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国学》前言

  国学到底是什么?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自“国学”一词成为话题以来的百年间里,对于它的定义、诠释乃至纷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疾呼者与棒喝者言人人殊,直至当下。

  古已有之的“国学”一词本指国家一级的学校,近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清末民初形成的,章太炎先生在《国学讲习会序》中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邓实先生在《国学讲习记》中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也者”;闻一多先生在“论振兴国学”中说:“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文字是也。文字者,文明之所寄,而国粹之所凭也”,众多主张自是见仁见智,但无一不是强调一个国家立足于天下,必须有自己安邦兴国的文化,必须要传承这种文化。

  因此我们所指的国学,就是泛指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对当代社会仍具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

  讲清楚国学固然不是一件容易简单的事情,怎么讲?讲什么?事实上前代学者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启示,范皕海先生说过研究国学的缺点是“无平民化的”,“应该把国学普及平民化,这是国家存亡的大关系,也是国学存亡的大关系”。当这些曾经令我们先民亲近的名物,直面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图片的力量是无声的,却是巨大的,以图传意无疑是“怎么讲”最“平民化”的方式之一。

  梁启超先生认为研究国学有两条应该走的大路,一是文献的学问,二是德性的学问。这的确帮助我们找到了“讲什么”的角度,我们进行古籍数字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了近20年,成功研制了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接触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献,以文献为线索纲举目张,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讲什么”最“应该走的大路”。

  为此,本书远绍近取,从浩浩群籍中精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的81种国学经典,并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并适时增加蒙学一类,涉及儒墨道释、兵法医算、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可说是一个中国人一生都绕不过去的经典,都应该了解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本书为每一种入选的经典,都精心编配彩图若干,或与其背景相关,或与其内容相关,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知识点,扩展开去即是一部国学图典,力求以点带面,用图说的形式,具体而生动地勾勒出来国学的面貌,勾勒出中国人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若能令读者觉得可亲可近,不仅可瞻其华美,更可经世致用,进而有欲觅原籍、得窥全豹的意愿,则本书功莫大焉。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疏误之处,敬请同行及各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6月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