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三)

7、中外文学关系论稿

20150808_008

时  间:2015年1月
作  者:李奭学 着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凡分四辑,第一辑乃串连变文、梵典、《西游记》及其英译本的修订版的论释而成,梳理了翻译与演义的互动。第二辑分论明末传入中国的欧洲文学,以及这些由拉丁文译入的文本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学」今义的形成、西学和中国传统说部的联系,以及西学在中国传统善书文化中的角色,继而追索荷马由明入清的传播网络。第三辑所收者系作者原《中西文学因缘》各文,但订正补充的幅度甚大。辑中从英国浪漫主义与中国庭园观的渊源起述,经莎士比亚入华与苏曼殊中译拜伦的前尘,再及傅斯年、老舍、毛姆、萧伯纳、奥登与海明威和中国的联系,把清末迄1930、1940年代中国文人对外国文学的想象表露无遗,又从文本分析入手,将欧美文学大家的中国想象也尽情揭露。第四辑回到翻译研究,分论金堤译《尤利西斯》在文体翻译上的成败,以及中国「龙」字译成英文“dragon”的来龙去脉。本书虽为中外文学关系论稿,但时序分明,「史稿」的况味隐约可见

8、吉金耀采——院藏历代铜器

20150808_009

时  间:2015年1月
作  者:游国庆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

华夏文明自夏商之际便以范铸法制作青铜器,有别于世界其它文明,并带动了礼乐文明的建立。各式各样各具功能的铜器,其造型与纹饰随着时空演绎有着多元变化;而铜金属不易毁损的特质,也使它成为铸刻铭文的载体,纪录了华夏古文明的盛世。结合院藏特色与历代铜器发展脉络,本书以青铜时代为主轴,从商早期经东周战国时期至秦汉,共分八个单元,以时代为经,用途为纬,展陈铜器文明各阶段的发展,在历史与地理时空交织中,穿插着编者对铜器造型、纹饰与铭文的阐述与剖析,娓娓道述铜器的发展轨迹,并以附录介绍「铜器的主要器类和用途」、「铜器器型演变图」与「铜器纹饰类型」。细览吉金铜器多元多变的器型、富丽雅致的纹饰、奇逸多姿的铭文与劲秀浑朴的书风时,读者必能感受到铜器文明所散发之光采,及其在中华文化、文物、文章、文辞以及文字发展进程中所焕耀出的亘古神采。

9、跃动的青春:日治台湾的学生生活

20150808_010

时  间:2015年1月
作  者:郑丽玲 着
出版单位:台北:蔚蓝文化出版社

内容简介:

前言

一、惨绿少年的考试生活
二、社会菁英:高校生
三、大学生的阅读世界
四、帝大生
五、学生的社会运动
六、高校生的学寮生活
七、休闲娱乐
八、实业教育与铁道工场
九、飞行热
十、学生社团
十一、游泳课与海水浴场
十二、近代教育庆典:运动会
十三、从蹴球到橄榄球:球类运动
十四、台北帝大的最爱:马术运动
十五、英式风格的曲棍球
十六、荣誉的象征:学生服
十七、女子学校课程与职业女性
十八、中学生的修学旅行

后记

作者简介:

郑丽玲,高雄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台北科技大学文化事业发展系教授。专攻台湾史,以日治时期社会、教育为研究主轴。近年来开始发展历史文化的创意开发与应用,与文化事业发展系学生共同进行立基于土地,结合历史与文化的创意发想,开发文创产品。着有《台湾人日本兵的战争经验》(台北县文化中心,1995年8月);《国共战争下的悲剧—台湾军人回忆录》(台北县文化中心,1996年8月)、《百年风华 北科校史》(共着 台北科技大学,2008年)、《台北工业生的回忆》(1-3辑) (台北科技大学,2011年)、《百年风华 台北科大学校史》(共着 台北科技大学,2011年)、《台湾第一所工业学校》(稻乡,2012年,3月)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