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国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
在甘肃天水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中,已经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家鸡,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鸡有多种药用价值的国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例如凤的形象来源于鸡。《太平御览》:“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
据考,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南朝宗檩撰《荆楚岁时记》也载有“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此习俗流传下来,使在门楣上贴鸡成为四川成都一带春节的习俗。
过去在桃花坞年画中也有“鸡王镇宅”的年画,图案上是一只大公鸡口衔毒虫。
斗鸡在我国历史上久盛不衰,曾被人们作为消遣和夸豪斗胜的手段,这从考古出土的汉代石刻和画像砖上可见形象逼真的斗鸡图。《战国策•齐策》最早记载我国先秦时期的斗鸡娱乐:“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斗鸡的风气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权阶层的人物——宠信宦官、王孙公子。斗鸡以后又推广到军中,用以激励战士的勇气,提高兵卒的斗志。
雄鸡作为善斗的勇士,它的气魄和英姿,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赏识,常以雄鸡作为诗、画创作的素材。例如,《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被引申为形容在风雨飘摇、动乱黑暗的年代,有正义感的君子还是坚持操守,勇敢地为理想而斗争。
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信赖公鸡,是因为公鸡有信德,而雄鸡报时从不会报错,古人说这是“守夜不失时”,是信德的表现。
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按今人的话说,就是鸡有勤奋、准确、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鼓舞着人们的斗志,竟被誉为“人之楷模”。
正因为鸡的这些优良品性,自古以来便有很多画家以鸡为素材,创作了许多佳作。
齐白石《大吉图》
齐白石(1864年─1957年),齐白石的成功,就两个字:质朴。因为质朴,绘画才真,才美,才可能被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
左:齐白石《鸡趣图》 右:刘奎龄《鸡》
刘奎龄(1885─1967),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
左:刘奎龄《双鸡图》 右:徐悲鸿《鸡》
徐悲鸿(1895-1953),他笔下的马无人不知,而他画的鸡也同样令人拍案叫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郑风》中的这一名句,表示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保持高尚的气节与操守。这句话也经常出现在徐悲鸿画鸡的作品中。
徐悲鸿《晨鸡图》
李苦禅《育鸡图》、《泼墨鸡竹图》
李苦禅认为,中国写意画高就高在薄薄的宣纸后面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不是就物写物,而是在悟性中写成。
张书旂《双鸡图》
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与徐悲鸿、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张书旂《鸡》立轴
张书旂勤于写生,工于设色,尤善用粉,有“白粉专家”之雅号,其画风浓丽秀雅,别具一格。
江寒汀《富贵双鸡》
江寒汀(1903—1963),海上画派著名花鸟画家,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海上四大花旦”。
江寒汀《蒲塘逸趣》
江寒汀曾豢养禽鸟、小动物近百种,旦夕揣摩,因此画出来的花鸟,无不生机盎然,形神兼备。
陈大羽《鸡》
陈大羽(1912-2001)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尤擅画雄鸡。
左:陈大羽《鸡》 右:萧朗《鸡》
萧朗(1917—2010),名印鈢,著名花鸟画家,被誉为“中国小写意花鸟画扛鼎者”,尤以画鸡和各种草虫为人们所颂扬。
左:萧朗《鸡》 右:刘继卣《鸡》
刘继卣(1918—1983),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人物画、动物画一代宗师,是少有的工笔白描、重彩、小写意、大写意俱能的画家。
左:刘继卣《群鸡图》 右:张世简《鸡》 镜片
张世简(1926-2009),著名花鸟画家。叔父是美术教育家张振铎先生(1908-1989),堂兄张书旂先生(1900-195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花鸟画大师。
张世简《群鸡》
看张世简的这些作品,如同读美妙的诗句,很是赏心悦目。其笔下的小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极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