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唐代文学研究论文要目索引(1949—2000)

唐五代词研究(黄文吉)

  1. 词曲的特质,郑骞,中国文化论集,1辑,页145-148,台北:中国新闻出版社,1953年3月;从诗到曲,页58-65,台北:科学出版社,1971年3月;景午丛编(上编),页58-65,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1月
  2. 词之形式与内容,明允中,幼狮学报,4卷1、2期,页1-37,1961年10月
  3. 词之特质,陈弘治,文风,19期,页8-14,1971年6月
  4. 唐五代词的发展趋势——兼谈温、韦、冯、李词的内容与风格,陈弘治,中国文化复兴月刊,12卷4期,页5-11,1979年4月
  5. 唐五代几位关键性词家,陈弘治,庆祝阳新成楚望先生七秩诞辰论文集,页619-642,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2月
  6. 唐五代词,王熙元,中国文学讲话(六)隋唐文学,页503-540,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5年11月
  7. 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兼论晚唐五代时期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叶嘉莹,纯文学,5卷5期,6卷2、3期,1969年5、8、9月;迦陵谈词,页55-144,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0年1月;唐宋词名家论集,页26-41,台北:国文天地杂志社,1987年11月
  8. 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四家词,叶嘉莹,国文天地,2卷7期,页44-48,1986年12月;唐宋词名家论集,页26-41,台北:国文天地杂志社,1987年
  9. 渔父在唐宋词中的意义,黄文吉,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页139-156,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11月
  10. 词之起源及其特征,李辰冬,台湾新生报,10版,1950年10月28日、11月4日
  11. 词之起源辨,陈炜良,文学世界,冬季号,页19-25,1957年1月;中国古典文学论文精选丛刊-诗歌类,页317-332,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0年8月
  12. 从“选词以定配音”与“由乐以定辞”看词的形成,台静农,现代文学,33期,页1-7,1967年12月;静农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
  13. 词之兴起及其在隋唐五代之发展,宾国振,女师专学报,1期,页35-41,1972年5月
  14. 之孕育与成长,游国琛,高雄海专学报,1期,页98-107,1974年6月
  15. 词学探源,魏广霖,弘光护专学报,6期,页81-98,1978年6月
  16. 唐宋曲子渐兴于隋说,徐信义,庆祝阳新成楚望先生七秩诞辰论文集,页559-586,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2月
  17. 词体起源的多元性,张梦机,庆祝阳新成楚望先生七秩诞辰论文集,页587-610,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2月
  18. 隋唐燕乐对词体形成的影响,张梦机,中国学术年刊,4期,页185-205,1982年6月
  19. 诗词曲的递嬗与发展(中)——词的兴起与发展,吴宏一、吕正惠,新文艺,316期,页20-24,1982年7月;中国文学的发展概述,页185-210,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9月
  20. 词体兴起的因素,王熙元,文艺复兴,159期,页21-29,1985年1月;古典文学散论,页241-256,1987年3月
  21. 词的起源与发展,吴文蔚,民主宪政,60卷1期,页18-21,1988年5月
  22. 词的意义和起源及其变化,郭天沅,中国文化月刊,120期,页118-125,1989年10月
  23. 词的产生与诗乐舞的重新结合,涂公遂,艾卢文史论述,页223-240,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8月
  24. 词体的文学化,韩穗轩,自由学人,1卷4期,页67-70,1956年11月;国魂,291期,页51-54,1970年2月
  25. 文学词的极峰——词体的变,韩穗轩,海澜,14期,页8-10,1956年12月
  26. 由诗到词的演变,尚逵斋,建设,7卷12期,页28-32,1959年5月
  27. 中国诗词之演进及其战斗性,潘琦君讲,纪君记,青溪,5卷2期,页29-48,1971年8月
  28. 论诗词曲三者发展之一贯性,卢元骏,书目季刊,7卷1期,页13-21,1972年9月;四照花室论文集,页47-64,台北:正光书局,1977年4月
  29. 中国诗词曲的蜕变,卢元骏,中央月刊,9卷3期,页48-59,1977年1月
  30. 唐宋词曲宫调经见表,袁帅南,中山学术文化集刊,4期,页653-694,1969年11月
  31. 唐词长调考,黄坤尧,幼狮学志,15卷3期,页158-184,1979年6月
  32. 文士、乐工倚声填词有何不同,闵宗述,国文天地,6卷12期,页7-8,1991年5月
  33. 以唐、五代小令为例试述词律之形成,王伟勇,东吴文史学报,11期,页77-106,1993年3月
  34. 论词之格律与音乐的关系,徐信义,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页21—44,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11月
  35. 〈杨柳枝〉词调析论,沈冬,台大中文学报,11期,页217-265,1999年5月
  36. 唱和与词体的兴衰,黄文吉,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集刊,1期,页37-54,1996年6月
  37. 〈菩萨蛮〉及其相关之诸问题(上中下),张琬,大陆杂志,20卷1-3期,1960年1-2月
  38. 李白〈菩萨蛮〉〈忆秦娥〉考,杨胤宗,大陆杂志,21卷12期,页12-16,1960年12月;文学(下),页77-81,台北:大陆杂志社,1963年12月
  39. 〈菩萨蛮〉的创调与流转,唐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邱燮友,页193-205,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7月
  40. 李白〈菩萨蛮〉探述,邱燮友,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页157-170,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11月
  41. 李白——百代词曲之祖,廖美玉,东海学报,21期,页213-225,1980年
  42. 李白〈清平调〉词丛考,薛顺雄,东海学报,21期,页129-145,1980年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