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十四)
21、焦竑与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构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作 者:钱新祖 著,宋家复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问题
正名
宗教折衷:晚明时期从传统出发创新
新儒思想的驱力
第二章 其人
家庭背景与早年教育
与泰州学派的关连
作为一位「狂禅」
政治参与与辨章学术
退休
第三章 一个折衷思想家对程朱正统的批判
「太严」与「陋」
「支离」、「强制」与「乡愿」
孟子与偏离
三教:真理与不真理
第四章 神秘主义与多元主义
焦竑思想中的语言与真实
偏离古典儒学的规范
与佛教及道教的交会
作为多元主义的神秘主义:焦竑与文本性的问题
第五章 一套综合的新儒思想之为重构的新儒思想
天、性与道
心与情
学与圣人
第六章 新儒思想的重构
22、相似与差异:论南朝文学集团的书写策略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作 者:祁立峰 著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连结网址:http://nccupress.nccu.edu.tw/book/bookdetail.php?id=48&type=1
内容简介:
1 绪论
第一节 「创作」的过程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三节 「集团」与「策略」
第四节 创作的三个步骤与其意义
2 南朝文学集团书写策略之一:题材的设定
第一节 题材的演变:历代文学集团的题材变迁
第二节 个体的辨识:文学集团与典律作家
第三节 群体的张力之一:宋齐文学集团的同题共作与「互文性」
第四节 群体的张力之二:梁陈文学集团的同题共作与「互文性」
3 南朝文学集团书写策略之二:文类的选择
第一节 丽则与丽淫:建构诗与赋的观念史
第二节 诗化与赋化:文学集团的文类想象
第三节 文类的召唤:赋创作者与诗创作者
第四节 文类的修辞:诗修辞法与赋修辞法
4 南朝文学集团书写策略之三:风格的呈现
第一节 想象与后设:风格与风格论
第二节 风格的自觉:文学集团的文论主张
第三节 想象的系谱:《文心雕龙》、《诗品》的「体源论」
第四节 辩证的归纳:对南朝文学的风格归纳
5 结论:相似中的差异
附录
附表一:南朝文学集团成员兼有诗赋一览表
附表二:南朝文学集团成员一览表
附表三:历代文论中「六朝文学系谱」一览表
附表四:「六朝文学系谱」统计表
报导者 祁立峰教授
23、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作 者:张忠绂 著
出版单位:台北:致知学术出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华民国诞生初期之外交
一、历史的背景
二、铁路国有与辛亥革命
三、革命进展期中之外交
四、列国承认问题
第二章 中华民国诞生初期之外交(续)
一、与银行团借款之交涉
二、与俄国关于外蒙之交涉
三、与英国关于西藏之交涉
四、与日本关于减税筑路等交涉
五、他项权利之损失
六、结论
第三章 山东问题之初期与《二十一条》之交涉
一、山东问题之初期
二、《二十一条》之交涉
三、《民四约章》引起之争执与悬案
四、结论
第四章 欧战期中中国之外交(中国参战前)
一、帝制运动与外交
二、郑家屯事件
三、赠勋问题与厦门设警问题
四、其它各项问题
五、结论
第五章 欧战期中中国之外交(中国参战后)
一、对德绝交之经过
二、参战之经过
三、西原借款与山东问题之换文
四、《中日军事协议》
五、结论
第六章 巴黎会议期中中国之外交
一、中国参加和会
二、中国问题在和会中
三、和会对中国问题之处置
四、中国拒签《对德和约》
五、结论
第七章 俄国革命后中俄两国间之关系
一、中国停止旧俄使领待遇
二、旧俄在华权利之处置及其交涉
三、中东铁路及其区域之交涉
四、《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
第八章 西伯利亚出兵与外蒙取消自治之交涉
一、西伯利亚出兵与中日交涉
二、外蒙取消自治与中俄交涉
第九章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
一、会议之缘起与中国参加之经过
二、会议中之中国问题
三、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四、结论
24、默默向上游:香港五十年代社会影像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作 者:郑宝鸿 著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五十年代的香港,百废待兴,是一个需要辛勤工作「捱世界」的社会,充满挑战,但亦有无数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少富可敌国的精英,都是从那时代肇造其事业王国的。当其时,大陆政权更易,大批内地人南下香港发展,引入了资金及技术,其后韩战导致对中国禁运,迫使香港由从事转口,转型为工业城市,不少工厂纷纷在各区开设,为香港经济发展奠下基石。作者郑宝鸿经过长期的积累收藏,利用丰富的图片及大量材料,透过香港五十年代关键的细节,重现社会生活不一般的面貌。
本书将从18个篇章,用图片配以精炼的文字,介绍50年代的香港社会、交通、财经金融、工商业、都市发展、房屋等。作者更为上下两个部分各撰写一篇短文,以概括当时期值得注意的大事件及重点,读者在阅览图片前对主题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25、数字人文研究与技艺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作 者:项洁 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导论
Introduction
数位人文:学科对话与融合的新领域
An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through Digital Humanities
◆项洁、陈丽华
数字人文学之可能性及限制——一个历史学者的观察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Digital Humanities: A Historian’s Perspective
◆王泛森
Part I 知识组织
Knowledge Organization
数字典藏的知识组织系统之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以故宫中国节庆词汇为例
A Study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 for Digital Archive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ollections of Chinese Festivals
◆陈淑君、郭巧蓁
数据撷取与描述比对——清代台湾方志物产篇分析系统之建置与解释
Data Extraction and Mapping: The Taxonomy of Fauna and Flora of Taiwan Local Gazetteers in the Qing Dynasty
◆张素玢、李钰淳
Part II 文本探勘
Text Mining
利用文本采矿探讨《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作者争议
A Text-Mining Approach to the Authorship Attribution Problem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杜协昌
汉文文献之外来语音译词撷取方法
Transliteration Extraction Methods for 19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王昱钧、吕翊瑄、蔡宗翰、刘青峰、金观涛、刘昭麟
自动撷取中文典籍中人名之尝试——以PMI(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断词于《资治通鉴》的应用为例
Automated Name-extraction in Chinese Classics: Applying PMI (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 Segmentation to Zizhi Tongjian
◆彭维谦、刘士纲、杜协昌、翁稷安、项洁
Part III 语料分析
Corpus Linguistics
藏汉佛教语料品目之自动对列
Automatic Chapter-level Alignment for Tibetan and Chinese Buddhist Texts
◆陈光华、阙慧贞、李家名、唐国铭、黄干纲
句本位语法图解析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Diagrammatical Sentence-based Grammar Parsing System
◆彭炜明、何静、宋继华
汉字构形系统的网络分析——以《说文解字》小篆构形系统为例
Network Analysis of Chinese Ideography : The Formaiton of Seal Script in Shuowen Jiezi
◆胡佳佳
26、清代全真道历史新探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作 者:尹志华 著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全真道是道教中的一个后起道派,由王重阳创立于金世宗大定(1161–1189)年间。经过王重阳七大弟子的阐扬,全真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元代,全真道传播到江南许多地区。从此,在中国道教的版图上,形成了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道派并立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今天。总的来看,学术界对金元时期的全真道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对明清时期的全真道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本书对清代全真道的发展历史作了一番系统的考察,数据全面翔实。
作者简介:
尹志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供职于中国道教协会。
27、当代博物馆展览的叙事转向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作 者:张婉真 著
出版单位: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绪论:叙事做为一种文化理解方式
第一章 展览的元叙事理论
壹 何为叙事?
贰 展览文本的成立
参 展览叙事的特性——兼论非叙事的展览
第二章 展览如何说故事?
壹 展览叙事理论研究传统
贰 展览的故事:《文学拿破仑——巴尔札克特展》与《含英咀华——阅读与书房》 参 展览的叙事话语:《文学拿破仑——巴尔札克特展》(续)
肆 展览的叙述行为:《含英咀华——阅读与书房》(续)
第三章 展览叙事的限制与变体
壹 从展览叙事到展览叙事元素
贰 展览叙事服膺其它文本的运用:兰阳博物馆常设展与其它
参 展览叙事的新温床:后现代展览叙事与争议性主题
第四章 展览叙事的真实与虚构
壹 历史展览叙事的手法与成规
贰 历史情境展示的真实性:《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
参 科学展览叙事的虚构性: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命科学厅恐龙厅
第五章 观众的阅读与接受
壹 观众如何透过参观建立展览文本:兰阳博物馆常设展
贰 替代品的转义与观众阅读:《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
参 从真实对象到真实体验: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命科学厅恐龙厅
结语:迈向新阶段的展览叙事概念
28、清治到日治时期之台湾文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作 者:徐丽霞 著
出版单位:台北:文津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台湾文学无可避免与台湾历史息息相关,由于长期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影响,台湾文学发展出纷杂的书写系统,多元、流动、融混,成为共存经验,本书试着追索清代到日本统治期间,这块土地上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社会关怀,并且勾勒其在时代的变迁之下,所衍化的文化流动与现象。
作者简介:
徐丽霞,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现专职于铭传大学应用中国文学系,讲授台湾文学、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并从事地方文史工作,撰有《板桥行脚:宗教篇》、《林本源园邸细赏系列:匾联之美》、《旅昔—板桥人说板桥事》等书,并有〈黄叔璥《台海使槎录》「番歌」采录〉、〈卢若腾「瞻鲁王汉影云根石刻」释义〉、〈从「清郁永河采硫处」碑—述郁永河采硫与「裨海纪游」〉等专文。
29、浸水营古道:一条走过五百年的路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作 者:徐如林、杨南郡 著
出版单位:台北: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内容简介:
没有一条道路能像浸水营古道一样,激发人们那么多的思古之幽情。这一条道路的形成,可以推溯到五百年前,被称为卑南王的卑南族总头目,威震台湾东部与南部各原住民的时代。
五百年来,卑南族、排湾族、荷兰人、平埔族、汉人、日本人,利用这一条路探金、纳贡、交易山产、访亲、山地探险、学术调查、移民、贩牛、邮递、传教、行军、赴任、争战、讨伐、山地警备、巡视、健行、山训……,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五百年来,层层迭迭的时空,诉说着不仅是浸水营古道的故事,更是台湾的故事。
30、大学的教养与反叛
出版时间:2014年2月
作 者:黄荣村 著
出版单位:台北:印刻文学
内容简介:
黄荣村是台湾第一位诗人教育部长,也是擅长倾听的心理学家,曾任九二一灾后重建委员会执行长,亦倾力研究困难重重的教改问题。不论在民间或内阁,他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线,面对各种冲突、纷扰与争议,也在复杂的政治诠释与资源分配的难题下,持续思考教养价值、公民质量与读书人的分寸。
数十年学界与政界的时光流转,无数次的会议,及其背后无数次的抗争、协调与倾听,收拢成台湾高等教育现场的珍贵历史片段。 黄荣村从大学生涯的浪漫情怀开始,细数自身与台湾社会各个生命的交会点,每一个简单的现象,背后都存在复杂的议题,校园不单是念书的场域,亦是追寻自由与正义等价值的起点。
事件回顾:从民国三十八年四六事件、七〇年代台大哲学系事件与九〇年代学运谈起,细剖社会的碰撞与重建。
人物追昔:他感性地书写数十年来大学师友与人物所织成的记忆之网,记述张肖松、张昭鼎、黄昆岩、刘英茂、杨国枢等学界前辈的风范,以及他与国内外友人的交往忆旧。 教育论述:返回教育现场的观察,析论现代大学的定位、办学方向与特色,并以中国医药大学校长任内的几则小故事,探讨一所大学的改变历程,并论及大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对话与实践。黄荣村结合历史、科学、教育多重方向,以感性关怀的角度出发, 让我们明白,只要『尽心』,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