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九)
1、故宫文物月刊 367期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
睥睨古今·卓尔不群——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冯明珠)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介绍(余佩瑾)
清内廷陈设档册中的乾隆朝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嵇若昕)
乾隆皇帝与竹茶炉(廖宝秀)
皇矣陪都·实惟帝乡——乾隆皇帝与满、汉文《御制盛京赋》(林士铉)
乾隆年间所造藏文泥金写本《御制甘珠尔》之特色(刘国威)
林逋二札所附乾隆帝及其文学侍从题诗(颜子楠)
鼻烟壶与药瓶(侯怡利)
乾隆皇帝与玉扳指(吴伟苹)
清宫西洋锦——以乾隆二十三年大阅图中所绘鞍韂与橐鞬为中心(梅玫)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前置评量规划及施行(邓欣洁)
2、新史学 第24卷第3期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史学》杂志社
内容简介:
「殖民治理与日治台湾社会」专号
【论著】
日治时期新竹地区招赘现象的历史人口学分析(庄英章、张孟珠、杨文山)
殖民政权对台湾民间自主性的放任与收编──以日治初期断发运动为例(许时嘉)
殖民地的产业治理与摸索──明治末年台湾的官营日本人渔业移民(林玉茹)
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方青年教师的「发达之路」及其限制──以张式谷的轨迹为中心(许佩贤)
【研究讨论】
近二十多年西周青铜礼器与金文研究之课题与检讨(许雅惠)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81期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论文】
翻译政治及汉学知识的生产:威妥玛与英国外交部的中国学生译员计划(1843-1870)(关诗佩)
工部局主导下近代上海电力照明产业的发展,1882-1893(杨琰)
国共内战期间国军的指挥权问题:南麻战役的个案研究(刘熙明)
社会主义进山村:闽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变革及其困境,1949-1965(陈耀煌)
【书评论文】
网络与涟漪:李尚仁,《帝国的医师:万巴德与英国热带医学的创建》;刘士永,《武士刀与柳叶刀:日本西洋医学的形成与扩散》(傅大为)
【书评】
王柯,《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王大刚)
4、美术史研究集刊 第35期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晋唐法书中的节笔现象与折纸文化(何炎泉)
试探曹雪芹在乾隆朝书画界的人际网络(黄一农)
乾隆朝粤海关成做之「广珐琅」(施静菲、王崇齐)
照相复制年代里的中国美术:《神州国光集》的复制态度与文化表述(刘宇珍)
5、台湾文学学报 第22期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三六九小报》在本字研究上的贡献(杨秀芳)
扬风与杨逵:战后初期大陆来台作家与台湾作家的合作交流(黄惠祯)
新兴殖民都市的真相——以〈新兴的悲哀〉与《浊流》为探讨对象(崔末顺)
真杉静枝的「故乡」/「异乡」:〈女儿〉、〈某个女人的生平〉中的「殖民地台湾」记号(吴佩珍)
另一种群众想象:现代性与殖民时期的剧场(汪俊彦)
「布农文学」的形成及构造的初步考察(魏贻君)
6、中国文学研究 第36期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大般涅盘经》「常乐我净」观的两重面相及其与「佛性」说的交涉(谢献谊)
「她」的典范──论《玉台新咏》宫教读本与诗歌选本的双重性(朱先敏)
陆游晚年人生志趣新探(何映涵)
且行且止──论话本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与〈范鳅儿双镜重圆〉中时间叙事(季雯婷)
爱、流离与家──阮庆岳〈无良人居所〉、〈上兵廖崇基〉、《重见白桥》中的同志叙事(庄家玮)
7、当代中国哲学的知识论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吴汝钧 著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连接网址:http://www.press.ntu.edu.tw
内容简介:
知识论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未受到重视,一直到了近现代,才有学者加以钻研、开拓。作者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吴汝钧教授,本书论述主要集中在当代中国哲学知识论的三位代表人物:张东荪、金岳霖和牟宗三。
张东荪的体系是「多元主义的知识论」,重点在认知对象方面,把后者由实质的、固定的物体作出架构性的转向。他视对象为一种架构、横造,是虚的,不是实的。他倾向以事件来说认知对象,而不以质体来说。
金岳霖的理论则是「实在主义的知识论」,到处都贯串着一个原则:把得着于所与还治所与。「所与」即是认知的对象,特别是经验对象。我们对于种种对象加以抽象,把其中的共同的特性抽出来,形成概念。日后当遇上具有这共同的性格的对象时,便可以这个概念来描述、概括它们。
牟宗三的理论是「存有论的知识论」。其思路是我们的知体明觉自我坎陷而成为识心,由感性、知性与想象构成。感性与知性在知现象时,把知体明觉的感应作用中的东西推出去,挑绉起来,而成为现象。即是,识心有执着的功能,能把物体思解地加以执绉,同时现起一些存有论的概念亦即是范畴来决定这现象,使之成为「对象」。
吴汝钧不仅对张东荪、金岳霖、牟宗三的知识论有全面、客观且准确的论述,也有相当深入的分析与评论,同时也藉此表达他个人所欲建立的「纯粹力动」之说,具有创发且独到的思维见解。他将上述三人的知识论置于西方哲学唯识学的背景来考虑比较,以彰显他们的知识论思想之特色与贡献,勾勒这三位现代思想家的知识论特征,可说相当精辟醒豁,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本书反映出作者深厚的学术背景,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
作者简介:
吴汝钧,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哲学组特聘研究员,李远哲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杰出人才讲座。早年留学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京都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分别研习日本语、梵文、藏文及方法论。获加拿大McMasterUniversity哲学博士,博士论文“T’ien-t’aiBuddhismandEarlyMādhyamika”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又在印度加版。在学术研究上受益于中、日、德、法、美诸方学者,但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研究领域涵盖佛学、儒学、先秦道家、京都学派哲学、现象学、历程哲学,皆写有专书。近十年开始造论,开拓纯粹力动现象学,写有《纯粹力动现象学》、《纯粹力动现象学续篇》、《纯粹力动现象学六讲》。目前致力于纯粹力动现象学之量论(知识论)之构思与撰着,已出版《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一书。另外,二○一一年又出版了近七十万言的《佛教的当代判释》一书,以十一分教判释全体佛法。已发表学术专著三十余部,各类论文两百余篇
8、国际鲁迅研究辑一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黎活仁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序之一: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穷困(黎活仁)
序之二(方环海)
【特稿】
鲁迅自拟的杂文文集编目手稿考释(葛涛)
【鲁迅的小说】
何谓「吃人」?—〈狂人日记〉新读(汪卫东)
【文艺思潮】
台湾「解严」以来的鲁迅出版、传播状况概述(徐纪阳)
嘉纳治五郎:鲁迅的弘文学院院长(潘世圣)
鲁迅前期文学创作与西方表现主义的潜在影响(古大勇)
「殖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流氓的」——论鲁迅对上海租界「流氓气」的剖析(梁伟峰)
鲁迅的当代价值及其意义—对世纪之交两次「鲁迅风波」的思考(魏巍)
【延安文艺座谈会与鲁迅】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鲁迅」(田刚)
延安传媒及符号世界中的「鲁迅」—鲁迅与延安文艺的结缘及其它(宋颖慧 李继凯)
【《故事新编》与韩国历史小说】
《故事新编》和李光洙的历史小说比较(严英旭)
中韩近代作家比较—以鲁迅、丹斋、春园为中心(王英丽 严英旭)
9、台湾近代儿童文学史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邱各容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微曦——台湾近代儿童文学研究的曙光:自序
第壹章 绪论
第一节 台湾近代儿童文学史的定义与定位
第二节 殖民主与被殖民者建构共生的历史
第三节 史料是建档勾微的础石
第四节 作家身分与作品的符码
第五节 台湾文学与台湾儿童文学同歌同行
第六节 台湾近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贰章 日治初期的台湾儿童文学:独角唱戏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开垦者素描
第三节 台湾歌谣与风俗的采撷
第四节 影响深远的刊物
第五节 良好基础的奠定
第参章 二○年代的台湾儿童文学:花开并蒂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童谣编辑者:宫尾进
第三节 方兴未艾的儿童文化活动
第四节 儿童文学作品出现
第五节 创作性作品的大量出现
第肆章 三○年代的台湾儿童文学:黄金时期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推动者行止
第三节 儿童文化活动与儿童读物出版
第四节 百花争艳的杂志刊物
第五节 果实累累庆丰收
第伍章 四○年代的台湾儿童文学:继往开来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传承者身影
第三节 共生共存的文学刊物
第四节 承先启后的台湾文化协进会
第五节 皇民化时期的尾声
10、傅斯年图书馆善本书志:经部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傅斯年图书馆善本书志编纂小组 编著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傅斯年图书馆珍藏古籍善本约四万册,收藏虽非甚丰,然其中包含颇多罕见秘籍,素为国际汉学界所瞩目,亦为研究学人经常取资的宝库,然完善的馆藏书目编修和典籍内容、版本的介绍,将使研究者更为便利。有鉴于此,傅图着手于善本书志的编纂,今完成首部书志──经部的刊行。
本书志收录傅图经部善本书志463部,包含宋刊本4部,元刊本6部,活字本3部,稿本41部,钞本105部。其中40种典籍及6种版本未见他馆著录。兹举珍稀典籍二册为例,一为元刊本《大学或问》,全书以元朝公牍纸印行,保存了元朝江浙行省一带的诸物时价、民田土地、司吏履历、地方雨量等第一手史料;一为明弘治会通馆铜活字本《会通馆集九经韵览》,现仅见傅图藏有全帙。另外,还有黄宗羲、朱彝尊、黄丕烈等名家批校、题跋,前贤遗墨风雅,虽寸纸只字,亦弥足珍贵。
本书全彩印刷,每种典籍均附有卷端书影,以及节选部分重要的刊记、扉页等,故亦兼具图录性质,不仅让读者能藉由观赏图像了解傅图的藏品,更便于研究者比对其它各馆藏的版本,有利于从事各方面的研究,吸引更多人来挖掘傅图的宝藏。
11、对等:辽宋金时期外交的问题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陶晋生 著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有三:一,探究十至十二世纪,宋朝受到辽、金、夏的竞争和压迫,不得不面对现实,采取理性和务实的外交政策来因应,先后与辽金建立大致对等的关系。二,除简短讨论宋朝的外交机构和重要外交文书外,重点在分析两朝间地方层次的交涉和所用的文书。三,讨论金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12、道家型知识分子论──《庄子》的权力批判与文化更新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赖锡三 著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庄子》的生存美学与政治批判——重省道家型的知识分子论
一、前言:知识分子何必专属儒者
二、格格不入的鹓鶵形象——《庄子》首先突显生存美学的抉择
三、游牧于权力之外的道家型知识分子——生存美学隐含的政治批判
四、入游其樊的庖丁形象——「在方内中游乎方外」的综合智慧
五、庖丁解牛的权力解剖——游刃有余的微型权力批判
六、结论:洞察局势之变与游牧于权力空隙来化导政治暴力——从牟宗三的「察事变」与余莲的「势思维」再进一解
第二章 《孟子》与《庄子》两种气论类型的知识分子与权力批判——「浩然之气」与「平淡之气」的存有、伦理、政治性格
一、前言:气论的内圣面与外王面之连结
二、「气」在《孟子》中的「存有」位阶
三、「气」在《庄子》中的「存有」位阶
四、「气」在《孟子》与《庄子》中的存有论与伦理学的统合:冥契体验、存有开显、伦理实践的三位一体性
五、「气」在《孟子》与《庄子》中的公共伦理之「外王」意义:浩然之气与平淡之气的批判性
六、结论:《孟子》与《庄子》两种知识分子的批判性比较
第三章 差异、离心、多元性——《庄子》的物化差异、身体隐喻与政治批判
一、身体观研究视域的辩证复杂性
二、将《庄子》放入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脉络的考察意义
三、同一性形上学与大一统政治论的合谋共构:毕来德对中国整体论的疑虑
四、《庄子》对同一性形上学的返下解构:「气化」(一)与「物化」(多)的相即
五、《庄子》对心君和国君的身体解构和国体解构
六、结论:「后形上学、后传统、重视差异、重视身体」的《庄子》当代性
第四章 身体、气化、政治批判——毕来德《庄子四讲》与〈庄子九札〉的身体观与主体论
一、道家的美学体验是纯粹「心知」?还是身心一如的「体知」?
二、毕氏解《庄》方法的体验与觉知性格
三、毕氏的身体思维突破牟宗三与徐复观的心灵思维
四、毕氏着重在技艺层面的身体经验
五、毕氏以身体思维取代形上思维
六、毕氏的身体思维缺乏气论支持:从何乏笔看毕来德与余莲的异同
七、毕氏缺乏梅洛庞蒂「献身于世界而存有」的「世界」向度
八、毕氏向往的崭新主体(语言主体)未必与气论相冲突
九、毕氏缺乏傅柯、德勒兹式的域外思考,拒绝海德格的存有思维
十、结论:道家身体观的三面向—礼教规训、技艺融入、气化交换
第五章 《庄子》的雅俗颠覆与文化更新——以流动身体和流动话语为中心
一、商代之「神话身体」与周代之「礼教身体」的雅/俗转变
二、《山海经》的「怪诞身体」与春秋时期君子的「威仪身体」
三、《庄子》的流动身体与流动语言之支离策略:丑怪、技艺、卮言
四、巴赫金的雅俗颠覆之狂欢文化理论:广场空间中怪诞身体与流动话语
五、结论:《庄子》与巴赫金对文化的批判与更新——脱冕与加冕的帽子戏法
第六章 庄子与罗兰.巴特的旦暮相遇——语言、权力、游戏、欢怡
一、前言:巴特〈法兰西就职讲演〉与庄子〈齐物论〉的旦暮之遇
二、巴特要的是快乐而非荣誉:语言、权力、主体的网罗与逃逸
三、庄子的「逍遥之乐」与老子的「宠辱若惊」
四、生命之流(不断流变的内容)与我之虚构(不变的亚哥号舰艇之名)
五、巴特要在权力之中活出权势之外:无所不在与永久长存的权力揭露
六、既无所逃于权力厨房,那么便得学会庖丁解牛的技艺
七、巴特看出语言结构的法西斯主义,从此走向符号的离心游戏
八、庄子说:与其落入是非二元的争辩耗损,莫若以明而走向两行之道
九、结论:巴特与庄子在文学力量与文本空间中的旦暮相遇
第七章 《庄子》的文学力量与文本空间——与罗兰.巴特「文之悦/醉」的互文性阅读
一、贬谪哲学/重返文学:文哲一体新景观
二、谬悠、荒唐、无端崖:虚位、漂浮、差异化的书写策略
三、环中是第三条路:解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语言法西斯主义
四、无何有之乡与夜总会:语言游戏中的乌托邦
五、吊诡之梦:书写是为了「改变主体」并创造「梦的文本」
六、为女妄言,女且妄听:理想的书写与理想的读者
七、水可以装壶芦外面:想象虚构对意识型态的颠覆力量
八、「支离」其形、其德,还有支离「文本」:插科打诨的轰然力量
九、巴特文学符号学的文学力量与文本空间:〈法兰西就职讲演〉的再分析
十、《庄子》对巴特深层文学力量的回响:修辞、游戏、欲望、批判
十一、巴特与庄周在文本中旦暮相遇:气韵生动的文本与庖丁解牛的空间
十二、永未完成的结论
第八章 气化流行与人文化成——《庄子》的道体、主体、身体、语言、文化之体的解构阅读
一、前言:「以道观之」的省察视域
二、从「道体」到「体道」的诠释转向与后续发展:牟宗三与海德格
三、道体的初步解构:《老子》的「道冲而用」与「有无玄同」
四、道体的彻底解构:《庄子》的「气化流行」与「物化差异」
五、「造化无主」与「变化常新」
六、空虚、流变、多元、日新的「非主体之主体」
七、支离、流动、气化的身体
八、流变之文:气化流行的卮言书写与气韵生动的文本空间
九、《庄子》式的人文化成:统合结构与非结构的文化更新
十、结论:儒、道人文观的差异两行
13、西迁与东还——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编年史稿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张在军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以编年的形式演述抗战时期国立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的办学历程,力求真实生动地展示武汉大学成为「堪比西南联大」(李约瑟语)的辉煌岁月。正编起于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序编溯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止于一九四六年武大复员武昌开学。乐山八年,是国难的八年,艰苦的八年,抗争的八年,锤炼的八年。八年炼狱,八载辉煌。编年内容并不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学情况,也关注师生的业余生活、衣食住行,以及蜀中地方的风土人情,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
本书与秀威出版的《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两书互为补充,读者可参照阅读。
作者简介:
张在军,笔名张弩弓。鄂中京山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早年美术科班出身,长期从事营销策划。先前喜写杂文随笔,近年醉心文史研究。着有《文化苦语》、《满天星》、《花香笔不香》、《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等文集十余种
14、彰化一九〇六:一座城市被烙伤,而后自体再生的故事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作 者:青井哲人 原著,张亭菲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大家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日文题名为《彰化一九○六年?市区改正が都市を动かす》。
彰化,台湾最早的汉人移民聚落之一。华南风格的有机聚落,弯曲的道路沿水边而行,有如一座迷宫般的有机城市。但一九○六年,一纸市区改正公告降临该城!日本殖民的都市计划强横覆上这片丰饶土地,简直就像把烧红的网子烙在肉片上一样,为城市深深刻下了明显的双重性,既有的巷弄、庙宇、屋舍被截断,繁华大街成了小巷,崭新的笔直道路气焰高张。而彰化这座城市,在碎裂的血肉上继续增生,似乎正进行着自我修复。
一九○六年的市区改正,启动了这座城市荒谬又顽强的生存意志!
作者某次在彰化走动时,无意间看到「城市愈合的疤痕」──元清观,突然直觉领悟到那是城市活着的证据!那标示着两种城市形态的交界,也是遍布城市全体的双重创伤。现在,就让青井哲人带领我们穿梭在彰化现存/幸存的巷弄与庙宇之中,观察有趣、怪异、匪夷所思的街景,抽丝剥茧,一步一步,推敲出那个在百年前被湮没的──已逝的未来。
《彰化一九○六》不是都市计划史,也不是市民生活史。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城市本身,就是「彰化」自己。
城市是活着的!从以前到现在,从过去到未来。城市拥有宛如人的脸孔跟身体,不论受到什么样的外力驱使,城市往往都会在当下做出必要的改变,继续存活下去。这些复原的「方法」跟「规则」是这块土地的珍贵质素,是台湾本身的力量,而非殖民者强加灌输所致。若能辨识这股力量,或许能解开这块土地的历史,一个关于伤害与重生的故事。
15、华人的心理与行为:全球化脉络下的研究反思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作 者:叶光辉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华人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在杨国枢院士的带领与积极推动下,于台湾心理学界扎根,历年来透过多元形式的学术交流、分享,其研究成果与影响力已在当代华人甚至亚洲心理学术社群中,形成不容小觑的一股学术领导力量。全书收录九篇「华人本土心理学」相关论文,内容涵括:方法论与相关研究典范引介与评析、本土化理论建构与发展过程实例分享,以及对本土社会特定焦点议题深度剖析等不同层次的内容。不仅彰显出本土心理学在当代全球化脉络下的自我反思、重新定位与相应于未来趋势的潜力议题,更可视为华人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发展迄今的回顾与前瞻。对有志从事本土心理学研究,或以「文化」作为切入角度的学术工作者而言,本书各篇论文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6、新天帝之命:玉皇、梓潼与飞鸾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作 者:谢聪辉 著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北宋前「玉皇」概念之相关构词意涵
一、前言
二、玉皇可指三清尊神
三、高上玉皇相关神格意涵
四、玉皇作为其它仙界高真或唐皇帝代称
五、结语
第二章 北宋玉皇崇拜与祭祀析论
一、前言
二、玉皇之命:新出天命的继承与宣传
三、玉皇之祀:宫观圣像的建铸与迎奉
四、玉皇之位:礼制神谱的建构与定序
五、结语
第三章 南宋中期以前传统道经出世的类型与特质
一、前言
二、接遇降传类型
三、石室示现类型
四、真手传译类型
五、其它类型
六、结语
第四章 南宋道经中「飞鸾开化」出世类型的认知与特质
一、前言
二、飞鸾的传统意涵
三、道教飞鸾的转化运用认知
四、梓潼帝君在飞鸾过程中的地位与职能
五、飞鸾记录中侍鸾者身分特质与道坛地点
六、结语
第五章 《玉皇本行集经》出世的背景与因缘
一、前言
二、「蜀罹敌难」背景与《玉皇本行集经》出世的关系
三、《玉皇本行集经》与梓潼帝君的关系
四、《玉皇本行集经》和刘安胜道坛系统的关系
五、结语
第六章 《正统道藏》中三卷本《玉皇本行集经》时间考定
一、前言
二、张良本早于白文本
三、诵经感应改编自《金刚经报应》相关故事
四、成书时间早于南宋前证据薄弱
五、四、《正统道藏》三卷本《玉皇本行集经》成书于南宋中期
六、结语
第七章 故宫黄绫本《玉皇本行集经》在道教经典史上的贡献
一、前言
二、故宫黄绫本的结构、版次与刻校者
三、南宋程公许〈玉皇本行集经跋〉的重要价值
四、故宫黄绫本对《玉皇本行集经》版本流变的贡献
五、结语
第八章 《道藏辑要》中三个《玉皇本行集经》批注版本解析
一、前言
二、合注本《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三、周玄贞编注本《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批注》
四、《太上洞玄灵宝紫微金格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阐微》
五、结语
17、侠客行:传统文化中的任侠思想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作 者:林保淳 著
出版单位:台北:暖暖书屋文化事业公司
内容简介:
从游侠、少侠、剑侠到义侠──中国古代侠义观念的演变
以武犯禁──《韩非子》论「侠」
从贬抑到游扬──司马迁论「游侠」
游侠,德之贼也
游侠的分化──少侠与剑侠
侠客的最后造型──义侠
古典小说中的「女侠」形象
侠客与当代社会
女性形象的拓展
「侠女」的崭露头角
「侠女」的生命世界
走出闺阁的「佳人」
侠客的感情世界
「女侠」出现的意义
【附录】各本「剑侠传」对照表
儒家思想与侠客精神
〈儒侠〉纠谬
「仁义」与「气义」
儒家思想的困境与侠客的「发明」
「儒侠」完成的可能
唐代的剑侠与道教
历史之「侠」与文学之「侠」
唐代剑侠之异军突起
唐代剑侠的源流与特色
唐代的剑侠与道教
结论
侠客与酒
儒家酒文化——饮酒政治学
饮酒的心理作用
文人的酒文化
历史上的侠客与酒
酒与武侠小说中的侠客
文士化的侠客──武侠小说
18、战后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形成的探察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作 者:魏贻君 著
出版单位:台北:印刻文学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战后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形成的力系问题
——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形成的认识、定义与构造的辩证脉络
第二章 叙事性族语歌诗及其族裔意识认同的线索
——巴恩·斗鲁、吾雍·雅达乌犹卡那、巴力·哇歌斯的生命叙事
第三章 儒汉意理凝视之下的橱窗洋娃娃
——林班、工地歌谣以及汉语文学形成的影响效应
第四章 受伤的「阿基利斯肌腱」?
——原运的生成因素、原权会的价值再探
第五章 「莎赫札德」为什么要说故事?
——「原运世代作者」的形成,及其书写位置的反思与实践
第六章 原住民族文学的建构运动与典律形塑
——《山海文化》的原汉族群接合、文化意理结盟的实践意义
第七章 书写的文字政变或共和?
——台湾原住民文学混语书写的意义考察
第八章 少数文学与数字书写的建构及共构
──战后台湾原住民族汉语文学的超文本书写
第九章 「布农文学」的形成及构造的初步考察
第十章 花莲地区原住民的汉语文学初探
──以阿美族拉黑子、布农族沙力浪的作品为例
附 录 地牛踩不断的番刀
──试论九二一地震前后的瓦历斯·诺干部落书写策略转折
19、胭脂簪花:中国戏曲容妆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作 者:邢源琳 著
出版单位:台北:国家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中国戏曲容妆的特殊性,从化妆的基本训练与化妆用品谈起,介绍了俊脸、油彩脸、彩旦脸的化妆技法,并针对大头、古装头、旗头等头饰的梳妆程序与技巧有完整的分析与图示,详细说明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泡头面的组成及功能。
书中强调戏曲容妆可根据不同演员的脸型特点,利用旦行的「贴片子」技法,施行必要的面部「整容术」,从梳妆发饰和头面点缀妆扮,将技法、风格、形貌之差异性,进行对照,呈现容妆之「美」的艺术表现手法。为读者提供了一条理解京剧之美的参考途径,期许喜爱戏曲容妆的读者能获得启发。
作者简介:
邢源琳
学历:
国立复兴剧艺实验学校(第八期)
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
国立台湾艺术学院
私立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
现职:
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容妆造型
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兼任讲师
20、三姑六婆·妒妇·佳人: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作 者:林保淳 著
出版单位:台北:暖暖书屋文化事业公司
内容简介:
市井妇女撼纲常——古典小说中的「三姑六婆」
「三姑六婆」解
「三姑六婆」的特色
「模式化」的「三姑六婆」与小说情节
「三姑六婆」与中国文化
河东狮子胭脂虎——明清戏曲、小说中的「妒妇」
宋代以前的妒妇与相关背景
明清的妒妇戏曲与小说
明、清戏曲、小说处理妒妇问题方式的分析与相关
中国古代男人的「驯悍记」
春浓花艳佳人胆——古典小说中的「佳人」
「新佳人」的时代
「才子佳人」小说
才貌锺佳人
情德世所重
理想化的佳人
受局限的「佳人」
(陈友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