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皇帝、词人与宋词
宋代是个封建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文人绝对当权的时代,也是一个公开提倡歌舞享乐的时代。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赵家天下,为政变中的功臣宿将选择了一条既保全性命又发财享乐的人生道路。他在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宴会上,就当面告诫石守信等功臣宿将:“人生如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皇上倡导,群臣自然乐从,何况还可以保命。当时宫廷多庆赏、宴会,贵族官僚也多文酒之会,除了互相比赛菜肴的丰盛和厨艺的精湛外,自然少不了歌舞佐酒。日日笙歌,时时醉舞,自然少不了歌词。自然也不会天天陈词滥调,要编新词,要唱新曲:“劝君莫奏前朝曲,请听新翻杨柳枝”。于是这些在宋代文人绝对当权的宴会主人,参加宴会的翰林文士,如晏殊、宋祁、欧阳修、苏轼等就会写出新词供歌伎们歌舞。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大城市的兴起,为了供商业交际和消除商旅寂寞,茶馆、酒肆、青楼、书场大量兴起,一些喜欢此道的文士尤其是尚未发达的下层文人常常流连其中,用自己擅长的此曲来抒发情感,也往往应歌伎之请为她们谱写新词新声,柳永、周邦彦、秦观、张先即是其中的代表。这种社会风气形成为时代主潮后,一首新作会被到处传唱,乃至“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其中的名句会被万口传诵,简直比中状元还荣耀,甚至会取代作者原来的姓名,如“张三影”、“贺梅子”、“红杏尚书”、“山抹微云秦学士”等。风气所及,连最高统治者皇帝也不能免俗。宋代有不少皇帝能写词,更爱词,而且一句褒贬,能改变词人终生命运。
宋代的皇帝如仁宗赵祯,在皇祐二年(1050)大宴明堂时就写过《合欢歌》,咏歌“三阶平,金气肃,转和景”的太平盛世。风流皇帝徽宗赵佶更是写词高手,一生在忙于筑艮岳、逛妓院,画花鸟、做道君皇帝的同时,还写下声声慢、满庭芳、宴山亭、小重山等十四、五首词。其中被金人俘虏北行途中时写的《宴山亭》词可谓绝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词中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双燕不解人语,喻故宫天遥地远;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怀,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委曲。最后两句“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更见其国破家亡身被俘的伤感与无奈。
宋代帝王爱读新词也喜欢评论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仁宗赵祯对柳永那首《鹤冲天》的批语:“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弄得柳永终生坎坷,大半生沦落江湖。还有就是徽宗赵佶听了周邦彦的《少年游》后,将其开除公职贬黜京都。但在听了李师师转唱的千古流传的名曲《兰陵王·柳》,又转怒为大喜,将其召回,并提拔为大晟府乐正。类似这样词作得到君主赏识而受恩遇,或得美人,或受拔擢的宋词故事,还有不少,下面摘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