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三)
2014·8——2015·3
1、2014「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8月11至13日(周一至周三)
地 点: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大型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会(HSTCC)
联 络 人: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schuan@gate.sinica.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PGStudyGroup_Page.aspx?studyGroupID=14
内容简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会(HSTCC)拟于2014年8月11-13日联合主办「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首日上午9:10-10:10举行专题演讲,由张玉法教授主讲「六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与检讨」,并由近史所黄克武所长主持。
会议官网已公布共41场议程,请参考:http://www.mh.sinica.edu.tw/PGStudyGroup_Page.aspx?studyGroupID=14&studyGroupPageID
2、「2014生命医疗史与医籍文献」学术沙龙暨青年学者研讨会
时 间:2014年8月15至16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中原大学全人教育村南栋618会议室(桃园县中北路200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卫生与东亚社会研究计划、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中原大学医疗史与人文社会研究中心
联 络 人:皮国立教授,E-mail: pipi.jordan@msa.hinet.net
连结网址:http://pikuoli.pixnet.net/blog/post/370496084
内容简介:
8月15日
9:20-10:00
【专题演讲】
从旁支到嫡系——对于台湾发展医学史的一点看法(刘士永)
引言及主持人:陈宏铭
10:30-12:00
【第一场:医疗史研究与教学的多元视角】
日本医科大学的医学史课程(张哲嘉)
社团史、政策史与社会文化史:美国医学史研究的三重维度(张永安)
从殖民地部档案资料研究殖民地医疗史——香港医疗史研究经验谈(罗婉娴)
引言及主持人:刘士永
13:30-15:00
【第二场:从医史文献谈中医学】
中医各家学说与文献对临床中医师的重要性(陈建霖)
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学说的阐述与溯源(杨仕哲、傅美华)
五输穴之名义辨析(郑宛钧)
引言及主持人:陈潮宗
15:30-17:00
【第三场:疾病的历史】
中国传统医书所见破伤风的概念与疗法的变化(吴静芳)
中国流感史研究之二:1918-1920年之疫情延续与中西医治疗(皮国立)
民国初期中医学术的重整: 以发热为例(赵中豪)
引言及主持人:张哲嘉
8月16日
9:00-10:00
【第四场:疾病的历史】
迁徙与筹组:抗战时期军医教育体系的建立(杨善尧)
晚清海关检疫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以厦门港为例(李欣璇)
引言及主持人:张勇安
10:20-12:20
【第五场:从医疗史看见台湾】
1950年代台湾护士形象的建构(张淑卿)
拓展中医知识空间(林文源)
眼见为真:战后台湾妇女验孕史(1945-1990s)(吴燕秋)
医疗与救国想象——论蒋渭水〈台湾临床讲义〉中的改革思维与医疗隐喻(陈康芬)
引言及主持人:林文源
13:30-15:00
【第六场:近世古典医疗知识的扩展】
十八世纪东亚的医书交流:以《和汉人参考》为例的博物学探讨(蒋竹山)
阴虚、补阴丸与明代的男性气质(张学谦)
明代相士的望气经验与医疗人际网络(林育辰)
引言及主持人:张仲民
15:30-17:00
【第七场:药物的历史】
近代中国的文人谀药(张仲民)
西汉时代对「毒」的认知、使用与管理(郑宗贤)
地道vs.在地:台湾1960-1970年代当归药材的栽培与进口争议(张家芮)
引言及主持人:蒋竹山
17:00-17:30
【圆桌论坛】
引言人:张哲嘉、张仲民、蒋竹山、张勇安、林文源
报导者 皮国立教授
3、2014年和汉比较文学会议
时 间:2014年8月28日至29日(周四至周五)
地 点:台湾大学文学院演讲厅(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一号)
主办单位:台湾大学文学院、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和汉比较文学会
联 络 人:请径至官网在线报名
连结网址:http://www.japan.ntu.edu.tw/ch/news_sql.php?id=177&sernews=2
内容简介:
8月28日
10:30-12:00
座长:冈部明日香
森春涛の悼亡诗について(陈文佳,名古屋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员)
冲縄民謡から见た和汉韩(三国)の文化交流(鲁成焕,蔚山大学教授)
『菅家后集』「咏楽天北窓三友诗」论―「琴」を中心に(佐藤信一,白百合女子大学教授)
13:00-14:30
座长:佐藤信一
「返魂香」物语成立过程と汉武帝の「香」逸话(千叶恭子,和汉香文化研究所)
天狗说话と即位灌顶(菊地真)
贞観五年御霊会を読む―『日本三代実録』の方法(谷口孝介,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系教授)
15:00-16:00
座长:谷口孝介
大江匡衡の「言志」诗について(吕天雯,早稲田大学教育学研究科[院])
日本における幼学书の享受の视点から见た『蒙求』(相田満,国文学研究资料馆)
16:00-17:00
座长:相田満
柏木如亭『诗本草』の「鱼」について(任颖,広岛大学大学院)
嚔の俗信を巡って——日本中国の「嚔」の比较(丹羽博之,大手前大学教授)
8月29日
10:30-11:30
座长:丹羽博之
芥川龙之介「奇遇」考——「渭塘奇遇记」と比较して(王菁洁,筑波大学大学院[院])
「人虎伝」と「山月记」——二つのテキストの空间を再考する(堀诚,早稲田大学教育総合科学学术院教授)
13:30-14:30
座长:堀诚
「灯下読书」の和と汉——『徒然草』第十三话を例に(黄昱,総合研究大学院大[院])
「南国」をめぐる想象力——王朝文学と槟榔(陈斐宁,静宜大学助理教授)
张継「枫桥夜泊」の受容(井上一之,群马県立女子大学文学部国文科教授)
14:30-15:30
座长:井上一之
『和汉朗咏集』における李峤百二十咏の利用(惠阪友纪子,关西大学非常勤讲师)
日中の类书・说话集の构成における『冥报记』说话の受容(三田明弘,日本女子大学人间社会学部・教授)
15:45-17:15
说话にみられる王乔と小野篁(清水浩子,大正大学讲师)
姑获鸟とウブメの间——凶鸟と羽衣伝说の习合を中心として(増子和男,茨城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今昔物语集』における猿说话と中国文学——猿神退治谭を中心にして(陈明姿,台湾大学教授)
4、第八届台湾总督府档案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8月28至29日(周四至周五)
地 点: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南投市中兴新村光明一路254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联 络 人:张丽玲,Tel: 049-2316881#321
连结网址: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119&AID=1687
内容简介: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馆将于2014年8月28~29日举办「第八届台湾总督府档案学术研讨会」,凡与「台湾总督府档案」产业经济、法制、宗教、教育、社会、人物及其它等相关议题之研究。
◎本研讨会已公布公开征稿结果,并预计在8月上旬公布议程。
日治初期台湾中部的隘制(邱正略)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的芳油技术研究与资源利用(高淑媛)
日治时期的法院高等官通译:译者身份的形成及其群体角色(杨承淑)
台湾殖民时期「公共住宅」经营与空间变迁(1908~1945)(沈孟颖、傅朝卿)
台湾総督府の阿片専売政策——台湾における罂粟栽培について(栗原纯)
日治初期的地方官僚与台湾统治——以桥口文藏为例(黄美惠)
日治初期台湾金融秩序新建之再考——以台湾银行为中心(李为桢)
◎连络方式:
1.电子邮件寄送:schau@mail.th.gov.tw或clill@mail.th.gov.tw
2.电话:049-2316881转305(萧碧珍编纂)或321(张丽玲小姐)
5、2014年台湾原住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代面貌的探索
时 间:2014年9月15至17日(周一至周三)
地 点: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馆(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原住民族委员会、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
联 络 人:E-mail: 2014icfip@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ioe.sinica.edu.tw/2014icfip
内容简介:
9月15日
9:00-10:30
►国际会议厅
【Keynote Speech】
Peter Bellwood: ‟Taiwan and the Prehistory of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opulation”
10:45-12:30
►第一会议室
主题:原住民与史前文化
筹组人:臧振华
主持人:黄士强
评论人:何传坤
1.成本与选择:台湾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的考古学观察(李匡悌)
2.红皮陶、白石灰纹饰及槟榔文化—试论早期南岛语族的扩散及文化交流(洪晓纯)
3.从淇武兰遗址出土看早期噶玛兰社会的外来物与影响(陈有贝)
4.论台湾原住民的源流:考古学的证据与观点(臧振华)
5.史前与原住民聚落分布与选择(刘益昌)
►第二会议室
主题:博物馆、文化展演与再现
筹组人:李子宁
主持人:王嵩山
评论人:李威宜
1.Museums and indigenous arts and craft 博物馆与台湾原住民艺术与技艺(Marzia Varutti)
2.博物馆与台湾原住民社群合作模式的形成(李子宁)
3.博物馆使命与原住民期待之间:史前馆作为一个接触地带的观察(林志兴)
4.日本博物馆的台湾原住民族文化表像(日本の博物馆における台湾原住民族の文化表像)(野林厚志)
5.原住民族文物的管理与归属:美国与台湾的比较(陈叔倬)
13:35-15:15
►第一会议室
主题:历史书写、文本与族群关系的新视野I
筹组人:洪丽完
主持人:洪丽完
评论人:康培德
1.The Austronesian impact on the New World(Roger Blench)
2.Aboriginal Portraits and Ethnic Categories: Re-viewing Nineteen-century Portraiture in Context(Douglas L. Fix费德廉)
3.「熟蕃」书写中的平埔族社会相(1895-1970)(詹素娟)
4.族群想象:以1960 -1970年代长老教会灵恩复兴为例(石素英、蔡乔纳)
►第二会议室
主题:语言、族语教学与原住民教育
筹组人:陈文德
主持人:李壬癸
评论人:李壬癸、熊同鑫
1.台湾原住民民族学校政策发展之探讨(陈枝烈)
2.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原住民族科学教育实施途径(傅丽玉)
3.台湾原住民族语复振工作之回顾与展望(黄美金)
4.1994-2014:台湾南岛语言学二十年发展历程(齐莉莎)
15:30-17:00
►第一会议室
主题:历史书写、文本与族群关系的新视野II
筹组人:洪丽完
主持人:柯志明
评论人:翁佳音
1.视域的邂逅与交融:17世纪荷兰人与福尔摩沙原住民的接触经验(林昌华)
2.荖浓溪上游的族群迁徙与互动(1700-1900):以Hla’alua为中心(林曜同)
3.乌溪上游之族群迁徙与交流 (1840-1900):以清代熟番村落为中心(洪丽完)
4.阿里山林业与邹族社会的变化(松田吉郎)
►第二会议室
主题:文化复振与族群认同
筹组人:杨淑媛
主持人兼评论人:傅可恩(P. Kerim Friedman)
1.Authenticating Rituals: Ritual Performances of Taiwan’s Aborigines under the Impact of Nativism and Multiculturalism(Michael Rudolph)
2.From What Time Do We Start to Count?―Rethink the Ethnic Self-Consciousness and Cultur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aiwan through the Questioning of Members of the Taiwan Prefectural Assembly(松冈格)
3.The Revival of Tradition and the Commoditization of Culture among the Bunun of Taiwan(杨淑媛)
4.Styling Ethnicity: The Fabrication of ‘Authenticity’ among the Rukai of Taiwan(郑玮宁)
9月16日
9:00-10:30
【Keynote Speech】
Roger Blench: ‟The Austronesians: An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that Failed”
10:45-12:30
►第一会议室
主题:原住民观光与文化资产政治
筹组人:刘璧榛
主持人:刘璧榛
评论人:阮昌锐、陈其南
1.永远的「化蕃」:日治时期理蕃政策与邵族观光(满田弥生)
2.从迷信到信仰与文化资产:里漏阿美巫师祭仪的国家文化政治(刘璧榛)
3.当代遗产观光与赛夏文化传统─价值竞争中的地方动能(胡家瑜)
4.Tourism, Food and Economies of Signs: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Indigenous Taromak Tribal Community,Taitung, Taiwan(叶秀燕)
5.文化村启示录(谢世忠)
►第二会议室
主题:媒体、影像与原住民社会
筹组人:胡台丽
主持人:胡台丽
评论人:蓝美华
1.从新几内亚、菲律宾到德国:当代台湾原住民族纪录片的跨国想象与「国」「族」认同(蔡政良)
2.当代台湾原住民社会的数位生活:传承、断裂与创新(林文玲)
3.原住民媒体的文化象征意涵与族群认同(林福岳)
4.Sinifying Taiwan’s Territory: Transforming frontier space into Chinese place in Formosan film from the 1940s to the 1970s(Darryl Sterk(石岱仑))
5.如何面对和呈现传统?─21世纪台湾原住民族纪录片的挑战(胡台丽)
13:45-15:15
►第一会议室
主题:灾难与适应
筹组人:黄树民
主持人:童春发
评论人:高静懿、Scott Simon
1.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impacts of modernity on the indigenous Tao of Orchid Island.(Rosa Enn)
2.Community Resilience of Paiwan Villages in The Chaozhou Fault Area, Pingtung, Taiwan: A Case Study of Parilaiyan and Cala’avus(朱瑞玲、周玉慧、蒋斌)
3.灾后重建的政策灾难与小区脆弱性(林淑雅)
4.小区脆弱性与台湾原住民的整体健康(郑泰安)
►第二会议室
主题:新宗教运动
筹组人:顾坤惠
主持人:黄应贵
评论人:黄应贵、郑仰恩
1.融合的认同: 台湾太鲁阁族的原住民与基督教认同(Ying-Cheng Chang)
2.原住民灵恩基督教与宣教拓展:以蒙恩宣教中心为例(谭昌国)
3.神恩灵力与性别政治:以屏东万金天主堂为例(陈怡君)
4.福音拓展:焚棘海外宣道会由台湾到婆罗洲(顾坤惠)
15:30-17:00
►第一会议室
主题:Museology, Reaching the Public, and Contextualizing Island Formosa in Asia Pacific
筹组人:David Blundell
主持人:David Blundell
评论人:Frank Muyard、林益仁
1.The UN Permanent Forum on Indigenous Issues: UN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and Taiwan(Boris Voyer)
2.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CRM) and Visual Ethnography of Modern Pa-xian-dong (八仙洞), Taitung County, Taiwan(David Blundell)
3.A Survey of Legislative Evolution of Aboriginal Self-Determination in Taiwan and Canada(Dean Karalekas)
4.Digital Heritage and Global Convergence:‘TECOM’as a Recollection Space for Taiwan Indigenous Objects in Overseas Museums”(项洁、胡家瑜)
5.Retracing Formosan Maritime History: Playing Educational Digital Games(廖彦棻)
6. Contextualizing Island Formosa through Cultural Heritage, Digital Mapping, and Museology: A New Trial for the Journey Home to the Bunun Villages of Old Laipunuk, Taiwan(Steven Andrew Martin)
►第二会议室
主题: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
筹组人:黄树民
主持人:张珣
评论人:陈张培伦、浦忠成、高德义
1.Animals of the Farm and of the Forest: a Multispecies Ethnogrophy of Ecotype Adapt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Indigenous Taiwan.(Scott Simon)
2.泰雅族传统生态知识与当代土地管理(官大伟)
3.从经济作物到有机农业﹕新竹泰雅族部落的生态变迁、土地利用与传统农业知识的保存与维系(林淑蓉)
4.到底是原生树、还是管理惯俗重要?达悟/雅美农艺森林的生态评估(胡正恒、林子晴)
5.The Damming of Mudan Creek: Water User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Southern Taiwan(刘绍华、黄树民)
6.The Adapt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蔡博文、Kacaw Lameru)
9月17日
9:00-10:30
►国际会议厅
【Keynote Speech】
李壬癸: ‟Extinct Formosan Languages: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10:45-12:30
►第一会议室
主题:空间、记忆与传统领域
筹组人:官大伟
主持人:张长义
评论人:官大伟
1.Multiple-factor classification of a human-modified forest landscape in the Hsuehshan Mountain Range, Taiwan(Kevan J. Berg)
2.Enclosure of Indigenous Peoples’Land and Life in Northern Highland of Taiwan by Japanese Colonial State–Capital(中村平)
3.Return to the Homeland: Roots Research and Mapping Movements among the
Bunun, Taiwan(石垣直)
4.Building Indigenous Knowledge-based Ecopedagogy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n the Tayal Peoples in Hsinchu Area.(汪明辉)
5.Spiritual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 Case from the Prayer Mountain in Tayal’s Mrqwang Traditional Territory(林益仁)
►第二会议室
主题:都市原住民
筹组人:黄宣卫
主持人:童元昭
评论人:蔡政良
1.既非客寄,但留瓦全-高雄前镇拉瓦客部落之形成(李重志)
2.从社会组织探究高雄市阿美族人都市的生活适应(林素珍)
3.原住民城乡移民疗愈都市不适应症的归乡想望(陈永龙)
4.战后台湾营造业阿美族模板师傅的养成及其工作团队劳动过程之考察(杨士范)
5.移民与宗教:以阿美族的研究为例(叶淑绫)
13:45-15:15
►国际会议厅
主题:国家与原住民
筹组人:顾坤惠
主持人:陈其南
评论人:蒋斌
1.南岛语族史前史与原住民在台湾考古机构与工作之地位(Frank Muyard)
2.原住民的身体与国家:马兰阿美人的棒球与歌唱为例(冯建彰)
3.原住民族传统习惯、国家法与原住民族人权保障(蔡志伟)
4.伙伴或伙伴关系:太鲁阁区域三个共管护溪行动中的国家与部落关系(罗永清)
15:30-17:00
►国际会议厅
【圆桌论坛】
主持:黄树民
讲者:Peter Bellwood、Roger Blench、李壬癸、孙大川、Boris Voyer
6、第十届嘉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10月24至25日(周五至周六)
地 点:嘉义大学民雄校区图书馆国际会议厅
主办单位:国立嘉义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台湾文化研究中心
联 络 人:黄慧铃,Tel: 05-2263411转2930
连结网址:http://www.ncyu.edu.tw/tcrc/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6389
内容简介:
一、研讨会目的
曾有人这样形容嘉义——「前有光,后有靠,左右有抱」及「斗大诸罗城,雄扼南北道」,皆指出嘉义地区有其发展独特的重要性。就地理上而言,嘉义位于台湾中南部,东接南投、高雄两县,西濒台湾海峡,南毗台南县,北临云林县。北回归线越境的嘉义,东倚玉山、阿里山,西沉台湾海峡,中间怀抱广袤无垠的嘉南平原,倚山傍海,好山好水,天然环境得天独厚。再者,从历史方面来看,因其良好的地理环境,使得各族群聚集于此。从早期的邹族、洪雅族在此活动,历经荷兰人及郑氏王朝拓垦,及至后来漳、泉、客、粤等汉民族与日本人的开发。相互交织出嘉义地区的多元文化。
在自然、历史、文化交错下,使得嘉义地区发展出富含多元性的文化特色。举办「嘉义研究学术研讨会」是要展现并且认识如此丰富多元的嘉义特色。透过学术界与在地乡亲的互动交流,成功地将嘉义地区各样风貌向下扎根并且推展出去,更因此凝聚了身为嘉义人的荣耀感与对地区的认同感。
「嘉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嘉义县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提倡下,历经九届勤垦经营,获得学术界与嘉义乡亲的热烈回响,为了扩大研讨内容与关照面向,故秉承建构「区域学研究」的特色,继续深耕播种。本届更扩大视野,朝国际学术研讨会迈进,拟邀请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学者参与,并以清代时期诸罗县之云、嘉地区为面,以「家族史」、「客家文学」、「文学」及「区域研究及古文书」之相关议题为主,希冀能透过专题演讲、研究发表与讨论的方式,发掘过去云、嘉地区多元之文化。
二、研讨主题
本次研讨会以清代时期诸罗县之嘉义、云林区域的「家族史」、「客家文学」、「文学」及「区域研究及古文书」相关议题为主,希冀呈现过去诸罗地区的独特性及多元文化之特色。
三、研讨会日期、地点
日期:2014年10月24、25日(周五、六)
地点:嘉义大学民雄校区图书馆国际会议厅(嘉义县民雄乡文隆村85号)
四、主办单位:国立嘉义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台湾文化研究中心
五、论文摘要:已于2014年5月1日截止
六、论文截稿日期:2014年9月1日(周一)
七、论文字数:中文字数至多3万字、英文字数以不超过A4纸42面为原则(含中英文摘要,各不超过500字)。
八、论文格式
1.来稿请各依所属学科之学术论文规范格式书写。
2.来稿请用word98以上之文字处理软件制作。
3.研讨会后原稿经审查通过者,将集结成期刊,刊印《嘉义研究》出版。
九、稿件之缴交
包括完稿书面一份(包含中英文摘要﹝两者皆需含姓名、职称﹞)、word格式电子文件一份。可寄至:621-03嘉义县民雄乡文隆村85号,国立嘉义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台湾文化研究中心收(请于封面附加第十届「嘉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字样)或e-mail:tcrc@mail.ncyu.edu.tw
十、联络人
姓名:黄慧铃
电话:05-2263411转2930
传真:05-2269375
e-mail:tcrc@mail.ncyu.edu.tw
7、第七届「文学与信息」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10月31日(周五)
地 点:台北大学三峡校区行政大楼4楼第一会议室(新北市三峡区大学路15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北大学中国文学系
联 络 人:蔡旻娟助教,Tel: 02-86741111#66708;E-mail: chinese@mail.ntpu.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chinese.ntpu.edu.tw/app/news.php?Sn=532
内容简介:
一、会议名称:第七届文学与信息学术研讨会
二、主办单位:国立台北大学中国文学系
三、会议日期:2014年10月31日(周五)
四、会议地点:国立台北大学三峡校区行政大楼4楼第一会议室(新北市三峡区大学路151号)
五、举办目的:
(一)推动信息科技与中文学门研究的结合之相关研究,重视传统与现代之衔接,以培养优秀中国文哲人才,开拓中文学术研究新领域。
(二)庆祝国立台北大学校庆并落实本校设校理念:「大学应重视知识创新。大学是知识的宝库,人才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大学透过师生积极的互动沟通,激发新知与新思的火花,共同探求未知的领域。」
六、会议主题:科技于中文学门之应用与影响
七、会议子题:
(一)信息科技于文学、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应用与影响
(二)信息科技于古典文献的目录、校勘、版本研究的应用与影响
(三)信息科技于古典诗词格律研究的应用与影响
(四)信息科技于文字学、声韵和训诂研究的应用与影响
(五)文学与文化传播
(六)其它信息科技与中文学门研究的结合
八、投稿注意事项:
1.内容:以未曾于书籍、期刊或研讨会发表者为限。
2.字数:以两万字内为原则。
3.打印:以A4纸直式横印。
4.编排:以文书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 2003以上版本)。
※文内字体之使用原则如下:
(1)题目:标楷体(粗体),16级,置中。
(2)章节:新细明体(粗体),14级。置左。
(3)正文:新细明体,12级。
(4)引文:标楷体,11级。
(5)附注:当页注,标楷体,11级。
*引用书目例:见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页293,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民国60年6月版。
*引用期刊论文例:见任继愈〈论儒教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第一期1980年。
(6)参考数据:新细明体,12级。
(7)作者姓名:仿宋体,置于题目下方之中央。
5.提要:以六百字为原则,内含中英文作者名、篇名;五个中、英文关键词。
6.论文提要截稿日期:2014年6月15日前赐交电子文件至本系。
(※ 请寄个人基本资料表、论文提要表、论文数字化授权同意书,欢迎学界人士自由投稿,投稿者必须具有兼任讲师以上的资历。)
7.通知论文录取日期:已于7月通知
8.论文全文缴交日期:2014年8月31日前赐交本系(纸本、word檔、PDF檔)。
九、通讯联络处:
1.地址:新北市三峡区大学路151号人文大楼7楼中文系办公室蔡旻娟助教。
2.电话:02-86741111#66708,传真:02-86716583,e-mail:chinese@mail.ntpu.edu.tw。
8、「道德、知识与情感」台湾哲学学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11月1至2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东吴大学(台北市士林区临溪路70号)
主办单位:台湾哲学学会
联 络 人:张峰宾秘书,E-mail: tpa.staff1@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philo.ntu.edu.tw/ann/view.php?ID=1589
内容简介:
台湾哲学学会将于2014年11月1、2日(星期六、日)假东吴大学召开年度学术研讨会。在这个难得的年度聚会中,不同领域的优秀哲学家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索问题,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本次研讨会将延续先前的「与作者面对面」、「分组论文计划」、「评论人制度」以及「专题座谈会」,希望发表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回馈,也希望藉此激发会员们对彼此的学术兴趣,竭诚欢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与,让哲学在这块土地上继续深耕!
一、征稿原则及对象:
(一)学术论文
1.须为本会个人会员。
2.已取得博士学位或于学术机构内担任专职,并愿意成为本会会员者。
(二)分组论文计划 (panel discussion)
符合前述资格且有分组构想者,请提出计划说明书,简述分组主题、召集人、参与成员及预计发表的各篇论文摘要。
(三)研究生论文
就读于国内外大学已立案之大学硕、博士班之研究生,但不限哲学系。惟论文应具哲学性,并获指导教授之推荐。(请指导教授于纸本大纲上签名,以表示愿意支持该论文之完成。)
二、申请及综理过程:
(一)缴交论文题目、大纲或计划说明书:请所有报名者于2013年7月31日前以电子文件(MS-Word)之方式提供论文大纲或计划说明书(其中研究生须另以邮递或传真方式提出具有指导教授亲签之大纲)。大纲中必须明确阐述论文所处理的主要论题,并注明相关参考文献。
(二)大纲审查:本会将于9月中之前,以电邮个别知会审查结果,并同时公告于台湾哲学学会官网。
(三)协助事项:若通过审查,应于接获本会通知后推荐一至两名评论人(须为本会个人会员)。
(四)缴交完稿:请于2014年10月20日前缴交论文完稿(以五千字至一万二千字为原则)。
(五)备注:
1.大纲字数,中文约以500字、英文约以300字为限。
2.论文全文将以PDF格式上传至本会网站专区,提供读者下载,会议当天不再印发论文。敬请发表人切勿迟延交稿,以便评论者及与会者有充分时间预先阅读与准备。
诚挚地敬邀您参与发表及讨论,也非常欢迎未投稿但有兴趣者与会报名。如有未竟事项或其它宝贵建议,烦请赐函指教:tpa.staff1@gmail.com,台湾哲学学会执行秘书张峰宾
9、2014年台北市立大学史地学术研讨会
时 间:2014年11月21日(周五)
地 点:台北市立大学公诚楼二楼第二会议厅(台北市爱国西路1号)
主办单位:台北市立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
联 络 人:林君成教授,Tel: +886-2-23113040#4512;E-mail: ljc@utaipei.edu.tw
连结网址:http://social.utaipei.edu.tw/bin/home.php
内容简介:
一、主办单位:台北市立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
协办单位:台北市立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艺文中心、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历史学会
二、会议日期: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三、会议地点:本校公诚楼二楼第二会议厅
四、研讨主题:以史地整合为主轴,主题名称嗣征稿后,由委员会议决定之。
五、研讨目的:2008年起,本系历年定期举办「史地学术研讨会」,迄今已迈入第七届,举办研讨会之目的在于冀望能帮助学生扩展学习面向,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期以扩大师生视野及学术知名度。再者,邀相关领域教授并鼓励研究生发表研究成果,提供良好的观摩与学习机会。
六、投稿注意事项
论文摘要截止日期:已于2014年6月30日截止,并于2014年7月7日起以E-mail或电话方式尽速将审查结果通知投稿者。
七、论文全文注意事项
1、截止日期: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2、论文格式:
①「台北市立大学学报写作格式」(请参阅本校研究发展暨出版组网页:http://press.utaipei.edu.tw/front/bin/home.phtml)
②「汉学研究写作格式」(请参阅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网页:http://ccs.ncl.edu.tw/ccs/TW/Publish1.asp)
3、缴交方式:稿件请以计算机缮打,全文以15,000字以内为原则(内文过于冗长,主办单位有权退稿),正文字体以新细明体,12号字,单行间距,存为word2003檔。将档案以E-mail先传送,另请纸本邮寄主办单位。
4、会议论文集:研讨会发表之论文,于会议时集结成册或印制光盘。
八、研讨会相关讯息请连结至台北市立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网页:http://social.utaipei.edu.tw/bin/home.php
九、联络人:林君成老师
地址:台北市爱国西路一号
电话:+886-2-23113040转4512、4513
E-mail:socia@utaipei.edu.tw、ljc@ utaipei.edu.tw
10、Pacific History Association 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2014
时 间:2014年12月3至6日(周三至周六)
地 点:台湾大学、台东大学
主办单位:台湾太平洋研究学会
联 络 人:Tel: 02-2368-9968
连结网址:http://pha2014.erenlai.com/index.php?lang=tw
内容简介:
「太平洋历史学会双年会」(PHA Biennial Conference) 于1980年起于不同的太平洋国家举办,每年约有150-200位来自大洋洲、纽澳、美加、亚洲等各国学者参与发表论文。今年将首次在台湾举办:为期四天的会议中,首日先在台北集结,于台湾大学开幕;之后移驾东台湾,在原住民文化最为丰富多元的台东举办学术会议以及文化参访活动。
本届会议以「从台湾到大洋之路–太平洋与亚洲历史之再现与重系」为主题。在南岛语主题中,同时以Lalan, Chalan, Tala, Ara四字呈现,分别为台湾阿美语、关岛查莫洛语、所罗门群岛语以及毛利语之「路」(Path)语汇,强调台湾原住民与大洋洲南岛民族在迁徙历史、语言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多重连结。「路」始于过往的足迹,并且指向未来,亦表达了现今太平洋人文研究的内涵。此外,「路径、信道」也象征台湾的独特地位:从远古到当代,台湾既是南岛民族迁移路径的关键,也是太平洋与亚洲连结的枢纽。
摘要投稿截止:6月30日
审查结果通知:7月下旬
报名开始:6月中旬
注册费早鸟优惠截止:9月20日
11、「宗教、人文与医疗」研讨会
时 间:2014年12月13至14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慈济大学介仁校区(花莲县介仁街67号)
主办单位: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
联 络 人:林建德教授,E-amil: bhadanta@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religion.tcu.edu.tw/news.htm
内容简介:
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将在103年12月13至14日(周六-周日),以「宗教、人文与医疗」为题,于慈济大学介仁校区举行学术研讨会,藉由实质的研究成果发表和学术研讨,展开进一步的对话、交流;在此敬邀各界学者发表论文。
本所多年来关心人文、宗教与疗愈的课题,关心宗教信仰的入世关怀与实践,以及与身心灵转化的关系。有鉴于此,本所拟征求以下议题相关学术论文,尚祈各位学术先进踊跃投稿:
1.宗教疗愈与人文医学
2.宗教实践与医疗工作
3.宗教与医疗相关课题
如有意愿共襄盛举,请于2014年7月30日以前赐覆回条(可至官网下载),并填具论文题目与摘要,本所预计于8月上旬公布入选名单;业经录取者,交通费、膳宿费皆由本会负担,并审酌经费多寡给予发表津贴,敬请于11月10日前缴交完稿论文。
12、2015年文化研究学会年会征稿启事
时 间:2015年3月14至15日(周六至周日)
地 点:真理大学(新北市淡水区真理街32号)
主办单位:文化研究学会、真理大学人文与信息学系、真理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联 络 人:E-mail: csa.taiwan@gmail.com
连结网址:http://www.csat.org.tw/news_detail.asp?N_ID=1397
内容简介:
1.本次大会可接受的提案形式有:论文、圆桌论坛、工作坊等三种。论文摘要及圆桌提案截稿日期:2014年6月27日。
2.论文投稿者请寄中文摘要(800字以内),首页左上方注明欲参加之子题或开放议题。并请附上作者简历(brief CV)(包括学经历、现职、著作简目、通讯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可利用后附之「文化研究年会投稿摘要表」。
3.圆桌论坛及工作坊之提案,请附上构想、引言人名单与提案人简历。
4.本年会发表论文及摘要均无稿酬,格式请依学术论文格式撰写。
5.投稿和提案请以e-mail寄到文化研究学会信箱:csa.taiwan@gmail.com(主旨请注明「投稿文化研究年会」,并注明投稿子题或提案名称)。
6.论文摘要(经年会筹备委员会初审后)审查结果公告日期:2014年7月18日。
7.论文全文截稿日期:2015年1月15日。
8.若有任何询问,请径行与学会秘书处联系。并请参考文化研究年会议题规划。
本研讨会会议目的与宗旨可至官网观看,有意投稿者并可下载投稿摘要表。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