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三十)
7、戏剧学刊第21期
时 间:2015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
内容简介:
【台湾戏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专辑(上)】
北管家庭戏的叙事及其展现的群体心态——以《药茶记》、《双贵图》、《合银牌》、《铁板记》为讨论中心(简秀珍)
日治时期台湾戏曲之研究(1895-1937)(唐尹贞)
省署时期台湾戏剧史探微(徐亚湘)
1960年代台湾歌仔戏「柏华闽剧团」新加坡演出印记考索(蔡欣欣)
一个万人参与演出的「溯源剧场」:目瑙纵歌的身体行动方法(MPA)研究(锺明德)
【一般论文】
台湾歌仔戏「做活戏」后场乐师的人才养成与即兴伴奏技巧(林鹤宜)
被压迫者剧场中的南美解放思想——波瓦的反全球化观点(谢如欣)
【剧本】
郭怀一:1652年台湾对抗荷兰殖民统治事件(刘南芳)
红楼梦中人:探春(王安祈)
8、中国语文通讯第94卷第2期
时 间:2015年7月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粤语「好」的一些语言特点(蒋旻正)
粤语虚词的多重框式结构——以「亲」为例(黄咏文)
新词探源:从「翻叮」说起(李雄溪)
倪豪士《史记.项羽本纪》英译指瑕两则(叶鉴天)
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话语分析(关之英)
9、逆光的系谱:笠诗社与诗人论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陈明台 着
出版单位:台北:前卫出版
内容简介:
Ⅰ 逆光的系谱——笠诗社论
乡愁论——台湾现代诗人的故乡憧憬与历史意识
绵延不绝的诗脉——笠的系谱与风貌
清音依旧缭绕——解散后银铃会同人的走向
世代的传承,风格的形成——笠诗社的少壮派诗人论
论台湾现代诗的横的移植——从风车诗社到笠诗社
笠诗人与日本前卫思潮
Ⅱ 批评和想象——笠诗人论(一)
强韧的精神——巫永福论
发生的事,发生的文学——陈千武论(一)
计算的美学——詹冰论
诗、梦、历史与现实——陈千武论(二)
硬质而清澈的抒情——锦连论
Ⅲ 抒情和即景—笠诗人论(二)
凛烈的现实精神——白萩论
美的狩猎者——杜国清论
风景鲜明的诗——论李魁贤的旅游诗
写实的旗手——赵天仪论
浓郁的乡土情——岩上的诗
Ⅳ 暗喻和现实—笠诗人论(三)
镇魂之歌——李敏勇的诗
飘泊之歌——拾虹的诗
悲怆的命运、苛酷的现实——陈鸿森论
冷澈而炽烈,理性又感性——江自得、曾贵海、郑烱明医生诗人论
10、搜寻的日光:杨牧的跨文化诗学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黄丽明 着,詹闵旭、施俊州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洪范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书名为”Rays of the Searching Sun: Transcultural Poetics of Yang Mu”
绪论:二十一世纪的比较诗学
杨牧的重要性
文化互融
理论取径与本书结构
1.论对话式抒情声音
自我肖像法的声音:个人模式
「你」、「我」之间:呼格模式
顿呼格与拟人拟声格:戏剧模式
戏剧性独白:虚构模式
2.论互文性
文化内部的文本互涉
跨文化的文本互涉
3.论时间的多重世界
时间的同质化
时间的现象化
时间的地方化
时间的理论化
4.论历史的另类叙述
历史剧与纷陈历史的共奏
书写寓言:离散意识作为一种介入模式
从局外书写寓言
翻译作为寓言
5.论跨文化诗学
给济慈的信
实作:古典与现代,中国和西方(1960-1980)
《一首诗的完成》(1989)
《疑神:论诗之歧义》(1993)
选择或被选择
朝向完整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