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八):李鸿章家书
李文安全家福
致鹤章弟(关于周济亲族事)
【原文】
吾弟来书,说到周济亲族事,兄亦颇赞成。前吾祖父穷且困(1),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2)。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3)。支吾总非长久之计,即向亲友商借,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其时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4),稍有积蓄,时为周济,并劝祖父以勤俭,并亟(5)命儿孙就学,吾祖父从其言,得有今日。吾弟年少,此事或未之详也。吾与诸弟能有功名,非有周姻太伯,焉克至此(6)?吾虽服役在外(7),未尝敢一刻或忘。今周姻太伯之后,亦如吾祖父之穷困,亟应筹款接济,以报昔日之功。今特命使者携银五十两送去暂济涸辙(8)。至吾祖父所欠未偿者,兄至年终当更筹百两。吾弟景况亦非昔比,当可分任其劳(9)。至大哥处,兄已去信也。五兄弟四人,将来能集资十万,仿范文正之例(10),开办义庄(11),庶族中贫有养孤有教也(12)。
【注释】
(1)祖父穷且困:李鸿章祖父名殿华,字庆庵,两次应乡试落第后,退居乡间课率子孙耕读。凭借祖先余荫虽继承了一些土地财产,但因李氏宗族繁衍,家大业小,在析居分爨时,殿华一支“推多受寡”分得的土地财产不多,靠借债度日。
(2)过江之鲫:形容人数众多。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形容“过江名士多于鲫(鱼)”。
(3)支吾以对:搪塞应付。
(4)其时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当时幸亏有个祖母娘家哥哥叫周菊初的。姻:姻亲,指妻子、母亲、祖母的亲属;太伯父:祖父母的兄长。周菊初的侄孙女嫁给李鸿章为妻。
(5)亟(qì):尽快地。
(6)焉克至此:怎能达到如此地步。焉:怎能。
(7)服役在外:指李鸿章此时正率领淮军围剿太平军。
(8)暂济涸辙:暂时救急。涸辙:车辙里的干枯了。涸(hé),干枯;辙,车辙。语出《庄子》:“涸辙之鱼,相濡与沫”。
(9)吾弟景况亦非昔比,当可分任其劳:你现在的经济情况改善了,也可以承担一些。
(10)仿范文正之例:仿照范仲淹的先例。范文正:范仲淹的谥号为“文正”。 范仲淹,宋代名臣,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义庄:封建时代一种扶助贫弱的慈善机构。往往在家族内部兴办。
(12)庶族中贫有养孤有教也:使家族内平民中那些贫苦的人有人供养,孤儿能享受教育。
【简析】
这封信是写给弟弟鹤章的。鹤章是李鸿章的三弟,字季荃,廪贡生出身。据说他“生而英毅,自幼读书,颖迈不群”,博通经史。在屡试不第后,应父命兴办团练,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屡建功勋:因收复安庆,擢知县,赐花翎;攻克江阴,擢知府;攻克常州后赐黄马褂,授甘肃甘凉道,因伤病未赴任,乞病归,光绪六年(1880)卒於家中。鸿章此信是回复弟弟来信,赞成在家养病的弟弟对家族中贫穷者进行周济。其中尤其谈到祖父时家境的贫寒,靠借债度日。幸亏姻太伯父周菊初接济,并亟命儿孙就学,才有李家兄弟的今日。信中并建议以回报周家为起点,兄弟几位共同捐出资财 建立义庄,让家族中那些贫苦的人有人供养,孤儿能享受教育。信中充满感恩之心和悲悯情怀。
一个人有没有感恩之心和悲悯情怀,往往是他走向成功的内在操守。不仅是李鸿章,凡是成功者尤其是伟人,似乎都有这方面的德操。如前面《郑板桥家书》中的“范县署中寄舒弟墨”,向弟弟提到当年因为父母无地安葬,就葬在东门一枝祖茔的旁边。得到这块祖茔风水的荫庇,进士及第,这么多年为官作宦,也没有出什么意外。这都是把郑氏一门的福泽,让我一人独占了,这让我于心不安!东门郑氏族人贫困孤苦,自己吃饭时每想到族人这种境况,就会落泪。因此要弟弟带着自己的俸禄回扬州,挨家挨户,送一点钱给他们。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虽然是我们的远支,毕竟是郑氏一脉,都应当分到一些钱财。
下面介绍一点李鸿章祖父和姻太伯父周菊初的情况:
鸿章祖父名殿华,字庆庵,“肆武游庠”,两应乡试落第后,便放弃猎取功名念头,退居乡间课率子孙耕读,足不入城市几近五十年。李殿华虽然继承了一份祖产,但因李氏宗族繁衍,家大业小,分得的土地财产不多。从李鸿章给弟弟的信中来看,当时家中是相当困难的:“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2)。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3)。支吾总非长久之计,即向亲友商借,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但唯有祖母娘家哥哥叫周菊初不但经常接济他们,而且极力督促祖父让孩子读书,从根本上授予脱贫之道。
殿华生有四子,依次为文煜、文瑜、文球、文安。长子文煜,字晴岚,庠生。据说他“居家孝友,博学能文”“名望重于士林,早有经师宿儒之誉”。他因家贫就馆于外者6年,之后“闭门收徒,兼课子弟”,对李氏宗族的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次子文瑜,喜好吟咏作赋。三子文球,著有《妙香亭文集》。四子文安,即是鸿章父亲。文安8岁时受业于李龙桥,因“师有家务”,而自身“少又多病,至年十三仅读四子书及毛诗,而未能成诵”。李殿华便让他跟着长兄文煜读书。文煜教授自己的兄弟,自然严格认真,每年从正月初三开学,直至除夕始辍。终于让李家七代人中出了一名进士。所以李鸿章信中所说的“吾与诸弟能有功名,非有周姻太伯,焉克至此”并非虚言。
另外,周菊初对李鸿章,还有另外一层恩德:据说周菊初督促文安及其子苦读时,曾出一对,上联曰:“千年古树当衣架”,大哥瀚章还在苦思,鸿章则应声对道:“万顷巢湖作浴盆”。 文安又出一对,要二子作对。上联曰:“年用数百金,支付不易”,鸿章又随口对道:“花开千万朵,色彩无穷”。在一旁观察的周菊初认定此子不凡,于是将自己的侄孙女嫁给李鸿章。而且就在李鸿章赴京赶考前一天,以免有嫌贫爱富之嫌。可见此人的眼力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