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词对杜诗的接受及其意义
当然,苏轼接受杜诗的词作更多地表现在与杜甫诗句用语的一致或暗合。这方面难以一一尽述,且以邹、王两先生《苏轼词编年校注》为据列表格如下,以供比较:
苏轼词 | 《苏轼词编年校注》所引杜诗 |
霜降水痕收。(《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 《冬深》:“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
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临江仙》)孤城回望苍烟合,……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醉落魄 离京口作》) | 《幽人》:“风帆倚翠盖,沐把东皇衣。”《野望》:“远水兼天静,孤城隐雾深。”《羌村三首》其一:“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其二:“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洗无泥。”《子规》:“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
我劝髯公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临江仙》) |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因呈杨五侍御》:“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御史新骢马,参军旧紫髯。”杜诗《写怀》其一:“全命甘留滞,忘情任劳辱。” |
风迥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菩萨蛮·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其二) | 《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问君适万里,取别何草草。” |
琅然,清园,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醉翁操》) | 《舟中》:“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狂夫》:“风含翠条娟娟静。” |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诉衷情·琵琶女》) | 《月》:“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
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其一) | 《叹庭前甘菊花》:“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鹧鸪天》) | 《狂夫》:“风含翠条娟娟静,雨浥红蕖冉冉香。”《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肠断江春欲尽头,竹藜徐步立芳洲。” |
西望峨眉,长羡归飞鹤。(《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 《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 |
可见,苏轼对杜诗非常熟悉,措语用词往往与其相似或暗合。当然,以上只是就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列举与分析。
二 苏词接受杜诗的意义
苏轼以诗为词,主要是指词的内容的开拓与扩大。诗人所惯用的题材,如咏怀、怀古、感旧、赠别、写景、寄游以及政治理想、农村生活、说理谈禅等等,皆为晚唐五代以来的词较少反映或完全没有涉及的内容,而苏轼都能非常自然地用词来表达。词的内容的扩大,提供了产生豪放风格的有利条件,同时,成功的具有豪放风格作品的出现,也有利于词的内容的继续扩大。而词的内容的继续扩大,带来了词体的新解放,词人的视野终于从晚唐五代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逐渐能够放笔作词。于是,不光豪放词,而且传统的婉约词体的面貌在新的词人手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从苏轼开始,通过他的词为“诗之裔”(《祭张子野文》)的理论和具体创造实践,终于使被人视为小道的词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是以诗为词的结果。正是在这方面,苏词对杜诗的接受有重要意义。
苏轼以词表达远大都政治抱负的《沁园春》(孤馆灯青)云:“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其中显然隐含着某种牢骚,但毕竟有过类似杜甫的“致君尧舜上”的理想。这种‘牢骚’在词中为首次出现,很能表现作者的理想与追求。这显然受到奉儒守官、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影响。
有意突出自我形象,尤其是突出自我形象中豪放的一面,也是苏轼对词的一大发展。此前的婉约词和中晚唐诗歌在这方面总体上不及盛唐诗歌突出,而苏词中大量出现此类鲜明的抒情主体形象,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盛唐诗歌的影响。如《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计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这里所表达的思想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致。同时,苏轼在抒写自我的人生经历、政治感慨时,往往显得感情激越奔放,而不同于此前婉约词含蓄收敛的风格,这也有利于表现词中的主体形象。
苏轼还善于在词中表现自己的疏狂之态,如其《十拍子》“莫道老夫不解狂,老夫老更狂”,就从杜诗《狂夫》隐括而来“自笑狂夫老更狂”。《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与杜诗《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皆翻用孟嘉事。
苏轼《浣溪沙》“缥缈危楼紫翠间”,系从杜甫《白帝城最高楼》‘独立缥缈之飞楼’化用而来,二者都笔力雄健,境界阔大。而《南乡子》:“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葡萄涨绿醅。”《满江红》:“汉江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从措辞上看,可以发现其与李白《襄阳歌》有联系:“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而就其笔力而言,亦有杜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登楼》)的阔大气象。
杜诗在女性形象描写、寄托人生感慨等方面,影响了苏轼的婉约词。这应该是因为杜诗注重写实,寄慨较收敛,与婉约词风格相对近些。但与中晚唐诗相比,杜甫此类诗语言清新而不浓艳,形象高远而不世俗,感情深沉有力而不柔弱,仍带有盛唐风韵。苏词象杜诗那样,即使描写女性,也不失其清新、高远,格调也比很多婉约词要高。
在描写女性方面,苏轼《江城子》描写佳人:“携翠袖,倚朱阑。”虽写女性,却不同流俗,在格调上受到了杜甫《佳人》影响:“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即使是像《贺新郎》云佳人“手弄生绡自团扇,扇手一时似玉”,在具体描写上未直接受到杜甫影响,却也托意高远,以至被认为“颇欲与少陵《佳人》一篇互证”[⑩]。而《江城子》“玉人家在凤凰山……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揉和杜诗《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诗意,显得不落俗套。而同样是隐括描写女性的词语,中晚唐诗歌未免气韵近俗。苏轼有的词作受其影响也难免如此,如《木兰花令》“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化用自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缺少杜诗那种清新脱俗的风味。
在寄慨方面,杜诗与中晚唐诗歌中某些寄托身世的游戏凋侃风格相比,语意更浑厚,感慨更深沉,带有盛唐诗歌特有的笔力。苏词数次化用杜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如《浣溪沙》:“夜阚相对梦魂问。”《满庭芳》:“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缸。”《临江仙》:“夜闻对酒处,依旧梦魂中。”杜甫写战乱中的离别相逢,超越了一般的伤离伤别,感情沉痛辛酸l苏词所写无关战乱,但在如梦的相见场面描写中渗透着自己政治上怀才不遇的凄怆感受,感慨也深沉有力。再如《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旧交新贵音书绝”,与杜诗《狂夫》“厚禄故人音书断,恒饥稚子色凄凉”所抒发的同为沉痛感受。而《浣溪沙·重九》“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仔细更重看”、《醉蓬莱》“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浣溪沙•菊节别元素》“壁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西江月•重阳栖霞楼作》“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诸词感慨人生短暂、生命如寄,与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的感慨一样深沉。
杜甫以以议论为诗,对宋人影响巨大。王安石词中,始见议论端倪,如《浪淘沙》(伊吕两衰嗡)、《雨霖铃》(孜孜矻矻)等。苏轼大加发展,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夹叙夹议;《满庭芳》(蜗角虚名)、《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则通篇议论,遂开后人以词议论之先河。
总地看,苏轼借鉴杜诗作词,取得了突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在词史上有重要意义。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为词的革新创造了条件的背景下,范仲淹、欧阳修的词即景抒情,气象已经不同,王安石更明确反对依声填词的做法,他们都有一些风格豪放的作品。苏轼继承他们的词风,加以恢弘变化,彻底打破了婉约派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小道艳科的狭窄范围,恢复和发展了盛、中唐文人词的健康传统,并以诗为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境界,使词如杜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从理论与实践上把词提高到同诗并驾齐驱的正宗地位,在词学发展史上起到回狂澜于既倒的作用。宋汤衡《张紫微雅词序》:“昔东坡见少游《上巳游金明池诗》有‘帘幕千家锦绣垂’之句,曰:‘学士又入小石调矣。’世人不察,便谓其诗似词,不知东坡之此言,盖有深意。东坡虑其不幸溺于彼,故援而止之,惟恐不及。其后元祐诸公,喜弄乐府,寓以诗人句法,无一毫浮靡之气,实自东坡发之也。”[11]可见,苏轼以诗为词的重要意义。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叶邦义先生指出:“宋词与唐诗的联系并不始于苏轼,但二者的联系不同于此前的宋词,即苏词不仅与中晚唐诗歌关系密切,还可以将其追寻到盛唐诗歌。”“就其与盛唐诗的联系而言,集中在李杜诗歌,其中李白的诗对苏轼豪放词影响很大,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的婉约词。”“相较于中晚唐诗歌,苏词(特别是豪放词)与盛唐诗歌的联系在字面和寄慨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在字句的化用上突出了健句入句(不再是柔美字句);在寄意上注重自抒胸臆,写出一种人生意气,因而显得笔力雄健、境界阔大、主体形象鲜明突出。而在这些方面最能体现盛唐诗歌特色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所以苏词与盛唐诗歌的联系集中在其与李白和杜甫诗歌的联系上。”“就笔力和境界而言,苏轼的一些豪放词由于题材拓展和篇幅较长(多为长调),一改以往婉约词柔弱的笔力,所写多大景物、大场面,创造的是大境界,因而以健句入词,颇有几分李杜诗歌雄健的特点,有些健句就是直接从李杜诗歌化用来。”[12]此论甚好,但“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的婉约词”之说,则稍显笼统。既然“苏轼的一些豪放词由于题材拓展和篇幅较长,一改以往婉约词柔弱的笔力,所写多大景物、大场面,创造的是大境界,因而以健句入词,颇有几分李杜诗歌雄健的特点,有些健句就是直接从李杜诗歌化用来”,那么,苏词受杜诗影响的,就不只是婉约风格一种。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际上,苏轼无论豪放还是婉约风格的词都受到杜诗沾汅,这催进了词的境界的扩大、题材的丰富;表现手法也因“以诗为词”而得到解放,显得灵活多样,而不显拘泥。苏轼《次孔毅夫集古人诗见赠》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前生子美君即是,信手拈得俱天成。”从苏词对杜诗的接受看,苏轼很重视学杜,信手拈来,做到了不但“得其皮”,而且“得其骨”。
参考文献:
[1]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
[2] 邹同庆 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0月第2版.
[3] 谭献.复堂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4]叶邦义.苏轼词与唐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7年第6期.
Ac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Du Fu’s poems of Su Shi’s Ci
Abstract Su Shi takes poetry as Ci, the word content to expand. While the word content continues to expand, bring new liberation of Ci, CI’s vision finally liberated from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narrow subject, gradually to pen lyrics. So, not only the bold word, CI body traditional appearance has changed greatly in the new poets. Beginning from Su Shi, through his word for “the poem -” theory and the creation practice, and finally to be regarded to poetry and equal status for the trail of the word ideological value and artistic value. This is Su Shi takes poetry as Ci results. Su Shi through its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and reference words, guide Du Fu’s poems into words, achieved outstanding thought and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i.
Keywords Su Shi’s Ci ; Du Fu’s poems accept; significance
注释:
[①] 杜甫原句为:“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②] 转自邹同庆 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0月第2版,2012年6月北京第4次印刷,第431页。
[③] 同上,第433页。
[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2012年2月北京第9次印刷,第490页。
[⑤] 见苏轼《江月五首》(并引)之引言。
[⑥] 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2012年2月北京第9次印刷,第1476页。
[⑦]同上,第1477页。
[⑧] 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2012年2月北京第9次印刷,第101页。
[⑨] 同上,第103页。
[⑩] 谭献《复堂词话》,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93页。
[11] 转自邹同庆 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0月第2版,2012年6月北京第4次印刷,第1018页。
[12] 叶邦义《苏轼词与唐诗》,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文章分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