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九):沐并、陈寔、司马徽、曹丕
诫子书 司马徽
【原文】
闻汝充役(1),室如悬磬(2),何以自辨?(3)论德则吾薄,说居则吾贫(4),勿以德薄而志不壮,贫而行不高也(5)。
【注释】
(1)充役:充当服役人员,代指为国服务的官吏。
(2)室如悬磬:屋子里就像悬挂着的石磬,四周空荡无物,形容家中一无所有,非常贫穷。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3)何以自辨:自己如何分析、看待(这件事情)。
(4)论德则吾薄,说居则吾贫:我这个人德行很浅薄,家中也很贫穷。
(5)勿以薄而志不壮,贫而行不高也:但千万不要因为德行浅薄就丧失远大志向;不要因为家庭贫穷就不修持高尚的德行啊。
【翻译】
听说你作为官吏为国服务,但家里极其贫穷,你怎样看待这些呢?谈到德行,我们就很浅薄;说到家庭,我们也很贫穷。但千万不要因为德行浅薄就丧失远大志向;不要因为家庭贫穷就不修持高尚的德行啊。
【作者介绍】
司马徽(?——209?)东汉末颖川(今河南登封市一带)人,字德操。客居荆州襄阳。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因善于知人,被庞德公称为“水镜”,世称“水镜先生”。
为人博学多识,精通经学,在荆州时与汉末大儒宋忠齐名。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三国志》称“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他隐居在襄、汉之间的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后来,依附刘表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诸葛亮、庞统”。这才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庞统也被聘为军师中郎为刘备奠定蜀中建国立下大功。
司马徽不仅知人善任,也能省时度事,不贸然事功。建安三年(198),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聘请司马徽为学官。司马徽知道刘表心胸狭隘,不可与之谋天下事。所以在荆州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刘表说:“人们称道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话,这人只是一个小书生而已,他的见识和普通人一样”。人们评论说:“司马德操是奇士,但没有遇上知己”。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刘琮投降,荆州为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司马徽,但但司马徽此后不久就病死。司马徽的才华一生都没有得到施展。
水镜庄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南。抗日战争时,水镜庄建筑物大部分被破坏,仅剩残祠。1954年,县政府曾拨款维修。司马徽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褚河乡余王村潘庄的东侧。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碑上刻有“汉司马徽先生之墓”八个大字,为后人所立附近有背阴寺和洞林两座小寺,环境很是清幽。文革“扫四旧”中,“水镜祠”和司马徽墓墓碑等皆被毁坏,两座小寺也没能幸免。文革后1981年复修水镜祠,1985年复修荐贤堂,再现清代水镜庄风貌,并且成为襄阳境内遗留唯一纪念司马徽的古代建筑。
文革后修复的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城南“水镜庄”和河南禹州市褚河乡
余王村潘庄东侧“水镜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