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与鸡文化信仰
在我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几千年来,由于文化的不断交流、互补,使得许多民间习俗颇为相似,鸡文化现象也是如此,表现得更为丰富多彩,博大深邃。
1.饮鸡血盟誓,白头偕老。侗族青年男女初恋结识后,双方约定选一个美丽的夜晚举行“定情仪式”。当明月升起时,族人围坐在一起,男青年取出事先早已准备好的、用红布条捆着的红公鸡,当着众人面,用针将鸡的红冠刺破,将鸡冠上的鲜血滴入一只红色瓷碗内,随后用双手捧起红碗,请姑娘先喝一口,喝罢,男青年将碗中的余酒一饮而尽。之后,俩人携手高唱“盟誓歌”,歌词大意是夫妻互敬互爱,白头偕老。众皆相和,气氛热烈,边歌边舞,尽欢而散。
2.鸡毛是传递爱情的信使。苗族青年男女,在春天三月三的盛会中,聚在一起玩一种“打鸡毛”的游戏。男女青年互相追逐抛掷鸡毛,以试探对方,交流感情。如男方向女方献殷勤,而女方借故离开的话,小伙子便心领神会,默默转移,另觅新的追求目标。
3.亲不亲看鸡心。苗族还保留一种古老的习俗,客人来到苗家,东道主必杀一只大公鸡待客。吃到最后,倘若发现锅底只有鸡心还在时,主人便视客人为同祖同宗的亲兄弟,于是寒暄问好,格外亲热,并立即招呼家人重整宴席,更为隆重地款待“亲人”。
4.求子用红公鸡。布依族男女青年如婚后无子,部落便为他们举行一个隆重的求子仪式,部落的成年男女全体参加。此时“道公”(类似巫师)将一只大红公鸡放在求子青年的背上,男青年则默默祈祷,然后将红公鸡背回家中,等待来年早生贵子。
5.“鸡冠帽”是彝族姑娘青春美丽的象征。彝族人崇鸡,住在云南南部红河地区的彝族姑娘,成年后,按祖传习俗,每个人都要戴一顶十分艳丽的“鸡冠帽”。这种美丽的帽子是用硬布制成鸡冠形状,然后用五彩丝线精心绣制吉祥纹饰,最后再用银饰镶嵌,显得富丽堂皇。住在云南凉山的彝族,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中必备鸡和鸡蛋,与夏商时期的华夏古风极为相似。
6.据文献载,我国南方还有许多民族,如黎族、壮族、哈尼族、珞巴族等都崇鸡,在观念上普遍认为鸡能“逐阴导阳”,驱邪恶降吉祥。举行丧葬仪式,必请来道公(巫师)诵“定穴鸡歌”,歌词如下:好金鸡,好金鸡,须眉山上高声啼。头戴金冠光闪闪,身着五色花花衣。今日请你下山来,妖魔鬼怪都逃离。金鸡灵,金鸡灵,金鸡听我说分明:皇帝听得金鸡啼,文武百官进殿急;秀才听得金鸡啼,正是仕途发奋时;文官听得金鸡啼,正是安民定国时;武官听得金鸡啼,正是汗马立功时;男人听得金鸡啼,三更灯火读书时;女人听得金鸡啼,身怀六甲是贵子;亡人听得金鸡啼,早升天界莫要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