸡子壳。也勿晓得个是啥缘故, 这鸡子黄里头孵出个盘古。”
  由此可见, 不论古今中外, 都说天地万物是由鸡蛋或象鸡蛋的东西孕育出来的。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是一切之一切的根本。故而, 把鸡奉为创世主, 将正月第一日作为它的生日, 则是理所当然的。而用它作为牺牲来祭祀神礻氏, 自然地显示出对神礻氏的尊重, 焉能不灵验? 《青史子书》云:“鸡者, 东方之牲也。岁终更始, 辨秩东作, 万物触户而出, 故以鸡祀祭也。”正指出了以鸡祭祀的缘由。
  鸡既被奉为创世祖, 自然地被看作是吉祥之物。而家鸡是由野鸡驯化而来, 故最早被看重的当是野鸡。野鸡的出现, 常被人看作是祥瑞之兆。《唐书• 褚遂良传》云:“时飞雉数集宫中, 帝问是何祥也。遂良曰:秦文公时有子化为雉, 雌鸣陈仓, 雄鸣南阳。亻辰子曰:得雄者王, 得雌者霸。文公遂雄诸侯, 始为宝鸡祠。汉光武帝得其雄, 起南阳, 有四海。陛下本封秦, 故雄雌并见, 以告明德。”“亻辰子” 本是幼童的意思, 昔时宫中大傩, 有许多幼童参加(见《后汉书• 礼仪志》), 故后世将巫称作“亻辰子” , 或称“童子” ,所以, “亻辰子”即巫。《搜神记》卷八所记与褚遂良说的有些不同, 云:“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 若羊非羊, 若猪非猪, 牵以献穆公, 道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媪, 常在地下食死人脑, 若欲杀之, 以柏插其首’ 。媪曰:`彼二童子名为陈宝, 得雄者王, 得雌者伯。’ 陈仓人舍媪逐二童子, 童子化为雉, 飞入平林。”
  不论内容有怎样的差异, 内质上都是说明雉兆示着祥瑞。如果雉为白者, 会更为人们看重。人们由人之老白发, 引伸为生物变白则年长, 而年长则又会转变为精灵。在我国民间流传的故事中, 有祥瑞之兆的白鹿, 有化为人而与人婚媾的白猿, 有为报恩而化作美丽女子的白蛇, 有怜爱孤独贫苦种田郎的白螺, 等等。鉴于这样的认识, 人们一旦发现了白雉, 都献给朝廷以荐宗庙。《宋书• 符瑞志》云:“汉平帝元始元年正月, 越裳重译献白雉一, 黑雉二, 诏使三公以荐宗庙。”《汉书• 王莽传》云:“莽为大司马, 令塞外蛮夷献白雉, 元始元年正月, 莽白太后, 下诏以白雉荐宗庙。”迨至后来, 巫师们仍以白鸡为贵。
  当我们了解到, 鸡被初民认为是天地的端始, 孕藏着生命之后, 我们不仅理解了之所以被巫师们当作重要祭祀供品的原因, 还解开了“封禁”仪式中, 以鸡蛋代替着巫师的生命之谜, 又因初民认为鸡有一种预示未来的功能, 于是对“鸡卜”这一问题也不难理解了。
  2 .鸡在初民看来, 是僻邪的神鸟, 是黑暗和鬼魅的克星。这样的看法首先建立在鬼魅怕太阳这一
认识基础上的, 人们所谈论的鬼故事, 几乎都发生于夜间, “ 南阳宋定伯, 年少时, 夜行逢鬼” “魏黄初中, 顿丘界有人骑马夜行, 见道中有一物, 大如兔, 两眼如镜, 跳跃马前, 令不得前, 人遂惊惧堕马, 魅便就地捉之, 惊怖暴死。”而鸡鸣之时, 或逸去, 或露出原形。《聊斋志异• 莲香》述桑氏与李氏鬼相恋, 李氏鬼“鸡鸣欲去, 赠绣履一钩” , “李听鸡鸣, 彷徨别去。”袁枚《子不语》卷二十三“林千总” 述林千总夜宿古庙, 一鬼“披发目真目, 向前扑林。林取几掷之。女侧身避几, 而以手来牵。林握其手, 冷硬如铁。女被握不得动, 乃以口吹林, 臭气难耐。林不得已, 回头避之。格斗良久。至鸡鸣时, 女身倒地, 乃僵尸也。”《番禺杂记》云:“海边有鬼市, 半夜而合, 鸡鸣而散, 人从之多得异物。”
  惧怕太阳与鸡鸣之间的联系是不言自明的了,“雄鸡一唱天下白” , 鸡的啼唱使得光明取代了黑暗,阳气战胜了阴气, 只不过初民把鸡鸣与日出看作是一种因果关系, 于是, 将鸡奉成克制鬼魅的神物了。
  人们都知道神荼与郁垒为鬼之二门神, 然上引的《玄中记》说, 此二神还在天鸡之下, 这又可见鸡之神威了。故在古代民间, 新岁避鬼逐疫, 首先用鸡, “杀鸡逐门户, 逐疫”或“贴画鸡, 或斫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 悬苇索于其上, 插桃符其傍, 百鬼畏之。岁旦给二神披甲持钺, 贴于户之左右, 左神荼, 右郁垒, 谓之门神。”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 鸡便又成了傩仪中驱逐鬼魅的法宝, 鸡头、鸡血、鸡毛, 皆对鬼魅形成了一种威摄力量。四川部分地区在演目连戏中的《捉寒林》一场时, “掌阴教取公鸡一只, 用阴阳扣扭下鸡头, 拔毛蘸鸡血贴在五猖额上。”这样, 五猖便不会作祟了。甚至连鸡蛋也有了神力。周处《风土记》云:“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 谓之炼形。”《炼化篇》则云:“正月旦, 吞鸡子、赤豆各七枚, 避瘟气。”
  鸡与阳的紧密联系, 古人一直坚信不够, 明清时的学人也毫不怀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者正旦桀雄鸡祭门户以辟邪鬼, 盖鸡乃阳精, 雄者阳之体, 头者阳之会, 东门者阳之方, 以纯阳盛纯阴之义也。”又说:“鸡冠血… …鸡之精华所聚, 本乎天者, 亲上也;丹者, 阳中之阳, 能辟邪, 故治中恶惊忤之病。”既然是阳物, 当然能克胜冥阴之鬼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巫师把鸡奉若神明, 用来祭祀和驱鬼, 是非常可笑的。但我们今天研究这一现象, 并不是为了讥讽巫师与信巫群众的愚昧, 而是揭示出蕴藏于其中的古老的文化信息。本文的探索是极肤浅的, 其丰富的文化信息的挖掘还有待于更多的学者。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