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成功举办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第一届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研究会首届年会在澳门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四个学科和企业界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29日上午9时,开幕式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举行。武汉大学文学院萧国政教授主持开幕式,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著名国际汉语教学和认知专家靳洪刚教授,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黄德宽教授,中文信息化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973项目首席专家孙茂松教授先后致辞。靳洪刚教授代表澳门大学对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的意义做了高度赞扬;黄德宽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要重视汉字研究和甲骨文研究,对这次多学科对话、合作的会议召开表达了祝贺,对会议和跨学科合作取得新的突破表达了希望;孙茂松教授介绍了语言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和计算语言学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期待语言学和信息领域专家更多、更前沿的合作;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靳光瑾教授发来贺信,祝贺大会胜利召开,并特别指出,加强语言信息技术转化和应用研究、语言知识获取及语义资源建设、开展语言理解、语言生成和语言评价的智能化理论和技术研究,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期望研讨会紧紧围绕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与能力,为国家服务。
开幕式后,国家语委语言应用研究所和杭州师范大学冯志伟教授、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邹嘉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黄居仁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石定栩教授先后做大会学术报告。冯志伟教授回顾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研究历程,指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马庆株教授论述了信息化时代汉语拼写的问题;邹嘉彦教授就大数据时代的汉语发展与现代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介绍了他们的相关研究;黄居仁教授讲述了“大数据、关联数据、众包与语言学研究”,强调大数据的应用重在产生新知识;石定栩教授从对外汉语教学里习焉不察的“往往、常常”等近义词出发,探讨了“近义词分析和大规模语料库”的关系。五位专家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和异常热烈的讨论。29日下午至30日下午,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学者们就信息化时代语言大数据及其应用、语言与智能技术、大规模语言资源建设、语言与认知、语言教学与研究的现代化、语言服务与语言产业推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展现了主题、目标和思路的信息化意识和学科前沿、学科交叉特色,极具启发意义。在第二天上午的大会报告上,武汉大学文学院萧国政教授做了题为《语言现代化、智能化研究与大数据思维》的主题演讲,从宏观上阐述了语言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在技术、观念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及追求目标,其观点得到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赞许和高度评价。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教授顾黔、长江学者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徐杰教授等均做了大会报告。来自武汉大学文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多名教师和文学院的数名博士生也在本次会议上报告论文多篇,展示了武汉大学语言学科的整体实力。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徐杰教授主持了大会闭幕式并做总结,萧国政报告了学会和会议的下一步计划。本会议不定期召开,或隔年召开、或一年一开,会址境内境外结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希望举办和承办下一届和下几届会议的学校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夏威夷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等。
本次大会还同时召开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研究会首届年会,学会理事长萧国政主持了会议,秘书长、中南财大胡惮教授宣读了与会理事和常务理事名单。本次会议增补了理事和常务理事,通过了建立本届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和聘请顾问的决议。通过提名推荐和表决,大家一致通过孙茂松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居仁、萧国政教授为副主任,冯志伟、李宇明、马庆株、邹嘉彦教授为学会顾问。会议还讨论了会议论文集的出版问题。本次会议由澳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信息化与智能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承办,会议得到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的鼎力支持。(供稿王统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