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说“马”——《诗经》中关于“马”的称谓
马上要进入马年了,“马”有多少种称谓,你知道吗?在古代诗歌总集《诗经》里,对“马”的称呼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
《诗经》,原名《诗》,后因汉代毛亨、毛苌叔侄曾注释《诗经》,且仅有他家的得以流传至今,所以也被称为《毛诗》。《诗经》记载着商末或周初至春秋时期,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作为古代社会重要的军事、农业、交通的动力来源,在这部记录着当时各界人民生产生活的歌谣总集《诗经》中也多有体现。
马在《诗经》中以多种名称出现,借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在周朝时期,依据马的不同特征所冠有的名称。
马:在《诗经》中,套车的马一般都有单独的名称,而直接以“马”这个统称出现的,共有29首。如“陟彼崔嵬,我马虺隤”(《周南·卷耳》),“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周颂·有客》)等等。
除了马这个统称,根据马的体型、年龄、性别等还有以下这些称谓:驹、騋、牡、牝
驹:指小马或少壮的马。见于《诗经》的有四首,《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等。《毛传》的解释为:“五尺以上曰驹”。不过在《陈风·株林》中出现的“乘我乘驹,朝食于株”,《毛传》的解释为:“六尺以下曰驹”。《小雅·皇皇者华》中,“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这里的驹应作“骄”,指六尺高的马,即健壮的马。《小雅·角弓》中,“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这里的驹应该就是指的小马。
驹之为马,在古代应该是指少壮的马。不过对于驹的现在理解的含义,应该为《说文解字》的解释:“马二岁曰驹,三岁曰駣”,也就是小马崽。段注说:“犊为牛子,则驹,马子也”。正是由于《毛传》和《说文》中的解释不通,段玉裁说:“而汉广,株林,皇皇者华于义皆当作骄。乃与毛传说文合。不当作驹。依韵读之则又当作驹。乃入韵。不当作骄。深思其故。盖角弓用字之本义。南有乔木,株林,皇皇者华则皆读者求其韵不得。改骄为驹也。驹未可驾车。故三诗断非用驹本义。”
騋[lái]:指七尺高的马。见于《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毛传》:马七尺以上曰騋。和普通的马相较,这显然是指高大一些的马。这句意思是形容牲畜繁盛,以比喻国家昌盛。那时候以车、马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应该是个通用的标准,如同《孟子》中说的千乘之国、百乘之国。
牡[mǔ]:《说文》的解释是:“畜父也”,一般指公畜。不过,在《诗经》中以统称的公兽含义出现的,只有一首:“奉时辰牡,辰牡孔硕”(《秦风·驷驖》)。
牡字在《诗经》中可见的共有二十六首,其中十七首应该都是特指的公马。比如“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卫风·硕人》);“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小雅·采薇》)等等。
其次,牡解释为公牛的有五首,都存在于《雅》、《颂》部分,一般都是言及祭祀时提到的,如“祭以清酒,从以骍牡”(《小雅·信南山》),“白牡骍刚,牺尊将将”(《鲁颂·宓宫》)等等。
根据上下文,牡还可以解释为下面几种动物:
公鸡:“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邶风·匏有苦叶》);
公猪:“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齐风·还》);
公羊:“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小雅·伐木》)。
牝[pìn]:《说文》:“畜母也”,一般应该指母畜。见于《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在这里应特指母马。
根据驾车时的位置,还可以称为:骖、服
骖[cān]、服:一般驾车需四匹马,在两旁的称骖马,在中间驾车辕的称服马。不过《说文》的解释是:“骖,驾三马也”。段注进一步解释:“按诗笺曰。骖,两騑也。檀弓注曰。騑马曰骖。葢古者驾四。两服马夹辀在中。左右各一。騑马左右皆可以三数之。故谓之骖。以其整齐如翼言之则谓之騑”。骖见于《诗经》的有四首,有三首是指的车辕两边的马。如“执辔如组,两骖如舞。”、“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风·大叔于田》),“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小雅·车攻》),还有一首是指一车三马的,如“载骖载驷,君子所届”(《小雅·采菽》),这里的骖是和驷相对的,驷是指一车驾四马。
还有更多的一类称谓,是根据马匹皮毛的颜色来区分的,如下:
骊[lí]:指深黑色的马。见于《齐风·载驱》:“四骊济济,垂辔濔濔。”等四首。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有八骏,都是以毛色命名的,其中就有“盗骊”。
黄:指黄色的马;见于《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黄”。《说文》:“黄,地之色也”,天地玄黄,即是指天玄而地黄。在《诗经》此句中当时特指黄色的马。
鸨[bǎo]:指杂色的马,或者指有杂毛的黑色的马,《毛传》:“骊马杂毛曰鸨”。见于《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鸨”。鸨本是鸟类的一种,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因此引申指颜色,在此为特指杂色的马。
驖[tiě]:赤黑色的马,“谓黑色带赤色也”。见于《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一车四马,为“驷”。辔指缰绳,中间两服马各一条缰绳,旁边两骖马各两条缰绳,以便控制方向,所以是“六辔”。
骐[qí]:指青黑色的马,《说文》:“马青骊,文如博棊也”。
馵[zhù]:指左后足白色的马,《说文》:“马后左足白也”。
駠[liú]:同“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红马,一般泛指骏马。
騧[guā]:指黑嘴的黄马,《说文》:“黄马黑喙”。
以上的骐、馵、駠、騧见于《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骐駠是中,騧骊是骖”。
皇:是淡黄色或黄白色的马。
驳:杂色马,或者是淡红色的马,或者红白色的马。《说文》:“马色不纯”。
以上皇、驳见于《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孔颖达疏:“黄白曰皇,谓马有黄处有白处;则駵白曰驳,谓马色有駵处有白处”。
騵[yuán]:是赤毛白腹的马。见于《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
骆:指黑鬃的白马。《说文》:“马白色黑鬛尾也”。见于《诗经》的有四首,《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啴啴骆马”、“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小雅·裳裳者华》:“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骃[yīn]:指毛色黑白相间的马。见于《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駽[xuān]:青黑色的马,也即铁青色的马。《说文》:“青骊马,谓深黑色而带青色也”。见于《鲁颂·有駜》:“有駜有駜,駜彼乘駽”。
除了上述散见于各篇之中关于马的称谓外,在《诗经》中,还有一篇专门咏马的诗《鲁颂·駉》,这也是最早的咏马诗。全诗如下: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溥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駉[jiōng]:即是指壮马或良马肥壮的样子。此篇中出现多个关于马的称谓,都是依据皮毛颜色来称呼的,除了之前谈到过的,还有:
驈[yù]:身体黑色,大腿间为白色的马。
骓[zhuī]:苍白杂毛的马,也有说是纯红色的马。《说文》段注:“苍白杂毛曰骓。苍者,青之近黑者也。白毛与苍毛相闲而生,是为青马。虽深于青白杂毛之騘,未黑也。若黑毛与苍毛相闲而生,则几深黑矣。”
駓[p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又名“桃花马”。
驒[tuó]:青黑色而有白鳞纹的马,又叫连钱骢。因纹像鼉鱼,故名驒。
雒[luò]:黑身白鬣的马。
騢[xiá]:赤白相间的杂毛的马。
驔[diàn]:小腿上有长白毛的马。
鱼:两眼眶有白圈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