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
14、客家戏基础锣鼓
时 间:2014年12月
作 者:蔡晏榕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戏曲学院
内容简介:
戏曲锣鼓对于戏曲表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也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台湾客家戏是经由原乡移民者传入的「三脚采茶戏(小戏)」,入台后逐渐学习吸收当代流行大戏剧种(包含乱弹、四平、外江戏等)发展演变而成的「客家戏」(或称采茶大戏)。正因此发展过程,使客家戏曲锣鼓内容蕴含各种大戏剧种精华,成为丰富又极具特色客家戏曲锣鼓。 戏曲锣鼓的学习对于前场(表演者)、后场(伴奏者)皆是相当重要的。本书首先将从客家戏曲锣鼓的使用乐器与鼓介(锣鼓经)特性简单说明,使读者对客家锣鼓有基础的概念后,再藉由传统三脚采茶戏「十大出」中所常用的客家唱腔曲调锣鼓佐以分谱详细说明,以提供了解客家锣鼓之特色与作为使用客家锣鼓的参考依据。
作者简介:
蔡晏榕,1993年进入国立复兴剧校就读,主攻扬琴演奏与戏曲打击。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多次获得校内、外音乐比赛冠军,参与海内、外巡回演出(包含美、加、法、瑞典等地)。1996年起参与「客家人才培训计划」学习客家戏曲与客家八音,致力于传统戏曲表演工作。2001年进入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就读,主修北管-鼓吹,兼修中等教育学程。2006年返校任职于客家戏学系,并继续就读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研究所,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硕士学位。2014年为文化部授证「重要传统艺术保存团体-苗栗陈家班北管八音团传习计划」结业艺生。
15、中国文学理论
时 间:2014年12月
作 者:兴膳宏 着,萧燕婉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日文书名为「新版中国の文学理论」
导读 兴膳宏《中国文学理论》之定位:从中古文学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
Ⅰ
六朝时期文学观的发展:以文体论为中心
Ⅱ
从文学理论史的角度看〈文赋〉
挚虞《文章流别志论》考
论〈宋书谢灵运传论〉
Ⅲ
《文心雕龙》与《出三藏记集》:论二者的内在关系
《文心雕龙》的自然观:探本溯源
日本对《文心雕龙》的接受与研究
Ⅳ
关于《诗品》之我见
《诗品》与书画论
《文心雕龙》与《诗品》文学观之对立
Ⅴ
《玉台新咏》成书考
颜之推的文学论
王昌龄的创作论
《文心雕龙》在《文镜秘府论》中的反映
《古今集》真名序纪要
16、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时 间:2014年12月
作 者:陆奥宗光 着,徐静波 翻译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和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陆奥宗光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外务大臣,是甲午战争主要的策划者和推动者,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关键性的人物之一。他在1895年写成个人外交回忆录《蹇蹇録》。此书在1929年才被公开,是探讨日本明治时期外交的重要著作,自出版后就成为日本近代外务省必学的内参,“陆奥外交”也成为明治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
书中记述了朝鲜东学党事件发生后,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直至签订《马关条约》的全部历史过程,以及欧美各国对战争的干涉,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详细经过。其中包括欧美各国围绕中国和朝鲜问题展开的利益争夺以及日本政府的各种决策内幕等内容,是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的重要参考数据。
作者简介:
陆奥宗光(1844—1897),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1892至1896年,他出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之第二内阁成员和外交大臣。1894年,他负责与英国签署日英通商航海条约,成功废除了西方国家在德川幕府时期对日本所订下的不平等条约与治外法权。中日甲午战争时,他在日本的外交政策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主张与中国开战,史称“陆奥外交”。1895年4月,他与伊藤作为日方代表,与中国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
译者简介:
徐静波,现任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兼任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曾在神户大学、爱媛大学等日本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外文系本科和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文化比较。出版有个人专著《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等四种,日文合着《上海の日本人社会とメディア(1870-1945)》(岩波书店)等两种,编着《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等八种,译着《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等八种,发表中外文研究论文五十余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上海市社科项目四项。
17、王光祈带你看清末民初外交史料:《李鸿章游俄纪事》与《美国与满洲问题》合刊
时 间:2014年12月
作 者:王光祈 原译,蔡登山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独立作家
内容简介:
《李鸿章游俄纪事》系王光祈根据德文本的《维特伯爵回忆录》中四章有关中俄交涉的内容翻译整理的。绝大部人中国人知道李鸿章、张荫桓「接受俄国人贿赂」之事,可能是通过王光祈1928年翻译出版的《李鸿章游俄纪事》。在《美国与满洲问题》中王光祈提出的唯有美、苏两国能够制约日本的思想,从战略上看,是正确的,不愧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学者。
王光祈整理翻译出「中国近世外交史料」珍本:《瓦德西拳乱笔记》、《李鸿章游俄纪事》、《美国与满洲问题》、《三国干涉还辽秘闻》、《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西藏外交文件》、《库伦条约之始末》。
编者简介:
蔡登山,文史作家,现为秀威出版公司副总编辑,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曾制作及编剧《作家身影》纪录片,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开探索作家心灵风气之先。着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色戒爱玲》、《鲁迅爱过的人》、《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读人阅史──从晚清到民国》等十数本着作。
译者简介:
王光祈,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四川成都人。1918年,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王光祈成为该刊的主要撰稿入之一。在李大钊的鼓励和帮助下,王光祈、曾琦、周太玄等人正式发起筹组「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的成立大会上,王光祈出任大会主席,并被推选为学会执行部主任,主持学会工作。1920年赴德国留学,研习政治经济学,1923年转学音乐。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音乐理论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音乐理论遗产,是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光祈一生辛苦工作,勤奋著述,在客居德国的十多年里,除撰写、翻译了政论著作《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三国干涉还辽秘闻》等十余本外,还陆续写成音乐专著18本、论文4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中国音乐史》(上下册)。
18、重读台湾:人类学的视野——百年人类学回顾与前瞻
时 间:2014年12月
作 者:林淑蓉等合着
出版单位: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第一篇 考古学发展与历史建构
导读(陈玛玲)
考古学视野的台湾历史(刘益昌)
生态学取向的台湾史前史研究:一个台南科学园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案例(李匡悌)
百年体质人类学与台湾社会的交会(陈叔倬)
第二篇 台湾社会的蜕变
导读(林淑蓉、陈中民)
台湾「南岛问题」的探索: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一些回顾(陈其南)
对台湾人类学界族群建构研究的检讨:一个建构论的观点(林开世)
地方文化的再创造:从小区总体营造到小区文化产业(吕欣怡)
重读台湾汉人宗教研究:从「国家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的角度(张珣)
第三篇 博物馆与文化资产的人类学视野
导读(林开世)
物的旅程:从台湾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排湾族展品谈起(童元昭)
展演台湾:博物馆诠释、文化再现与民族志反思(王嵩山)
19、文本风景:自我与空间的相互定义(增订版)
时 间:2014年12月
作 者:郑毓瑜 着
出版单位:台北:麦田出版
内容简介:
单元一:意象化的城市
名士与都城--东晋「建康」论述
市井与围城--南朝「建康」宫廷文化之一侧面
单元二:文体与地方感
明清之际辞赋作品的「哀江南」论述--以夏完淳(大哀赋)为端绪的讨论
流亡的风景--〈游后乐园赋〉与朱舜水的遗民书写
单元三:自然中的气氛
(诗大序)的论释界域--「抒情传统」与类应世界观
身体时气感与汉魏「抒情」诗--汉魏文学与楚辞、月令的关系。
单元四:身体行动与地理种类
谢灵运〈山居赋〉与晋宋时期的「山川」、「山水」论述
由修褉事论兰亭诗、兰亭序「达」与「未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