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回应“汉语课变选修课”:提升母语教育水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李江涛、朱利)“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由必修变选修”的消息近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人民大学校方13日回应称,大学汉语课不等于母语教育,必修变选修不等于弱化教学,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将进一步提升母语教育。

    据人民大学校方介绍,大学汉语课程改革只是学校人才培养整体改革的一个环节,改革的目的在于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报考人民大学的学生一般具有比较好的语文基础,让学生自主选择是更符合教育改革趋势的合理之举。

    同时,学校认为,大学语文不应简单地变成“高四语文”,而应进一步提升与深化,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

    据介绍,人民大学改革后的大学语文教学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实施,原来2学分的必修大学汉语课将增加、扩展为总计10学分的人文素养课。人文素养课包含于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原著经典选读课程群、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以及课外阅读课程中。课堂内外将被打通,全校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心仪的课程。

    由人民大学文学院作家群开设的“作家谈写作”系列公开讲座也将成为下学期大学语文教学的亮点。阎连科、刘震云等驻校作家将为人大学子带来鲜活的人文教育理念;颇具特色的“国学”“古典学”实验班也将进一步探索系统强化母语教育、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