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左宗棠家书

  【注释】

  (1)“三汉矶”句:此句是叙北上赴京应举的行程。三汉矶位于长沙市北湘江之中;湘阴县城: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北60公里,南滨洞庭湖。湖:即洞庭湖。左宗棠北上的路线即由湘阴县城乘船穿过洞庭湖到达岳州(经岳阳市),再由岳州渡长江北上经湖北往北京。

  (2)我此次北行,非其素志:这次赴京参加会试,不是我本来的志向。

  (3)夜间思及,辄不成眠:深夜想到你兄弟俩读书时的种种表现,我总是着觉。辄(zhé):总是,就。

  (4)经传精义奥旨:懂得儒家典籍精深的意旨。经:指儒家《诗经》、《礼记》等经典;传:诠释儒家经典的权威之作,如杜预的《春秋左氏传》、朱熹的《诗集传》等。

  (5)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对于“虚字”要审视它在句子中的关联作用,对于“实字”这要理解它所包含的意思。虚字:即古汉语中的虚词,如“与”、“矣”等关联词、助词、叹词等;实字,即即古汉语中的实词,如“余”、“天”、伟“等代词、名词、形容词等。

  (6)即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者反复推寻:这里指的是如何阅读和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的文意,还有联系另一部分与此内容相近者来理解。章:章节;部:部分。

  (7)时复思绎,乃为心到:反复的思考,这才算是读书用心了。思绎(yì ):思索寻求;绎:抽出,理出。

  (8)勾当:活计、事情。

  (9)延师训课:延请老师,开课授徒。旧时教学皆为私塾,由家族或家庭延请一位老师,给家族或本家子弟授课。

  (10)斥詈者:被责骂的人。詈(lì):骂。

  (11)因循苟且:敷衍塞责。出自宋代吕祖谦理学家《答潘叔度》:“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12)歆动羡慕:欣喜动心,也想如此。歆(xīn):欣喜之状。

  (13)陶桓公有云:“大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陶侃说:“圣贤大禹说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我们这些平凡人更更要珍惜每一分光阴”。寸、分:长度单位,一寸等于十分。陶桓公:东晋大臣陶侃,陶渊明曾祖父,因战功任侍中、太尉,都督荆、交等八州军事。他勤慎吏治,四十年如一日,造船时竹头木悄都储藏备用,常勉人惜分阴,为人所称道。卒,谥曰“桓”,世称“陶桓公”。

  (14)韩文公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韩愈说:“勤奋才能使学业精深,而贪图嬉闹则会荒废学业。韩愈:(76年-824)祖籍郡望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共同倡导 “中唐古文运动”,散文、诗均为一代文宗。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15)然后施为有本:这样写出的文章说出的话才算是有所根据。
  
  (16)孝威气质轻浮:孝威,左宗棠长子,1846-1873,字子重,举人,以父荫为主事,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时去军中省亲。随父亲入住军帐,受寒致疾,回家后一病不起,先卒,年仅27岁。因“孝行”受旌表。辑有《慈云阁诗钞》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气质轻浮:是批评其不够厚重沉稳。当时孝威15岁。

  (17)屡经谕责:对他屡次训谕斥责。

  (18)孝宽气质昏惰,外蠢内傲:左孝宽(1847—?)左宗棠次子,比孝威小一岁。从左宗棠在光绪六年(1880)给其家信《给宽、勋、同诸子(谕宜以耕读为本)》来看,至少1880尚健在,终生是个郎中。左宗棠斥责他气质上昏庸懒惰,秉性愚蠢对外又傲气十足。此时孝宽14岁。

  (19)未见悛改:没有看到改悔的迹象。悛(quān):悔改。

  (20)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可也:左宗棠要求两个孩子不要在外结朋结友。在私塾接受师傅的教育,回家按照制度问候母安就可以了。

  (21)“出必告,反必面”: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自己回来了。这是清朝康熙年间教育家李毓秀《弟子规》中的话:“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 业无变”。“反”同“返”。

  (22)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如果不是这样,就要同他划清界限,千万不要再往来亲近。同斋割席:三国时管宁割席的典故: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友,经常坐在同一个席子(坐垫)上读书。由此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看了一下才扔掉。又有一次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于是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