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鸡文化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我国甲骨文中有“鸡”字,说明我国远在 3000多年前就认识鸡,养鸡在我国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已有 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鸡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国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据考,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南朝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也载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此习俗流传下来,使在门楣上贴鸡成为四川成都一带春节的习俗。过去在桃花坞年画中也有“鸡王镇宅”的年画,图案上是一只大公鸡口衔毒虫。
斗鸡在我国历史上久盛不衰,曾被人们作为消遣和夸豪斗胜的手段,这从考古出土的汉代石刻和画像砖上可见形象逼真的斗鸡图。《战国策·齐策》最早记载我国先秦时期的斗鸡娱乐:“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斗鸡的风气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权阶层的人物———宠信宦官、王孙公子。斗鸡以后又推广到军中,用以激励战士的勇气,提高兵卒的斗志,当年日本遣使来朝,曾把斗鸡的见闻介绍回国,日本也仿效一时。以后又传向老挝、越南、菲律宾等国。如今国内和世界各地还有斗鸡。老挝和越南( 1968年)、菲律宾( 1997)等国都曾发行过斗鸡邮票;古巴 1981年 5月 25日发行的《斗鸡》邮票的 1套,全 6枚,图 6为第一枚,是一只昂首好斗的斗鸡。菲律宾 1997年 12月 18日发行了《斗鸡》邮票,全套 8枚(两个四方连)和 2枚小型张,邮票描绘斗鸡用的鸡,小型张描绘两鸡相斗的场面。
雄鸡作为善斗的勇士,它的气魄和英姿,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赏识,常以雄鸡作为诗、画创作的素材。例如,《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被引申为形容在风雨飘摇、动乱黑暗的年代,有正义感的君子还是坚持操守,勇敢地为理想而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中华民族正处于危难之时,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创作一幅令人精神振奋的《雨中鸡鸣》。画中一只大公鸡骄傲地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在雨中昂首挺胸,引吭高歌,号召(寓意)有血气的青年,起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真理而斗争 !
鸡有信德指的是,它一年 365天,天天早晨啼鸣、报晓,从不懈怠、误时,人称“报晓的号手”。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信赖公鸡,是因为公鸡有信德,而雄鸡报时从不会报错,古人说这是“守夜不失时”,是信德的表现。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按今人的话说,就是鸡有勤奋、准确、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鼓舞着人们的斗志,竟被誉为“人之楷模”。
现代人们赞美鸡,主要是赞美鸡的武勇之德和守时报晓之信德。例如,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辛酉年》( T.58),原画是画家张汀创作的,他采用夸张和浪漫的手法,描绘出一只五彩缤纷、英姿勃勃的花公鸡。它引颈昂首、振奋抖扬、雄视而立,是一位勇士,是一位英雄,又是时间前进的响亮号角!我国各地启用的纪念邮戳也大多以昂首挺胸的“金鸡报晓”为主图。欧洲有的国家还习惯以雄鸡图案作为风向标,多哥 1973年发行的《国际气象组织成立 100周年》纪念邮票即以鸡为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