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三十二)

35、佛陀形影——院藏亚洲佛教艺术之美

20160501_040

时  间:2014年7月
作  者:李玉珉、锺子寅 合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

肩负「平衡南北.文化均富」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将于今年12月28日正式登场。各界翘首企足的「佛陀形影-院藏亚洲佛教艺术之美」为开幕五大常设展之一,精选代表亚洲的佛教信仰,佛教是构成亚洲文化的重要成分之一,流布广阔传播至中亚、斯里兰卡、东南亚、中国等地,并从中国传到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造就千变万化的佛、菩萨、天王、护法等佛陀形影。故宫所典藏的佛教文物丰富,除清宫原藏极为庄严华丽的汉传与藏传佛教经典及造像外,还包括彭楷栋先生(1912-2006)分别在民国九十三、九十五及九十七年捐赠的四百零七件金铜佛为主的造像。

信仰的深邃宗教哲理产生力量,藉由佛像演绎出智慧慈悲,而发愿度化众生,利他是佛教的精随,源源绵密的传播着,本图录分别以「诞生的喜悦」、「佛陀的智慧」、「菩萨的慈悲」、「经藏的流传」和「密教的神奇」等五单元,以时间为轴线,呈现院藏佛教文物之美与佛典的博大精深,由本院王锺承助理研究员、刘国威副研究员等,专文介绍亚洲古代佛造像风格暨佛教经典在亚洲的流传等,冯院长有感于彭楷栋先生捐赠,特专文〈十方金身归故宫-记彭楷栋捐赠懿行〉,说明十方金身缘聚故宫精彩感人的始末

36、他者与亚美文学

20160501_033

时  间:2015年9月
作  者:单德兴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

内容简介:

绪论:《他者与亚美文学》及其脉络化意义(单德兴)

阅读罗丽塔之外:伊朗裔美国移民女性回忆录书写(冯品佳)

他者‧诗作‧自由:解读哈金的《自由生活》(单德兴)

「美国给我的最好的东西」:《落地》的离散记忆与创造性乡愁(陈重仁)

亚/美文学的他者:李昌来的《悬空》(吴慧娟)

经济、生命与情感:王瀚《风水行骗》中的亚美他者与族裔扮演(陈淑卿)

《难言之隐》:临界、创伤书写与亚美哥德志异叙事(李翠玉)

37、山谷长歌:噍吧哖事件在地绘影与历史图像

20160501_034

时  间:2015年8月
作  者:戴文锋 着
出版单位: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创科

内容简介:

100年前发生在台南市的噍吧哖事件,在台湾历史上有其重要定位,在当时许多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痕。尤其在左镇、南化、玉井、楠西以及高雄甲仙一带,许多人被杀、被判刑,其家属及其它幸存者颠沛流离,在悲痛中艰困求生,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台南大学戴文锋教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参酌文献,实际走访田野,挖掘出一则则噍吧哖事件参与者及其后代与相关人物的故事,写成《山谷长歌—噍吧哖事件在地绘影与历史图像》。

38、中国大陆移民在澳门社会中身分认同之研究(1949 – 2013)

20160501_035

时  间:2015年8月
作  者:董致麟 着
出版单位:台北:唐山出版社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文献探讨与名词界定
第三节 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第五节 以访谈方式的数据搜集

第二章 文献探讨与理论架构
第一节 相关文献回顾
第二节 概念架构与分析架构
第三节 身分认同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族群融合相关理论

第三章 国共内战至改革开放(1949-1978)
第一节 政治因素引发的移民潮
第二节 澳葡政府的移民政策
第三节 大陆移民受到澳门社会的接纳

第四章 改革开放至澳门回归(1978-1999)
第一节 改革开放所引发的移民潮
第二节 澳门经济的初次起飞
第三节 大陆移民受到澳门社会接纳与排斥皆有

第五章 澳门回归后迄今(1999-迄今)
第一节 寻求新生活的大陆移民
第二节 澳门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三节 大陆合法移民受到澳门政府吸纳

第六章 大陆移民与澳门社会的碰撞与融合
第一节 澳门社会对回归前的大陆移民基本不排斥:融合多于碰撞
第二节 澳门社会对回归后的大陆劳工基本排斥:碰撞多于融合
第三节 澳门社会对回归后的大陆移民的磨合:碰撞与融合兼而有之

第七章 澳门社会未来可能发酵的族群议题
第一节 澳门社会对大陆学生留澳工作的接纳与排斥
第二节 族群意识的再现:澳门立法会选举
第三节 大陆移民对澳门社会的认同与矛盾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发现
第二节 研究建议

39、师道合一:湘中梅山杨源张坛的科仪与传承

20160501_036

时  间:2015年4月
作  者:吕永升、李新吾 着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道教仪式丛书》是劳格文(John Lagerwey)、吕鹏志合作主编的一套丛书,主要出版有关各地现存道教仪式的科本汇编、调查报告或研究著作。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备,这套丛书将从2014年起陆续问世。本丛书由新文丰出版公司和啬色园黄大仙祠联合出版,且出版所需经费由啬色园独家赞助。丛书计划得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第五轮「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及其执行机构之一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的支持。本丛书预定出版14种。

湘中梅山地区自唐五代起被地方土著占据,直至十一世纪中后期,王朝国家才于梅山地区置县戍兵。「梅山」既是地理标签,也是乡土鬼神信仰的泛称。元末明初,以「法术」拓地乃土地开发的主流方法,也是道教闾山派与本土祭祀传统相互结合的重要时期。及至明中叶,政府藉着镇抚动乱,强化地方社会秩序的控制,城隍乃进入乡村社会,成为王朝国家的象征。推广城隍的祭祀礼仪,实有赖正一派道教的传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宗教礼仪传统在不同时期进入乡村社会,与乡土的鬼神信仰相结合,呈现在乡民的日常祭拜之中,形成明显的地域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主体部分选择湘中梅山杨源张坛作为个案。杨源张坛既是自然村名,又是一个集合性的道坛名称。杨源(自然村)隶属冷水江市金竹山镇杨源村,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段东岸、冷水江市东南郊,距中心城区十公里。在九百年前的北宋时期,这里属于「不与中国通」的「梅山蛮峒」的核心区域。道坛名称中「杨源」(方音yɑng-ng)是地名,而名为「张坛」则因为此地师公和道士全都姓张,同尊元初「张君德寿」(1294-1329)为始祖,该道坛是个同宗共祖的家族坛。张德寿本是梅山师公(又称「巫师」),传至九世后的「张守贞」一代,又兼学了道士,此后家族所有师公均兼做道士,专以道教奏名行世,自称和他称都是「张家坛里的」。该坛传承七百年共二十四代,历史渊源沉积成道坛称呼。杨源张坛现有师道五十三名,按辈份在家族中有「优、前、人、贻」四代,在道教龙门派字派中相应为「阳、来、复、本」四代。因为年龄的关系,当家师傅则是「前~来」与「人~复」两代。他们聚居于杨源行政村的第六、七、八、十三等四个村民小组,成为一个自然村。香火范围涵盖今冷水江、涟源、新邵、新化四县(市)相交之十余个乡镇,是湘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师道合一坛靖。本书除了研究该坛的地理位置、生存环境、现状、师承来历、内传法脉、香火演变、师道异同等事象,更首次影印刊布了该坛的科仪本经。

40、冷战的边疆,边疆的冷战

20160501_037

时  间:2016年1月
作  者:刘晓原 着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地  点:香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冷战史专家刘晓原精选近年力作十篇,汇集成册。讨论内容包括:中国领土属性转型刍议,从「五族共和」到五域统合,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新崛起,中美战时外交中的朝鲜问题,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思维与中国少数民族边疆,「蒙古问题」和冷战初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谈判中的蒙古暗影,西藏的历史启示,边疆中国和1949年。

作者
刘晓原,弗吉尼亚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讲座教授。

41、日军在港战争罪行:战犯审判纪录及其研究(一套2册)

20160501_038

时  间:2015年12月
作  者:刘智鹏、丁新豹 主编
出版单位:香港: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专题文章
第一章 手握大权的宪兵队长
野间贤之助管治下的香港宪兵队
香港岛西地区宪兵部队长牛山幸男
九龙地区宪兵部队长平尾好雄
上水地区宪兵队队长小畑千九郎

第二章 残害百姓的日军宪兵队
九龙宪兵部特高班四出扫荡
沙头角宪兵队嗜血成性

第三章 滥杀无辜的日军部队
侵港战役日军滥杀战俘
日军血洗银矿湾

第四章 死于非命的战俘和囚犯
英军战俘在集中营的悲惨遭遇
赤柱监狱医院病人饿死

档案选译
一、野间贤之助的审判

二、牛山幸男的审判

三、平尾好雄的审判

四、小畑千九郎等人的审判

五、九龙宪兵队特高班大村清等人的审判

六、沙头角宪兵队桑木清盛和中岛德造的审判

七、二二九联队指挥官田中良三郎的审判

八、银矿湾惨案岸保夫等人的审判

九、香港俘虏收容所德永德等人的审判

十、赤柱监狱医院军医官佐藤畅一的审判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台北《国家图书馆电子报》等 陈友冰辑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