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三十五)
2015·11——2016·3
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7本第1分
时 间:2016年3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唐代士族女儿与家族光荣——从天宝四年〈陈照墓志〉谈起(郑雅如)
大德二年(1298)伊利汗国遣使元朝考:法合鲁丁·阿合马·惕必的出使及其背景(邱轶皓)
族谱中的明代军户:户、籍与家族(于志嘉)
兰痴、兰花会与兰花贼:清代江浙的兰蕙鉴赏及其多元发展(邱仲麟)
2、国史馆馆刊第47期
时 间:20156年3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论文】
日治时期铁道与港口开发对高雄市区规划的影响(刘碧株)
《徐兆玮日记》所见的教育会与20世纪初常熟地方政治(罗皓星)
中华民国政府绘制南海诸岛范围线之决策过程及其意涵(陈鸿瑜)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及其对蒋介石总统反攻大陆政策的限制(林正义)
报导者:黄翔瑜(国史馆)
3、汉学研究通讯第35卷第1期
时 间:2016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研究综述】
由数据库到数字研究平台——谈佛典文献数字研究工具之发展与演变(洪振洲)
回顾德国汉学家贾柏莲孜汉语语法等的论述(徐约和)
韩国数位人文教育现状与课题(金把路)
【研究机构】
捷克科学院亚非研究所台北中心介绍(林昂、路丹妮 撰写,王任君 翻译)
【会议报导】
「全球视野下的汉学新蓝海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陈淑君)
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界消息】
汉学研究中心
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
台湾各大学汉学课程汇目——104学年度第2学期
研究机构及学校动态
4、语言暨语言学第17卷第2期
时 间:2016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Featured Article】
双语处理的脑神经理论:旧题新探(李如蕙、曾志朗)
【Articles】
Ergativity from Subjunctive in Austronesian Languages(李琦)
The Explicit and Implicit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s in Taiwanese Deaf Signers(邱倚璇、郭文瑞、李佳颖、曾志朗)
Copular Constructions and Asymmetries in the Specificational Pseudocleft Constructions in Korean(金锺福)
On Evidentiality in Nuosu Yi(刘鸿勇、李晓)
Issu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Affiliation of Proto-Miao-Yao(许家平)
5、台湾文学学报第27期
时 间:2015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张汉良的新批评(陈俊荣)
留学台湾‧寻找「中国」——论马华诗人傅承得与陈大为作品中的「中国」图像与台湾经验(洪淑苓)
日治台湾〈小人国记〉、〈大人国记〉译本来源辨析(许俊雅)
析论80年代叶石涛在东亚区域中的翻译活动(王惠珍)
台湾战后初期文学场域重建:数字人文方法初探(路丹妮)
6、台湾宗教研究第14卷2期
时 间:2015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台湾宗教团体与同性恋运动」专题
【专题论文】
台湾同性恋家庭权立法的政治心理学分析(郭承天)
台湾宗教界对于「多元成家」与「同性婚姻」议题的立场与论述解析(释昭慧)
【研究纪要】
宗教与多元性别议题之网络舆情观察——观测时程: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杨喨智)
【一般论文】
神话口述与通灵象征——「天山老母」女乩现象研究(王镜玲)
当代自然农业中的灵恩工作:以泰雅族石磊部落的农耕经验为例(罗恩加、日宏煜)
7、华人宗教研究第6期
时 间:2015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Religious Diversity and Contemporary Societies: Toward New Perspectives in Religious Studies (Sawai Yoshitsugu)
救性、救命与圣凡双修:一贯道的入世修行观(锺云莺)
日治时期永靖邱氏宗族与其鸾堂活动——以锡寿堂与醒化堂为中心(王志宇)
《西游记》研究二题(许蔚)
8、战争·存在·世代精神:台湾现代主义小说的境遇书写研究
时 间:2016年4月
作 者:黄启峰 着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四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历史与记忆:从战争观点重探国族创伤经验】
第一节 热战与冷战:台湾历史中的两道幽灵
第二节 隐而未扬的创伤:战争世代的集体记忆
第三节 多面向的存储记忆:从回忆录个案看创伤经验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冷战时期的末世情绪:现代主义世代对存在主义的接受与媒合】
第一节 重读战后「台湾现代主义」
第二节 危机时代的哲学:存在主义思潮的西方生发
第三节 冷战下的战争创伤:存在主义在东亚的历史媒合
第四节 人与境遇的文学:战后第二代对「存在主义」的接受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被抛掷在外的「异乡人」:现代主义世代的国族处境与流离书写】
第一节 现代主义世代作家面临的国族困境
第二节 被迫放逐:时空中幻灭的两代外省人
第三节 自我放逐:流离海外的游子魂
第四节 从「我」到「我们」:寻找失落家国的介入者
【第五章 齐克果式的「主观真理」:现代主义世代的战争想象与恐怖书写】
第一节 现代主义美学原则下的历史自省
第二节 美学救赎:追悼父祖的败退历史
第三节 战争想象:死亡之前的人物内心剖析
第四节 被感知的「存在」:战时体制下的恐惧遗绪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薛西弗斯」的境遇启示:存在主义精神之于现代主义世代的小说转化】
第一节 精神范式与极限境遇:从沙特、卡缪到七等生
第二节 乡土示例四家:黄春明、王祯和、施叔青、李昂的早期之作
第三节 美典范式一:王文兴论
第四节 美典范式二:郭松棻论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