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昆仑奴

相思  崔生

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
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

相思  红绡姬

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
碧云飘断音书绝,空依玉箫愁凤凰。

  这两首男女双方互表爱慕的相思诗出自唐人裴铏的传奇《昆仑奴》。裴铏,唐末文学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事迹亦不见于史传。《新唐书·艺文传》在“子部·小说家类”中列有“裴铏《传奇》三卷”,旁有小注曰“高骈从事”,但在新旧《唐书·高骈传》中均未提到裴铏。只有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和清人董诰《全唐文》中有关于他的一些记载。其大致轮廓是:裴铏在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曾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唐僖宗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唐末动乱时,裴亦留在成都。唐亡后可能改仕前蜀王建,所以清人王士祯辑《五代诗话》时把裴铏列在前蜀人物之中。

  裴铏著《安定集》、《咏史诗》,今不传。唯一名世的就是《传奇》三卷。这是本传奇小说集。后人将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就源于此。据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此书至少到南宋仍在流传,但今已佚。究竟有多少篇,也不清楚。《新唐书·艺文志》和《郡斋读书志》说是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则说是六卷。今人周楞伽从《太平广记》中辑得三十一篇,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可能是现今较为完备的一个本子。

  关于《传奇》的内容,《新唐书·艺文志》说其“多记神仙恢谲之事”。从现存的三十一篇来看,记载的皆是唐代自代宗广德年间(763—764)至宣宗大中年间(847—859)社会上所流传的神怪灵异和传奇故事,大多属于志怪一类。主要宣传道家出世思想,但也打上时代和作家生活经历、人生态度的烙印,其中亦有对中晚唐藩镇割据政治状况的曲折反映,以及对爱情理想和处事待人应有品格的诠释。《昆仑奴》和《聂隐娘》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昆仑奴》是描写了一位武艺高强的老奴,他帮助少主窃取豪门姬妾,成全了他们的爱情。“昆仑”是唐代对印度半岛与南洋群岛的泛称,因皮肤黝黑,昆仑有黑色之意,即黑奴。“昆仑奴”是对昆仑人移居中国的通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昆仑奴陶俑,高24.5厘米俑身材短小,头部扭向一侧,皮肤黝黑,发卷曲,穿窄袖右衽衣,腰系丝绳,双足外撇。目前考古发现的昆仑奴俑多赤裸上身,下著羊皮短裤。此件陶俑却身穿长袍,腰中系带,显然是接受了唐人的生活习惯。

20140215_002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陶昆仑奴俑

  《昆仑奴》的故事情节大体如下:

  唐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位崔生,他父亲是一个地位显赫的官员,与当时的勋臣一品很要好,崔生当时是宫中警卫“千牛卫”中一员。勋臣一品患病。崔生的父亲命他去探视。崔生很年轻,容貌如玉,性情耿直,举止安祥,语言清雅。一品命一姬女卷起门帘,召崔生入室,崔生拜过一品后,传达了他父亲的关怀之情。一品很喜欢崔生,让崔生坐在面前,二人闲谈。这时有三个艳丽无比的姬女站在前面,手捧着金饰的食器,食器中盛着用糖水浸过的鲜桃。一品让一位身穿红绡衣的姬女端了一碗给崔生吃。崔生年轻,在姬女面前显得很羞涩,没有吃。一品又让红绡姬用匙喂崔生,他不得已才吃了,姬女笑了,崔生要告辞回去。一品说:“你要闲暇时,必须经常来看我,可不要疏远了老夫。”命红绡姬送崔生出院。这时,崔生一回头,看见那姬女伸出三个手指,又连续翻了三掌,然后又指了指胸前的小镜子,说:“记住。”没有再说其它话语。

  崔生回来,先向父亲转达了一品的意思。返回宫苑后便神迷意乱,人也瘦了,话也少了,只是痴呆呆地想心事,整天不吃饭,吟下一首诗:

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
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

  诗中的蓬山就是蓬莱山,仙人居住的地方。璚芝即琼芝,古人以为服之可以长生。崔生是用借喻的手法,用游仙遇仙女却无法相亲,来暗喻他在一品家遇见红绡姬的经过,表达其相思之情。但他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此时,他家有一个叫磨勒的昆仑奴,去看望崔生并关切地问道:“你心中有什么事,竟这样抱恨不已?你为什么不和我说?”崔生说:“这是我心里的事,你们怎么能知道?”磨勒说:“你说吧,我一定能为你解除忧愁,不论什么难事,我都能办成。”崔生觉得这话不一般,便把他这段经历告诉了磨勒。磨勒说:“这是小事一件,何不早说,你自找苦吃。”崔生又告诉他红绡姬临别时的手语,不知是何意?磨勒说:“这有什么难的,伸三个手指,是说一品家有十院歌姬,她是第三院的。翻掌三次,正是十五,是说十五日后。胸前小镜子,是说十五的月亮圆如镜,叫你去相会。”崔生一听非常激动,高兴。他对磨勒说:“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开我心中的郁结,达到我的愿望呢?”磨勒笑着说:“后天晚上,就是十五夜,请你用两匹青绢,做一套紧身衣服。一品家有猛犬,看守歌姬院门,一般人是进不去的,进去也将被咬死。那犬,其警如神,其猛如虎,是曹州孟海之犬,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别人不能杀死它。为了你,我就要杀死它。”崔生便弄来了酒肉,犒赏磨勒。到了那晚的三更,磨勒拿了炼椎走了,只过了吃顿饭的时间他回来了,说:“犬,已经叫我打死,这回没有障碍了”。这晚三更后,崔生换上了紧身青衣,磨勒背着他飞过了十多重院墙,到了歌姬院,在第三院停下了,门也没锁,灯还亮着,只看着红绡姬长叹而坐,好像在等待。她不戴头饰,不施脂粉,满腹怨恨,满面悲戚,正在吟诗:

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
碧云飘断音书绝,空依玉箫愁凤凰。

  诗中也是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相思。“阮郎”用的是刘义庆《幽明录》中阮肇在天台遇仙女的故事,“玉箫愁凤凰”是用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和萧吏结合的爱情故事。这两个故事中下爱情都有圆满的结局,红绡姬反用此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忧伤。

  此时,府中的侍卫都睡了,周围很寂静。崔生便慢慢地掀起门帘进去了,过了一会儿,红绡姬认出来人是崔生,便急忙跳下床,拉着崔生的手说:“我知道你很聪明,一定会悟出我隐语的意思,所以那天才用手语。可我不知道郎君你有什么神术,才能到这深宅大院?”崔生便把磨勒为他出的主意,并背他飞到这里的经过告诉了红绡女。姬女说:“磨勒在哪?”崔生说,在帘外。便把磨勒叫进屋,用金饰杯盛酒叫磨勒喝。红绡姬告诉崔生说:“我家原来很富有,住在北方,是一品用武力逼迫我做了姬女,没能自杀,苟且偷生,脸上虽然涂脂抹粉,心里却很苦闷。就是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铺金盖玉,这都不是我希望的,我好像在监狱里似的,贤仆磨勒既有这么高明的神术,何不帮我逃出监牢,只要我的愿望实现了,虽死不悔。我情愿为奴仆,侍候在你身旁,可是,我不知道郎君有什么高见?”崔生只是闷闷不语。磨勒说:“娘子既然这么坚决,逃出虎口,只是小事一件。”姬女非常高兴,磨勒先为红绡姑娘把随身用的衣服,妆奁背出去三次,然后说,恐怕晚了就要天亮了。磨勒便背崔生和姬女,飞出高墙大院十几处,一品家的守卫,都没发现。回来后到学院隐藏起来。

  天亮了,一品家才发觉,又看到了犬已死,一品大吃一惊,说:“我家墙高院大,警卫森严,门户紧锁,来人是飞腾而来,没留一点痕迹,必定是侠士所为,这事不要声张,以免惹祸招灾。”红绡姬在崔生家隐居二年,到了春暖花开季节,她坐着小车去游曲江,被一品家人暗中认出来了,告诉了一品。一品有点疑惑,便召来崔生追问此事,崔生胆怯不敢隐瞒,便详细地把前后经过都说了,最后说都是因为磨勒背着才去的。一品说:“是姬女的罪过,但她已服侍你几年了,也不能向她问罪了。但我要为天下人除害。”命令五十名士兵,持兵器包围崔生的院子,叫他们抓捕磨勒。磨勒呢,手持匕首,飞出高墙,轻如羽毛,快如鹰隼。尽管箭矢如雨,却没能射中他,顷刻之间,不知去向。崔家却是一片惊慌,一品也有些后悔和后怕,每到晚上,配备了很多持剑执戟的家童自卫巡逻,这样做了一年多。十多年后,崔家有人看见磨勒在洛阳市卖药,面貌还和从前一样。

  《昆仑奴》这个故事有着极高的时代意义和思想价值。它不仅超出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和“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这个道德范畴,也不仅仅在于塑造了一个出身卑贱却聪明机智、具有侠肝义胆的下层民众的高大形象,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时藩镇割据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位“盖代之勋臣一品”的节度使盘踞在朔方,穷奢极欲又装横跋扈,甚至掳掠良家女供其淫乐,多达“十院歌姬”,其中第三院的红绡姬就是被他掳掠威逼而来的。红绡姬等名为侍妾,实为奴隶。院门有猛犬看守,院外有卫士巡逻。外人不得擅入,他们更不得擅出。所以昆仑奴解救红绡姬,不仅是“成人之美“的侠义行为,更带有解放奴婢的性质,是当时民众要求结束藩镇割据、解除苦难的艺术再现。另外,这篇传奇艺术上也相当成功另外,这篇传奇艺术上也相当成功。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种通过人物的高超技艺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新的表现渠道,推动了后世武侠小说向描写技艺的方向发展,如昆仑奴磨勒在围捕中“持匕首飞出高垣,疾若翅翎,瞥同鹰隼,攒矢如雨,莫能中之。顷刻之间,不知所向”,可说具有中国武侠小说的特色与雏形。其次,它创造了一种骈散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以骈文、诗赋描写人物和场景,以散文叙述故事,在形象上、音节上皆构成和谐的美感。成为后来古典小说叙事方式的滥觞。

  正因为这篇传奇具有如此价值,在唐以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先后被改编成戏剧、小说,笔记和诗歌也屡次引用、咏歌,达八十多种、次。

  明人梅鼎祚将其改编成杂剧《昆仑奴》;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九四“豪侠二”收录了《昆仑奴》这个传奇,并在卷一六“神仙”、卷一七五“幼敏”、卷三三九“鬼”二十四、二十五、卷四二○“龙”引用了这个故事有关人物和情节;明·陆楫等《古今说海》“说渊部”,宋·曾慥《类说》卷三十二,明·江南詹詹外史《情史》卷四,明·王世贞《剑侠传》“卷三”皆收录了这个故事。《情史》还在卷十九“情疑类”引用了这个故事情节;清·梁廷柟《曲话》卷一,收录了这个故事的目录。《香艳丛书》中的《张老传》,清·夏仁虎《旧京琐记》“卷十”昆仑奴故事则是改编自唐人传奇《昆仑奴》等。

  对此故事做出研究和品评的有明·袁宏道《未编稿》,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妙品”,清·李调元《雨村剧话》“卷下”,明·徐渭《徐文长佚草》“卷二”等。

  引用这个故事的笔记、小说、诗词乃至正史、佛典、道藏更多,如明代佚名的文言小说《龙会兰池录》,清人笔记王之春《椒生随笔》卷四,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十八,明·屠隆戏剧《彩毫记》第五出湘娥访道,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五,唐·袁郊传奇《甘泽谣》,清·慵讷居士《咫闻录》卷十二,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元帅重治爪哇国 元帅厚遇浡淋王”,宋·王谠《唐语林》卷三“夙慧”,清·陈田辑《明诗纪事》,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辑佚,清《野叟曝言》第四十三回“侠客赠龙泉群凶授首 奄人折虎翼一性归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九,清·昭梿笔记《啸亭续录》卷二,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二十五,明·吴中情奴《相思谱》第九折,明·卓人月《花舫缘》第四出。1916年出版的何海鸣《求幸福斋随笔》,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九回,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闻人生野战翠浮庵 静观尼昼锦黄沙巷”,清·陈球《燕山外史》卷一。

  《昆仑奴》的故事更多见于历代文人的吟咏之中,如清·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九:“黄山有氓真健者,云海横行力如马。贯负游人绝顶游,人亦浑忘马是假……上比商邱开,出入水火无惊猜;下比昆仑奴,飞行绝迹何殊呼。八日游山事已了,策勋那更如渠好。不着黄騦肯负人,并非赤兔能先鸟”;清·魏源《古微堂诗集》卷六:“蛮毡帐里蛮弦语,春雁秋鸿乱无序。虬髯莫觅昆仑奴,笳拍欲同青冢女。黑云压帐三更夕,星月无光辨巾栉,偷壕出堑万死生,缒逃虎口真奇策”;清·墨浪仙主人《海烈妇百炼真传》第八回:“昆仑奴飞渡重垣,虬髯公潜踪外岛。狠烈烈错认了莽黄巢,气腾腾妆紥起病关索。他道窃巫仙,区区定作楚襄王,谁知恼贞娘,哥哥竟是催命鬼。将这条旧蓝桥早变出奈何桥,把那块三生石已化做望夫石”;明·杨巍《存家诗稿》卷四:“十二楼台争献图,蛟螭潜泣愁水枯。白昼梦狎昆仑奴,野鬼扪舌撼户枢。”;1916年出版的何海鸣《求幸福斋随笔》:“男子不幸而为优隶、为绿林响马,然优隶与响马中有真英雄在,如雷海青、昆仑奴、大刀王五之类是也。女子不幸而为婢妾、为青楼贱娼,然婢妾娼妓中亦有英雄在,如绿珠、红拂、柳河东之类是也。世有英雄,岂可具贱视娼妓之心哉”。皆可看出《昆仑奴》故事的深远影响。直到今日,还有《昆仑奴》的故事书和连环画问世,并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20140215_003
据裴铏传奇《昆仑奴》改编的连环画

20140215_004
清·王素的《仕女书法合册》“昆仑奴图”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