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五十)
11、夏志清先生纪念研讨会
时 间:2015年4月27日(周一)
地 点: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二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联 络 人:有意参加者请径至官网在线报名
连结网址: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home/news/20150427_2ap/20150427_2ap.htm
内容简介:
10:15-11:15
【夏氏兄弟与中国文学研究】
主持兼引言:彭小妍(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引言:白先勇(知名作家)、李欧梵(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梅家玲(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台湾文学研究所)、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11:35-12:45
【夏志清的文学观】
主持兼引言: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引言:陈国球(香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柯庆明(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张淑香(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胡晓真(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所长)
13:45-14:15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新书发表会
14:15-15:25
【夏志清的小说史】
主持兼引言:陈芳明(政治大学台文所讲座教授)
引言: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海立(美国斯沃斯穆尔学院当代语言与文化系系主任)、雷勤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副教授)、高嘉谦(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15:45-17:00
【当代小说家论夏志清】
主持: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朱天文、骆以军、郭琼森
12、2014 年度台湾考古工作会报
时 间:2015年5月1至2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文物陈列馆B1演讲厅(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国立史前文化博物馆、 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学系人类学组、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联 络 人:Tel:(02)27829555*675;E-mail:cfas@gate.sinica.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2.ihp.sinica.edu.tw/bulletinDetail.php?TM=1&M=2&sM=1&C=11&bid=569
内容简介:
5月1日
9:00-10:15
主持人:陈玛玲
基于内容型态辨识技术的考古碎片重建系统——以Lapita纹饰陶器为例(郑雯方、丁肇隆、何建明、张瑞益、林书宇、王佑钧、苏郁尹、邱斯嘉)
台湾史前陶彩初探(林淑芬)
古希腊钱币与红色人物陶器定年系统的比较(许家琳)
10:30-12:10
主持人:臧振华
从花冈山遗址2013-14考古试掘谈斜坡堆积的自然层位发掘问题(刘益昌、赵金勇、锺国风)
南势阿美旧社考古学之初步研究(刘益昌)
嘉义市山仔顶遗迹试掘结果暨兼论其与诸罗山社的关连性研究(颜廷伃)
篱仔尾遗址出土动物遗留及其空间分布初探(陈维钧)
13:30-15:10
主持人:李坤修
考古遗址/考古文化遗产、小区与在地居民(陈玉美)
博物馆的公众考古教育:以考古特展为例(彭佳鸿)
台湾东部巨石的现况与保存维护规划(叶长庚)
花莲县103年度遗址监管保护计划(尹意智)
15:30-17:30
主持人:刘益昌
旧香兰遗址出土的砂岩铸模研究(李坤修)
三抱竹南遗址橄榄石玄武石石斧制作工艺研究(邵美华)
花东纵谷北段的制玉工艺探讨——以重光遗址为例(郭素秋)
Nephrite jade culture in northern Vietnam prehistory:an analytical report from Trang Kenh workshop site in Hai Phong(饭冢义之)
印度太平洋珠同位素分析研究(杨小青)
5月2日
9:00-10:15
主持人:李匡悌
台中市安和路遗址发掘报告(屈慧丽)
清水、社口尾遗址的发掘(李作婷)
南投县集集镇长山顶II遗址抢救发掘概报(蔡佳辅)
10:30-12:10
主持人:屈慧丽
上美仑II遗址发掘及其意义(刘益昌)
1996年宜兰县海岸遗址试掘整理报告(江芝华、刘益昌)
新北市八里旧城遗址考古试掘报告(陆泰龙)
苗栗县公馆乡福基遗址试掘报告(刘克竑)
13:30-15:10
主持人:陈有贝
藉由植物硅酸体和贝类壳体稳定同位素分析论台湾西南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农作栽培与牡蛎季节性消费(李匡悌、李作婷、陈昱琪、米泓生)
乌山头遗址出土人骨整理结果2014(林秀嫚)
台湾考古人骨遗传数据重新检视(陈淑倬)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台湾地区人骨和兽骨的分析应用:古食性研究(李政益、王佩玲、林秀嫚、林立虹、罗清华、陈玛玲、蔡锡圭)
15:30-16:45
主持人:陈光祖
台南市归仁区大昌桥遗址调查发掘计划工作报告(张益生、宋昱洁)
国母山遗址考古试掘报告(戴志家)
考古遗址的空间现象与社会结构初探——以道爷、湾港南及三抱竹南遗址为例(刘亭攸)
13、山通·大海——第十五届文化山海观研讨会
时 间:2015年5月15至16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云林科技大学(云林县斗六市大学路三段123号)
主办单位: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系所
联 络 人:E-mail:cultureshk@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shanhaikwun2013.weebly.com/
内容简介:
「文化山海观」是一场多元对话的研讨会,为了促进文化资产在学术研究中能够更有崭新的突破。迈入第十五届的文化山海观,期许能藉由研讨会开启文化资产的高更层次。近年,文化经营相关职业成为热门议题,但此类由文化资产进行创意延伸的能量,为何无法充分彰显文化资产的价值呢?
今年将以「山通、大海」为核心宗旨,来探讨文化资产在今日社会中的处境。文化资产领域是个宽广的领域,本届引清代经营台湾中部地区政策的重要转折点—清代开辟贯穿中央山脉仅存的中路古道—八通关古道,在开拓时,曾立下的石碑志「山通大海」—以此鼓励文化资产领域的各位能在面对研究的困难时能具有豪气宏观之决心,因此订下「山通、大海」为本次两个讨论议题面向的名称,期盼能广邀不同文化脉络的观点进行讨论,为文化资产的典藏、保护、经营,甚至时事议题开启更多元的交流,以深化文化资产领域研究的新能量。
研讨会议题:
此次研讨会分为两大议题,核心架构为「山通、大海」,文化山海观文化资产研讨会举行至今已迈入第十五年,希望能结合各领域的参与一同来探讨文化资产在今日社会中的处境。其论述范围包含:
【山通】
关山难越、通天达地,前者取自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诗句,而无形文化资产的研究如攀越高山,因时间积累得以到达顶峰时,又惊见更宽广的视野、更高峻的大山,虽然攀山困难,但面对那被山岚缭绕的若隐若现的无形珍宝,这困难却撼动不了我们共同想来守护的心。后者则表达修复文物、有形资产保存至天上飞的下到地上建物,都需要保存的技术才得以延续。技术从古至今,不断的更新或是被讨论,探究人们对于智慧的结晶的努力与延续保护资产技巧的精进。
【大海】
大而化之、海纳百川,前者出自为《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文化之大有如穹苍,唯有领导指引才知途径,为专业经营、管理找出新文化之路。而后者则期许未来文化资产维护能如同海纳百川达到更宽广的境界,除了保护及推广之外,更应接受批判及思考,接受各种意见而教学相长。
本研讨会已公布论文录取名单,请参见:http://shanhaikwun2013.weebly.com/new26368260322084421578.html
全文截稿日期为2015年3月31日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