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司空见惯

兵部尚书席上作  杜牧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叹花  杜牧

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两首诗的本事,同上面的那首“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绝句一样,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只不过他不是有着刘禹锡和韦应物两个不同的作者,而是所记的内容不同:唐人孟棨《本事诗》只记上面第一首诗的发生背景和故事内容:

  杜牧作为分司东都的监察御史在洛阳。当时检校司空(后来职务)李愿因疾病免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正在洛阳闲居。其家中声乐歌伎队伍的豪华,当属洛阳第一。洛中的名士都去拜谒,李愿亦为这些客人大摆筵席。当时的朝廷的高官名流,无不纷至沓来。杜牧也属名流,但因为他当时监督风范的御史,所以李愿不敢邀请他参加者“声伎豪华”的宴饮。但杜牧却不管这些,派宾客前去传话,说自己愿意和李愿相聚。李愿不得已,于是下帖相邀。杜牧接到请帖时,正在花下独自饮酒,已经微醺。接到请帖后,很快便赶到李府。此时酒宴已在进行,侍宴的女仆、歌舞的女伶有百余人,一个个貌若天仙。杜牧在南边独自坐下,瞪着眼在歌妓队中瞅来瞅去,在喝下三大杯后问李愿:“听说有个叫紫云的,在那里?”李愿于是指给他看。杜牧对这个歌姬凝睇良久,说:“果然名不虚传,最好能把她赠给我!”李愿低着头笑,歌姬们也都回头看着他笑。杜牧却毫不为意,又自斟自饮三大杯,站起来高声吟诵着刚作的诗篇:“华堂之上盛宴大开,谁人请我这位东都御史前来?我的一句狂言让四座皆惊,两边的歌姬也都回头望着我笑”。吟后意气闲雅飘逸,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这就是不拘礼法狂放的杜牧。杜牧一直是如此:他在考中进士后纵酒挟妓,并形诸诗篇:“我落拓一身携酒漂流在江湖上,歌姬像楚宫的细腰美人轻盈得可以在掌上歌舞。扬州十年回首像一场春梦(按:《全唐诗》中原句为“十年一觉扬州梦”,实际上,文宗大和七年(833)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推官(使府在扬州),大和九年即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时间不到三年,,所以有的版本的此句为“三年一觉扬州梦”),得到的只是歌姬们说我轻狂无情的名声”。到了晚年,他回忆这扬州三年,感觉仍是如此,写诗说道:“空空的船上觉得一切皆空,唯有十年扬州岁月没有辜负青春好时光。如今两鬓如丝枯坐禅榻上,风吹着落花在茶的烟雾上飘荡”。

  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五十六《杜秋娘》题下则记载了两首诗的背景。第一首诗的背景故事与孟棨《本事诗》同,可能取自于《本事诗》。接着是关于第二首诗的故事:

  杜牧作为宣州太守的幕僚,有次去湖州游玩。苏州太守崔某,组织水上游戏,让全城人都去观看。吩咐杜牧悄悄行走其中,偷看其中美丽的姑娘。杜牧果然看中一位披着头发的十几岁女子。过了十四年,杜牧担任湖州太守,打探这位女子,发现她已出嫁生子了。杜牧感到无比惆怅,写诗曰:“只怪自己寻春的时间太迟了,不要惆怅地埋怨春天走得太快。狂风下红花片片落地,枝头绿叶间已结满果子”。

  后来关于杜牧这两首诗的本事,基本上都取自上述的两种笔记,其中以专记第一首诗孟棨《本事诗》为多,如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妇人四”,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六”,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四”,宋·阮阅《诗话总龟·後集》卷三十五,明·陆绍《醉古堂剑扫》“卷二·集情”,宋·曾慥《类说》“卷五十一·寓情门”,清·贺贻孙《诗筏》等。也有的笔记、诗话承袭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记载了两首诗的背景,如北宋张君房《丽情集》,北宋末年李颀的《古今诗话》,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十五,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后来的笔记、诗话并非是一味照抄照录,而是有所发展,针对其疏漏有所补充。如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在转录唐人孟棨《本事诗》的第一个故事后,又但增加了一个杜牧如何中进士的经过:

  牧不拘细行,故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吴武陵以《阿房宫赋》荐于崔郾,遂登第。郾东都放榜,西都过堂,牧诗曰:东都放榜花未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但这段记述让人看得不甚明白,崔郾是干什么的?什么叫做“东都放榜,西都过堂”?杜牧诗说的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在《本事诗》的上述故事之后对此做了比《唐诗纪事》更详尽的叙述:

  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这段文字是说:杜牧字牧之,是长安人,善于写文章。文宗大和二年(828)以韦筹状元的进士榜上进士,与厉玄在同一榜。开始,杜牧并不是第五名,来到东都洛阳。这年的主考是礼部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偷偷跑到贡院去见崔郾,说:“崔侍郎德高望重,为明君选拔人才,我不敢不贡献出微薄的力量。我曾看到有数十位读书人扬眉拍掌在朗诵着一篇文章。我拿来一看,原来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其人真有王佐之才”。接着便将手板插在腰上,捧着这篇文章高声朗诵起来。崔郾听后也大加赞赏。于是,吴武陵说:“请让杜牧作为头名状元”。崔郾说:“状元已另有人选了”。吴武陵说:“既然不能做状元,那也得让杜牧在前五名。不然,请将这篇《阿房宫赋》还给我”。言辞和表情都很激烈。于是崔郾说:“很多读书人都说杜牧这个人很狂放,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但是既然阁下如此推荐,那就让他排在前五名吧”。

  辛文房《唐才子传》补充的这段细节,让我们明白了《唐诗纪事》中所说的“东都放榜花未开”指的是什么,什么是东都(指洛阳)放榜,西都(指长安)过堂。辛文房的这段纪事,是有事实作为支撑的,因为这首诗就在《樊川诗集》中,题为《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诗中说: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三十三名进士骑着高头大马从洛阳返回。他们喝着秦地(今陕西一带)酿造的美酒,春风满面回到长安。回到长安后,当年又通过了“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被任命为弘文馆校书郎兼左武卫兵曹参军,正式步入官场。这一年,杜牧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只是辛文房没有再接着记下去,因为《唐诗纪事》毕竟不是正史,只是记唐代文人轶事。况且《本事诗》中那段记载是意在突出杜牧为人的狂放,所以放在“高逸”这个门类之中。《唐才子传》是从侧面、从别人的眼中来肯定这点,也是在交代杜牧一生落拓不遇的原因,照应《本事诗》中杜牧自己在诗中的叹息:“落拓江湖载酒行”、“十年一觉扬州梦”产生的原因。无论是突出主题还是从剪裁,都是很高明的。

  至于第二首诗的背景故事,辛文房《唐才子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比起《唐诗纪事》都补充了许多细节。《唐才子传》说杜牧到湖州为刺史,是自己主动申请的,而且是在以直言获得宣宗赏识的周墀当宰相之时;另外又加上自己当年所恋的女子此时已有两个孩子,这更能突出杜牧对这位女子的感情,也更契合“绿叶成阴子满枝”的诗句。当然这只是“小说家言”,不足为史据的。周墀是给杜牧帮过大忙,但不是同意杜牧任职湖州,而是在宣宗大中二年(848),杜牧得宰相周墀之力,由睦州刺史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不久又转为吏部员外郎。两年后才出为湖州刺史,而此时周墀因议河湟(西戎)事,不合皇上旨意早已被罢相,改拜检校尚书右仆射。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十五”中做了更多的修正和补充,也更接近于小说:

  《丽情集》云:“太和末,杜牧自侍御史出佐沈传师宣城幕,雅闻湖州为浙西名郡,风物妍好,且多丽色,往游之。时刺史崔君,亦牧之素所厚者,颇谕其意,凡籍之名妓,悉为致之。牧殊不惬所望,史君复候其意,牧曰:愿得张水戏,使州人毕观之,俟其云合,牧当间行寓目,冀此际或有阅焉。史君大喜,如其言。至日,两岸观者如堵,这暮,竟无所得,将罢,忽有里姥引髽髻女年十余岁,牧熟视之,曰:此真国色也。因使语其姥,将致舟中,姥女皆惧,牧曰:且不即纳,当为后期。吾十年必为此郡。若不来,乃从所适。因以重币结之。寻拜黄、池二州,皆非意也。泊周墀入相,牧以其素善,乃并上牍于墀,乞守湖州,大中三年,移授湖州刺史,比至郡则十四年,所约之姝已从人三截而生二子矣。牧即政之夕,亟使人召之,夫母惧其见夺也,因携幼以诣之。牧诘其母曰:曩许我矣,何为适人。母拜曰:向约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矣。牧俛首曰:辞也直,强之不祥。乃礼而遣之,因为《怅别诗》曰: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胡仔首先说明这个故事来源于《丽情集》。《丽情集》是北宋张君房撰的一部小说集。记中强调杜牧之所以要到宣州邻近的湖州去游玩,就是因为那里多佳丽;并且将组织水上游戏,让全城人都去观看,好让杜牧悄悄行走其中,偷看美人这个主意,也变成是杜牧自己想出来的,这更符合杜牧的风流天性,又强调崔君是杜牧的好友,而且很了解杜牧的声色之好,“凡籍之名妓,悉为致之”,这也为杜牧这个主意得以实行夯实了基础,显得更为合理。在十四年后杜牧主动要求去任湖州太守一段,取自辛文房《唐才子传》,但又增加了就任之夕召见这位昔日恋人,以及两人见面的种种细节,如这位女子担心自己被杜牧抢占,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去见杜牧;杜牧当面责备这位女子:“从前答应嫁给我,怎么又嫁给了别人?”女子回答说:“当时约好十年之内娶我,我等了十年后才出嫁的,今年是嫁后的第三年”。杜牧方知责任在己,于是低头道歉,“礼而遣之”,并有了上述的表达悔恨的那首诗。增加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更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语表情,更加突出了杜牧的风流心性,也更加像篇传奇小说。

  以上这些纪事和想像拓展,基本上建立在史传基础上,也都基本符合杜牧为人的性格特征。杜牧生于宰相世家,是著名的《通典》作者杜佑的孙子,史称其“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诗情史笔,名满天下,时人比之拟杜甫,称为“小杜”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为人又风流自任,不拘小节,视功名如粪土。上述纪中提到的“自侍御史出佐沈传师宣城幕”就很能说明其为人。沈传师是唐代传奇作家沈既济之子,与杜牧的祖父杜佑同修过《宪宗实录》,又是杜牧的恩师。亦风流自任,喜欢冶游,他从南昌赴宣州任时,居然把在江西结识的歌妓张好好也带到了宣城。因此他同杜牧,在通家之好、师生关系之外,更有性格和情趣上的共通。杜牧在赴宣州幕之前已中进士,当年又通过了“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已被任命为弘文馆校书郎兼左武卫兵曹参军。但放下京官不做,却接受沈传师之邀请跑到宣州来做幕僚,只有杜牧这种秉性能干得到。当然做出上述如此举动,写出上述种种诗篇,贵介公子的身份、喜欢冶游的心性只是一部分动因,甚至只是表面的原因,更加深沉的内因更在于当时的时代感受和自身的种种遭遇。杜牧为人极富才华,除了上述的诗情史笔,名满天下外,他文武兼备,还注过《孙子兵法》,写过《原十六卫》、《战论》、《守论》(均见《樊川文集》)等军事著作,史称他“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及“真王佐才”。他本人在狂放的外表下又有一颗渴望济时报国之心:“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郡斋独酌》)。他曾两次上书给朝廷执政,对消弭外患和讨伐叛镇,提出具体的用兵方略。但可惜的是,他生活在“只是近黄昏”的晚唐,大厦将倾,非他这根独木能撑,而且从皇帝到朝廷大员,追逐的是声色犬马,朋党内斗,谁也不去听他的安邦兴国、扶危定倾之策。面对如此时代、如此朝廷,诗人只能一再悲愤叹息:“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感怀诗》)“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雪中书怀》),失望之余,他只好借酒浇愁,清狂声色,成了中国士大夫文人中风流才子的典型。不要忘记,他也写过有名的《夜泊秦淮》借着责备唱着“后庭花”、“不知亡国恨”的商女,来斥责不恤国事、只知追欢买笑达官权贵的。

  上述杜牧诗故事的产生,尤其是辛文房《唐才子传》,将故事定名《杜秋娘》,可能与杜牧的长诗《杜秋娘》有着直接关系。《杜秋娘诗》是首很有名的五言古诗,杜牧描述美貌善歌的民间女子杜秋如坐高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遭际,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人生遭遇,抒发不能为时所用的人生感慨,其中还有对藩镇叛乱的批判,因为杜秋娘的苦难遭遇就是从李锜叛乱开始的,其诗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之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李锜,宪宗时代镇海节度使,割据称雄,对抗中央,因叛变被杀。诗中提到“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李锜类似汉文帝时代吴王刘濞的叛乱,是造成杜秋娘灾难的根源。至于诗中提到“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则是由咏歌杜秋娘的转为抒发自己有志难申、有才难展的人生遭遇。最后结句“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更是将此题旨公开点破。我们从这首长诗中,可以看到杜牧诗酒风流中的真正心声。也正因为如此,这首长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许多诗话、史籍、文人笔记、诗词、戏曲唱词中皆多加引用,如唐·朱揆的《钗小志》;宋·孙奕《示儿编》,吴文英《梦窗词集》,郑樵《通志略》,张邦几《侍儿小名录拾遗》,王楙《野客丛书》,陈著《本堂集》,沈括《梦溪笔谈》,洪朋《洪龟父集》;元代钟嗣成《录鬼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许昂霄《词综偶评》;明代吴乔《围炉诗话》,顾起元《客座赘语》,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二石生《十洲春语》,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士祯《池北偶谈》,贺贻孙《诗筏》,胡式钰《窦存》,梁章钜《称谓录》,钱谦益编《列朝诗集》等。清人沈雄的《古今词话》,冯金伯《词苑萃编》,王弈清《历代词话》在作品中引用了两次,汤显祖的名作《紫箫记》中则引用十五次之多。更可看出《杜秋娘》一诗的影响所在。

20140108_207

故宫收藏的元世祖至元二年子山手书《杜秋娘诗》

附:

一、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杜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罢镇闲居,声伎豪华,为当时第一。洛中名士,咸谒见之。李乃大开筵席,当时朝客高流,无不臻赴。以杜持宪,不敢邀置。杜遗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驰书。方对花独酌,亦已酣畅,闻命遽来。时会中已饮酒,女奴百馀人,皆绝艺殊色。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卮,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府而笑,诸妓亦皆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杜登科后,狎游饮酒,为诗曰“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后又题诗曰“光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二、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六

  牧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愿罢镇闲居,声妓豪侈,洛中名士咸谒之。李高会朝客,以杜持宪,不敢邀致。杜遣座客达意,愿预斯会,李不得已邀之。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卮,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气意闲逸,傍若无人。牧不拘细行,故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吴武陵以《阿房宫赋》荐于崔郾,遂登第。郾东都放榜,西都过堂,牧诗曰:东都放榜花未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牧佐宣城幕,游湖州,刺史崔君,张水戏,使州人毕观,令牧间行,阅奇丽,得垂髫者十余岁。后十四年,牧刺湖州,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怅而为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三、杜牧《杜秋娘诗》

  序曰: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之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异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曰: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饮,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窕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帏。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毛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疋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悮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係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篑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饑。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