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上海豫园

  3、点春堂景区

  从万花楼向东,过龙墙月门,便到点春堂景区,主要有点春堂、打唱台、古井亭、快楼、和熙堂、静宜轩、听鹂亭等景点。

  点春堂 地处豫园东侧,是一所五开间的大厅,建于清道光初年(1820),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堂名取宋代诗人苏东坡词“翠点春妍”之意。明清时期,园林同昆曲关系密切,当时文人绅士喜欢在点春堂内看戏文,根据自己的喜爱挑演员点剧目,所以“点春”又有这层意思。

  点春堂现为仅存的小刀会起义遗址。咸丰三年(1853),上海小刀会起义,小刀会领袖之一、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设城北指挥部。从1853年9月到1855年2月,小刀会建立的“大明国”,曾在点春堂设立官署。当年民谣云:“东校场,西校场,兵强马又壮,欲投小刀会,来到点春堂”。点春堂因此而扬名。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作为小刀会历史史迹陈列室对外开放。现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点春堂现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堂宽五间,高敞轩昂,为单檐九脊无顶,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与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木结构承重墙,木门窗。整幢建筑建于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外二圈组成,柱形都是圆形直柱,内外柱的柱径均相等。厅堂画栋雕梁,宏丽精致,门窗的扇上雕刻戏曲人物,栩栩如生。点春堂上的金字大匾,笔法苍劲,刚柔并济。朱红大柱、宏大斗拱和深远的出檐,均给人以雄壮有力的直感。堂内现存有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观剑图〉和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墨包空廓,心源留粹精”,歌颂小刀会起义军。此外,堂内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

20140406_045
点春堂

  打唱台 为点春堂对面的一座小戏台,镂金错彩,式样精巧,名“凤舞鸾吟”,俗称“打唱台”,是当年花糖业公所宴请演唱和岁时祭供之处。其建筑小巧别致,舞台建筑平面为“十”字形,砖石基础。打唱台东南有小假山,水从假山下石窦中流出,汇成小池,戏台一半架在池中,非常幽雅。台两侧有副台,台上设屏风间隔前后台,屏风两侧的上下场门宽70厘米,另有石柱十二根。戏台的四面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台正中壁上张贴郭沫若1961年游览豫圆时写下的歌颂小刀会的诗句:“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巾起海陬;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

20140406_046
打唱台

  快楼 和煦堂 豫园快楼,实际上是一座亭阁,筑于“点春堂”东南一座朵云状的湖石假山“抱云岩”之上,形象甚为显露,比例得体,玲珑剔透,假山水石缭绕,洞壑深邃。充分表现出江南园林建筑之秀美。快楼上下二层,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快楼是点春堂景区的制高点,远处望去,状若云中楼阁;登高而望,心旷神怡,心胸为之一快,故得其名。登快楼可眺西面大假山和豫园全景。下面延爽阁画栋垂檐,精致错落。内有一楹联:“曲槛遥通沧海月,虚檐不隔泖云峰。”联意为,登此楼,曲折的栏杆可以通往遥远的沧海明月,凌空的飞檐可与松江的“九峰三泖”相连。

  和煦堂位于打唱台南面。面山背水,四面敞开,夏凉冬温,故取名“和煦”。堂内正中悬一联:“翰墨姻缘旧,烟云供养足”。抱柱上另有一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和煦堂与点春堂隔水相望两个堂名承上启下,点出了园里的风景主题。

20140406_047
和煦堂

20140406_048
快楼

  点春堂后有临水槛,可凭槛观鱼,有匾额“飞飞跃跃”,字体飘逸洒脱。后面水池畔有假山,山下有洞,流水潺潺;山上有方形小轩,名“学圃”。八角亭与学圃隔池相峙,亭中有古井一口,井栏为明代之物,称“古井亭”。

  点春堂北有藏宝楼,上下各5间。东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据民国《上海县续志》记载,点春堂初建时附近还有钓鱼矶、水神阁、一笑轩、庄乐亭等景,早已毁弃。

  4、会景楼景区

  会景楼景区是豫园的主要景区,由会景楼、九狮轩、三曲桥、积玉水廊等景点组成。

  会景楼 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顾名思义是美景汇集的地方。登上会景楼,全园景色尽收眼底。会景楼是以水景为主体的区域,会景楼三面环水,周围栽着香樟、石榴、紫薇、红枫、罗汉松等许多树木,景色宜人。站在会景楼观景,物景两望,情意绵绵,顿时使人诗意盎然,“精驽八极,心游万仞”。楼上有两江总督、太子少保陶澍题写的一联:“曲槛遥通沧海月;虚檐不隔泖峰云”。

20140406_049
会景楼

  九狮轩 位于会景楼西北,1959年重修豫园时,拆去民宅,凿池垒石,池北筑轩,名“九狮轩”。九狮轩是一敞开式建筑,面临大池,前置月台,可凭栏观赏池中游鱼和荷花。轩西有一片杉树,高耸挺拔。轩东修竹万杆,满目青翠,饶有野趣。据说九狮轩立有九个狮子,谁能找到全部九个狮子,一定能借着九狮之威,心想事成,一切遂愿。今已不存。

20140406_050
九狮轩

  积玉水廊 位于会景楼东,倚豫园东围墙,积玉水廊南连会景楼,北达涵碧楼,因廊旁有一石叫“积玉峰”而得名。积玉水廊临曲池,前半段筑于岸上,后半部架在水上,长达百米,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水廊。积玉峰立于廊间,峰以积玉命名,意谓峰是由无数的美玉堆砌而成的。积玉峰玲珑剔透,1956年移到豫园。漫步廊中,逶迤曲折,举目四顾,古树苍翠欲滴,池中红鱼游动,亭榭流光溢彩,富有诗情画意。池西及玉华堂前后,流水潆洄,山石嵯峨,花木扶疏,植白玉兰、白皮松、翠竹,幽雅恬静

20140406_051
积玉水廊

  会景楼、九狮轩、积玉水廊以及玉华堂皆毁于清末,1986年3月,整修豫园时重建。

  5、玉玲珑景区

  主要有玉字景区(包括玉玲珑假山、玉华堂、白玉兰、堂东有积玉峰、积玉廊)、得月楼、绮藻堂(百寿楼)、藏书楼等

  玉玲珑 玉玲珑位于豫园中部玉华堂前,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其余两块为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西湖的皱云峰)。传说宋徽宗搜罗天下奇石,行程万里,运往开封兴建名园“艮岳”。有的中途流失,为私人所得。据说玉玲珑就是当年花石纲的漏网遗物。玉玲珑入园时,石身上还刻有“玉华”两字,意思是说此石是石中精华。玉玲珑在会景楼东庭院内已屹立400余年未曾移动,奇石色青,高约1丈余,重达万斤。石棱似朵云突兀,玲珑剔透,通体成万窍灵通。周身多孔,具有“皱、漏、瘦、透”之美,为石中甲品。古人曾谓“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玉玲珑后有照墙,墙上有“寰中大快”四个篆字。据记载,玉玲珑以前镌有玉华二字,因天长日久,风华雨溶,字迹逐渐没了。

20140406_052
玉玲珑

  玉华堂 原为潘允端书斋,据说,潘允端十分钟爱玉玲珑,为了便于随时观赏,特意正对玉玲珑建一书斋,并以玉玲珑石上的玉华二字命名为玉华堂。玉华也有取玉中精华之意。清道光年间重建,改名为香雪堂。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被日机炸毁。1959年重建,仍名玉华堂。堂内现按文人书房布置,陈列着明代紫檀木画案等珍贵家具。堂上扁玉华堂三字用明代文征明的字迹合成。堂内家具具为仿明代之物,摆设一如明式陈式。玉华堂前有两珠白玉兰。

  玉华堂东有积玉峰和积玉廊,玉玲珑景区从引玉洞门入玉华堂、白玉兰、玉玲珑、积玉峰、积玉廊,皆冠以玉字,玉成了景区的精华,所以玉玲珑景区又称玉字景区。

20140406_053
玉华堂

  得月楼 绮藻堂 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光绪十八年(1890年)重建,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义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画梁彩栋,修廊曲栏,华丽幽静。楼前有“皓月千里”匾额,皓月当空时,俯视湖心亭、九曲桥上月光,别有情趣。清代上海人王萃龢有一副描写得月楼的联语“本地风光,旧时月色”,耐人寻味。楼上另有两副对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前者为两江总督陶澍所撰。

  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内装潢美观,别具一格。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犹如方茶壶,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玉玲珑之西为,楼近荷花池,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楼南北屋檐挂有扁额,其南是皓月千里,北是海天一览。

  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有“织亭”。“织亭”面对湖心亭、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光绪二十年(1894年),布业公所为纪念古代纺织家黄道婆而建。亭以“扇”与“廊”相隔,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

20140406_054
得月楼 绮藻堂

  藏书楼 位于得月楼南,又名书画楼。是上海画派的发祥地。清光绪年间建,清末曾是有名的书画市。宣统元年(1909年)在此设豫园书画善会,,高邕、杨逸、钱慧安、吴昌硕、王一亭等在得月楼发起组织的“豫园书画善会”成了海上画派的滥觞。现楼上辟为海派书画陈列室。豫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建园时即和书画结缘。明代著名书画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就曾在豫园赋诗题额、挥毫作画。经过多年积累,豫园现珍藏书画、家具、陶瓷等珍贵文物数千件。散布于豫园的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20140406_055
藏书楼

  6、内园景区

  内园原名“东园”,本来自成一体,现在辟为豫园的一部分,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1956年修复豫园时,内园成园中之园。内园面积仅2亩余,但十分精致,山石池沼、厅堂楼观、亭台轩阁,泥塑砖雕、名树古木、石峰小桥,一应俱全,布局紧凑而曲折幽深。园内的花墙、小廊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内园景区主要有有静观厅、延清楼、观涛楼、可以观、耸翠亭、九龙池、船厅、古戏台等景观。

  静观厅 亦称“晴雪堂”,是内园主要厅堂,静观之名,取古语“静观万物皆自得”,“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静观厅为歇山式建筑,屋顶有硕大岳飞战金兀术塑像。厅进深3间,堂面阔5间,造得雕栋画梁,轩昂高敞装饰华丽,构造精巧,玲珑剔透。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堂正堂高悬两块扁额,其一曰“静观”,其二曰“灵昭停峙”。内园原来是城隍庙的花园,因此厅堂题额自然存在道教意蕴。前者认为只有保持人的纯真本性,才能认识自然万物的发生和变化的根本,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后者大意是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劝人从善。

  静观厅对面是座假山,奇峰林立,堆叠多姿。正面一块大石如寿字,其它或如三官献寿,或如白鹿望月,或如蝙蝠飞舞,或如九狮盘球。据说静静观之,能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石峰间有许多百年古树。

  厅东面一小院落,中有池水一泓,曰九龙池。池内砌湖石,东西两壁隙间中藏4个石雕龙头,水中倒影亦为4个龙头,加上池状若龙身,故称九龙池。两侧曲廊回绕,与廊亭、花墙一起组成了一座小型的庭院,庭院内的景物布局紧凑,树荫蔽日,修竹潇洒挺拔,环境幽深,深具中国园林艺术的特色。

20140406_056

20140406_057
静观厅

  观涛楼 可以观观涛楼俗称望海楼,又称“小灵台”,位于静观大厅西南侧,三层全木结构,高10余丈,整座楼的建筑没有采用一个铁钉子,但却非常牢固。清时为城东最高建筑物。楼朝东而建,相传登此楼亦可见到黄浦江,故曰:“观涛”。昔年在此登高可观赏“沪城八景”之一“黄浦秋涛”。

  “可以观”位于静观大厅东,小型方厅,精致幽静,炎夏时分外凉爽。厅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图》,旁有泥塑龙墙,北接“洞天福地”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墙上有《重修内园记》等五块石碑,记载内园历史。可谓“小厅可以观,别有新天地”

20140406_058
观涛楼

  还云楼 延清楼 耸翠亭 还云楼、延清楼面对静观大厅,东西相连,为串楼形,并可通向“观涛楼”和“船厅”。“还云楼”内有横匾“还云”,为清末上海名绅姚文燮题识。还云楼原为上海钱业公所产业。虽然整个豫园和内园屡遭战火破坏,而“还云楼”却总是幸免遭劫,

  “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的假山上。“耸翠亭”为双层亭阁,底层置石桌、石凳,周围林木青翠。亭内有一匾“灵木披芳”。

20140406_059
耸翠亭

  古戏台 位于内园之南,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为双戏台。戏台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因市政建设搬迁,一迁嘉定汇龙潭公园,另一移至豫园内园。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戏台7米见方,台柱高约2米。正面有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顶部藻井呈穹窿状,上有22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镜。藻井不仅装饰华丽,而且符合声学原理,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取得良好音响效果。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戏台对面设贵宾嘉座,均为清代太师椅和茶几;两边有双层看廊,安放着仿古红木靠椅和条桌,共有200个座位。环境典雅,古趣盎然。享有“江南园林第一台”的美誉,戏台前的院落中,有一块特大京砖,这是浙江嘉善古典砖瓦厂特意为古戏台烧制的,重近一吨,堪称京砖中的榜首。

20140406_060
豫园古戏台

陈友冰编写

  参考资料:陈从周《说园》、周雄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周武忠《园林美学》、罗哲文等《中国名园》、相关园志、陈友冰《应用美学》,互联网等。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