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世界
清朝咸丰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一个人中了进士,以翰林编修进入南书房任职,所做的工作类似于今天的书目编辑。
一天,咸丰皇帝问他:“你闲暇时用什么消磨时间呀?”这人回答道:“我闲暇的时候读《汉书》。”
古代的帝王皇子们可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每天无所事事,摆弄风月消遣。他们一天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学习,凌晨便要起来练武功,之后到书房读书习字,还要学习各国语言等。有时候为了学习儒家典籍,要诵读百遍以至理解其中的内涵。
恰巧咸丰皇帝当时也在读《汉书》,正读到《匡衡传》,听到了他的回答很是高兴,便谈起书中说诗解颐的内容,哪曾想到这个人原来并没有读《汉书》,一时间惊慌失措,答不出来皇帝的问题。咸丰皇帝顿时非常生气,当即命令他回到原籍读三年《汉书》再来复职。
这人回到家乡以后,在日出日落的乡间悠闲地生活了三年,又回京复职。不久他又被咸丰皇帝召见,他估摸着皇帝日理万机,或许早把自己以前的事情忘在脑后了。哪知这个咸丰皇帝记忆力超强,想起了上次奉旨读书的事情,便对他说:“你不是上次回乡读《汉书》的那个编修吗?”他不禁惊恐万状,战战兢兢地承认了。
“那么党锢案所涉及的人物你能全说出来吗?”咸丰皇帝紧接着问道。那人听后不知所措,硬着头皮答道:“臣在家里读的是《汉书》,党锢之祸发生在东汉,记录在《后汉书》里,我还没来得及读。”结果可想而知,他又像上次那样奉命回家读《汉书》去了。
俗话说事不过三。这次他终于在家发奋读书,通读了前后《汉书》,并且从中学习到治理天下之道。这个人就是冯桂芬,林则徐的门生,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最早表达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今天,肯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即便身边有经常在朋友圈晒一晒自己读的书,声称自己读了不少书的朋友,多半也只是知道些书名或者是蜻蜓点水般地翻看了几页而已。倘若真要与之交流书本的具体内容,恐怕就像读《汉书》那样直接露馅了。
或是为了炫耀,或许是为了包装自己,或是每次别人谈及读书时,唯恐自己丢了面子,才装作读了很多书。但是孔子他老人家早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读书理应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而读,为了加厚灵魂的深度而读。只有不急功近利的潜下心来去读、去感悟,才能在一片书页中看到一个世界。
【国学时代,时代国学】
GuoxueTimes
Sheer
Reading Pl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