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十七)
21、乾隆皇帝的荷包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 者:赖惠敏 著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分,讨论十八世纪乾隆年间的皇室财政。第一部探讨皇室的财政收入:地租、关税、当铺、发商生息以及盐商之额外支出。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不同的是,田赋为国家主要的收入来源,清皇室虽有百万亩以上的土地,但其重要收入则来自商业方面。例如:皇室凭借权力介入盐税和关税的税金分配,并将皇室资金借给商人,赚取利息等;再者,盐商或广东十三行的行商等富商巨贾在各种庆典报效皇帝,动辄百万两,也成为皇室收入来源之一。 第二部讨论乾隆皇帝在北京、热河等处兴建藏传寺庙,并赏赐喇嘛土地、口粮、衣单等。藏传佛教在蒙、藏地区有长久历史,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巧妙地利用藏传佛教,并藉助黄教领袖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影响力,号令蒙、藏各部,整合与稳定蒙、藏社会,维护统治目的。面对新的财政支出,乾隆皇帝并未增加以田赋为主的税收,而是凭借权力撷取商业上的利益,将这些资源转为在北京、热河建造藏传佛寺,打造另一个藏传佛教中心。 除了宗教上的意义外,乾隆皇帝修建藏传佛寺也有经济的意义。以宗教的力量吸引蒙古人到北京、热河、五台山等地朝圣,寺庙成为集市和进香活动的中心,丰富了商品交换和地方经济发展。宗教与贸易,如同乾隆皇帝的双翼,因而得以有效地统治新的疆域,解决中国长期的边患问题。比起明代和蒙古战争每年动辄耗费七八百万两来说,更呈显乾隆皇帝成功的统治政策。但在清朝外患问题变少的同时,因为各项税收所引起的内部问题却也层出不穷,种下日后清朝衰败的远因。
22、正视纷争下的新疆问题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 者:刘学铫 著
出版单位:台北:致知学术出版
内容简介: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部,现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上古以来就是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及希腊文明荟萃之地,在文化上呈多元色彩。就物产而言,新疆无论地面或地下资源都极为丰富,是中国的一块宝藏。从地缘政治面向看,新疆居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向东可控制内外蒙古乃至华北地区,向西可控制中亚,进而面向西亚欧洲。此所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俄争相「经营」新疆,其目的都是想占有新疆,进而控制整个欧亚,新疆之重要性于焉可知。本书一方面将新疆问题归纳为主观(内在问题)与客观(外在问题)两大面向,据以详加分析,另一方面则就新疆若干史事,自古至今择要予以论述,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各界更为关注新疆问题。
作者简介:
刘学铫,中国边政协会秘书长、《中国边政》季刊主编。着有《匈奴史论》、《鲜卑史论》、《五胡史论》、《外蒙古问题新论》、《北亚游牧民族双轨政制》、《蒙古论丛》、《从古籍看中亚与中国关系》、《中亚与中国关系史》、《藏族源流蠡测》、《文化外史》、《胡马渡阴山》、《五胡兴华》、《清季民初中蒙之分合关系》、《从法律政治层面看外蒙古问题》、《十三辈达赖喇嘛圆寂与热振呼图克图》、《少数民族史新论:平心静气看新疆西藏事件》、《苍狼与白鹿蒙古帝国》、《狼的子孙突厥汗国》、《行国的始祖匈奴帝国》、《大与安岭的传奇鲜卑王朝》、《旮旯里的国史》、《国史里的旮旯》、《新疆史论》、《历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从历史看清西藏问题-揭开达赖真实面貌》、《唐代以来的边疆策略》等。
23、香港文化发展史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 者:王国华 主编
出版单位:香港: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绪 论(王国华)
第一节 香港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嬗变
第二节 香港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香港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第四节 书写香港文化的新篇章
第一章 香港史前文化探寻(邓聪)
第一节 寻找最古老的香港文化
第二节 长江彩陶和白陶的流入
第三节 树皮布文化源流的探索
第四节 良渚文化玉器向南分支
第五节 从以船为家到聚落定居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香港文化(邓聪)
第一节 商代玉礼器牙璋在香港
第二节 沿海环玦饰物作坊兴盛
第三节 人面弓形格铜剑文化圈
第三章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香港文化(邓聪)
第一节 秦汉时期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 隋唐--宋元时期
第四节 明清时期
第四章 近代以来香港历史文化的演变(萧国健)
第一节 清代以来香港新界之管治
第二节 清代移民与人口流变
第三节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与新界之租借
第四节 新界之占领与居民之抗英斗争
第五节 从九龙寨城到九龙寨城公园
第五章 英占早期中西文化的激荡(罗婉娴、何偑然)
第一节 香港管治架构的建立
第二节 维多利亚城的规划
第三节 经济活动
第四节 社会风貌
第五节 教育事业
第六节 宗教信仰
第六章 香港与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香港实践与香港文化(王凤超)
第一节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摇篮
第二节 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平台
第三节 革命派的思想前哨
24、文学史的书写及其不满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 者:陈岸峰 著
出版单位:香港: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革命与重构:胡适的《白话文学史》
第三章 发愤以抒情: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
第四章 追源溯流,旁敲侧击:周作人的《新文学的源流》
第五章 开山之作与政治审判: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第六章 政治宰制与书生遗恨: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七章 政治颉颃,建构传统: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第八章 总结
25、春秋左传通考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作 者:刘正浩 著
出版单位:台北:致知学术出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春秋》与《左传》的缘起与关系
第二节 后儒论《春秋》、《左传》的功过
第三节 「春秋」名义的五变
第四节 古史称「春秋」之原因
第二章 孔子作春秋
第一节 孔子因史记旧闻「作」《春秋》
第二节 孔子鲁昭公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间与丘明观书周史考
第三节 襄昭以后之史料,盖孔子与丘明间接取得,故《左传》述后四公与前八公文风迥异
第四节 孔子倾半生精力写成《春秋》非暮年感麟而作
第三章 《春秋》的正名
第一节 孔子「正名」思想探源
第二节 从《左传》看《春秋》的正名与属辞比事
第三节 齐桓公之一匡九合
第四章 《春秋》三传的先后及作者
第一节 三传的先后
第二节 春秋三传之作者
26、桃之宴——京都桃会与汉学新诠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作 者:刘苑如 编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桃会,为京都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它缘起于1991年3月京都大学中文研究室,一群与小南一郎教授有学术因缘的年轻世代,所组织而成的讨论会,从最初的发想迄今逾12年,已成为一个正式的研究会。该会以小南一郎教授为核心,议题的范围从考古、神话、宗教、民俗等,整合小说、戏剧,甚至散文、诗赋研究,并出现逐渐将诸多资料汇通为一的趋势,既传承了精巧细致、兼备民俗与戏剧效果的京式美学,在世界汉学的潮流中,也以京都学派独特的姿态予以回应。本论集作为小南一郎教授古稀颂寿纪念,选译先生及其后进性质各异的论文凡15篇,以见其人其学的深度与广度,并揭示日本京都当前世代在选题和制题的新意、比较文化的视野,及整合文物图像、小说戏剧、宗教民俗与神话传说于一的学术方向,是为汉学新诠,以资国内学界借鉴。
27、俄属远东黄祸论——身分、利益的解构与建构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作 者:刘萧翔 著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
壹、黄祸再起?
贰、黄祸所指为何?
参、文献评述:黄祸论从何肇始?
肆、研究架构
第二章 理论的检视与采纳
壹、理性主义理论的检视
贰、建构主义理论的检视
参、研究设计
第三章 黄祸论的缘起与演变
壹、黄祸论的缘起
贰、当代俄国的黄祸论
参、俄人黄祸论的本质
第四章 俄中关系的悖论——俄属远东黄祸论
壹、俄属远东的自然条件及其开发局限
贰、俄中两国对俄属远东的开发
参、俄属远东黄祸论?
第五章 双重观念结构的再解构
壹、俄罗斯于俄中关系的身分、利益解构
贰、俄国内部互动的身分、利益解构
第六章 黄祸论的建构
壹、黄祸论的建构
贰、未来可能变化
第七章 结论
壹、黄祸论的复萌与未来性
贰、理论的对话
参、研究的期许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