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月台湾国学类学术研讨会信息

第十屆中國訓詁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时间:2011年5月21至22日(週六至週日)

地点:輔仁大學谷欣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办单位: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訓詁學會

相关网址:http://www.chinese.fju.edu.tw/

联络人:陳志源,Tel: (02)29053297;E-mail: 052177@mail.fju.edu.tw

议程:會議主題:
(一)訓詁方法之探討
(二)訓詁學與古籍研讀
(三)訓詁與字辭典之編纂
(四)訓詁學之理論運用與現代價值
(五)訓詁學與出土文獻整理
(六)其他與訓詁相關之研究議題

「中原與域外:唐宋史、中西交流、域外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时间:2011年5月27至28日(週五至週六)

地点: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第五會議室

主办单位: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相关网址:http://www.history.nccu.edu.tw/news/news.php?Sn=189

联络人:王柏鈞,Tel: 0920-193-302;E-mai: 98153015@nccu.edu.tw

议程:論文宣讀者:
Lewis Mayo(澳洲墨爾本大學Asia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大澤正昭(日本上智大學文學部史學科)
方震華(臺灣大學歷史系)
王德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平田茂樹(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研究科)
甘懷真(臺灣大學歷史系)
林冠群(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侯旭東(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
洪金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宮澤知之(日本佛教大學文學部人文學科)
陳俊強(臺北大學歷史系)
陳弱水(臺灣大學歷史系)
陸揚(美國堪薩斯大學歷史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渡邊信一郎(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文學部歷史學科)
楊俊峰(東吳大學歷史系)
榮新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劉靜貞(成功大學歷史系)
鄧小南(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閻步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羅彤華(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羅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以上按照筆畫順序排列)

第六屆「有鳳初鳴——漢學多元化領域之探索」學術研討會

时间:2011年5月31日(週二)

地点:東吳大學第一教研大樓(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主办单位: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相关网址:http://www2.scu.edu.tw/chinese/yofung/

联络人:顏秘書,Tel: (02)2881-9471轉6142

议程:

以卡西勒《人論》詮釋「夫子自道」的「良知」哲學──兼論方法之限制(方冠中)
司空圖五言詩中「自然之境」的展現(白依渟)
從歷代著作窺《春秋》三傳異文學風之形成(余其濬)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通俗小說條項的作者問題(吳尚儒)
從敘事學理論重審《斷鴻零雁記》的藝術價值(吳秉勳)
王弼之「體用」義探析——兼論與崇本舉末、崇本息末之理論關係(呂慧鈴)
牟宗三孔子觀的變化——從人文主義到圓善論(李慶輝)
歐陽修與韋應物的滁州山水(卓旻賢)
豳公盨-配鄉考(林東毅)
日本演歌歌詞的死亡意涵(林恕全)
分化中的統一——《詩經.巧言》的整體性隱喻閱讀(林增文)
北宋張有《復古編》聯綿字探析(邱永祺)
從唐窯的仿古採今到戲劇的花雅融合──論唐英的戲曲創作(施惠玲)
論先著詞作之政治觀——以個性境遇、學習對象與交游為例(柯秉芳)
修身養性的太極武藝與古琴音樂(張志威)
明清世情小說的縱橫家——從金瓶梅幫閒應伯爵說起(張美華)
論瘂弦(斷柱集)異國風情的反諷場景(張瑞欣)
廣東惠州蘇堤傳說研究(張睿瓴)
論李清照詞中的「設問」修辭藝術(梁雅英)
宋元之際江南士人劉壎及其《水雲村泯稿》(許正弘)
論孔穎達《禮記‧大學》「誠意」的內容(許淑馨)
從古典到現代:「白蛇」故事系列中「小青」角色的敘事與寓意(陳世昀)
隱於笑的真我──《聊齋誌異‧嬰寧》之敘事分析(陳岱華)
殷代農業管理與兵農合一情形探究(陳相華)
《廣韻》平聲字在現代國語中的例外音讀(陳雅萍)
先秦美學思想(彭美鑑)
試以優選論分析中古見系字在今日國語中顎化作用的演變規律(曾偉婷)
胡震亨《唐音癸籤》杜詩批評之評議(黃守正)
情與眼:鍾理和小說〈蒼蠅〉中愛情意識的視覺與聽覺感官表述之現象學討論(劉益州)
明絕學傳繼,歷兵燹不變——論趙詒琛的文獻學貢獻(蔡育儒)
陳維崧駢文受庾信影響研究(鄭宇辰)
論歐陽脩古文中時間意識之思想表現(蕭艾伶)
從「氣」的角度看《老子河上公注》「治身」與「治國」的聯繫與擴展(蕭雁菁)
試探知青下鄉的戀愛情況——不能說的秘密?(鍾哲宇) 

德行與運氣:德行理論與中國哲學國際研討會

时间:2011年6月2至4日(週四至週六)

地点:待定

主办单位:東吳大學哲學系、中研院文哲所、華梵大學哲學系

相关网址:http://www.scu.edu.tw/philos/2011virtue%20and%20luck/welcome.htm

联络人:東吳大學哲學系,Tel: 02-2881-9471#6212~6214

议程:

1.邀請之講者

Ernest Sosa(Rutgers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勞思光(中央研究院院士)
信廣來(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Stephen C. Angle(Wesley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Duncan Pritchard(University of Edinburgh,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reas Trampota(Munich, Hochschule fr Philosophie)
David Sosa(Philosophy of Austi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黃勇(Kutztow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莊錦章(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馮耀明(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2.宗旨

  東吳大學哲學系有一個以「德性知識論與中國哲學」為研究焦點的研究群,這個團隊目前正在執行一項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所補助的國際合作研究案,由東吳大學哲學系主任米建國教授擔任國內總主持人,與美國Rutgers University哲學系互相合作,並由該系著名的教授Ernest Sosa擔任國外合作研究的主持人。這個研究團對除了定期共同閱讀研究Ernest Sosa所提出之德性知識論的主張之外,亦十分關注「德性理論」(virtue theory)在倫理學方面的最新發展。正因如此,在德性理論這個框架之下,我們開始構思並論述知識論與倫理學之間,如何建立起一個密切連結的模型。除此之外,我們更關心在這樣的德性理論的討論之中,中國哲學如何進入這個主題的討論,同時並能為這個當代熱門的哲學討論議題,提供一個合理有效的回應。

  基於以上這些機緣,中研院文哲所、華梵大學哲學系與東吳大學哲學系遂提出於2011年6月2至4日舉行一項「德性與運氣:德性理論與中國哲學」(Virtue and Luck: Virtue Theory and Chinese Philosophy) 國際會議。期望透過這個會議的舉行,有更多國內外之同好,可以一起投入參與貢獻這個專題的進行,以獲得最大的學術效益。我們期待這項會議不僅可以促成臺灣 與國外對德性知識論以及德性倫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研究,亦有助於提升臺灣在國際哲學界的聲望。我們也希望藉由這個會議的進行,提供給規劃中的專題出版最好的文章來源所在。

3.會議目的

  本項國際會議主要將分成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將以哲學對話的型態為主,安排德性倫理學與德性知識論之專業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同時也安排研究西方德性理論的專家與研究中國哲學的專家之間的對話。第二個部份是以閱讀安靖如教授(Stephen C. Angle)新書的讀書工作坊。第三個部份則是針對此會議主題所進行之國際學術研討會,此項研討會將對國內外學者專家邀稿,並進行事先的審稿程序,最後將遴選出15篇左右的相關優秀文章,進行論文發表與學術討論的研討會。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