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八)

22、【展览】从甲午战争到乙未割台文学特展

20150501_008

时  间:2014年12月18日至2015年5月31日
地  点:国立台湾文学馆一楼展览室C(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
联 络 人:Tel: (06)221-7201
连结网址: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events&task=view_detail&agid=524&Itemid=2&catids=2

内容简介:

本展期系甲午战争到乙未割台120周年,为呈现当时台湾、清国与日本文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书写角度,以及后代文学家如何续衍这段历史,拟由文学文本为主,藉由不同文类与画册,多方展现文人笔下悲愁苦闷的心路历程

23、【展览】遗民之怀——溥心畬艺术特展

时  间: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3月22日
地  点:国立历史博物馆201、202、203展厅(台北市南海路49号)
主办单位: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
联 络 人:Tel: (02)2361-0270
连结网址: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1|22|764&unkey=21

内容简介:

溥心畬(1887-1963),爱新觉罗氏,谱序溥,清光绪帝赐名儒,字心畬,出生于北京市。清末熟悉洋务,以开明干练知名的恭亲王奕欣为其祖父,可称出身贵裔。早岁接受严格的礼教规范及文化薪传方面之培育,并远赴海外问学,诗文书画俱为可观。

或因出身皇室的特殊背景,面对时代的更迭,身世家国的飘零没落之时,尝以印云「旧王孙」自况。虽然命途多舛,但是天资颖悟,用功又勤,仍有极高的文采与艺术成就展现。生平自许大业为治理经学,读书由理学入手及至尔雅、说文、训诂、旁涉诸子百家以至诗文古辞,所下功夫既深且精,有诗集与四书经义集体,毛诗经等十余种学术专著行世,而所做文章诗赋,典雅优美,来台之后,诗作亦多描写本地风光,体现艺术家随景随境,抒发性灵的天真个性。

溥先生书画艺术的成就,受世人钦羡。书法自童蒙时期即临写古帖,建立深厚基础;绘画虽无名家师承,然以家中古画为师,心追手摹,下笔便能不同时风,更因出身皇室,眼界熏陶远过常人,又以书香诗文为基础,自是形成清雅的特殊格调。作品能工能写,能藉古开今,亦多自出机抒,画面充满和谐静谧,纯是独特气韵。书画氤蕴气质,并非全仗笔墨形式,主要源自于内在深厚的文学修养、对书画同源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性的抒发,观看先生之作,正是诗、书、画三者的融合,体现个人的文化修养,亦是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的总成。

溥先生曾当选国大代表,后因时局动乱,经上海转舟山渡海至台。来台后受师大美术系黄君璧先生聘请,讲授国画课程,开始设帐授徒生涯,更以《寒玉堂书画论》作为一生研究绘画的体验总结,获教育部第一届美街奖。其书画艺术在台期间,备受重视,并陆续于香港、日本及韩国等地举行大小若干画展。本馆于民国四十八年举行溥心畬书画展览,展出作品三百余件,诚一时之盛。现今本馆藏有先生书画作品二百余件,成为研究溥心畬书画艺术的重要典藏中心。

溥先生逝世50周年之后,各地陆续展开回顾展览,及相关专书出版,无非是透过展览活动及研究,呈现其溥心畬的艺术成就。观其作品,犹若目睹其人性情和修为,不仅展现其丰采,亦是确立艺术地位。今年正是本馆建馆六十周年,特别精选本馆典藏及征集海内外藏品二百六十件,汇集先生所作诗、文、书、画作品,以「遗民之怀」为题,办理溥心畬艺术特展,简要回顾其艺术成果;并藉由展览图录的印制,提供民众进一步研究溥心畬的资材。

24、【展览】甲骨明星展

20150501_009

时  间: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2月9日
地  点: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文物陈列馆一楼甲骨区(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
联 络 人:Tel: 02-2652-3180
连结网址: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exhibition.php?class_exhibion=162

内容简介: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中国所发现最早有系统且成熟的文字。

自一八九九年甲骨文发现以来,很快引起学者的注意,开始搜集与研究;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则是从民国十七年开始的,由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在商朝晚期都城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进行发掘。现藏于史语所的甲骨数量多达二万五千多片,是世界上藏有殷墟甲骨个别单位中,精品最多者。

史语所甲骨不仅数量多,内容亦十分丰富,为研究中国早期文字与殷商的军政、宗教、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弥补「文献不足征」的缺憾,藉由甲骨卜辞,殷商信史的建立就愈有可能。

本次甲骨明星展选出史语所典藏最具代表性的十件甲骨,包含刻有甲骨文的人头骨、牛距骨、牛肩胛骨;还有世界上仅存的两件鹿头骨。曾屡次入选教科书的明星、新选入殷墟邮票行列的新秀,以及罕见龟甲上用笔书写的甲骨文书迹。

25、【展览】「畅邮殷墟──邮票中的殷墟文物」特展

20150501_010

时  间: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7月1日
地  点:中研院史语所文物陈列馆1楼殷墟区(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连结网址: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exhibition.php?class_exhibion=161

内容简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珍藏的殷墟文物,是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间,在河南安阳殷墟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品。内容丰富,包含:甲骨、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与骨角牙器等。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从中精选八件文物,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日发行「中华古代文物邮票──殷墟」,让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文物以及神乎其技的工艺技术,以邮票的形式再现于世人。本馆配合邮票发行,推出「畅邮殷墟」特展,展出邮票上的八件文物,藉由邮票的穿针引线,带领我们穿越时光隧道,畅游殷墟,见证灿烂辉煌的商代文明。

展期: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7月1日
每周三、六,9:30-16:30(国定假日及选举日不开放)

26、【展览】重彩流金六百年——壁画·故事·法海寺

20150501_011

时  间:2014年11月9日至2015年3月15日
地  点:世界宗教博物馆六楼特展区、和平交流厅(新北市永和区中山路一段236号)
主办单位:世界宗教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联 络 人:Tel: (02) 82316699
连结网址:http://www.mwr.org.tw/2014fahai/

内容简介:

座落于北京石景山区的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大雄宝殿内保存至今的重彩壁画,设色构图依然细致可见,在宫廷画士与民间画师的合作之下,每一位佛菩萨、每一景致花草,皆蕴藏深刻的信仰意涵与工艺技法,展现庄严与美感兼具的佛国境界。

法海寺壁画与寺院一起经历各种风雨,第一次透过完整展览的形式,面对寺院之外的世界。特展从三个角度来展现这幅壁画的故事:
一是再现:通过考据、绘画技巧和现代科技,再现壁画原貌的临摹珍品,让观众能一睹六百年前壁画的辉煌瑰丽;

二是走入:利用多媒体效果与视觉性说明技巧,塑造出探访法海寺观看壁画的体验,让观众能走进大雄宝殿欣赏壁画;

三是探索:对壁画内容与工法的说明和分析,聚焦壁画中值得一看的细节,辅以相关文物的印证,让观众能了解壁画的更多故事。本展览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10:00-17:00(周一休馆)

27、【展览】冷眼热心,写尽人间事──台湾报导文学特展

20150501_012

时  间:2014年6月27日至2015年1月4日
地  点:国立台湾文学馆展览室B(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
联 络 人:Tel: (06)221-7201
连结网址: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events&catids=2&Itemid=2

内容简介:

「台湾报导文学特展」6月27日起开展,国立台湾文学馆首次以报导文学作为策展主题,呈现自清领时期至21世纪以来台湾报导文学的发展,看作家们遭遇新闻事件及历史变化的重要时刻,如何以冷眼热心写尽人间事。

融合新闻报导与文学书写的报导文学,又称为「报告文学」,基本上是作家透过翻寻历史、田野蹲点、实际采访,辅以影像记录等方式撰写而成的文学作品,藉由文字传播映照现实,较诸其它文类具有更强大的反省及批判力道,以凝聚社会共识及与向上力量。

1935年4月21日台湾中部大地震,作家杨逵前往灾区调查后撰写报导,将惊心动魄的灾区场景做了生动的描述,建构了当年台湾的集体记忆,其后杨逵并在报纸发表〈谈「报导文学」〉、〈何谓报导文学〉、〈报导文学问答〉等三篇论述文章,允为台湾报导文学理论架构的先驱。

特展以1928年至2000年的台湾报导文学年表发端,郁永河在康煕年间来台采硫写下《裨海纪游》一书,记录沿途见闻、平埔族风俗民情,周步霞于1886年刊登于《台湾府城教会报》第8期的〈北港妈的新闻〉、林献堂1928年起连载于报纸的《环球游记》、杨逵于1935年刊登于《社会评论》的〈台湾震灾地慰问踏查记〉,是清末至30年代,报导文学担任「追求真实」使命的开创期。

1945至1960年代,台湾结束殖民历史,却卷入反共浪潮与威权肃杀的白色恐怖氛围,此情境不利于报导文学之发展,作家们改以柔性的书写手法,使得此时期的报导文学成果见证历史发展之轨迹,有如「冰山下的伏流」。

在1970年代,资深编辑高信疆在《中国时报》副刊开辟「现实的边缘」专栏,大力提倡乡土文化,并将报导文学列入「时报文学奖」的奖项之一,对台湾战后报导文学的推展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力。接着则是陈映真于1980年代创办《人间》杂志,虽然只发行47期,但其所标举的人道主义、对边缘弱势及底层人民的关注,却深刻影响台湾纪实摄影及报导文学的发展。

「冷眼热心,写尽人间事──台湾报导文学特展」,6月27日起至2015年1月14日,在台文馆B展室展出,欢迎踊跃参与。

28、【展览】瓶盆风华:明清花器特展

20150501_013

时  间:2014年11月12日至2015年9月9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03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4005846

内容简介:

花器包含「盆景」与「插花」两类器皿,中国传统的花器材质众多,铜、瓷、玉、石、玻璃、漆、木竹…等,不一而足。形制则有瓶、盆、缸、碗、盘、桶、篮及挂瓶…等,丰富多样。本展览以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瓷质花器为重点,展览分「盆景器」及「插花器」两单元,藉以呈现明清时期花器发展的特色。

「盆景」,将植物连根栽植在花器里,是一种有生命的活艺术;花盆被寓为大地,依观想来形塑各类植栽,亦可添加湖石、人偶、虫鸟等配饰,营造具体而微的庭园大地景观,可观、可想、可神游,饶富意味。盆景器皿厚而重,多呈现广口、宽底、方、圆或多角的造形,有盆与托成套者,也有各类动物造形的盆景器皿。

「插花」,将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里,欣赏花木姿态之美。花材与花器的运用,取决于陈设空间之大小与功能。如陈设于大厅的「堂花」,需大型花器展现富丽花材;摆置书斋的「斋花」,需小而雅致。插花时还需思考固定花枝的方式,所以院藏花器经常搭配多孔的金属内胆,或制成多管形制。

盆景、插花除可单独摆设,亦可多件同列,也可结合其它质材的装饰物,透过花材、花器及装饰物的谐音转意,呈现如「玉堂富贵」、「事事如意」之类吉祥祈愿的花艺,感受古人装置艺术的手法。明清皇室花器中,以当代制造的瓷器或珐琅器为主,有时也选用铜、玉、陶瓷等古器物,改变其原有功能,化身为花器,呈现出古雅华丽的品味。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29、【展览】藏锋──陈澄波特展

20150501_014

时  间: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3月30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105、107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3/ChenChengpo/ch/ch00.html

内容简介:

2014年是台湾前辈画家陈澄波先生120岁的诞辰,大型的纪念展,从台南、北京、上海、东京一路巡回,以国立故宫博物院作为整个活动的最后总结;取名「藏锋」,意在凸显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水墨思想影响的杰出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中吸纳东方绘画的特质,在「中西融合」的课题上,作出贡献。

陈澄波曾在1934年接受访问时提到: 「我因一直住在上海的关系,对中国画多少有些研究。其中特别喜欢倪云林与八大山人两位的作品,倪云林运用线描使整个画面生动,八大山人则不用线描,而是表现伟大的擦笔技巧。我近年的作品便受这两人影响而发生大变化。我在画面所要表现的,便是线条的动态,并且以擦笔使整个画面活泼起来,或者说是,言语无法传达的,某种神秘力渗透入画面吧!这便是我作画用心处。我们是东洋人不可以生吞活剥地接受西洋人的画风」。本展正是基于此一精神切入,期待呈现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陈澄波。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藏锋──陈澄波特展」专题讲座

第一场
题目:陈澄波艺术中的摩登迷恋
讲者:廖新田教授(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时间:2015年2月7日(周六)下午14:00
地点:国立故宫博物院正馆B1多媒体放映室

第二场
题目:藏锋──陈澄波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讲者:萧琼瑞教授(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时间:2015年3月14日(周六)下午14:00
地点:国立故宫博物院正馆B1多媒体放映室

30、【展览】神游武当——道教千年文物特展

20150501_015

时  间: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3月29日
地  点: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市南海路49号)
主办单位:国立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报系
联 络 人:Tel: 02-8643-3955
连结网址: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1|22|766&unkey=21

内容简介:

道教的源起及文化保存

道教融合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及各家诸子学说的精粹,成为中华文化圈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价值。本展将从自然崇拜、灵魂不死、神仙信仰等道教源起切入,与您一同回顾道教起源及演变,重新认识「道」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体现。

武当仙山与道教之渊源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是玄天上帝信仰的祖庭,在两岸都拥有广大信众。相传道教的真武大帝在此修练成仙,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的说法,因此后人称其为武当山。明朝后,历代皇帝更将真武大帝奉为护国神祗,尤其明成祖朱棣自诩真武大帝的化身,大力支持奉伺真武的张三丰以及武当派、全真道,并以武当山为皇家道场,自此武当山便成为道教圣地,真武崇拜也臻于鼎盛。本次吸睛展品为明永乐皇帝御赐武当山的大尺寸鎏金铜佛像,绝对值得一睹其风采。

深入台湾民间信仰

耳熟能详的八仙故事、风水、卜卦、掷筊等,道教文化早已渗透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本展将引领您深入民间的道教信仰,了解俯拾即是的道教习俗和生活智慧。并且展期适逢年节,特别展出招财达人-文武财神、吉祥三星-福禄寿,新年假期相揪来「神游武当-道教千年文物特展」走春,开运祈福过好年。

本展览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 18:00,除夕休馆。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