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十八)
11、台湾文学研究学报第18期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台湾文学馆
内容简介:
【专题论文:区域文学与台湾文学史】
建构与新变/敞开与遮蔽——台湾区域文学史的意义与省思(许俊雅)
理想化的完美山水——台湾古典诗中的基隆八景(1895-1945)(李嘉瑜)
地景、历史与叙事:竹堑文学的地方诠释及其文化情境(陈惠龄)
花莲文学的边界——论花莲文学的定义与花莲文学史撰述的困境(黄宪作)
【一般论文】
故国之内·国境之外——日治前期《台湾日日新报》上传统文人的西渡经验初探(曾巧云)
冷战时期台港文艺思潮的形构与传播——以郭松棻〈谈谈台湾的文学〉为线索(简义明)
位移的南方、想象的乡愁——张系国七○年代小说中的故土想象(刘秀美)
统治者那无中生有的乡愁——现代性、文化霸权与台湾文学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林运鸿)
政府公部门的翻译赞助与台湾文学的外译——以《台湾文学外译书目提要(1990-2011)》为例(廖诗文)
12、民族学界第33期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
内容简介:
壮文新词术语问题刍议(李锦芳、李旭练)
广西「小区大众性医疗实践」以及其承传模式探微(杜立平)
汉语古无舌上音规律在壮语中的表现(蒙元耀)
过海:中国广西靖西壮族末婆(mehmoed)的仪式吟唱与宇宙观(高雅宁)
可视化のためのツール、ユニット、エージェント——戦前の原住民社会に対する统治とその影响について(松冈格)
面具文化圈的特色与研究论述:以云南及其邻近地区为例(张雅粱)
台湾丧礼告别式的研究史(黄芝勤)
1914年「南蕃事件」的研究回顾:环绕在殖民政府与排湾族冲突事件相关论述之评析(叶神保)
13、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第28期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尔雅·释亲》与甲金文所见殷商亲属称谓制之比较研究(赵林)
读《仪礼》二则(陈绪波)
汲古阁本陆游《南唐书》讹误举隅(简彦姈)
《乐纬》音乐气论思想初探(杨婉羚)
陈淳《北溪字义》的理气论(陈正宜)
魏晋南北朝「壶中人」故事演化情况之探究(曾敬宗)
铁汉柔情泪——孙悟空泪滴《西游记》研究(杨玉如)
阴阳同体与窥淫癖——成英姝《男妲》之研究(林慧羚)
洪颐煊及其《读书丛录》探析(陈惠美)
14、嘉义研究第9期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出版单位:嘉义:国立嘉义大学台湾文化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二十年来云嘉区域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李明仁、李孟勋、蔡长廷)
从本土小说到豫剧——论豫剧〈美人尖〉的突破与局限(汪天成)
《燕子》的现代性超越与病征:群中独舞(蔡秀枝)
顶港仔墘的聚落变迁与风水传说(黄健庭)
从旌义亭到义民庙——清代笨港「义民崇祀」与地方社会(郑萤忆)
日治时期嘉义机场的建设与运作(谢济全)
嘉义县朴子市区域型文化资产保存计划推动的理想与现实(苏明修)
15、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第31期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
内容简介:
柯灵乌与存有学论证(史伟民)
从西田哲学来看前期海德格「实存论的独我论」(黄文宏)
《庄子》的人性论:批判、分析与解释(萧振声)
起源与重复:德勒兹哲学的差异问题性(杨凯麟)
「淡」与审美转化:由现象学看山水画(宋灏)
16、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纪念展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作 者:周妙龄、高以璇 执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内容简介:
国立历史博物馆与吉林省博物院、四川博物院是两岸收藏中国近现代艺坛大师张大千先生艺术作品的重镇,藏品丰富且各具特色。吉林省博物院所藏多为张大千于1949年以前之作,反映出其画学经历和文人画风嬗变过程。四川博物院所藏,除了其早期作品外,更有百余件张大千于敦煌临摹石窟壁画之作,这些作品提供了追索其精丽巨构与重彩画风转变的重要轨迹。位于台北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则与晚年的张大千互动良好,不仅于海内外为其举办多次相关展览,也收藏了张大千作品百余件,其中多为旅欧时期所作,展现了其由成熟的写意风格演变至泼墨泼彩的历程。2013年适逢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合作策办「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纪念展」,汇集了此三馆所藏的张大千绘画精品105组件,不仅为两岸观众呈现了张大千早中晚期不同阶段的绘画风貌,也藉此凸显了两岸博物馆张大千艺术收藏的各异特色。
17、明清小说叙事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作 者:徐志平 著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一方面以传统的文献考证、文本解读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尝试运用文学理论——主要是叙事理论,针对明清话本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长篇名著,分就「叙事者研究」、「叙事模式分析」、「叙事理论及互文性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内容包括:对于故事内外叙事效果的探讨、对于叙事者干预的深掘、对于不同时期叙事模式的分析、对于叙事理论运用的示范,以及对于互文性叙事的探究等。叙事包含了人类思考、感觉以及想象事物的方式,叙事分析的目的,在于从一篇篇的作品分析中,考察其叙事效果,发现其共同的叙事模式,从而得以认识人们在某一时期的生活样态和思想观念。
18、从利玛窦到海德格:跨文化脉络下的中西哲学互动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作 者:沈清松 著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第一讲 引言
一 从比较哲学转向跨文化哲学
二 「中」与「西」
三 「西」概念的历史形成与前现代的中、西互动
四 西方近代性的兴起及其定性
五 利玛窦来华开启西学东渐的背景与厘清
六 从文化殖民到平等交流
第二讲 中西互译运动的开端: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译介与改写
一 亚里士多德:首位系统引进中国的西方大哲
二 耶稣会士选择亚里士多德的原因
三 明末中译的亚里士多德作品
四 近代中国哲学史不容忽视的大事
五 利玛窦等人引进西学的贡献与检讨
第三讲 西学中译选样解析:从耶稣会士译述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到中国士人夏大常的《性说》
一 艾儒略的《性学觕述》
二 毕方济的《灵言蠡勺》
三 中国士人夏大常的《性说》
第四讲 中国经典西译与西方近代哲学家的回应:理性主义者与启蒙运动的初兴
一 初期在华耶稣会士译述中国典籍入欧
二 西方近代哲学对中国讯息的响应
三 理性主义者笛卡儿:入境随俗与慷慨待人
四 马勒布朗雪:孔子也在神内看见
五 基督徒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家的对话
六 对于中国哲学的六点评述及其与朱熹哲学的比较和检讨
七 关于《和中国哲学家的对话》的小结
八 德国理性主义者莱布尼兹对中国的了解与向往
九 吴尔夫与西欧启蒙运动的初兴
第五讲 清初中国士人的响应与初融中西的尝试
一 清代汉、满皆有融接中西的学者
二 形而上学的视野
三 人性论
四 实践论
五 夏大常的中国宗教诠释
六 灵肉二元与颜元、戴震的身体哲学之修正
第六讲 批判中国哲学:黑格尔与马克思
一 从赞颂到批判
二 近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眼中的中国哲学
三 马克思:坚持道德原则的半野蛮人将兴起中华共和国
四 结语
第七讲 欲近还远:马丁· 布柏与马丁·海德格
一 马丁· 布伯:庄子故事与道之教
二 海德格与老子
三 浊与清
四 光与暗
五 本真与他异(外地风光)
六 有与无
七 科技与艺术的斗争
八 道与路
第八讲 结语
19、中国文学的真实观念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作 者:姜威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人伦之真与经验之真的最初表述——先秦诚论
第一节 先秦儒家诚论
第二节 先秦道家诚论
第三节 诚论之在墨韩诗骚
第二章 经验之真与儒家之道(一)——两汉诚论
第一节 西汉前期诚论
第二节 西汉后期诚论
第三节 东汉诚论
第三章 经验之真(一)——魏晋南北朝诚论
第一节 魏晋诚论
第二节 南北朝诚论
第四章 经验之真与儒家之道(二)——隋唐宋金元诚论
第一节 隋唐诚论
第二节 宋金元诚论
第五章 经验之真(二)——明清诚论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诚论
第二节 明代后期诚论:心学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诚论:情真
第四节 从明末清初到康熙年间的诚论
第五节 从干嘉到同光年间的诚论
第六章 多歧互渗时代的「真」——清末民初的文学真实论
第一节 梁启超:从工具与真理之真到审美与经验之真
第二节 王国维:非工具化的经验之真
第三节 中国固有的小说真实观念及其在清民之际的嬗变
第七章 汉语、真理与经验的转折——文学革命期间的文学真实论
第一节 白话文学观念背后的文学真实考虑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中的真理之真与经验之真
第八章 「政治之真-经验之真」——革命与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真实论
第一节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的「政治之真-经验之真」
第二节 三十年代左翼与自由主义者的文学真实观念
第三节 四十年代的文学真实观念
结语及其它
20、学科互渉与文学研究方法论革命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作 者:冯黎明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导 言 人文科学方法论与知识的学科化问题
一、本体论时代的方法论
二、认识论时代的方法论
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之争
四、语言论转向与方法论
五、二十世纪其它方法论思潮
六、知识学科化时代的文学研究方法论
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知识学属性
一、作为反思性知识的文学研究
二、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文学研究
三、作为前学科性知识的文学研究
第二章 文学研究的学科知识体制化进程
一、「英语」的体制化
二、癸卯学制:开启中国的知识现代性工程
三、从中央大学到院系调整
四、文学主体性与审美解放
第三章 文学研究的知识学依据
一、文学研究的学科化:一项未完成的工程
二、美学与文学研究
三、语言学与文学研究
四、社会学与文学研究
五、心理学与文学研究
六、人类学与文学研究
七、文化研究:后学科时代的知识生产
八、文学研究:一场知识学的战争
第四章 文学研究中的学科知识互涉
一、学科自律与学科互涉
二、文学研究─现代知识战争
三、从前学科性到学科间性
第五章 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
一、批判理论与实证理论
二、形式定义与语境定义
三、学科自主与学科互涉
第六章 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对立
一、文学研究的两种理论路径
二、先验理性与经验实证
三、知识的学科化与跨学科
四、理论范式的建构与转型
第七章 文学史论:总体历史与学科历史
一、文学研究的史学化
二、文学研究与历史理性
三、走出方法论困境
第八章 意义论:阐释的学科化与学科间性
一、知识学科化与文学意义论
二、语言论转向与文学意义论
三、意义阐释与方法论
第九章 作者论:诗学天才与意义主体
一、传记研究之「传记」
二、传记研究在中国
三、传记研究的知识学合法性
第十章 形式论:能指主义与形式化方法
一、形式化:知识学的现代性工程
二、形式化思维与文学形式
三、形式研究的方法论困境
四、形式的扩张与形式化的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