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琴棋书画印”国粹艺术展
国学网讯:11月25日,“琴棋书画印”国粹艺术展在北京国子监隆重开幕。该展览由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推出,以“士人雅趣”为主题,展示了古琴、棋艺、书法、绘画、篆刻五类传统艺术,共展示棋类展品30种,棋书150余册,书法作品15件、国画作品46件,篆刻作品13方。其中棋类展品全部由国学网·元典方策围棋会馆提供。
本次展览从2014年11月25日到2015年1月25日,为期两个月。(摄影 李凡)
国学网·元典方策围棋会馆提供的棋类展品
1、海昌二妙集
《海昌二妙集》是中国古代围棋史上水平最高的两位棋手——范西屏、施定庵的对局集。卷一《当湖十局》是两位大师留下的唯一对局记录。原有13 局,现存世11局。当湖又名拓湖,是浙江平湖的别称。乾隆四年(1739),平湖世家张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范、施应主人的请求,进行了10多局对抗赛,这就是“当湖十局”的由来。
2、忘忧清乐集
《忘忧清乐集》由于其影响深远,成书后历代多有刊刻。原宋版《忘忧清乐集》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不分卷,内分上、中、下;内版高六寸二厘许、宽八寸三厘许;每页二十行,行十八至二十五字不等;白口,双边双鱼尾;皮纸印造,字体优美,天工巧夺。本藏本为清代翻印版本。
3、清代紫檀金丝棋桌
清代工艺品棋盘,60*60*20cm,紫檀木制作而成,紫檀名贵木材之首,全赖南洋进口,奇货可居,有木中极品之称。工艺也十分考究,棋盘格线根根光滑细腻,整齐划一,天衣无缝。
4、日本榧木棋墩
60*60*50cm,榧木木材纹路清晰、富有弹性,棋子投于其上,其声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能看到落子后的凹槽慢慢恢复;制作棋盘的榧树至少需要有300年以上的树龄,不仅需要经过漫长的干燥期,加工的工艺、选用的漆、蜡,画线的技法等等都十分考究。
5、桃花泉弈谱
清代棋圣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价值最大的古谱之一。此书“戛戛独造,不袭前贤”,内容异常丰富、全面,精辟地记载了范西屏对围棋的独特见解。此书则一出版,便轰动棋坛,风行一时。
6、弈理指归图
原本共一卷,刊行于乾隆二十八年。全书首列“五行布局”棋图二十四式。另外绘有“五行源奥”、“八卦渊微”图形,以标志棋局方位。正文均是四言和五言歌诀,有字无图。歌诀注释中运用五行相克理论,用来解释围棋着法,寓意玄奥。后经钱东汇整理删订,添加棋图,改编为三卷的《弈理指归图》,与范西屏所作《桃花泉弈谱》并称为古棋谱中的典范之作。
7、《围棋天地》杂志历年合订本
《围棋天地》于1985年1月开始出版发行,集权威性、欣赏性、教学性为一身。最开始为双月刊,1987年至2002年为月刊,03年开始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围棋杂志。
8、唐代棋罐
16*12cm,无盖
9、清代陶制棋罐
12*20cm
10、榉木棋罐、彩色将石棋子
一对,15*12cm。自明清以来,榉木一直都是民间家具的常用材料,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榉木材料也日渐减少。1999年,榉木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禁止采伐。
彩色将石棋子为韩国特产,一改黑白二色而独具特色,古色古香,温润如玉。
11、《围棋》杂志
《围棋》月刊是在新中国围棋事业奠基人陈毅元帅的倡议下于1960年1月创刊的。 六十年代,陈毅还曾两次为《围棋》题词。1966年10月,《围棋》因 “文革”被迫停刊。1978年7月《围棋》复刊。1994年《围棋》 由《新民晚报》与上海市体委共同主办,并更名为《新民围棋》
12、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
围棋泰斗陈祖德先生生前耗费巨大精力完成的著作大系,一套14本,详细讲解古代围棋高峰对局,是当前体系最为完备的古代围棋棋谱讲解系列。
13、日本民间古典蛤碁石
日本明治年间特产蛤贝围棋,围棋白子系天然贝壳打磨而成,做工细腻。黑子则为日本特产那智黑石打磨而成。但在三十年前由于蛤贝资源已日渐枯竭,现转为使用墨西哥蛤贝石资源制作蛤碁石。
14、榉木棋罐、宋代棋子
一对,15*12cm。自明清以来,榉木一直都是民间家具的常用材料,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榉木材料也日渐减少。1999年,榉木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禁止采伐。
宋代陶瓷棋子,棋子大小不完全规则,正面有模压花纹,状若飞禽,或许与围棋别名“乌鹭”有关。
15、漆雕红色棋罐、云南永子
一只,15*12cm。漆雕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也叫剔红,其技艺始于汉,唐。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制漆、制胎、打磨、做里退光等等,过程繁复,用时很长,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贵胄的陈设品。
16、辽代围棋子
陶制,黑白双色分明,两面平整,虽年代久远,仍可看到棋子原本的色泽。
17、日本、韩国、欧洲、台湾等围棋书籍选
20本,遴选世界各地围棋著作,展现当代世界围棋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