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家代表人物、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刘述先先生逝世 享年82岁

20160612_003

刘述先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腾讯儒学北京讯 据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林月惠老师告知,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刘述先先生于今晨(6月6日)逝世,享年82岁。

  刘述先,原籍江西吉安,1934年生于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南伊利诺大学哲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讲座教授。以“传统思想的疏释”、“传统与现代接合的构想”、“系统哲学的探索”为治学重点,立志建构“一套哲学,一方面继承中国哲学的大传统,另一方面又能面临现代的挑战”。著有《中国哲学与现代化》、《大陆与海外——传统的反省与转化》、《儒家思想与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探索》、《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等。

  刘述先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专长于西方文化哲学、宗教哲学与中国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以及中西比较哲学、比较宗教学。他有着深厚的中西哲学的底蕴与修养,以发掘儒家思想的现代意涵为职责,努力促进传统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刘述先先生的父亲刘静窗与熊十力关系甚密,由于家学的影响,刘述先亦颇受熊十力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当代新儒家的影响。但他既不主张自已是新儒家,也不反对别人说他是新儒家,他说:“重要的不是名词,而是实质。儒家的传统是,孔孟认为人有内在的泉源,进一步发挥为社会伦理的网络,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如果你认为这种思想是新儒家,那么我就是新儒家。我自已不反对被称为新儒家,但有许多想法与传统思想有极大距离”(《大陆与海》)。刘述先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

  他认为,儒学最中心的本质就是“内在仁心的亲切体证”,他把孔子的“仁”解释为普遍的同情心,根据朱熹以“生”释仁的思想,把仁视为创造、刚健、不断开拓的精神力量。刘述先先生认为,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情调,是一种真正的开敞的生命观,与抱残守缺的闭锁心灵截然不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情调,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甚至在世界的哲学里也是如此。

  今天,刘述先先生走完了他82岁的人生,而他对于儒家义理的现代性阐释,对于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突出贡献还将影响一代又一代学人。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