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三十七)

37、陆游史传散文探论──以《南唐书》为例

20161002_030

时  间:2016年5月
作  者:简彦姈 着
出版单位: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步骤

第三节 相关文献之探讨

第四节 陆游与《南唐书》之关系

第五节 陆游《南唐书》版本考述

结语

第二章 陆游《南唐书》之继承与开创

第一节 承沿正史家法

第二节 脱胎并时诸史

第三节 自成一家风貌

结语

第三章 陆游《南唐书》之内容史事

第一节 南唐之承袭吴祚

第二节 南唐之内政措施

第三节 南唐之朋党倾轧

第四节 南唐之军事战役

第五节 南唐之外交关系

第六节 南唐之文化发展

第七节 南唐之亡于宋朝

结语

第四章 陆游《南唐书》之思想内涵

第一节 儒家思想

第二节 道家思想

第三节 佛教思想

结语

第五章 陆游《南唐书》之写作特色

第一节 妙于镕裁,突显中心思想

第二节 谨于布局,巧设篇章结构

第三节 长于征引,保留文献史料

第四节 精于描摹,重现历史情境

第五节 善用对白,还原人物形象

结语

第六章 陆游《南唐书》之影响

第一节 增注陆游史书

第二节 泽被史传著述

第三节 探究南唐历史

结语

第七章 结论

38、成长的迹线:台湾五○年代小说家的成长书写(1950-1969)

20161002_031

时  间:2016年5月
作  者:戴华萱 着
出版单位: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西方成长小说的源起、定义及特色

第三节 台湾成长小说之相关文献探讨

第四节 研究理路及论文架构

第二章 「共」我成长──个人成长论述与家国想象

第一节 五、六○年代的台湾文学生态

第二节 少年中国,成年台湾──反共小说的成长论述

第三节 反共小说的性别/成长政治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我是谁?──台籍作家的成长论述与家国认同

第一节 身分认同的成长论述

第二节 成长中的身分—台湾意识的身分禁区

本章结语

第四章 人生成长三部曲──个人成长论述的社会观照

第一节 启蒙者──校园教育的成长纪实

第二节 寻梦者──社会新鲜人的成长论述

第三节 爱情婚姻与自我成长意识的萌发

本章结语

第五章 成长论述的危机与困境──成长?反成长?

第一节 愚騃童心──遥想童年的乌托邦

第二节 成长的困境—逃避/终结的成长论述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结论

39、楚辞探析

20161002_032

时  间:2016年4月
作  者:周秉高 着
出版单位: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楚辞概说

第一节 楚辞界说

第二节 楚辞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 楚辞的特征

第二章 屈原考论

第一节 两则被埋没了八百多年的资料

第二节 屈原的人生轨迹梳理

第三节 屈原的思想轨迹梳理

第四节 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代的深远影响

第三章 《离骚》求真

第一节 《离骚》题解

第二节 《离骚》层次分析

第三节 《离骚》的价值

第四章 《九歌》释疑

第一节 《九歌》题解

第二节 《九歌》各篇层次分析

1.《东皇太一》探析

2.《云中君》探析

3.《湘君》探析

4.《湘夫人》探析

5.《大司命》探析

6.《少司命》探析

7.《东君》探析

8.《河伯》探析

9.《山鬼》探析

10.《国殇》探析

11.《礼魂》探析

第三节 《九歌》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 《天问》层次

第一节 《天问》题解

第二节 《天问》层次

第三节 《天问》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九章》解析

第一节 《惜诵》探析

第二节 《涉江》探析

第三节 《哀郢》探析

第四节 《抽思》探析

第五节 《怀沙》探析

第六节 《思美人》探析

第七节 《惜往日》探析

第八节 《橘颂》探析

第九节 《悲回风》探析

第七章 《远游》探幽(附《卜居》《远游》探析)

第一节 《远游》探析

第二节 《卜居》探析

第三节 《渔父》探析

第八章 「二招」理惑

第一节 「二招」著作权之争述略

第二节 「二招」的写作时地新考

第三节 《大招》层次分析

第四节 《招魂》层次分析

第九章 《九辩》新笺

第一节 《九辩》题解

第二节 《九辩》层次分析

第三节 《九辩》的写作特色

40、诗经古义探源

20161002_033

时  间:2016年3月
作  者:郑玉姗 着
出版单位: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第壹章 绪论:《诗经》的研究现况与困难点突破

第一节 《诗经》的内容

第二节 《诗经》研究之困难与研究现况

第三节 本书所采用之方法与预期成果

第贰章 〈小雅·斯干〉「梦蛇生女」梦兆探源

第一节 「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传统经解

第二节 中国神话之「蛇」形象探析

第三节 女娲之生育神形象探析

第四节 蛇图腾崇拜探析

第五节 墓葬文物之「人面蛇身像」形象探析

第六节 远古「蛇崇拜」即对女性孕育力量之崇拜

第参章 〈小雅·斯干〉寝婴习俗探源

第一节 「生男载床生女载地」传统经解

第二节 上古至汉代女子地位之演变

第三节 谈寝具之演变

第四节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风俗探析

第肆章 〈小雅·渐渐之石〉雨兆探源

第一节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经解

第二节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经解

第三节 先秦典籍之「豕」形象探析

第四节 「豕涉波」与「降雨」、「大水」传说溯源

第五节 「封豨」与河神冯夷、雨神屏翳之关联探析

第六节 「有豕白蹢」意涵探析

第七节 豕猪被奉为雨(水)神之演变过程

第伍章 〈墉风·蝃蝀〉指虹禁忌探源

第一节 〈墉风·蝃蝀〉诗旨经解

第二节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传统经解

第三节 古文字中的「虹」字

第四节 双头龙、交龙出土文物与生殖崇拜

第五节 传世典籍中的「虹蜺」形象探析

第六节 指虹禁忌源自先民对降雨及生殖力量的敬畏

第陆章 结论:本书之研究成果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本书之研究成果

第二节 未来研究之展望

41、近百年来日本学者《三礼》之研究

20161002_034

时  间:2016年3月
作  者:工藤卓司 着
出版单位: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近代以来日本《三礼》研究的特色及其问题意识

前言

第一节 日本明治时期以前的《三礼》学

第二节 日本明治以后对「礼」的言论

第三节 日本近代以来《三礼》研究的特色

结语

第二章 日本学者《周礼》之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周礼》的和刻本与日译

第二节 《周礼》文献学研究

第三节 《周礼》内容的研究

结语

第三章 日本学者《仪礼》之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仪礼》的和刻本与日译

第二节 《仪礼》文献学研究

第三节 《仪礼》内容的研究

结语

第四章 日本学者《礼记》之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礼记》的和刻本与日译

第二节 《礼记》文献学研究──以成书问题为中心

第三节 《礼记》思想研究

结语

42、对跖与融摄:唐人生命情调与审美风尚

20161002_035

时  间:2016年1月
作  者:林淑贞 着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内容简介:

本书藉由「对跖」、「融摄」两个视角探论唐代诗人豁显的生命情调与审美风尚。「对跖」指相斥相合、相反相成、相拒相依的儒、释、道思惟,共同流衍在唐宋型分野、对治的唐代里,融摄成诗家独特的生命特质与气性。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疏文澡理〉以统合论述为主,一论王梵志劝善讽俗、导俗入佛的寓言诗;二论王维诗歌图景中的人物作用与体现;三论李白地域流转之世用与自我冲突;四论李白游仙诗的生命反差;五论李贺〈马诗〉诗义模拟之求用情结;六论唐诗「以女为喻」的情境连类;七论蔡梦弼建构的论杜视域。下卷〈飞彩流金〉以厘析诗家作品为主,有魏征、张若虚、陈子昂、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李义山等人,透过上下卷分析,冀能梳理诗人的心境流转,进而体察其美感意向。

作者简介:

林淑贞,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现任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中国唐代学会理事长、《兴大中文学报》主编、十二年国教国语文课纲副召集人;曾任日本山口大学客座教授、中兴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研究员、台湾学生学习成就评量数据库国中组主持人、《兴大人文学报》、《兴大校友》主编。着有《诗话的别响与新调:晚清林昌彝诗论抉微》、《诗话论风格》、《中国咏物诗「托物言志」析论》、《寓庄于谐──明清笑话型寓言论诠》、《表意·示意·释义:中国寓言诗析论》、《近五十年台湾地区古典诗学研究概况:以1949─2006年硕博士论文为观察范畴》、《尚实与务虚:六朝志怪书写范式与意蕴》、《笑看人间:中国式的幽默》等书。

43、香港研究作为方法

20161002_036

时  间:2016年7月
作  者:朱耀伟 主编
出版单位:香港: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导论:香港(研究)作为方法

第一编:谁的香港?

引言

周蕾:金刚在香港:从美国看九七「交接」(节录)

陈清侨:否想未来

罗永生:(晚)殖民城市政治想象(节录)

李欧梵:香港文化定位:从国际大都市到世界主义

吕大乐:终于需要面对未来:香港回归及其设计上的错误

朱耀伟:何为香港?现状迷思破灭之后

第二编:哪种方法?

引言

陈冠中、李欧梵:香港作为方法

陈国球:收编香港:中国文学史里的香港文学

吴俊雄、马杰伟、吕大乐:港式文化研究

张美君:寻找香港电影的独立景观(节录)

洛枫:这些年来的迷与思(节录)

麦高登:世界中心的贫民窟:香港重庆大厦——未来(节录)

第三编:本土/混杂

引言

也斯:化故为新、雅俗共存:香港文学的特色与文化机制的反思

潘国灵:「本土」的十年变化

彭丽君:本土与跨本土(节录)

马杰伟:本土教学与研究的语文政治

罗贵祥:目无邻人:少数族裔与香港的华人社会

编后记

44、颜师古经史注释论丛

时  间:2016年6月
作  者:潘铭基 着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由潘铭基教授撰着、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出版之《汉达古籍研究丛书》第三十八种《颜师古经史注释论丛》,已于2016年6月出版。唐代颜师古着有《颜氏字样》、《匡谬正俗》,注释《汉书》、《急就篇》,参与《五经正义》和《隋书》之编撰,著述甚丰,蔚为大家。前人研究颜师古之学术成就,少有从其注释入手,细论其经学、正字学之地位。本书作者以颜师古在诸书之注解为根本,利用文本细读,以及排比对读之方式,讨论其释义与唐代经学之关系,并及其正字学,以及其史注对唐代注史者之影响,从而建构更为完整之颜师古学术研究。

报导者:莫平(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台北《国家图书馆电子报》等 陈友冰辑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