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播——首都师大国学传播研究院成立致辞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各位先生、各位道友:
因为好多先生在那里(主席台)坐着,我不敢在那里坐着讲。尤其是刚才听了几位先生的发言,我精心准备的稿子也不敢念了(笑)。但是,我在小二十年里头和首师大文学院的工作接触和学术讨论,让我有一个突出的感觉,该院正气十足,是一个扎实治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团队。所以,作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参与者和国学研究的爱好者,我很高兴、很愿意来参加这次会议,同时也在这里对首师大国学传播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真诚的祝贺。
前人曾用五个字作为评价学人的标准,即德、学、才、诗、胆。首师大文学院在这五个方面表现十分突出。他们想的是国家的大事,立足于本职的岗位。刚才吴相洲先生也讲到,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赶快来抢这块蛋糕,我们传统的国学这块资源,很可能会被瓜分。像动漫,二十年前,日本是拿我们的传统国学的题材来做他们的产业。所以,像首师大文学院这种国家观念、国家意识、国际视野和务实精神,都让我非常感动。
作为北京市属综合性重点大学,首都师大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成立国学传播研究院,体现出深刻敏锐的学术胆识和“斯文自任”的奉献精神。这个举措的重大意义,在这里我不打算展开来讲,只提一提三点感想。
第一,精准定位,凸显学科特色。怎样定位?两个字——传播。传播的前提是国学。前面几位先生都提到“国学”的概念,可以说是见仁见智,这不要紧,关键我们对国学基本内涵的认知度还是很高的,它一定是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统称。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对它不同侧面的认识和界定,这个可以见仁见智。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历史实践的智慧结晶,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思想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对于推进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国家强调“和平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却不认同,把我们视为“威胁”,这是对我们了解不够所致。如果它们能多接触一些国学,真正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想它们会认可的。
古代文化,特别是那些文献典籍,只有在传播、阅读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才能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否则,只能是长眠于图书馆中的“藏书”,只能处于“藏在深‘柜’人未识”的无奈境地。国学传播的实质,就是通过读者,让“藏书”活起来,让书中的思想活起来,让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中华民族在推进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成果,通过传播来启迪心智、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创造活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上世纪80年代曾经掀起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大家至今记忆犹新。近些年来,全国很多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国学院,讲授国学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时期的国家发展和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迄今为止,鲜见专门研究国学传播的机构。国学传播是一个既老又新的大课题(说它老,是因为自汉唐时期有了丝绸之路,就开始了国学的传播,但它又在近几十年的高新技术背景下,成为社会热潮),把它作为一项专门学问来研究,首都师大首开先河,成为第一家。研究院将传播作为切入点、着眼点,创造作品与读者互动的环境、条件,抓住了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肯綮与关键,具有填补学科建设空白的学术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研究院工作的努力目标十分明确,努力重点十分突出,有着区别于其他高校国学院的鲜明特点,开拓了推进国学研究深入开展的新领域、新途径。
第二,磨砺十年,奠定坚实基础。这里主要是说技术支撑。传播必须要有合适的渠道和科学的方法,才有实现预期效果的可能。在高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国学传播怎么样才能满足国家文化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怎么样才能充分利用和充分发挥国学的最大价值,的确需要深入思考,深入研究。这次成立大会同时进行国学传播方法与途径的学术研讨,意义正在于此。
首都师大从上世纪末就着眼于这方面的考察策划,着手于这方面的探索实践,体现出令人钦佩的学术远见和创新胆识。比如,1999年就研制出《》(得知这一消息,我很兴奋。我之前研究中国的“散文”概念,其出处和演变花了八年才理清头绪,可《宝典》三秒钟就能出结果,跟我做的卡片基本上是一致的。八年和三秒钟,两者的差距实在太大了),2000年开通国学网站,2002年开始古籍数字化研究、网络文献检索开发,研制开发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史料库》、《中国历代诗歌数据库》、《宋辽夏金元史数据库》等一批古籍全文检索软件相继问世,在古籍资料的数字化加工、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成果研发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07年又成功组织召开了首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国学传播中心,逐渐成为高校实施中国古籍数字化的学术重镇。运用高新科技术手段来实现国学传播的现代化,可以说首都师大起步早、影响广、实力强。这使国学传播研究院的成立,有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充分的技术储备。
第三,立足效果,着力方法创新。首都师大国学研究队伍强大,实力雄厚,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古代汉语、古代历史、古代文学等不同学科与不同方面,都可以说是人才汇集,名家辈出。前辈学者如廖仲安、欧阳中石、张燕瑾等先生,后起新秀如赵敏俐、左东岭、吴相洲等先生,都敏于思考、勤于治学,成果丰富,深得学界赞誉。国学传播研究院有这样强大的学术力量作后盾,着力于传播手段和传播方法的创新,诸如国学水平测试法、中华诗词散文吟诵法等等,既注意吸收当代游戏软件中的合理元素,又注意发挥古老传播方式的成功经验,很具吸引力。这都是从国学传播的效果出发,是一种务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总之,国学传播是一个既老又新的大课题,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首都师大以六十年的学术积累和十数年的技术开发为基础,成立国学传播学院,将教学、科研和实践结合一体,推进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很有战略眼光,也很有文化气魄,!这对落实中央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对于建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与文明素质,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都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期待首都师大国学传播研究院走出一条学术理论与社会实践融合一体的新路子,既出思想、出思路、出经验,又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
谢谢大家!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