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十八)
21、伊能嘉矩:台湾历史民族志的展开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作 者:陈伟智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远野与台湾:从乡村到殖民地
一、从远野到东京
二、从东京到台湾
三、从台湾回到远野
四、位处帝国边缘,以及再生
第二章 重层的知识网络:「台湾人类学」的构想
一、殖民遭逢的再现:平野秋夫与伊能嘉矩
二、人类学家的登台:田代安定、伊能嘉矩与鸟居龙藏
三、东京人类学会与台湾人类学会
四、台湾人类学会的「人类的理学研究」
五、台湾原住民研究的展开
六、台湾汉人的调查构想与展开
第三章 族群分类知识的形成:殖民地人类学与《台湾蕃人事情》
一、人群分类知识的建构
(一)生与熟
(二)平埔蕃的课题
(三)全岛蕃人调查的登场
(四)修正与再现
二、族群分类知识的科学性宣称
三、伊能人类学的延续
第四章 历史知识的建构:台湾史研究的展开
一、渡南观光:来台初期的台湾史笔记
二、台湾在世界之中
三、地理历史教科书编纂
四、台湾全志的登场
第五章 方法、田野、理论:伊能嘉矩的历史文化理论
一、伊能的田野现场
(一)媒介:伊能的语言能力
(二)田野中的社会关系
二、殖民地人类学的田野、理论与权力
(一)分析方法与知识建构
(二)伊能的文化理论
(三)描述的与比较的民族志
(四)从「人的人类」到「国的人类」
(五)公共历史
(六)国族主义、进化主义与「异己」研究
第六章 影响与再生:殖民阅读与后殖民挪用
一、影响
二、正典化
三、挪用与再生
四、公共历史中的伊能嘉矩
结 论
一、殖民地历史民族志的展开
二、「我们要前进」:伊能再踏查
22、书海骊珠: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珍藏专辑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作 者:邹颖文 主编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深信让书海珍籍广为流传,是守护图书上善方法,故乘二零一三年大学五十周年校庆之际,举办展览,辑录《书海骊珠: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珍藏专辑》,与社会各界分享大学图书馆过去搜求、采购所得珍贵馆藏,以期向公众介绍典籍文献、播扬学术文化。《专辑》收录东西语文珍藏一百二十种,藏品年代跨越三千五百年,有商代甲骨、十三世纪及以后古籍善本、二十世纪现当代书刊、清朝以至近代名家书画、手稿及信函。中文书籍涵盖经史子集四部,有雕板墨色印刷、套印、活字以至现当代技术所印制书刊,部分为粤东、香港著述,较著者有元刻本《易本义附录纂疏》,及现存朝鲜汉文《大藏经》最早版本《高丽藏》。西文古籍有十五世纪自手稿过渡至印刷本之摇篮本,即医学权威塞尔苏西所著《医学论》,及其它拉丁文、法文、英文要籍,当中有古希腊、罗马时期医学、建筑名著,并有清末西方传教士与汉学家游历亚洲,包括中国及香港纪实之作。
23、抒情与写意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作 者:俞小明 编著
出版单位:台北:国家图书馆
内容简介:
为了呈现国家图书馆丰富的戏曲文学古籍文献典藏,特以「抒情与写意」为主题,规划系列活动,邀请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义教授撰文导读,并选馆藏相关古籍文献,主题分为:剧论回眸、总集揽萃、爱恋情缘、情义芬芳、演义流韵、以及仙佛情怀等六项主题。
24、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日本著名学者看中国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作 者:青木正儿等 合著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和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青木正儿】
夜里香
茴香
用匙吃饭考
白乐天的早酒诗
中华文人的生活
【石田干之助】
长安盛夏小景
当垆的胡姬
骊山温泉
【宫崎市定】
科举和关节
柳
家常饭好吃
中国的近现代绘画
【仓石武四郎】
钱玄同和黎锦熙
燕京大学的落成仪式
【吉川幸次郎】
中国文学与杜甫
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无神的文明和有神的文明
帕斯卡的芦苇
艾兹拉.庞德
文明的三极
来熏阁琴书店—琉璃厂杂记
杜迹行
【汤川秀树】
庄子
蓟与马
知鱼乐
【小川环树】
苏东坡
中国的春与秋
中国的点心与茶
留学的追忆——鲁迅的印象及其它
汤川秀树的随想
24、昆曲研究新集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作 者:吴新雷 著,洪惟助 编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辑
关于昆剧研究的世纪回顾
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为《桃花扇》问世三百周年而作
近三十年来昆曲研究之概略回顾
六十年来江苏昆曲研究的概略回顾
第二辑
论玉山雅集在昆山腔形成中的声艺融合作用
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
吴梅遗稿《霜崖曲话》的发现及探究
为继承发扬吴梅曲学的优良传统而努力——钱南扬先生在南京大学喜结硕果的教研之路
第三辑
论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的界说
南戏《琵琶记·糟糠自厌》(〈吃糠〉)鉴赏
传奇《牡丹亭·游园》鉴赏
《桃花扇》批语发微
第四辑
程砚秋先生的昆曲演唱和曲学成就
花落谁家——程砚秋「玉霜簃藏曲」的最终归宿
《马得昆曲画集》题跋
为昆曲艺术插上发扬光大的翅膀——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五辑
青春版《牡丹亭》的独特创意和杰出成就
赴美参加昆曲《牡丹亭》学术研讨会的经历
中国和美国:全球化时代昆曲的发展——采访白先勇的对话录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访美巡演的多重意义
第六辑
《牡丹亭》昆曲工尺谱全印本的探究
《牡丹亭》台本〈道场〉和〈魂游〉的探究
苏南道家乐曲与昆曲的关系
《紫钗记》的传谱形态及台本工尺谱的新发现
第七辑
关于《长生殿》全本工尺谱的印行本
《审音鉴古录》的道光刊本和咸丰刊本
关于昆曲《霓裳新咏谱》的两种抄本
昆曲折子戏选集《霓裳文艺全谱》初探
昆山腔形成期的顾坚与顾瑛
25、越南华文现代诗的发展:兼谈越华战争诗作(1960年~1975年)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作 者:方明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越南与华文文学
一、越南的中国文化渊源
二、近代华侨在越南的起始
三、越南华文文学的由来
四、越南华侨学习中文的环境
第三节 越南华侨子弟中文学习环境
一、社会环境
二、侨校环境
三、华文报社之发行与影响
四、小结
第二章 越南华文现代诗社
第一节 诗社文艺社简介
存在诗社
风笛诗社
水手诗社
海韵文社
风车文艺
笔垒文刊
沙城文友会
其它诗文社
第二节 诗社文艺社的宗旨与特色
第三节 诗刊与文艺刊物之诗作剖析
一、风车创刊登载的现代诗作品
二、文艺文社登载的现代诗作品
《序幕》(第一辑)
《时代的琢磨》(第二辑)
《爱与希望》(第三辑)
诗作
三、笔垒文刊登载的现代诗作品
四、水之湄文刊(第一卷)登载的现代诗作品
五、小结
第四节 越华第一本诗辑与第一本现代诗刊的诞生历史与影响
像岩谷诗页
十二人诗辑
第五节 诗人拾遗
前辈诗人叶传华教授
前辈诗人马禾里
诗人徐达光
诗人凌至江
诗人王贻高
诗人黄广基
诗人心水
三栖作家谢振煜
第三章 台湾与香港诗坛对越华诗坛的影响
第一节 台湾现代诗坛对越华现代诗人之影响
一、台湾的现代诗运动及其诗社之主张
蓝星诗社
创世纪诗社
现代诗社
二、台湾现代诗刊对越华诗人的影响与互动
创世纪诗刊与越华诗人的影响与互动
笠诗刊与越华诗人的影响与互动
龙族诗刊与越华诗人的影响与互动
蓝星诗刊与越华诗人的影响与互动
秋水诗刊与越华诗人的影响与互动
三、台湾三位诗人洛夫、吴望尧、痖弦对越华诗坛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香港诗刊对越华诗人的影响与互动
一、诗风月刊历史
二、诗风月刊与越华诗人的影响与互动
第四章 越华杰出现代诗人
第一节 诗人生平及其作品摘录
诗人银发生平及其作品
诗人徐卓英生平及其作品
诗人药河生平及其作品
一、药河遗作两首(患病期间作品)
二、药河一九六○年代诗作
诗人雪夫生平及其作品
诗人我门生平及其作品
第二节 诗作评析
一、语言的驰骋
二、战争乡愁美学
三、虚无存在与困境的哀愁
第五章 反映时代悲剧的越华战争诗
战争诗评析
药河战争诗
心水战争诗
银发战争诗
凌至江战争诗
夕夜战争诗
黎启铿战争诗
李志成战争诗
古弦战争诗
我门战争诗
郑华海战争诗
陈庆全战争诗
亚夫战争诗
方明战争诗
26、读史怀人存稿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作 者:李学铭 著
出版单位: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甲辑 读史杂着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宋至道三年避真宗讳考
论王国维先生的屈子情怀
清宫诊病制度与一个地方医生应诏北行的短期生活
—薛宝田《北行日记》读后
乙辑 陈援庵先生之学
陈援庵先生论货利
陈援庵先生论语文教学
陈援庵先生的体例归纳
陈援庵先生「通史致用」析论
陈援庵先生与史书要删
陈援庵先生艺文考略
丙辑 新亚与南来学人
中国书院教育精神与新亚
27、《庄子·天下篇》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作 者:杨日出 著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绪 论
第一章 天下篇之地位
第一节 天下篇在庄子书中之地位
第二节 天下篇与庄子书之关系
第三节 天下篇在道家以及诸子中之地位
第二章 天下篇之作者暨其产生时代
第一节 作者问题之讨论
第二节 作者及其时代之商榷
第三章 天下篇之分析与比较
第一节 天下篇立论所自及有关问题之分析
第二节 注家所见天下篇之分析
第三节 第三节天下篇与周末、秦汉间各家论列诸子之比较
第四章 天下篇对后世学术思想之影响
第一节 「内圣外王」观念之形成
第二节 若干谬误之澄清
结 语
28、圣母玛利亚在中国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作 者:代国庆 著
出版单位:台北:橄榄华宣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玛利亚神学形象的起源与构建
一、《依撒意亚升天记》和《所罗门颂歌》
二、《雅各布第一福音》
三、《多默福音》与《伪玛窦福音》
四、《玛利亚升天记》
五、《金色传奇》
第二章 多明我会的圣母崇拜及东方传布
一、圣母荫庇精修之会
二、西班牙的圣母崇拜以及海外传播
三、玫瑰圣母省的创建与多明我会士东方布道
四、玛利亚海外形象变异之途
第三章 玛利亚的中国初容
一、唐代景教:玛利亚的首次入华
二、蒙元也里可温:扬州圣母
三、明清之际天主教:玛利亚第三次入华
第四章 大航海时代的土堡与神明
一、嘉靖海患与甘棠立堡
二、西班牙多明我会闽东开教
三、甘棠堡对中西神明的容纳与拒斥
第五章 从基督教民间化的视野来看闽东女神崇拜
一、太姥与天冠
二、通天圣母:临水夫人陈靖姑
三、天上圣母:天后妈祖
四、酬神剧:中西诸神之争的舞台
第六章 闽东天主教通俗信仰——以圣母玛利亚崇拜为例
一、闽地宗教嬗变中的天主教
二、圣名「玛利亚」与「玛利亚世代」
三、玛利亚童贞与守贞女
结 语
29、异乡情愿: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 者:黄冠翔 著
出版单位:台北:独立作家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为什么香港?——研究香港与台湾文学关系之重要性
一、香港与台湾文学之关系
二、香港的特殊性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概况
一、台湾的台港文学研究概况
二、香港与中国大陆对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之研究概况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架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过客与难民——一九五○至六○年代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第一节 要坐下去吗?——夏济安〈香港 ─ 一九五○〉
第二节 避风港,也是深渊——邱永汉〈香港〉
第三节 人性与社会之控诉——赵滋蕃的《半下流社会》与《半上流社会》
第三章 一九七○至八○年代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第一节 中国结·台湾结·香港结——余光中七○至八○年代的「香港」创作
一、余光中与他的「情人」
二、北望·文革·中国结
三、东顾·观音·台湾结
四、西看·沙田·香港结
五、余光中的中国结·台湾结·香港结
第二节 追寻·探亲·新移民——八○年代的香港社会景况
一、「香港热」与九七预言
二、两岸开放的时代见证——朱天文的〈世梦〉和〈带我去吧,月光〉
三、香港浮世绘——施叔青笔下八○年代香港的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
第四章 香港九七回归前台湾作家的末日狂想
第一节 悲情与欲望——施叔青「香港三部曲」的历史重构与香港末世空间
一、悲情城市——天灾、疾病与殖民者
二、欲望城市——性与权力
第二节 回归的阵痛与过渡
一、回归前的阵痛——以易之临《世纪末风情——香港文化写真》为中心
二、回归时刻的香港景况
第五章 九七后台湾作家的香港建构
第一节 庶民文化与香港精神
第二节 香港味觉景观与记忆认同——蔡珠儿的另类建构
一、香港味觉景观
二、饮食与地方认同
第六章 结论
一、总体特征与定位评价
二、相关研究之未来展望
30、废墟上的狂欢:「文革文学」的叙述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 者:黄擎 着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导论 政治凹凸镜下的「文革文学」
一、「文革文学」的发展脉流:彰显文学史的「反规律性」研究价值
二、「文革文学」的研究现状:告别反思的静默与研究的苍白
三、「文革文学」的叙述研究:时代政治规范极度迫近的叙述风貌
第一章 叙述话语与集体抒写
第一节 中国制造:显性与隐性集体创作方式的悄然合流
一、演绎辉煌历程的集体抒写
二、标彰主流话语的显性集体创作
三、个性化稀薄的隐性集体创作
第二节 叙述视点:「我们」对「我」的全面置换
一、宏大叙述与全知视点
二、凸显意识形态性的叙述立场
三、叙述眼光与叙述声音的形异实同
第三节 集体语码: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时代铭纹
一、回响国家权力话语的时代强音
二、情感渗透与叙述干预
三、战争文化心理的深重烙印
第二章 叙述功能与理想人格
第一节 人物设置:成熟型与成长型理想形象的烘托映衬
一、「扁形人物」与「同向合成」
二、正面人物形象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 行进路径:先行者与同行者理想化轨迹的形质同一
一、毛泽东思想的宣教:先进思想和正确路线的保障
二、历史记忆的时代阐释:痛说家史与战斗故事的激励作用
第三节 理想人格: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审美憧憬的两相契合
一、正面人物英雄化和英雄人物理想化的时代趋向
二、政治意图与民间憬悟合力打造的理想人格
第三章 叙述情境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意象构筑:精心营造的革命氛围
一、高度政治性提纯的意象表现
二、映现话语权力等级秩序的意象设置
三、渲染基调昂扬明朗的积极情境
第二节 文本语境:简约呈现的时代影像
一、与政治身份简单对等的人物言行思想
二、时代氛围毕现的文本场景
第三节 非此即彼:机械二元对立的「文革」思维
一、「文革文学」的社会学特征解析
二、政治视角的恣意侵入
三、战争思维的不当延展
第四章 叙述策略与政治需要
第一节 塑造「辉煌」:「三突出」等依托衍化的叙述策略
一、至高无上的「文艺宪法」
二、政治典范与权欲跳板
第二节 建构「经典」:主流意识形态直接美学化的叙述模式
一、文化生产与政治权力联姻的「样板」
二、叙述模式与「形式的意识形态性」
第三节 围剿「毒草」:叙述策略的「偏误出轨」与时代印痕
一、游弋于主流文艺规范边缘的尴尬处境
二、带着政治镣铐的时代文艺之舞
结语 畸变与镜鉴
一、内外交困的文艺生态窘况
二、多重语码并存的复杂境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