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近期国学类学术讲座(七)
31、【展览】二战下的台湾人
时 间:2015年7月21日至2016年2月28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1楼大厅(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联 络 人:Tel: (06)3568889#8103
连结网址:http://www.nmth.gov.tw/
内容简介: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日本帝国的殖民地,当时的战争为总体战形态,各国都积极地为了战争需要,动员国民及资源。时局下的台湾被赋予了南进基地的角色,为了使台湾人能支持战争,日本殖民者透过精神、人力、物资等动员方式,使台湾人卷入了这场战争。本展览除展示战时动员外,更关心当时台湾人的战时生活,二战当时台湾人因为到各地战场,形成大规模跨区的人口移动,这些事情又对台湾人造成什么影响?在战争结束时,台湾人的想法又是如何?在战争结束后的70年,且让我们回到二战的时空,理解烽火下的台湾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动员体制与世界战争】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逐步向中国扩张势力,1937年在中国发生了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全面开战;另一方面在欧洲,先是1924年意大利由法西斯党人莫索里尼执政,1933年后德国由希特勒的纳粹党掌权,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并吞奥地利及捷克,最终入侵波兰,导致二次大战的欧洲战场开战。1940年德、义、日三国成立轴心国,英国、美国、中国则先后加入同盟国抵抗轴心国,交战各国都积极透过总动员的方式,进行总体战(Total War),以求战争的顺利进行与获取胜利。相较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以欧洲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几乎席卷当时的主要国家及其殖民地。
【日本帝国下的台湾,大东亚共荣圈与南进基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国内开始推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试图形成舆论使国民支持总体战,接着在1938年后,推出了日本帝国、东亚及东南亚「共存共荣的新秩序」的想法;1940年近卫内阁则进一步正式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概念,依据日人的想法,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满洲国」及汪精卫政权下的中国为经济共同体,东南亚则为资源供给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1939年时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总督小林跻造依循日本本国的政策,总结了治台的三原则为「皇民化运动」、「工业化」以及「台湾作为向中国南方与南洋经济扩张的据点」,使台湾成为当时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的南进基地。
【成为日本人,皇民化运动下的台湾人】
日本殖民下的台湾有相当长的时间,殖民政策被定位在获取台湾资源。因此在战争时期,为达成战争策略顺利实施与民族主义的需求,在精神上动员台湾人,使其成为「皇民」则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皇民化运动在此脉络下出现,除了普及日语外,也鼓励台湾人在文化(取消汉文栏等)、宗教(神道教信仰及寺庙整理运动)、改日式姓名等各层面日本化。台湾总督府透过各种社教团体,1941年后更设立皇民奉公会,试图推展、激起台湾人成为日本人的热情。但在战后台湾人的回忆中,许多人只是消极应对皇民化的措施,也有人是由于预期「改姓名」在就学或配给上将取得较多优惠而配合。
【一切为战争,物资动员与台湾人生活】
二战下除了精神动员之外,台湾总督府也积极动员台湾的物资与金钱,透过各种组织进行奖励与宣传,相关的物资动员主要有粮食增产、金属回收、奖励国民储蓄、购买债券等方式。台湾人被迫提供生产所余及身边所有物资以支持战争,这些行为也可得到官方公开表扬。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发展,许多物资受到管制,粮食也开始实行配给制度。日人鼓励「生活经济学」,例如鼓励在家中种菜或养鸡鸭,或以有限的物资取得适当的营养。台湾人为了求生则开始发展黑市(日文称闇YAMI),透过农村的人脉关系,台湾人多少能取得较多的生活物资。在战争动员体制下,台湾人发展出一套战时求生的技能。
【樱花坠落,人力动员与海外参战经验】
中日战争爆发后,殖民者开始征调台湾人担任军夫、军属,1942年后开始推行志愿兵制度,并且利用大幅报导「血书志愿」,塑造台湾年轻人志愿从军的志愿兵热潮。虽然其中有人是被动员及被迫从军,但有许多战争世代的台湾年轻人,或是参加青年团等组织,或是受到军国主义的宣传影响而从军。当时的战争被美化成一种「战争美学」,战死被宣传为如樱花般坠落,以浪漫化战争来感动年轻人。有人为了与日本人平起平坐,或是在「爱国心」的驱使下志愿从军,也有许多女性作为从军看护妇(即护士)的身份前往战场。出征前,上战场的人们都会与家人共同合照作为纪念,这有可能是生平最后一张合照,这样的照片几乎是当时出征家庭的共同仪式。
【走空袭与疏开,台湾本岛的战争体验】
战争末期自1943年起,台湾开始受到美军等同盟国的空袭,1944年以后空袭次数更为频繁。空袭一开始是以军事设施为主,最后则连一般民宅也成为空袭的对象。为了降低人口较稠密的都市区域居民的伤害,官方开始进行将都市人往乡村疏散(日文称疏开)。当时经历过的台湾人,都对空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空袭警报、挖防空洞避难与头戴防空头巾等,都成为当时台湾人的集体记忆。空袭造成台湾损失惨重,许多人的亲友或住家也都在战火中伤亡或毁损。
【战争结束之后】
二战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告终,台湾由中华民国政府接收,此时的台湾人面临着战后的重建及复员等种种问题。不久后因国共内战失利,中华民国政府撤退来台,世界局势形成以民主与共产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体系,台湾人自此又加入了另一场新型态的战争。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入馆时间至下午4时30分)。春节期间开馆日另有公布,请参见官网(http://www.nmth.gov.tw/)
32、【展览】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
时 间:2015年7月1日至9月29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02、208、212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4/FanKuan/index.html
内容简介:
范宽(约950-1031间)是北宋的山水画大师,籍贯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字中立,因个性温厚,卓有大度,关中 人习称性缓为宽,故名。其画初学李成(916-967)、荆浩(10世纪),后因长年观察自然而独创一家面貌。院藏〈溪山行旅图〉是存世系于范宽名 下的山水画中,最受肯定的真迹。此画在近、中、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巧妙地藉助推远主山、拉近中景、突显近景渺小行旅与主山巍峨崇高的对 比等手法,缔造出一种如临真境的壮伟意象。幅右下角树隙间,暗藏有「范宽」二字签款。
另幅〈临流独坐图〉,虽无作者名款,同样被视为具备范宽风格的巨制。此作中,山顶攒簇密林、山石轮廓用重墨勾勒,以及水际作突兀大石等特质 ,均与〈溪山行旅图〉一脉相承,惟皴笔已呈显较为规律化的侧锋小斧劈,故推断成作时间与李唐(约1070-1150后)相去不远。
本次「典范与流传」特展,共计陈列四十五件画作。依作品性质,可划分为「溪山行旅图的传续」、「范宽的传称作品」、「范宽画风的影响」三类 ,系统地展示继范宽之后,历代画家的同名摹作,以及学习范宽「雨点皴」、「矾头密林」等技法的作品,援以梳理范宽风格的传续脉络。其中,〈溪山行旅图〉与〈临流独坐图〉因属院藏限展精品,故分成前、后两期展出,以飨观众。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33、【展览】旧邦维新:19世纪台湾社会特展
时 间:2015年6月30日至2016年2月21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第1特展室(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联 络 人:Tel: (06)3568889#8103
连结网址:http://www.nmth.gov.tw/
内容简介:
透过19世纪的文物、图像,本特展让观众回顾在这个剧烈变动的世纪里,台湾岛上原住民、汉人移民、西方探险者、商人及传教士交错往来的景象。往来中有过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激烈争夺,甚至是流血冲突,但也为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屿,送来了新时代的风潮。
【快速发展的环球世界】
历经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及工业革命,西欧各国运用先进的航海技术,串连出环绕全球的航路,先是以贸易,后以殖民为目的,带动了全球资源、资金与人员的流动。然而,当知识与技术的差距成为持有者掠夺土地、剥削当地住民的武器时,知识与工具的进展是否还是文明的表征,让人存疑。
【清帝国统治下的台湾】
清帝国对于台湾岛的统治,是希望维持《皇舆全览图》中帝国疆域的统一,因此着重治乱平叛,而非养民生息,对于岛民复杂多变的背景存而不理,甚或联此驱彼,以利统治。因此台湾的历史景观在文献数据里始终呈现边地特质,汉夺番地、闽客纷争、漳泉械斗,然而彼此间无论是敌是友,对统治政权而言,不过是顺民与乱民之别,对于前者征利敛财,后者则斩草除根。
这样的台湾岛,只是帝国边陲一隅,却是岛民唯一的立足之地、安身之处。
【台湾的机会与挑战】
19世纪的浪潮打上了台湾的海岸,航行全球寻找致富商机的各国再度「发现」了东亚的福尔摩沙岛,面临这波巨浪的清帝国不再能维持封闭与独占的统治权。
1860年清国根据天津、北京条约开放淡水、鸡笼〈基隆〉、安平、打狗〈高雄〉作为通商口岸,意味着台湾的产业经济面临更大规模的转型,农业不再以供应温饱之需为主,而成为货币经济体系的一环;茶、樟脑、糖成为台湾岛最能换「银」,因此也最具价值的货品。
通商,改变了地形景观与生态,也改变了人的生活。是好是坏,随地不同,因人而异。
【西方宗教在台湾】
19世纪的西方文化对全球的影响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渡海而来的除了商船与舰队,还有抱持着舍己精神的宣教师们。
西方宗教经过一千八百多年的演变,早已根植在西方文化中,但是对生活在台湾这个东方岛屿上的岛民而言,宣教师们所传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宗教,而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甚至是生死观。异文化的碰撞冲突,产生在西方文化占有优势力量的时代之中,更显复杂难解。
【迎向现代社会】
相较于自然界中的其它物种,人类依赖工具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中存活。然而19世纪的人类将工具一举化为了工业,赖以生存的工具被用来探索自然、控制资源,甚至被当作宰制土地与他人的武器。
这样的转变形塑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架构。台湾岛被冲上了这样的时代浪头,不由自主地开始了进入现代社会的航程,岛民们或有晕船,或有灭顶,但更多则是挺身在潮浪之上,随着时代前进。
回望这段历史,不是怀旧,而是思索:岛屿是我们的故土旧邦,我们无法影响或改变已经发生的历史,但未来的我们是否有新的命运?
本为旧邦,其命维新。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入馆时间至下午4时30分)。春节期间开馆日另有公布,请参见官网(http://www.nmth.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