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
41、傅斯年图书馆藏未刊稿钞本·集部
时 间:2014年10月
作 者:刘铮云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书近九十万册,而十八万余册的古籍线装书素为学界所瞩目。近年来,史语所一直都有多项图书研究计划进行中,冀能提供研究者更便利的学术资源。馆藏稿本、钞本计1,400余部,其中集部225部。2014年在中研院经费的支持下,特选印坊间未见或罕见的集部古籍稿本、钞本34部。
该套书全套三十册,每部书均撰有提要,论述作者生平行略、撰述原由、内容概要及价值等。并附有人名索引,收录各书编撰者、卷内辑文作者、序跋者及手书题记者,裨利检索
42、此心安处亦吾乡:严歌苓的移民小说文化版图
时 间:2014年10月
作 者:葛亮 着
出版单位:香港: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严歌苓的移民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的一大特色——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互动与杂交。本书以严歌苓的移民小说为研究对象,梳理和分析其主题和特色:
考察人性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严氏移民小说将人性置于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考察人性的适应与演化,探寻背后的原生文化在激变中发展的可能性,借此反思华人自身文化特质。
探索文化、历史与社会的深层次内核。严歌苓没有止笔于移民生活,以及此种经历所包含的不同文化间的砥砺、碰撞与牵扯。而是洞穿熙熙攘攘的表层,探索深层的文化、历史与社会内质,挖掘华人移民文化的渊源,回溯其繁衍于异域的原初状态。
探寻华人移民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的出路。严歌苓书写华人移民在文化边缘的艰辛生存景状,有意识地探寻华族移民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的出路。她笔下的人物往往主动寻求新的身份认同,纵然面临障碍与阵痛,亦积极完成“他乡亦故乡”的文化转型。见微知着,由此映照出文化体系间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
本着作特别收录作者对严歌苓最新学术专访。
著者简介:
葛亮,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化与文学、比较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化、文学与电影艺术等。曾获2014年香港浸会大学“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香港艺术发展奖、首届香港书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及台湾“年度诚品选书”。作品于2010年与2013年两度获选“亚洲周刊年度华文十大小说”。着有长篇小说《朱雀》,小说集《七声》、《谜鸦》、《阿德与史蒂夫》,文化论著《绘色》等。
43、吴晓青文集──逝世十周年纪念
时 间:2014年9月
作 者:吴晓青 着
出版单位:南投: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内容简介:
思想部分:
一、道·语言·思维──庄子思想论析
二、《列子》的生死观
三、王弼言意观初探
四、王弼《老子注》中的生死观
五、从空间性词汇论郭象的生命哲学
六、郭象《论语体略》中的政治思想
文学部分:
七、试论〈卜居〉和〈渔父〉
八、魏晋论体散文形式及写作方式管窥──以嵇康的作品为中心
九、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的人伦鉴识活动
十、解嘲文学新论──从〈进学解〉谈起
十一、南宋遗民林景熙诗歌初探
吴晓青老师(1967-2004)于2001年2月进入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国语文学系任教,2004年2月因病去世。吴老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文思敏捷,学养俱佳。逝世十周年之际,为表追思,收集其论文共十一篇,出版《吴晓青文集─逝世十周年纪念》。一以表彰其为学成果,一以汇整其研究心得供斯界参考。若学界先进或同学有意索取《吴晓青文集》,敬请E-mail告知姓名、寄送地址、服务单位或就读学校,以便邮寄。
联络人:陈裕美小姐
E-mail:ymchen@ncnu.edu.tw
联络电话:049-2910960转2602
报导者:陈裕美
44、大译注
时 间:2014年9月
作 者:庄吉发 译注
出版单位: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朝鲜商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乞大》就是朝鲜初期以来为朝鲜商旅等人而编着的汉语教科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为研究元明时期的汉语,提供了很珍贵而且丰富的语文数据。
45、旧书刊中的香港身世
时 间:2014年9月
作 者:杨国雄 着
出版单位:香港: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迟至1970年代,港人才逐渐对本土各方面的历史加以重视。尽管因日占战乱、及后又因经济起飞引致拆迁频密,香港战前的旧书刊得以保存的虽为数不多,但对重整香港历史却意义非凡。本书作者系资深的图书馆从业员,在此书中将现有藏品分成数辑。
第一辑开篇先就追查香港身世朦胧,介绍第一部关于香港通论的中文专著《香港杂记》(1894年)。而中港官方交往,早有先例,《香江酬酢集》一书,呈现了1936年粤港官员酬酢中,香港商人的参与情况及中介地位的重要性。至于市政考察、工商百货、宗教庙宇、奴婢卖身等,在在充份描绘了香港社会的过去面相,好让读者以今之视昔,悟出香港的宿命来。第二辑虽然在众多藏品中,只选取几类作速写,但已涵盖了女性、工运、乡族、教育等项目。第三辑讲香港报纸历史,点出本地社会文化倚赖此种媒体而广传,由来已久。研究香港身世,在欠缺系统历史书写的情况下,阅读大量旧报,是可行的策略。兼之第四辑集中介绍了清末至「七七事变」前的 28 种新旧文艺期刊,综上叙述社会特质,已见其大概了。
香港本地史的研究,现已蔚然成风。新「出土」的旧资料,也陆续在学者们的掌握整理中。本书的意义不仅是帮助抢救和保存香港文献,也对早期香港史的研究有所启迪,同时还是学问的普及化,让香港往昔风貌,一同与普通读者分享。
著者简介:
杨国雄,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任职香港大学图书馆期间,赴夏威夷大学攻读图书馆学,回港后出任香港大学孔安道纪念图书馆首任馆长。1990年移居加拿大,担任多伦多大学和约克大学合办的加港文献馆首任馆长。在职期间及退休后始终笔耕不辍,合编有《现代论文集文史哲论文索引》(1979),及编着《香港战前报业》(2013)。
46、台湾原住民族移动与分布
时 间:2014年8月
作 者:马渊东一 着,杨南郡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内容简介:
本书可说是《台湾原住民系统所属之研究》(中文译注本)的进阶版。对于如何活用原住民的耆老相关族群移动与分布的重要证言、以及他们口述中300多组系的传承。意及马渊教授所谓历史知识的传承与建构、各族群的亲属关系、与土地的原始所有权问题等,更深入的解说与探究。
47、民间风景:台湾传说故事的地方叙述
时 间:2014年4月
作 者:简齐儒 着
出版单位:台北:里仁书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台湾传说故事的地方叙述
一、研究动机:看见台湾、聆听文化
二、研究目的:俗文学的地方义理
三、研究范畴:田野内的理论实践
四、研究回顾:本土文化的空间叙述
五、章节导言:追踪俗文风景的地方感
第二章 空间的怪兽:台湾虎姑婆故事之叙述结构
一、绪论
二、永恒的精怪:台湾虎姑婆异文特色
三、叙事结构:自然/文化之二元对立
四、入侵空间:虎姑婆的文明化
五、逃出地方:人类的自然化
六、不断冲突/和解的故事循环:叙述解碼
七、小结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