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2013.6——2013.10)

1、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4本第3分册

时间:2013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论唐宋岭南南部沿海的雷神崇拜及其影响:以唐人房千里所撰《投荒杂录》为起点的考察(王承文)
帮丁听继:明代军户中余丁角色的分化(于志嘉)
《明夷待访录》〈题辞〉中的十二运(王泛森)
海防经费收数考述(1875-1894)(陈先松)

2、汉学研究通讯第32卷第3期

20140201_004

时间:2013年8月
出版单位:(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研究综述】
「唐宋变革论」在新兴的全球史中如何定位?(孙隆基)
汉语学界道经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刘祖国)

【汉学人物】
伦敦会来华传教士马礼逊与近代汉语教学(卞浩宇)

【新书评介】
Alexander C.Y. Huang., Weltliteratur und Welttheater: ?sthetischer Humanismus in der kulturellen Globalisierung
Mahlon Meyer., Remembering China from Taiwan: Divided Families and Bittersweet Reunions after the Chinese Civil War
Tong Lam., A Passion for Facts: Social Survey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tate, 1900-1949

【会议报导】
图书、知识建构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
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界消息】
汉学研究中心消息
外籍学人来台研究汉学奖助──2014年访问学人获选名单
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消息
台湾汉学学位论文汇目──101学年度
研究机构及学校动态

3、台大中文学报第41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黄组卜辞缀合十六则(张宇卫)
郑玄《三礼注》「之言」训诂术语析论——兼论其术语意义之演变(刘文清)
毁灭的城市:论南朝辞赋中的城市书写与毁灭故事(祁立峰)
《中原音韵》「的本」与「翻切圈注」本考辨——兼谈对元明填词度曲之意义(李惠绵)
晚明「情种」说之文化意涵及多重向度(黄莘瑜)
《聊斋志异》的仙凡流转:刘、阮再返之思与情缘道念之辨(陈翠英)
刻在石上的遗民史:《宋台秋唱》与香港遗民地景(高嘉谦)

4、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49期

20140201_005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专论】
金代宫中承应人的选任制度(陈昭扬)
清朝的翻译科考制度(叶高树)
清末旗人的齐民化(刘世珣)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高等农林学校之造林学研究(谢明如)
神创规律与物种不变:伏尔泰的自然观与艾伯塔诺族(杨彦彬)
1950年代马来亚的华校学生运动之研究(曹淑瑶)

【研究讨论】
关于宋代「重文轻武说」的几点反思(宋彦升)

【书评】
评介吕妙芬《孝治天下:孝经与近世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林佑儒)
报导者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5、东吴哲学学报第28期

20140201_006

时间:2013年8月
出版单位:(台北)东吴大学
内容简介  

【研究论文】
「没有拒绝」是否即是「同意」:蓝腾及杰克森论「拒绝不可说」(郑光明)
由身体现象学谈书法功夫论(宋灏)
费希特与作为方法的「人类精神的实用历史」(史伟民)
天道与界域——牟宗三与海德格论「超越」(刘保禧)

【书评】
封闭的多元文化论——评汪荣祖着《章太炎散论》(蔡志栋)

6、中华军史学会会刊第18期

时间:2013年8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华军史学会
内容简介  

【抗战时国军重要战役之研究学术讨论会】
从野战战略观点论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郭春龙)
豫西鄂北会战西峡口之役致胜探讨(孟兴华)
抗战时期海军长江之布防与抗敌(韩祥麟)
抗战时期「美国第14航空队及中美空军混合团」贡献与影响(蔡明叡)
浅谈对日抗战中第三次之长沙会战(龚建国)
从常德会战看国军统帅部的政略与战略(张世瑛)
鄂西会战研究(金智)
对衡阳会战的认识与评价(王逸之)

7、中华佛学学报第26期

时间:2013年7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Beyond Lineage Orthodoxy: Yongming Yanshou’s Model of Chan as Bodhisattva Cultivation (Albert Welter)
Rebirth in the Lotus: Song Dynasty Lotus Sūtra Devotion and Pure Land Aspiration in Zongxiao’s Fahua jing xianying lu (Daniel Getz)
Zhongfeng Mingben and the Case of the Disappearing Laywomen (Natasha Heller)
Dependent Co-evolution: Kropotkin’s Theory of Mutual Aid and Its Appropriation by Chinese Buddhists (Justin R. Ritzinger)
Revisiting the Notion of Zong: Contextualizing the Dharma Drum Lineage of Modern Chan Buddhism (Jimmy Yu)
Humanizing the Study of Late Ming Buddhism (Jennifer Eichman)

8、国史研究通讯第4期

20140201_007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学术演讲:「从《郭量宇先生日记残稿》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早期的发展」座谈会】
座谈纪要(赵席敻)
对近代史研究所正式成立前后的一些回忆(张玉法)
郭量宇先生与《大陆杂志》之创刊(王尔敏)

【研究概况】
近三十年日本中华民国史研究概观——以日本学界的自我评述为依据(鹿锡俊)

【研究讨论】
大时代与小女子——论张爱玲与《太太万岁》(傅葆石)

【国史丛谈】
国史琐谈(三)(王尔敏)

【人物传记】
朱故副馆长重圣先生事略(何智霖)

【口述历史】
台湾渔业人物口述访谈——余正雄先生口述访谈录(薛月顺)
「蒋夫人宋美龄女士行谊口述访谈」训练座谈会纪实(许秀孟)

【史料与文物】
介绍香港地区所藏英国殖民地部档案(吴淑凤)
印度所藏近代中印关系史料暨工作坊简介(廖文硕)
《王叔铭日记》的史料价值(倪孟安)

【史料看历史】
两广事变前夕陈诚呈蒋中正电文解析(何智霖)

【档案管理】
数字人文趋势与「21世纪的史家技艺」工作坊(陈诗沛等)
国史馆数位宝库简介(黄泛如)

【书评】
读王泛森、潘光哲、吴政上主编《傅斯年遗札》

9、台湾人类学刊第11卷第1期

20140201_008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研究论文】
科技与文化的现代性交会/引言(刘绍华、林文玲)
台湾有机农业的发展及其限制:一个技术转变史(黄树民)
中国麻风病治理的科学主义与政治仪式(刘绍华)
生产中的现代性:科技信仰与科技局限的竞技场(官晨怡)
地方、认同和想象地理:高雄大众捷运系统的文化政治(李安如)
台湾冻顶乌龙茶之工匠技艺、科技与现代性(余舜德)
制作「原住民」:转换中的技术载体,转化中的文化身分(林文玲)

【书评】
Appropriation as Practice: Art and Identity in Argentina(张珣)
Burning Money: The Materi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feworld(丁仁杰)
L’Archéologie comme discipline?(吴秀琪)

10、华冈哲学学报第5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内容简介  

【论文】
形上学与理论:彻底阅读亚里士多德(甘海宁)
德勤兹的重复概念与诗歌语言(柏曼琪)
论孟子的「四端之心」及其内在结构--以唐君毅的相关论述为中心(廖晓炜、朱燕玲)
奥古斯丁的记忆理论(罗月美)
方东美《人生哲学讲义》美学思想刍议(宛小平)

【书评】
曼恩《女性的解放与崇高: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环境》(刘亚兰)

11、穆藕初与昆曲:民初实业家与传统文化

20140201_009

时间:2013年10月
作者:朱建明 著,洪惟助 编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前言
第一章 从疗愈习曲到钟情昆曲
  一、曲折的人生历程
  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习曲疗疾
  四、唱曲老师
  五、筑韬盦唱曲休养
第二章 创办昆剧传习所
  一、全福班在上海最后几次演出
  二、商议筹备昆剧传习所
  三、沪苏曲家闻风而动
  四、筹措资金
第三章 昆剧传习所概况
  一、传习所中的教戏老师
  二、提倡素质教育
  三、传字辈学员坐科学习
  四、学员出科前的几次演出
  五、杭州第一台事件
  六、帮唱(实习)时期的公演
第四章 昆剧保存社与粟社
  一、成立昆曲保存社之宗旨
  二、夏令匹克戏院的曲家会串
  三、穆藕初粉墨登场
  四、昆剧保存社的其它活动
  五、别具一格的粟社
  六、重庆唱曲活动
第五章 穆藕初与现代社会昆曲
  一、与吴梅、俞氏父子的关系
  二、与徐凌云之比较
  三、对昆剧的贡献
  四、传字辈演员对穆藕初的评价
第六章 研究穆藕初的相关资料
  一、穆藕初与戏曲改良
  二、周传瑛昆剧生涯六十年质疑
  三、从孤儿到昆剧演员──上海孤儿院至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几位孤儿

12、香港道教与扶乩信仰:历史与认同

20140201_010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志贺市子 著,宋军 翻译,志贺市子 译校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地点:香港
内容简介  
  在香港市区林立的唐楼中,分布着一批俗称「道堂」或「道坛」的宗教组织,从事「扶乩」这一中国古老的降神术以及诵经活动。这类属于道教系统的宗教团体,由于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外部特征,历来不太为人所知。本书作者前往道堂实地参与观察、访谈调查,结合道堂发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广东、日本所收集的地方志、文史数据、笔记、善书等文献数据,从信仰、功能、历史背景与展开过程四个层面描述道堂的全貌。本书通过具有历史视域的民族志的叙述方式,揭示出香港道堂和近现代香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宗教、社会、历史等各种因素间的错综关系。

作者/译者简介
作者:志贺市子,日本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科博士,现任茨城基督教大学教授。主修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华南地区的道教和民间信仰、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
译者:宋军,曾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长期研究明清宗教结社历史、基督教会史。
报导者: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3、万象小报:近代中国城市的文化、社会与政治

20140201_011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连玲玲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九篇论文,从文化建构、社会行动、政治运作三个面向探讨近代中国城市所萌生的「小报问题」。尽管小报一直被认为是「边缘型媒体」,但在本书作者的研究中,它透露出丰富的城市生活内容与意涵,呈现新的思想与文化规范,不但是观察文人心态的窗口,也是作者与读者的接触点,更提供文化圈内性别关系的洞见。对国家而言,小报的「另类」言论有时隐含着难以监控的颠覆性论述;对知识分子而言,它却可能是掌握地方社会权力及提倡启蒙观念的工具。借着各种不同角度的研究,本书指出更多的小报研究可能性:小报不但是城市史的数据来源,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城市现象。

14、真杉静枝与殖民地台湾

20140201_012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吴佩珍 著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部  「私」小说与「私小说」书写
第一章  真杉静枝的自传小说与「台湾」记号的反复:论〈女儿〉、〈某个女人的生平〉及其衍生文本
第二章  殖民史?罗曼史?:真杉静枝、武者小路实笃、中村地平与台湾的文学交涉

第二部  台湾书写的黄金期:「国策文学」的明与暗
第三章  言与不言之间:「国策文学」的协力与隐喻
第四章  皇民化时期的语言政策与内台结婚问题:以真杉静枝〈南方的语言〉为中心
第五章  台湾皇民化时期官方宣传的建构与虚实:论真杉静枝「沙韵之钟」翻案作品

第三部  帝国与帝国之间
第六章  乡关何处?:真杉静枝「花樟物语」的台湾再现与变化
第七章  日本帝国崩坏与美国霸权君临:真杉静枝的战后书写(一九四六──一九五○年代)

15、现代主义及其不满

20140201_013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陈芳明 著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未完的美学在地化──《现代主义及其不满》序
艾略特与余光中的诗学对话──以一九六○年代《现代文学》为平台
《现代诗》与早期现代诗学的引进──纪弦诗论的再阅读
叶石涛与陈映真──八○年代台湾左翼小说的两个面向
锺肇政小说的现代主义实验──《中元的构图》的再阅读
朱西宁的现代主义转折
痖弦诗中的灵与肉
翻译艾略特──余光中与颜元叔对新批评的接受
吴浊流与戴国辉
生死爱欲的辩证──以杨牧《年轮》与《星图》为中心
《杀夫》事件与女性书写

16、出外:台日跨国女性的离返经验

20140201_014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邱琡雯 著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序章
女性与移动

第一章  离返与性别规范:一九六○至七○年代冲绳诸岛的台湾女工
一、缘起
二、离返与性别规范
三、台冲人口移动相关论述
四、台湾女工移出的背景:中琉文化经济协会
五、关于嘉义大林
六、大林女工的离返经验
七、结论

第二章  东方主义的再思考:南大东岛岛民与大林女工的双向凝视
一、楔子
二、《鱼群记》中的台湾女工
三、东方主义的再思考
四、引进台湾女工的背景:从缺工到补工
五、南大东岛岛民眼中的台湾女工
六、台湾女工回望的南大东岛岛民
七、尾声

第三章  展演与认同:台北县市国小多元文化周的女性移民
一、序曲
二、文化展演、移民与认同
三、多元文化周的女性移民
四、我演故我在
五、展演过后:自他关系的变化
六、后跋

第四章  从国际理解教育看女性移民的社会参与:川崎市的民族文化讲师
一、国际理解教育中的移民
二、女性移民的社会(政治)参与
三、关于川崎市
四、参与动机
五、参与形态:「近的远方─远的在地」
六、参与回馈:社会变革的可能与不能
七、末语

第五章  「移民区病理─网络集结点」的冲突与克服:在台越南女性的店家
一、开端
二、「移民区病理─网络集结点」的冲突
三、越女、所缘与地缘
四、在台越南女性的店家
五、结尾

女性与观光
第六章  过剩与阙如:千禧年后日本女游书写下的台湾意象
一、前奏
二、观光社会学中的「女游」与「女游书写」
三、观光意象建构与性别
四、日本女游在台湾
五、日本女游书写下的台湾意象
六、书后

第七章  过犹不及:千禧年后台湾女游书写下的日本意象
一、引首
二、台湾的女游书写论述
三、女游特质概观
四、个人风格强烈的旅游信息书:从众与独走
五、若即若离:从凝视到互动
六、小结

第八章  观光业原住民女性的劳动身影:太鲁阁族解说员对主客互动的诠释
一、导言
二、原住民女性与观光的相关论述
三、主客互动论
四、太鲁阁族女性解说员
五、原住民解说员的诞生
六、劳动条件:成为原住民女性解说员
七、劳动现场:主客冲突与化解
八、劳动成果:主客互动的收获
九、结语

17、海岛与半岛:日据台韩文学比较

20140201_015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崔末顺 著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辑  从启蒙论述到左右分离
第一章  文学现代性的建立:一九二○年代台湾文学论的启蒙内容及其结构
第二章  治时期台韩小说的他者性经验与后殖民视角:以赖和与廉想涉小说为例
第三章  日据时期台韩左翼文学运动及其文学论之比较  
第四章  日据时期台湾左翼刊物的朝鲜报导:以《台湾大众时报》和《新台湾大众时报》观察对象
第五章  一九三○年代韩国文坛对现代主义诗的受容
第六章  日据时期台湾小说所反映的现代性接受样态
第七章  封建性与现代性的冲突:日据时期台韩小说中的女性处境

第二辑  战争论述与文学动员
第一章  殖民下的精神荒芜:日据时期台湾小说中的殖民性接受过程
第二章  战争时期台湾文学的审美化倾向及其意义
第三章  日据末期小说的「发展型」叙事与人物「新生」的意义
第四章  法西斯美学的小说形象化:以吴漫沙《大地之春》为例
第五章  日据末期台韩文坛的「东洋」论述:「近代超克论」的殖民地接受样貌
第六章  皇民化时期台湾与韩国的战争动员体制和女性论述
第七章  无穷尽的资源与原住民的土地:日据末期朝鲜的南方论述,兼与台湾对照

18、大梵弥罗:中古时期道教经典当中的佛教

20140201_016

作者:谢世维 著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导论
第一章 首过忏罪:中古时期罪感文化之探讨
一、前言
二、罪与解罪
三、承担与忏悔:从自身、家族到国家
四、忏悔与罪的流动性
五、真文与转经:首谢与禳灾、救度仪式
六、结论

第二章 太阴练形:六朝道教经典当中的死后修练与亡者救度
一、前言
二、宋代「炼度」的转变与发展
三、太阴练形的观念
四、灵宝经当中的炼度观
五、结论

第三章 破暗烛幽:灵宝经中的燃灯仪式
一、前言
二、佛教经典当中的燃灯仪
三、首谢与禳灾、救度仪式
四、古灵宝经当中的灯仪分析
五、结论

第四章 真文开显:《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研究
一、前言
二、《五篇真文》的经名与结构
三、《五篇真文》对《五符经》等传统的改造
四、灾劫与救度
五、斋法与八节日修斋
六、《五篇真文》中斋的观念与佛教斋仪
七、《五篇真文》的「功德」观
八、结论

第五章 元梵恢漠:道教灵宝经典中的「梵」观念
一、前言
二、梵书
三、梵音
四、《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的「梵」
五、大梵隐语无量音
六、结论

第六章 大乘玄宗:论中古时期道教经典型态之转变
一、前言
二、佛教翻译经典中的「大乘」
三、灵宝经中的大乘观念
四、古灵宝经的救度观
五、结论

19、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

20140201_017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乔以钢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传统妇女文学向现代女性文学的转型
第二节 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的精神指向
第三节 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内在意蕴的关联

第二章 奏响女性青春的序曲――「五四」女性创作主题的质变
第一节 女性文学诞生的思想文化语境和历史土壤
第二节 对传统妇女创作的批判与超越
第三节 「五四」女性文学的婚恋主题
第四节 「五四」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探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时代回声与性别探索――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实践
第一节 民族关怀:为了中华的独立与尊严
第二节 性别批判:文化夹缝中的性别抗争
第三节 人性剖析:「丑陋国民性」的深入挖掘
第四节 生命探索:内在心灵世界的追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女性创作与「准女性主题」――「十七年」的单一调式
第一节 「十七年」与女性文学
第二节 女作家笔下的「准女性主题」
第三节 女性笔致的自然流露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女性文学的多重音响――中国女性现代精神的高扬
第一节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演进
第二节 九十年代的历史寓言
第三节 女性文本中的日常叙事
第四节 女性写作与女性神话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海峡彼岸的华丽乐章――色彩纷呈的台湾女性文学
第一节 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概貌
第二节 当代女性文学主题新景观
第三节 九十年代台湾女性小说发展特征
第四节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的共舞

20、意识的现形:新诗中的现象学

20140201_018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刘益州 著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自序 意识在表述中的现形
意识的表述形式:叶觅觅诗集《越车越远》中的「自我」表述
自我与他者的呈现:隐地《诗歌铺》中主体际性叙述之研究
他者的绵延:向阳《岁月》中自我与生命时间意识的表述
空间与行动:萧萧《毫末天地》中空间意识的呈现
爱与主体的澄明:林婉瑜《索爱练习》中的意识呈现
身体与表述:白灵《爱与死的间隙》中的存有见证
空间与他者:黄河浪《香江潮汐》中「香港」的空间表述
空间的想象与诠释:论黄河浪《披黑纱的地球》旅游诗中的时空想像
表述的视角:张默旅游诗中「物我」视角的开展──以《独钓空蒙》为讨论中心

21、台湾中医发展史:医政关系

20140201_019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叶永文 著
出版单位:(台北)五南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中医与西医相遇
第二章、近代中医科学化的问题
第三章、中医发展的方法建构
第四章、国府大陆时期的中医医政发展
第五章、台湾日治时期的中医医政发展
第六章、台湾战后初期的中医医政发展
第七章、国府威权时期的中医医政发展
第八章、台湾民主化时期的中医医政发展
第九章、百年来台湾的中医医政发展
第十章、新世纪的台湾中医发展
参考书目

22、台湾昆虫学史话(1684~1945)

20140201_020

时间:2013年9月
作者:朱耀沂 著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台湾,虽为面积仅3万6千平方公里的蕞尔小岛,但从平地到高山,却呈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及亚寒带不同的气候带,造就复杂多样的植物相及昆虫相,目前已知昆虫种类已超过两万种以上。本书作者朱耀沂以其丰富的昆虫学及历史学知识,透过轻松、漫谈的说故事方式,娓娓道出台湾昆虫学将近四百年的发展。
  全书以恢弘雄伟的气势呈现台湾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将台湾的自然史上溯至亿万年前的洪荒时期,并且从台湾早期汉人在地方志留下的昆虫记载切入,娓娓道出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博物学者斯温侯、传教士马偕等的采集行踪,以及日本治台后素木得一、大岛正满、一色周知对台湾产昆虫带有殖民性格的研究历程。
  本书藉由科学史的角度,勾勒出台湾昆虫学以害虫之研究和防治为主的发展脉络,描绘另类的台湾史书写面向,更论及台湾博物馆、台北帝国大学、台中农林专门学校的创设,揭橥「台湾昆虫学的兴起与近代台湾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事实。

作者简介
  朱耀沂,日本九州岛大学博士,国立台湾大学昆虫学系名誉教授,曾任国立台湾大学植病系系主任、中华昆虫学会理事长 、中华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亚太昆虫学会理事长、高考典试委员、农业国家标准起草委员、台湾省通志审查委员、台糖评议委员、农林厅评议委员等职,除学术著作外,着有多本昆虫科普书籍。

第一章 台湾的自然环境──昆虫王国的由来
第二章 记载台湾产昆虫的地方志
第三章 台湾昆虫学的曙光
第四章 台湾昆虫学的开拓(I)──昆虫的采集与昆虫相的调查
第五章 台湾昆虫学的开拓(II)──关于森林昆虫学
第六章 台湾昆虫学的开拓(III)──关于甘蔗害虫的研究
第七章 台湾昆虫学的开拓(IV)──台湾总督府农事试验场与素木得一
第八章 台湾昆虫学的开拓(V)──卫生昆虫学的萌芽与发展
第九章 关于昆虫的专题
第十章 有用昆虫的利用与昆虫保育
第十一章 业余的欧籍昆虫专家
第十二章 台湾博物馆与台湾博物学会
第十三章 关于植物检疫工作
第十四章 台中农林专门学校、台北高等学校与台北帝国大学的研究人员
第十五章 与台湾有关的爱虫人士
第十六章 结语

23、中国思想史讲义

20140201_021

时间:2013年8月
作者:钱新祖 著,锺月岑等 合编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本书为钱新祖先生极具个人见解的中国思想史,不同于一般哲学史或思想史教科书机械式的纲举目张,书中每讲都直接进入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尽显洞见。例如论中国思想的起源,直指人文主义的称说所涉及的是中西对天人关系构想的不同。作者有扎实的中西学术基础,又能跳出各自的思考局限,从对比中彰显中西思想传统的特色,在书中发展为一种自觉的跨文化比较分析措辞手法,在现今全球化的语境中,特别值得参考。

作者简介
  钱新祖,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任教,并协助创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一九八○年代率先将当代西方思潮批判性地引介进入专业的中国思想研究领域、广泛影响及于中文世界人文社会学圈。其文章经常发表在也是他帮忙建立的《当代》、《台湾社会研究》期刊上,所译铸的「时空性」、「相互主体性」、「比较分析的措辞」等重要观念用语至今仍脍炙人口。

第一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上)
第二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中)
第三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下)
第四讲 《论语》中的「仁」及对话文学
第五讲 孟、荀论心、情、性(上)
第六讲 孟、荀论心、情、性(下)
第七讲 墨子:「兼爱」说所比喻呈现的客观化思想模式
第八讲 老子:道与「无为」
第九讲 庄子:「齐物」与「两行」
第十讲 老庄的「道」及其语言观
第十一讲 《大学》与《中庸》:「修身」与「本性」
第十二讲 《易经》中的「生生」观念与共鸣式思想
第十三讲 印度的佛学(上)
第十四讲 印度的佛学(下)
第十五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
第十六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I)
第十七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II)
第十八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V)
第十九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V)
第二十讲 周敦颐与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上)
第二十一讲 周敦颐与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下)

24、胡适与现代中国的理想追寻──纪念胡适先生120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0201_022

时间:2013年8月
作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适纪念馆 编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公司
内容简介  

[胡适的人际世界]
当胡适遇到蒋介石:论自由主义的挫折 / 汪荣祖
乘桴浮于海:论1949 年胡适的抉择 / 陈三井
徐复观与胡适 / 黎汉基

[胡适与现代学术思想的建构]
胡适诠释杜威的自由主义—以新发现的杜威在中国演讲残稿为案例 / 江勇振
溯源与开展:再探自由主义者胡适的初期禅学史研究问题 / 江灿腾
名同实异:胡适的「整理国故」与大陆当代「国学热」比较 / 雷颐

[胡适与理想政治社会秩序的追求]
关于胡适国家政治体制思想的考察—为纪念适之先生诞生120 周年而作 / 万昌华
新生活的观念及实现:以五四时期胡适及《新生活》杂志为讨论中心 / 陆发春
胡适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响应(1949-1952) / 潘光哲

[胡适与自由主义传统]
胡适光焰不熄 / 周质平
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分岐:1930 年代的胡适和罗隆基 / 水羽信男
冷战时期胡适的反共自由主义路线的形成(1941-53) / 吴炳守

[ 胡适与台湾 ]
胡适晚年在台湾 / 陈仪深
一位「保守的自由主义者」:胡适与《文星》杂志 / 黄克武

[附录]
浅论胡适的自由思想 / 吕实强

25、府城医学史开讲

20140201_023

时间:2013年8月
作者:朱真一 著
出版单位:(台北)心灵工坊文化事业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部 战前台南的欧美医师
第一章 战前来台南服务过的欧美医师
第二章 比马雅各布更早到南台湾的医师及宣教师
第三章 第一位到南台湾的医师:马雅各布医生
第四章 从〈西方医学在台湾〉节目谈正视正确的台南医学史
第五章 戴仁寿医生与台南
第六章 安彼得医生的府城生涯
第七章 南台湾的欧美医师对台湾语言的贡献
第八章 1860、70年代南台湾的族群问题:马雅各布及万巴德的观察

第二部 战前出身台南留学欧美的医界人物
第一章 第一位美国医学院的台湾毕业生:刘清风医师
第二章 第一位赴美的医师前辈:林炯东(安息)医师
第三章 第一位留学加拿大的颜春辉前辈
第四章 其它早期留学欧美的台南医界人物

第三部 《台湾教会公报》中的宝藏
第一章 《台湾教会公报》中的南台湾医疗文献
第二章 南台湾早期护理史
第三章 颜振声的〈南部教会医疗传道史〉
第四章 林燕臣先生:第一位台湾人「医学教授」!!

第四部 寄生虫症与台南
第一章 肺吸虫症与台南
第二章 姜片虫(肥大吸虫)症与台南
后记  「温故知新」与感谢

26、晚清台湾番俗图

20140201_024

时间:2013年8月
作者:陈宗仁 著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台湾历史上原住民的图像与文字描绘在中外文献上并不少见,文字部分不论,图像方面,大家都知道乾隆年间出现的「番社采风图」最具代表性。杜正胜院士编撰《景印解说番社采风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一九九八年)一书,殆为迄今有关该系列图册最为人们熟知之解说性著作。此一图像版本出现于清朝统治台湾前期,所描绘的台湾原住民不少是现今通称的平埔族。清末另有一套三十六幅台湾番俗图,久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知之者极少,完整呈现其全部图像,或深入加以题注解说之图册与专论,则尚未得见。两年前因偶然机缘,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一图册的完整风貌,经初步了解,判定应系完成于清末同治、光绪之交的作品,图中所绘原住民,多属当时所谓的「生番」,代表清代晚期时人对台湾「番俗」认知的图像化,应有进一步研究之价值。

27、苏府王爷:台湾素民史之一例

20140201_025

时间:2013年7月
作者:陈玉峰 著
出版单位:(台北)前卫出版社
内容简介  

  「每逢癸亥年,王爷代天巡狩」这流传民间的俚谚传奇,其背后的意涵为何?台湾神明繁多混淆,神佛不分、神佛杂处如何成为台湾庙寺的特有现象?台湾素民何以在不同外来政权的统治下,始终实践着观音法门无功用行的特质,保有其圆融无争与善良热情?本书以一位王爷信仰者为例,深层解剖台湾传统宗教史。 「苏府王爷」:苏振辉先生是嘉义县布袋新塭人,1957年10月出生。在那段清贫年代,这个成长于嘉义乡下的子弟是如何突破贫困与父权文化的枷锁,迸发其青云志,终成一杰出企业家;又是如何透过自省与自觉,无悔地投入艺术推广、关怀台湾山林生界,更活跃于环境保护运动的支持之路?这可从人类学的角度说起。

  本书以人类学的访谈法,全貌地将苏振辉先生放进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大脉络中。作者先从人文与历史背景诠释孕育苏先生的奥蕴:借着走访苏先生的故乡与其母亲母土的摇篮,发掘一向被误解扭曲的「迷信」,正是台湾「善根」的内涵;接着直溯台湾人格、精神的总根源,实乃明郑王朝所寄寓的应现妈祖信仰的隐性文化,而这套隐性文化,造就出苏先生等谦卑自牧的台湾素民。之后贯穿民族到个人:描述苏先生的家世与家庭背景,更以苏门八代从海向陆,再由陆向海向全球的世系繁衍,点出山海子民跨越世代的泱泱格局,由是可了解台湾人勇于从传统走向新局的人格趋势。

  「禅门的观音法理所应现万神的造神原则,是台湾民俗信仰的主轴与台湾人格的终极底蕴。」作者表示,他是藉书写苏振辉先生这位王爷信徒,尝试挖掘台湾人深沉的内在。他做到了,而这只是台湾素人中的一位。原来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芝兰玉树般的素人们,在生活中随处可遇。

28、面对挑战:台湾与香港之比较

20140201_026

时间:2013年7月
作者:杨文山、尹宝珊 合编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台湾人保守吗?世界价值调查的国际比较(瞿海源)
宗教信仰与主观心理福祉:台港比较(范纲华、萧新煌)
越出社会化:学校脉络性压力与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郑慧婷)
变迁中的择偶与家庭价值观:台湾和香港的比较(伊庆春、饶雨涵)
香港华人家庭功能在亲职压力和管教方式间的中介效果:社会工作的启示(马丽庄、赖乐嫣)
香港夫妻的性别观念与感情关系(丁国辉)
因应经济危机与评估政府效能:2009年台港民意比较(萧新煌、尹宝珊)
台湾两岸政策态度的世代差异(陈志柔、于德林)
香港与台湾民众的主观贫富差距及政治后果:2003至2009年(黄子为、叶国豪)
香港「发展型」社会模式的终结和社会政策的发展(施维恩、王卓祺)
ECFA之后的中国效应:两岸贸易对台湾贫富差距与阶级政治的影响(林宗弘)

29、九巴同行八十年(1933-2013)

20140201_027

时间:2013年7月
作者:高添强 著
出版单位:(香港)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九巴由上世纪初至今服务香港八十年,在香港市镇发展中担任怎样的角色?作者高添强搜集二百幅历史图片,部份更是首次曝光,由二十世纪初的九龙开发说起,简述八十年来巴士服务如何配合香港的城市发展。包括二十年代香港政府曾兴起在九龙半岛兴趣电车,后打消念头的因由;巴士刚投入交通服务时期,政府的招标条件;二十年代立法局对巴士服务的讨论等历史资料,均是鲜有公开。

作者简介
  高添强,香港历史及历史照片研究者,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夕誉研究员,古物咨询委员会成员,曾任皇家亚洲孚会(香港分会)干事。着有《香港今昔》、《香港日占时期》(合编)、《九龙城区风物志》(合着)、《益善行道:东华三院135周年纪念专题文集》(合着)、《街角。人情:香港砵甸乍街以西》(合编)等。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