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3年5月——2013年11月)

1、第九届史学与文献学学术研讨会:从社会到政治──再现中国近世历史
时间:2013年5月3至4日(周五至周六)
地点:东吴大学外双溪校区国际会议厅(台北市士林区临溪路70号)
主办单位:东吴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5月3日(周五)
9:30-10:00
【专题演讲】
主持人:林慈淑
关于宋代对辽金外交的一个看法(陶晋生)

10:10-11:50
主持人:陶晋生
师承与转易:以孙应时的陆门学友为中心探讨(黄宽重)
评论人:蒋义斌
南唐文化与北宋士大夫的生活品味(伍伯常)
评论人:(山口智哉)
宋代笔记所见的山行经验(吴雅婷)
评论人:(陈韵如)

13:00-14:40
主持人:黄宽重
从列女传到妇人部──女性在中国历史书写传统中的位置(刘静贞)
评论人:刘龙心
北宋公主之楷模:李遵勖妻献穆大长公主(何冠环)
评论人:黄启江
Chaste Martyrs at the Ming borderland(费丝言)
评论人:王鸿泰

14:50-16:20
主持人:张元
南宋五山禅寺住持选任考实(黄启江)
评论人:桂齐逊
从石刻文献论辽人出家众多的原因(蒋武雄)
评论人:陶晋生
妖与灵──宋代邪神信仰初探(王章伟)
评论人:刘祥光

16:30-18:10
主持人:张哲郎
明代(洪武~弘治年间)的经筵制度和政局运用的趋势──试论与朝鲜的经筵制度做比较(尹贞粉)
评论人:林丽月
郑舜功及其《日本一鉴》对日本和倭寇的记录与描述──兼论明代嘉靖时期出使日本使臣及其对日本和倭情的了解(卞利)
评论人:朱鸿
清末库伦的北京商号(赖惠敏)
评论人:邱澎生

5月4日(周六)
10:00-10:30
【专题演讲】
主持人:黄兆强
我与明清史研究 (徐泓)

10:40-12:20
主持人:徐泓
清初南北交界的地方治理重建:以金镇《条议汝南利弊十事》为例──反思地域社会论的方法(森正夫)
评论人:滨岛敦俊
明清泰山香税新考(邱仲麟)
评论人:巫仁恕
清代康熙晚期官员考察山东采矿事业始末考 (唐立宗)
评论人:宋惠中

13:30-15:10
主持人:梁庚尧
再谈宋代印纸的档案属性(邓小南)
评论人:林煌达
宋代基层社会的法律人──以私名贴书、讼师为中心的考察(戴建国)
评论人:陈俊强
论清代地方教育的推行与局限——以雍干能臣陈宏谋(林秀蓉)
评论人:叶高树

15:20-17:00
主持人:王芝芝
从「公义」的应许探讨《旧约圣经》的罪与罚(何宛倩)
评论人:查时杰
十二世纪法兰西《威廉史诗》中的英雄、家族、女人与宗教虔诚(李圣光)
评论人:杨肃献
1930年代美国黑人参与「塔斯及吉研究」动机之研究(黄文龄)
评论人:卢令北

2、第十届先秦两汉学术国际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4日至5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辅仁大学野声楼谷欣厅(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510号)
主办单位: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5月4日(周六)
8:20-10:10
主持人:董金裕
《易传》之道德本体论诠释——以「忧患九卦」为例(赵中伟)
讨论人:曾春海
初探〈系辞传〉中的文化观(施维礼)
讨论人:许朝阳
因史证经,从经入史,由史入文——明代春秋学、史汉之学与文学复古(张德健)
讨论人:蒋秋华
先秦思想上之卓越人才概念新探――「圣人」与「贤者」所具有的聪明性如何差异(青山大介)
讨论人:马世年

10:20-12:00
主持人:王令樾
东汉的礼乐与文章(尚学峰)
讨论人:孙永忠
命赋厥初:先秦古赋体制例说(马世年)
讨论人:王学玲
旌表节义——汉代列女图的考察与诠释(刘惠萍)
讨论人:阚绪杭
推类而言:汉代乐器赋叙写模式探析(王欣慧)
讨论人:张德健

13:30-15:10
主持人:尚学峰
春秋钟离国墓葬青铜器与铭文研究(阚绪杭)
讨论人:季旭升
《上博七‧吴命》简 4「□□」考(引号内为古体字)(李咏健)
讨论人:许学仁
「瓦不成味」解(李添富)
讨论人:汪中仁
章樵《古文苑注》征引先秦两汉书目考述(王晓鹃)
讨论人:金周生

15:30-17:10
主持人:叶国良
两汉典籍引《诗》多二〈雅〉考(张锦少)
讨论人:司仲敖
《诗经》中所见的婚恋观念——以婚恋诗为考察中心(边思羽)
讨论人:孙剑秋
高邮王氏父子对于汉易的反思(林忠军)
讨论人:赵中伟
「气」与「阴阳」――以《太一生水》、《凡物流形》为讨论中心(邱文才)
讨论人:袁信爱

5月5日(周日)
8:20-10:10
主持人:朱庆之
从陆贾《新语》到扬雄《剧秦美新》——前汉文人以秦亡旧事进谏研究 (潘铭基)
讨论人:张新科
察实名数——董仲舒王充思想较论(蔡锦昌)
讨论人:殷善培
两汉封禅管窥(胡正之)
讨论人:凌朝栋
由《汉书.刑法志》观汉朝的法治与德治(陈志源)
讨论人:王晓鹃

10:20-12:00
主持人:韩高年
《史记》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以明代评点为例(张新科)
讨论人:王令樾
论司马迁《史记》叙事中的照应——以《史记‧项羽本纪》重要叙事照应关系为例(凌朝栋)
讨论人:齐晓枫
《三国志》裴注引《江表传》中的「相扑」(朱庆之)
讨论人:王文进
从境外到境内――由《史记》〈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论汉初至武帝时的对外关系(吕兆欢)
讨论人:潘铭基

13:30-15:10
主持人:王初庆
论荀子非「思、孟」之本质及其衍生问题(彭振利)
讨论人:曾圣益
推类与辨异:荀学观念与中国近现代思潮(周志煌)
讨论人:林忠军
墨家「非乐」之艺术批判(萧宏恩)
讨论人:蔡忠道
阳明良知教对孟子学的开展――以「恶」的处理为进路(许朝阳)
讨论人:陈福滨

15:30-17:10
主持人:陈丽桂
论先秦时期的预言(韩高年)
讨论人:张高评
知机察变,体道安命——汉晋士人对「知命」与「安身」的诠释及实践 (施穗钰)
讨论人:林启屏
东汉至南朝陈郡袁氏家族之家风(陈恬仪)
讨论人:边思羽
读《清华简三‧赤鹄之集汤之屋》辨小说源流(郭士纶)
讨论人:锺宗宪

17:10-17:30
国际论坛、综合座谈、总结报告(尚学峰、孙永忠、韩高)

3、2013「开创华语文教育与侨民教育之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10日(周五)
地点:中原大学全人村北栋(桃园县中坜市中北路200号)
主办单位: 中原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
内容简介:(会议宗旨)从事华语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对急速改变的现况,必须充分体认各国华语文学习环境的在地化及华人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做全盘的考察与建构,才能使华语文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面对世界各国学习华语文热潮下,产官学界应集思广益,进行脑力激荡,举凡编印教材、培训师资,以及推动全球网络华文教学等提出对华语文教育与侨民教育的看法;此外,如何在我国着有绩效之侨民教育基础上推动海外华语文教育亦是重要的课题。有鉴于此,中原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期盼透过本次「开创华语文教育与侨民教育之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邀集从事华语文教育与侨民教育之产官学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促成华语文教育与侨民教育的携手合作,共同为开创华语文教育与侨民教育的新局面而努力。

一、研讨会举办日程
(1) 论文摘要投稿截止:2013年2月28日。
(2) 论文摘要审查:2013年3月7日。
(3) 论文摘要录取通知:2013年3月8日。
(4) 论文全文截稿:2013年4月18日。
(5) 研讨会议程公布:2013年5月3日。
(6) 研讨会举办日期:2013年5月10日。

二、本研讨会主题:开创华语文教育与侨民教育之新视野以迎接全球华语文热之来临。

三、论文撰写领域
(1)开创华语文教育之新视野以迎接全球华语文热之来临
(2)开创华语文新教材
(3)开创华语文新教法
(4)开创华语文教育本体研究
(5)华语文教育政策、行政回顾与展望
(6)以侨民教育为基础以推动华语文教育
(7)开创侨民华语文新教材
(8)开创侨民华语文新教法
(9)侨民教育政策、行政回顾与展望
(10)其它

四、报名网站http://goo.gl/Vgrt1

五、举办时间:2013年5月10日

4、东亚近代社会的知识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10日(周五)
地点: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会议室 (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
内容简介:9:00-0:40
【基调演讲】
知の伝达メディアの射程――日本近世からの视点(辻本雅史,国立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教授)
口译:廖钦彬

10:00-12:00
主持人:张昆将(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
『国体の本义』対『日本文化の问题』――东洋文化と西洋文化の再编成をめぐる対立(植村和秀,京都产业大学法学部法律学科教授)
口译:田世民(淡江大学日文系助理教授)
近代日本有关「中国」及「东洋」的知识生产――以橘朴为中心(赵京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
口译:赵京华
井筒俊彦的意识哲学――自同性与非自同性的意义之分析(廖钦彬,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口译:廖钦彬

13:30-15:30
主持人:徐兴庆(台湾大学日文系教授)
近代人文知と地文学――「雰囲気」を例として(斋藤希史,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口译:廖钦彬
Nature及「自然」概念之欧日比较(郭南燕,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准教授)
口译:郭南燕
西人东来与「文明」「文化」概念的变迁―由传教士与御雇洋人之所论谈起(陈玮芬,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员)
口译:陈玮芬

15:50-17:00
主持人:张季琳(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员)
日本的台湾殖民事始与明治败者史观――以北白川宫形象为中心(吴佩珍,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口译:吴佩珍
近代日本における进化概念の受容とその変貌(落合由治,淡江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所教授)
口译:田世民

5、第七届台湾古文书与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 2013年5月11日(周六)
地点:逢甲大学第六国际会议厅(台中市西屯区文华路100号)
主办单位:逢甲大学历史与古文物研究所
内容简介:9:20-10:20
【专题演讲】
主持人:廖美玉
从桃竹苗地区新出土古文书看台湾古文书收集及研究的相关问题(吴学明)

10:40-12:00
主持人:吕理政
清代台湾古文书中的人间情义(陈哲三)
对谈人:吴学明
形象、角色与地位——日治时期媳妇仔面面观(邱正略)
对谈人:陈瑛珣

13:00-14:50
主持人:张鸿铭
台湾古文书的空间化及其研究效益(李宗信)
对谈人:孟祥瀚
从古文书看马芝遴保地方社会的形成(陈静宽)
对谈人:洪丽完
从区域性古文书探家族与社会制度--以苗栗公馆大坑林义炎家族古文书为例(罗永昌)
对谈人:刘焕云

15:10-17:00
主持人:项洁
从建醮活动看「岸里行政社群」内部分合关系(1731-1808):以〈岸里文书〉宗教资料为中心(洪丽完)
对谈人:温振华
浊水溪下游埔、汉关系及平埔信仰变迁:以西螺番社福德祠为中心(杨朝杰)
对谈人:王志宇
从契约文书看清代沙辘社的土地流失问题(王政文)
对谈人:简史朗

6、第一届台湾客家语言及其教学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18日(周六)
地点:新竹教育大学讲堂丙(新竹市南大路521号)
主办单位: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
内容简介:10:10-12:10
构式分类的局限:以客语「分」构式为例(黄汉君)
福建内陆方言、赣语和客家话的XA式状态形容词(郑晓峰)
从语言接触看台湾客语次方言间的词汇比较(徐碧霞)
客语方言间和其它方言间的互动演变以关西镇田调为例(戴宏兴)

13:20-15:20
Perceptibi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Hai-lu Hakka Tone Sandhi(叶嘉炘、林燕慧)
卓兰镇饶平客家话声调之声学分析(郑明中、徐嘉骏)
四县客家话的语尾助词honn1(吴睿纯)
以礼貌原则看客语节目言谈中句中「不过」之语用功能(林逸琇)

15:40-17:40
薪传师投入客语教学之行动研究——以客语初级认证班为例(李瑞菊)
信息融入客语词汇之「教」与「学」及适性化评量系统之建置(徐子涵)
大自然个动物客家语隐喻教学活动设计(谢瑞珍)
客家语阅读理解策略教学——以翰林版第一册课文为例(尤静怡)

7、第十七届台湾地理学术研讨会暨黄朝恩教授荣退纪念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18至19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大楼演讲厅、国际会议厅(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
内容简介:9:45-10:15
【专题演讲】
环境——永续发展教育及其与地理课程的融合(黄朝恩,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退休教授)

10:15-10:45
【专题演讲】
The Continuity of geography learning contents in Japan (Yoshiyasu IDA , University of Tsukuba, Japan)

11:15-11:45
【专题演讲】
Changing Perspectives of Geographic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 Staying Responsive and Relevant (Tan Geok Chin Ivy,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11:45-12:15
【专题演讲】
Dreaming a new geography education from Asia (Eje Kim, Gyeongin National Geography Education, Korea)

13:30-14:50
【十二年国教的地理教育】
主持人:欧阳锺玲(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教授)
十二年国教之下地理学课纲的发展与前瞻(吴连赏,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教授)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文本呈现——审查制度下的概念建构过程(李丽玲,国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未知的领域」:一个另类的「心」地理教育途径(高丽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副教授)

14:50-16:10
【情境设计与地理教育】
主持人:韦烟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
产业空间融入乡土教学课程之研究——彰化县福兴谷仓为例(庄翰华,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教授)、(李怡桢,彰化县鹿港国中社会科教师)、(李建霆,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学士班)、(林玮茵,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学士班)
澳门开展地理乡土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谭达贤,澳门培正中学高中地理科教师)
思考技能的训练与地理教学:以高中外国地理教学为例(欧阳锺玲、何榆)

16:30-17:50
【地理教育的数位学习】
主持人:周学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
中央地质调查所全球信息网的推广(暂订)(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代表)
利用自愿性地理信息培养学童的地方感(陈哲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
高中地理电子教科书之文本设计——以地形单元为例(李文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硕士生)

5月19日(周日)
9:00-10:00
【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
主持人:黄朝恩(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退休教授)
环境教育法施行后的学校环境教育(张子超,教育部环保小组)
粮食、农业与环境:环境教育的地方落实(苏淑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教授)
综合讨论:环境教育的推动
与谈人:叶俊宏(环保署综合计划处)

10:30-11:50
主持人:沈淑敏(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
地理学系(所)发展环境灾害教育可行性之研究(陈炳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融入环境教育之中学地理科教学活动设计(赵友崧,国立台中女子高级中学教师/地理学科中心)、(吴青燕,台中市立向上国民中学地理教师)

13:00-14:40
【工作坊:数字典藏平台与全球地质数据库工作坊】
主持人:王圣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助理教授)
运用地理信息数字典藏成果之乡土教育教材研发——以「台湾百年历史地图系统」及「台湾地名查询系统」整合应用为例(廖泫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助技师)
地图与遥测影像数字典藏数据库简介与操作(含台湾百年历史地图系统)
全球地质数据库系统简介与操作

15:00-16:40
【工作坊:「地理竞赛之回顾与前瞻」论坛】
学生选手代表:谢宗翰、郑承珞、刘轩仪
地理竞赛主办人:赖进贵、周馥仪、沈淑敏、陈豫、李明燕

8、2013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etnamese and Taiwanese Studies &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wanese Romanization
时间:2013年5月18至20日(周六至周一)
地点: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主办单位: 国立成功大学台湾语文测试中心、越南研究中心、台越文化学会
内容简介:本研讨会已公布专题演讲讲者及论文发表者名单。

专题演讲者:
5月18日
阮志斌(越南文化艺术院院长,越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委员)
张裕宏(台湾大学外文系暨语言所教授退休)

5月19日
Oscar SALEMINK(丹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亚洲人类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顾问)
Karel Johannes Pieter Franciscus Maria Jeurgens(荷兰莱登大学人类学教授,东华大学客座教授)

论文发表者名单因人数众多,请径至研讨会官网下载档案。

For the most updat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conference, please visit conference website. For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Conference coordinator:
Wi-vun Taiffalo Chiung
Associate Professor/Director
Center for Taiwanese Languages Testing/Center for Vietnamese Studies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E-mail: cvsncku@gmail.com
Tel: +886-6-2757575 ext 52627
Fax: +886-6-2755190

9、道教教义与实践——庆祝李丰楙教授六十六华诞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26日(周日)
地点:辅仁大学济时楼九楼国际会议厅(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510号)
主办单位: 辅仁大学宗教学系
内容简介:9:20-10:00
【专题演讲】
主持人:陈德光
(讲题待定)(胡其德)

10:20-12:10
主持人:李丰楙
道教麻姑信仰研究(郑素春)
与谈人:胡其德
道法的传承:赵升(庄宏谊)
与谈人:张超然
仪式的变形——灵宝经的步虚与命魔(郑灿山)
与谈人:谢世维

13:10-14:30
主持人:林富士
《玉箓血湖度产上座全科》研究(张文政)
与谈人:谢聪辉
宋代风水探究──以帝室为例(谢耀德)
与谈人:萧进铭

14:50-16:10
主持人:胡其德
以己为度的观问与反思——谈HTFP法交织中的道教田野工作(刘怡君)
与谈人:蔡怡佳
士与病人:宋代天心正法之研究(刘韦廷)
与谈人:林富士

16:20-17:50
【综合座谈】
主持人:蔡怡佳
引言人:林富士、张意将、侯明福、郑灿山

【道教学术研究回顾】
主讲人:李丰楙

10、2013年「大众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25至26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静宜大学任垣楼国际会议厅(台中市沙鹿区中栖路200号)
主办单位: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
内容简介:5月25日(周六)
9:10-10:10
【专题演讲】
主持人:邱若山
台湾大众文学的成立(下村作次郎)

10:20-11:50
【台湾文学的传播与日治时期的大众文学】
主持人:廖振富
台湾民间文学积极传承人研究――以寺庙神职人员为例(林培雅)
评论人:杨玉君
评介作为一种方法――论乡土文学论战后台湾文学的转译与传播(王惠珍)
评论人:邱若山
谢雪渔通俗书写的身份编辑与国族想象(林芳玫)
评论人:黄美娥

13:00-15:00
【台湾文学的通俗性与常民性】
主持人:邱贵芬
科学带来的恐惧:台湾当代推理小说中犯罪者身体的怪物化(陈国伟)
评论人:林芳玫
科幻作品中的人类世界毁灭根源及其想象:以张系国、黄凡、刘慈欣为例(蓝建春)
评论人:黄海
从神性到人性――台湾当代小说中的土地公信仰书写研究(黄文成)
评论人:阮美慧
写真家与摩登女:施叔青《风前尘埃》、《三世人》中文化素材与文学隐喻之对读(李欣伦)
评论人:郝誉翔

15:30-17:00
【台湾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
主持人:陈明柔
大众文化与意识型态:以戒严时代的「优良歌曲」与「禁歌」为例(黄国超)
评论人:何义麟
流行音乐与时代性――一个方法论的考察(何东洪)
评论人:简妙如
听布袋戏尪仔唱歌:1960-70年代台湾布袋戏角色主题歌的发展与特色(陈龙廷)
评论人:苏硕斌

5月26日(周日)
9:00-10:00
【专题演讲】
主持人:金尚浩
比较1960年代台湾与韩国话剧的「反写实」趋向(赵德昌)

10:10-11:40
【民俗文化的在地性与当代性】
主持人:张静茹
电音三太子的研究(林茂贤)
评论人:廖瑞铭
台湾的社神信仰与百姓社会(简荣聪)
评论人:戴文锋
从血的意涵谈冥界女神――池头夫人信仰的构成、在地化现象及车藏脚妈之超拔仪式(游淑珺)
评论人:林承纬

13:00-15:00
【在地、全球化与台湾电影】
主持人:廖金凤
2008以降的台湾电影――从中日韩的电影发展回望(丁祈方)
评论人:邱志勇
台湾电影产业的生态分析:电影全球化下的地方系统(郑志文)
评论人:孙松荣
亚洲的暴力:谈《黑社会:以和为贵》、《艋舺》与《圣殇》的性别、叙事与复仇(唐毓丽)
评论人:汪俊彦
战后台湾电影音乐的先行者――周蓝萍的媒体音乐生涯初探(刘现成)
评论人:廖金凤

16:00-17:00
综合座谈:大众文学与大众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主持人:彭瑞金
与谈人:林茂贤、郑秉泓、杨翠、简上仁

11、台闽民间戏剧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25至26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成功大学国际演讲厅(台南市东区大学路一号)
主办单位:国立成功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5月25日
9:10-10:40
【专题演讲】
「活词戏」及其在现当代的传播(马紫晨,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题目待定 (Professor Jhon M. Zemk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10:50-12:10
Double-Voiced Parody:Stewart Huff Plays a Bigot(Susan Seizer,美国印地安大大学传播与文化学系副教授)
Changing the Story: Comparing the Structure of Women’s Participatory Fandom in Unscripted Taiwanese Opera and Mass Media Puppetry(司黛蕊,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员)
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接轨(李信莹,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讲师)

13:30-15:10
清末民初华北乡村神社传承的宝卷(尹虎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台闽地区对梁祝故事的诠释比较(周纯一,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副教授)
念歌艺人的学艺历程与即兴表演艺术――以王玉川、陈美珠及陈宝贵为例(洪淑苓,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书场走向舞台――民间说唱与戏曲口头剧本的形成(郑劭荣,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

15:30-17:30
从台湾歌仔戏发生看闽台族群认同(汪晓云,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副教授)
〈跃鲤记〉在闽南的传承(吴秀卿,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系)
台闽民间戏剧交流面向之一──从日治到民国「闽剧」的入台与出台(郑梓,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
曲同调殊:戏改语境中的荔镜情缘(黄科安、王伟/泉州师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讲师)

5月26日
8:50-10:10
清末民初民间「提纲戏」探析——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本为例(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
福建省闽南语民营剧团生存状态概述(林瑞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歌仔戏即兴戏剧研究之田野资料搜集与运用(林鹤宜,台湾大学戏剧学系教授)
台湾布袋戏的口头表演与即兴特质(陈龙廷,国立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副教授)

10:30-12:10
幕表戏在戏曲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姚溪山,中国国家一级编剧)
闽南歌仔戏的民间剧团与幕表戏的发展初探(刘南芳,成功大学台文系助理教授)
传统「赋子」的口头程序(沈勇,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创作中心主任)
「活词」与「死词」的辩证思考——论幕表戏的民间叙事特点(吉莉,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13:30-15:10
演剧市场上的近代化与大众文化——以宝冢歌剧和艺霞歌剧团为例(细井尚子,日本立教大学异文化交流学院教授)
戏里戏外--从电影《龙飞凤舞》谈古典戏曲的跨界演绎(吕俐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候选人)
创新与变革--闽南戏曲的跨界学习(余淑娟,中山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16:10-17:40
【「口头文学与民间戏剧调查研究」座谈】
与谈人:尹虎彬、刘文峰、林瑞武、细井尚子、司黛蕊、林鹤宜、周纯一

12、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
时间:2013年5月29至31日(周三至周五)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新界沙田)
主办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 Science in translation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 in 19th century Japan (AMIR, Isamu)
  • 自西入东:「中古」(Medieval)历史分期观念在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回向(区志坚)
  • Translation, Moderniz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AZADIBOUGAR, Omid)
  • Becoming Modern and Ren de Xiandaihua: Modernization in the Socialist Imaginary (BAECKER, Angie)
  • The first translations of Italian literary avant-garde on Chinese press at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BREZZI, Alessandra)
  • The Post-Kantian “Subject” in Meiji Japan: Notes on the East Asian Translation of a Keyword of Modern Philosoph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BURTSCHER, Michael)
  • Translating authority: China facing the new concept of sovereign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its “international” order (CARRAI, Maria Adele)
  • 宪政危机与译介的魏玛经验——张君劢思想中的卡尔.施密特(陈丹丹)
  • 中国豆腐、未完成的阅读与翻译:论《多余的话》里的俄苏与中国文学作品(陈相因)
  • 从傅兰雅到严复:「自由」概念在中国语境中的重写与构建(陈水生)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ci-Tech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19th and Early 20th- A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陈燕)
  • The Warning of Modern Translatability and the Last Ship of Fools in the 19th Century China: Lao-ts’an’s Travel Diary and its Sciences of First Canali(张琼昕)
  •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through Hybridity: Chu Si-gyŏng’s Translation of Three Heroes in Building Italy (CHOI, Hojung)
  • 创制「共和」:共和观念在清末的输入与吸收(崔隽)
  • 「版权所有,翻刻必究」:从清末民初译书著作权案看国人对译书版权的认识(崔军伟)
  • 才德并重:晚清俾斯麦传记诸译本中的权臣形象(崔文东)
  • Modulations of Literary Canons in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A Diachronic View on Intermediary Languages(冯铁)
  • Trans-cultural Connections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ry Feminism(许洁琳)
  • Sir Henry S. Wellcome’s (1853–1936) China Publication Fund and the Early-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Medical Translations: A Cas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ponsorship of Translation and Its Cultural Influence(傅良瑜)
  • Translation & Modernisation in the 19th C: the Japanese-Egyptian connection (GAMAL, Muhammad)
  • 严复译《原富》与中国经济思想近代化进程——以economy译名为例(龚琪峰)
  • Yan Fu’s Contribution in China’s Enlightenment Mentality(郭胜平)
  • The “Passion of Cut Sleeve” and Modernization: Pan Guangdan and his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y of Sex(郭婷)
  • The World of Fiction, Fiction of the World: The Popular Translation of Modernity in Short Story Magazine (HAMM, John Christopher)
  • Translating International Legal Terms in East Asia: The Case of Territory(韩相熙)
  • Culture in Transformation: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Subjectivity in the Late Liang Qichao(桥本悟)
  • 普鲁士宪法的建构理念与大清钦定宪法大纲的「高级法」背景——以「国家理由」思想在清朝语境下的演变为中心(何岩巍)
  • 从「同路人」到「革命人」:鲁迅与瞿秋白的俄国文学翻译(徐秀慧)
  • Dual-imagination of Modernization: Reading World Literature in Colonial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许恬宁)
  • 从博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的翻译看中国现代性——论张东荪对博格森哲学的翻译与继受(黄雅娴)
  • Revolution in the Realm of Transla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te Qing Translation Practice(胡志德)
  • Rejuvenating the Nation: Translation, Nationalism and the Cre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n Korea (HYUN, Theresa)
  • Translation of Western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Japan: Focusing on Shigeichi Kure(泰田伊志朗)
  • 感伤主义的跨国之旅:晚清小说写作和翻译中的情感政治(金雯)
  • 韩国近代时期梁建植的翻译活动与中国小说的接纳(郑宣景)
  • Rewriting, Transposition, Translation? Shen Congwen’s “Kan Honglu” and Pu Songling’s “Fengxian” (KATZ-GOEHR Amira)
  • New and translated concepts of time and history in late Qing discourse(屈汉思)
  • The first translation curriculum in Hong Kong: St Paul’s College and the legacy of 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关诗佩)
  • 性法‧万国公法‧国际法──近代中国对国际法秩序的想象与诠释(林学忠)
  •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Modernization during Meiji Period of Modern Japan(李恭蔚)
  • Lu Xun and Evolutionary Thinking(雷蕾)
  • Forensic Science in English Detective Stori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around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李波)
  • 论晚清西方经济学翻译的发轫及其影响:以《富国策》为中心(李红满)
  • 另一种进化论:以韦尔斯《星际战争》的晚清译本为例(李松睿)
  • 「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曾国藩的翻译赞助活动与晚清现代化(李茜)
  • Historic Crisis and It’s Aesthetic Redemption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Early Lu Xun as a Translator(李春)
  • 京都美华书院与基督教翻译小说的现代化(林惠彬)
  • 晚晴——民初对俄国民粹主义文学之汉译与后来中国现代化方式选择(林精华)
  • Western Antiquity and Chinese Modernity: Translation as Argument(刘津瑜)
  • 「富」:一个关键词在近代中国的翻译与演变(刘谨玉)
  • 斯宾塞《女权篇》的文本旅行与清末民初社会/性别观念(刘堃)
  • 被翻译的「国民国家」——日本留学与创造社作家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刘婉明)
  • 从「赞助人」到「抵拒者」:张之洞与清季日文译书主导下的近代化新路(陆胤)
  • Missionary Interpreters and Political Modernity in late Qing Imperial China(龙惠珠)
  • 「乡里空间」的崩溃与「士绅共和国」的失败——重读沟口雄三的「辛亥革命新论」(罗岗)
  • 在宗教与文学之间:晚清入华传教士艾约瑟的西诗译介及意义(罗文军)
  • Early Japan Studies, Poetic Translation, and the Slippery Space Between Cultures(MALISSA, Sam)
  • Utopian Modernity: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dward Bellamy’s Looking Backward: 2000–1887(吴国坤)
  •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 of Japanese Modern Art: 日本Nihon, 近代kindai and 美术bijutsu (OKAYAMA, Emiko)
  • 翻译言情小说的情感重构与东亚现代化︰以《野の花》和《空谷兰》为例(潘少瑜)
  •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of Grammatical Lexicon (PELLIN, Tommaso)
  • 文学想象与左翼批判:鲁迅的「童话」翻译初探(彭明伟)
  • 晚清商法之制定(卜永坚)
  • 近代若干重要法律词语的形成——以清末民初的若干法律辞书为考察视角(屈文生)
  • You Say You Want a Revolution?: “Kakumei” and the Japanese Proletarian Theater Movement (QUINN, Aragorn)
  • Pursuing Westernization through English Literature in Late-Meiji Japan (SATO, Miki)
  • Modernization, Translation, and Japan from a Minority Perspective (SATO-ROSSBERG, Nana)
  • Sake at Tiffany’s: Christopher Dresser and the Meiji Bureaucracy (SCHOLTZ, Amelia)
  • 从《天演论》到《原富》:以严复吴汝纶的书札为素材的考察(沈国威)
  • 翻译「现代」与反思「传统」——论《现代》杂志在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现代性的建构(石洁)
  • 汉译圣经的文体及其影响(塩山正纯)
  • 学在风雨飘摇时:晚清商务翻译学堂初探(萧世友)
  • Textbooks as conduits for promoting modernity in Meiji Japan and modern China: Tales of the Golden Harbour Press and the Commercial Press(苏基朗、苏寿富美)
  • 现代性观念在中国的建构过程与翻译关系(宋达)
  • 翻译与政治现代化——20世纪初留日学生杂志《译书汇编》与《游学译编》研究(宋寅在)
  • 19–20世纪《纳氏文法》的编译与民初的英文语法书(宋桔)
  • 美国政治学在近代东亚的传播:文本与途径——以W. Wilson的The State为例(孙宏云)
  • The Will to Evolve: The Thought of Darwin, Nietzsche, and Bergson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邰立楷)
  • 文学观念的现代化进程:以近代英华/华英辞典编纂文学相关词条为中心(蔡祝青)
  • Enlightenment and its Discontent: An Affective Turn in Late Qing’s Translated Political Modernity(徐锦)
  • 新教传教士的翻译活动对汉语新文体的影响(内田庆市)
  • Modernization through Translation: Fukuzawa Yukichi’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Ideas (UCHIYAMA, Akiko)
  • Chinese Modernization in the War—Scientific Translation in Xifeng Magazine (1936–1949)(王璐)
  • Rendering the “Zeitgeist:” Poetics and Political Thematic in Guo Moruo’s Translation of Goethe’s Faust(王璞)
  • 鸦片作为翻译对象: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上的烟枪与烟灯(王雨)
  • 张之洞督鄂时期(1889–1907)的翻译政策研究(王云生)
  • Two Chinese Protestant Intellectual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Wang Tao and Hong Rengan(魏伶珈)
  • Interpreters in the Early Chinese Missions to the West, 1860s-1870s: Tongwenguan and China’s First Generation of Diplomatic Interpreters(王宏志)
  • 保守与现代:清末西书翻译的语言困境(熊辉)
  • Transmission of Modernity to China: On 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by W. Lobscheid(熊英)
  • Modernizing Chinese Women: Translations of Biographies on Western Women in the Women Journals Edited by Mandarin Ducks and Butterflies Writers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徐艳莲)
  • Architecture by Translation: Beaux-Arts Classicism and the Creation of 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颜文成)
  • 德龄郡主与清末中国的现代化(杨焱)
  • 插图的翻译和基督教的本色化:晚清汉语基督教翻译小说中的插图之研究(姚达兑)
  • 清民之际知识精英的教育理想及其东方现代性诉求——以留德时代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及其与张元济等出版人的互动为中心(叶隽)
  • 冈千仞的翻译与近代中国知识人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型(叶杨曦)
  • 科学翻译与文学诉求:以傅兰雅(John Fryer, 1839–1928)为中心(章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史」在日中两国的翻译、传播与变异(张昭军)
  • 构想「世界」:一种启蒙尝试(赵柔柔)
  • 新教传教士的译词和汉语观:以马礼逊为中心(朱凤)
  • Negotiating Chinese Modernity through “Foreign” Tears(祝芸)

13、中华现代性:检讨与展望研讨会
时间:2013年6月1至2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政治大学行政大楼7楼第5会议室(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
主办单位:政治大学哲学系
内容简介:6月1日(周六)
11:00-12:30
【第一场:华人的现代性道路】
主席兼评论人:沈清松(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国大陆现代性之路与中华现代性(杨开煌,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
后殖民主义与中华现代性(宋国诚,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

14:00-15:30
【第二场:儒家传统与中华现代性】
主席兼评论人:杜保瑞(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儒家思想与现代性(伍至学,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
荀子道德心理学与中华现代性(王华,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

15:45-17:15
【第三场: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中华现代性】
主席兼评论人:林远泽(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现代性(孙善豪,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批判、系统与中华现代性(周明泉,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

6月2日(周日)
9:00-10:30
【第四场:多元族群、个人自主与中华现代性】
主席兼评论人:汪文圣(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
生活世界、多元族群与中华现代性的现象学探讨(游淙祺,国立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个人自主性、民主与中华现代性(刘久清,铭传大学通识中心教授)

10:45-12:15
【第五场:信息环保与中华现代性】
主席兼评论人:黄瑞祺(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
信息社会与中华现代性(王佳煌,元智大学社会与政策科学学系教授)
中华现代性与「多元」他者(邓元尉,静宜大学人文与生态学系教授)

14:00-15:30
【第六场:从宗教与神学看中华现代性】
主席兼评论人:陈德光(辅仁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从神学与系统诠释看中华现代性(陆敬忠,中原大学宗教所教授)
宗教、基督教与中华现代性(曾庆豹,中原大学宗教所教授)

15:30-16:15
第七场:总结
沈清松(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

14、文化资产:传统与现代的对话——2013台英台湾研究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7月8至11日(周一至周三)
地点:伦敦政经学院(Houghton Street, London WC2A 2AE, UK)
主办单位:台湾大学台文所、伦敦政经学院台湾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一、主题说明: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公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因应这样的世界潮流,本次会议提出文化资产(Culture Heritage)的概念,召集各方意见,共同讨论文化资产从古代到现代的传承历史、在文学以及各种艺术中再现的情况,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

  文化资产或称文化遗产,泛指一个民族或团体长期拥有的民俗信仰、节日习俗、口传文学以及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这些资产的起源与流变,过去、现在与未来,如何保护与发扬,都是人类共通的经验与必须共同思考的问题。以台湾来说,丰富的传统礼俗、民间习俗、民间文学、民间工艺、表演艺术等,都有其传承的源流、兴盛的历史,以及面临现代化转型的问题。这些问题,经由民间自己提出的维护与改造模式,缔造了崭新的民间文化,譬如妈祖信仰,今天已形成多采多姿的文创活动;又如布袋戏、歌仔戏,在传统的技艺之外,加上现代剧场、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已经衍生新型的表演艺术和剧本作品。而文人作家对于文化资产的关怀,也表现在他的言论或作品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文学、艺术对于传统礼俗、民间文化的再现,不仅是记录保存而已,更含有创作者对于身分认同、历史记忆、族群文化、地方文化的省思与建言。这类作品,从日治时期的文学到战后,以迄当代文学,譬如赖和、吕赫若、黄春明、阿盛等作家,都有不少相关作品引起讨论;又如当代电影《忠仔》、《阵头》等,也都提供对传统文化资产的思考。
 
  2013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布后的10年,从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到台湾对于文化资产的维护和创新,具有相当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因此本次会议将以台湾的文化资产为主题,邀请台湾、英国、爱尔兰等国的学者与研究生共同参与,藉由台湾本地与境外观点的互相参照,深入思考这个议题,以期激发学术研究的火花,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共同提升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成果。

二、征稿子题:
(1)从「现代性」论文化资产在台湾文学中的再现与反思
(2)从政策、现象或田野实例探讨当代台湾文化资产的传承与创新
(3)从文学、影像、表演艺术中探讨文化资产与身分认同、历史记忆之关联
(4)从文学、影像、表演艺术中探讨文化资产与族群文化、地方文化之关联
(5)从比较观点论台湾与他国文化资产之相关问题

三、会议日期与形式
(1)2013年7月8-11日。
(2)采研讨会形式,含论文发表、特约讨论及综和讨论。会议语言为中、英文,论文发表人须用英文口头报告论文内容(20分钟)。

四、投稿须知及截稿日期:
(1)本所博、硕士班在学之研究生,有意投稿者请就会议主题与子题,撰写中文论文全文(10000-15000字)、中文摘要(500字)与关键词(5个)、英文摘要(200字)与关键词(5个)及英文报告讲稿(4-6页),投稿甄选。
(2)4月23日之前,缴交报名表、中文论文纲要(3000字以上)或全文、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3)预定4月29日公布录取名单,录取者须在5月26日之前缴交中文论文全文,并在5月26日前,向国科会或其它单位送件申请研究生出国开会经费补助(详细规定请自行确认)。
(4)录取者须在6月中下旬前缴交英文口头报告论文稿。并须参加行前研习会,日期另订。

五、名额及费用:
(1)名额:3-4名。
(2)费用:录取者须先向国科会或其它单位申请出国经费补助;本所补助会务费及注册费,其余则限额补助,详洽赵咏萱助教。

六、投稿方式:
  请下载附件报名表并填妥所需数据,于4月23日之前以电子邮件寄至本所信箱ntugitl@ntu.edu.tw,主旨注明:投稿2013台英研讨会。

15、「他者与亚美文学」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9月27至28日(周五至周六)
地点: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 (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
内容简介:
一、主办单位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2013年9月27至28日(周五至周六)
  台北市南港区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

三、会议主题
  亚美文学的崛起与一九六○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息息相关,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英美文学中独具特色的领域。然而,不容讳言的是,由历史脉络与现实情境观之,相对于强势的英美主流文学与文化,亚美文学往往是以他者(the other)的姿态出现。而相对于美国其它弱势族裔,彼此之间也时常以他者相看待。再就亚美文学内部而言,也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脉络、文化政治与权力关系。

  当亚美文学跨出了美国,而到达其它地区、尤其是亚洲时,其处境与关系更形复杂。不同亚洲国家的学者对于亚美文学时时抱持不同的想象,除了以一般亚洲的角度来观察亚美文学之外,更常是从自己的国族、文化、文学、历史、政治、地缘等背景来观察并反思亚美文学。此外,具有中英双语能力的学者在面对亚美文学时,其发言位置如何?有何利基?如何将其置于英语语系文学与华文世界,都是值得思索的议题。

  有鉴于此,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继二十多年来投入亚美卅华美文学研究,特举办「他者与亚美文学」研讨会,会议以中文进行,欢迎有兴趣的学者专家踊跃投稿,建议的主题包括:
  亚美文学与他者
  亚美文学作为他者
  亚美文学与美国主流文学的关系
  亚美文学中的主流社会形象
  亚美文学与其它美国弱势族裔文学的关系
  亚美文学中所呈现的弱势族裔
  亚美文学与英语语系文学的关系
  亚美文学与华文文学的关系
  亚美文学与亚洲文学的关系
  跨太平洋之后的亚美文学
  美国作为他者
  亚洲作为他者
  作为他者的华裔、日裔、菲裔、韩裔……

  此次研讨会征求中文论文,请将题目、摘要(约300字)与简历(约200字)于2013年3月31日之前以电子邮件寄给陈雪美小姐(snowchen@gate.sinica.edu.tw)。主办单位将于2013! 年4月30日之前通知确认人选名单。会议论文修订后,将交由《欧美研究》季刊编辑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将刊登于该刊或出版专书。

四、会议时程
(1)征稿时间:2013年1月23日至3月31日
(2)确认人选:2013年4月30日
(3)论文交稿日期:2013年9月16日之前
(4)会议日期:2013年9月27至28日
(5)论文修订稿缴回日期:2013年11月30日之前

五、会议联络人
秘书长:单德兴(中研院欧美所特聘研究员)
e-mail: thshan@sinica.edu.tw
电话:(02) 3789-7247 传真:(02) 2782-7616

研究助理:陈雪美
e-mail: snowchen@gate.sinica.edu.tw
电话:(02) 3789-7222 传真:(02) 2782-7616

地址:11529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

16、2013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重返民间:从规范性论述到在地历史解释」
时间:2013年10月5至6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世新大学(台北市文山区木栅路一段17巷1号)
主办单位:台湾社会研究学会
内容简介:(年会主题)重返民间:从规范性论述到在地历史解释

  自现代性开始以来,除了?动此一过程的西方世界之外,其余受到影响而被迫改变的地区,所辛苦因应打造出来的不管是混杂现代性、多种现代性、或是另类现代性,不变的特征之一都是与传统相当程度的断裂:旧有的、在地的知识体系被弃之如敝屣或至少搁置于一旁,而西方的理论框架则是不假思索地被奉为圭臬。反映在具体的知识状况上,便是西方的理论框架优位地凌驾于一切之上,若不是对在地现实视而不见,就是只有兴趣将之吸纳以作为印证自身真理的素材,因而也还不是真正有兴趣看见在地现实。

  于是,服膺这套知识体系并认真操作的在地研究者沦为第一世界的在地通译或是承包代工,而原本应该从在地现实经验出发的在地知识建构便荡然无存了。我们因此荒谬地熟知西方理论,却对周遭的世界非常陌生。尤有甚者,西方的优位理论框架及知识经验更凝固为衡量改变在地现实的规范性价值标准,以致我们往往是在对于在地现实缺乏认知与掌握的状况下,冒然且一厢情愿地想要将之改变成我们「理想」(也就是西方)的模样,以致于削足适履或窒碍难行的状况,比比皆是。说我们目前的许多困境正源自于这样异化错置的知识状况,应该不算夸张。

  因此这次的年会的主题,希望能够开?对于这种困境的深切反思,透过摆脱西方知识框架的优位规范,回到在地知识真正应该发源的「民间」,并且在加以直面以及真正返顾过去历史轨迹的努力中,打造真正的在地知识。

【子题规画:Call For Panels】本次研讨会征求组织符合会议主题的panel,不接受单篇论文的投稿。子题规画如下:
  一、召唤整合社会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知识典范
  作为批判性知识分子,社会实践与知识生产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但在学术环境越来越强调论文发表的现实情况下,在实践与研究两者当中找到平衡点是批判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无可避免的抉择。我们邀请批判知识分子分享自身在实践与知识生产的两者之间,所使用与选择的研究方法。期望从集体的分享中,为台湾批判知识分子召唤更多知识生产的路径。论坛的主题可以针对特定研究路径组成论坛,引介与分享其概念与应用;或是选择两种以上的研究路径,进行比较与评论。

  二、新自由主义在台湾
  新自由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与全球化互为动力,俨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对人类的福祉起着重大的影响,松绑、经济自由化导致市场化、私有化、经济危机、社会内部贫富差距及全球各国之间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等等的冲击。然而,深入台湾社会观察,新自由主义究竟对台湾社会有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或它仅仅是一个西方论述框架下的理念?或着,它正深深的影响着台湾社会的体质?假如是,它在台湾又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它是如何镶嵌在台湾的历史情境中?本论坛邀请学者、行动者分享相关本土研究。

  三、谈论「世代」
  每当一波以学生为主体或是学生参与人数众多的社会运动出现时,就有不少声音出现,或以「新世代」,或以「X世代」比较先前的「学运世代」来称许或批判。但不管如何,用世代作为群体行动的代称,总是隐含着对于「青春」或是「青年」在时间上的某种永恒化。到底「青春」与世代有什么关连呢?而世代间的对比是烟雾弹,弥漫的烟消遮掩了更为重要的议题?还是世代间的差异正是问题所在?而我们为何在乎世代之间的差异或是承接问题呢?又到底,到底是世代之间出问题呢?还是谈论世代才是问题呢?这个论坛欢迎任何对「世代」有意见,想要挑战、批判、超克或是戏弄的朋友组论坛,一起来谈论我们或是他们的世代!

  四、社运中的统独纠葛
  在历史条件以及政治与社会动员的交互作用下,统独/蓝绿标签和思考框架渗透到台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结构化或制度化到了每一个社会面向。在社会运动的场域中,先问/贴统独立场,再/不问实质主张的惯性,不但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理性沟通的可能,耗费了难以估计的时间、精力和情感,也进而一点一滴地拖延了社运改造台湾社会的进度,侵蚀了社运的成果和潜力。眼见统独框架纠葛在社运主体与实践之中,几乎要从流行病演变成绝症,即便不可能有药到病除之方,但至少我们应该开始面对──邀请被这个病症困扰的社运朋友们一起!

  五、失语症候群
  我们总是在解释、诠释、阐述,仿佛有种种的概念、意涵、认识需要与某个知识系谱连结,好将具体脉络连结特定语言架构、表现形式,以确认学术姿态与位置。是的,这是我们──学术社群习以为常的形式,此一形式当然也就决定了知识的范畴及其本身。那么,那些意在言外的领会,那些生活体验的触动,那些vuvu、阿妈、姥姥、伯姆在田园、在厨房、在劳动、在工坊教我们的事,好像自然而然的逸出「知识」之外,从而化身为生活与亲族的连带,「不涉」知识或说「没」知识。是这样的吗?类似以的情形还难道还少了吗?究竟是知识范畴偏了方向?还是语言文字的局限?抑或在我们还没处理西方学术的本地移植之际,连学术社群的失语症候群触目惊心?本主题期待着多元丰沛的表述能量,展示、讨论针对语言意义传习已然开展的实践与行动。

  六、在地知识的方法论
  人类学者最早谈「在地知识」,但也早已无法垄断「在地知识」的生产实践与文化想象。本主题期待不同取径的质性研究实践者来谈各自的方法论,一探台湾当代建构「在地知识」的进路与光谱。究竟「出田野」或「民族志」如何建构「在地知识」?「在地知识」是否等于「在地者」的知识?对于自我期许在研究与实践间往返的研究者来说,又应如何在「批判她者(critical other)」与「在地自我 (local self)」的身分间游移?而晚期现代性变动快速、充满反思性与不确定性的社会情境,是否与强调复杂性、反身性理解、复声多语的当代民族志书写有所呼应?本主题期待比较、对话与思考「在地知识」的跨学科与当代意义。

  七、其它:具批判性之相关提案

  注意事项:
  本次研讨会征求组织符合会议主题的panel,不接受单篇论文的投稿。Panel形式不拘,可以是正式论文发表、圆桌论坛、工作坊,或其它任何有助于深化讨论的形式。自组Panel请附主题说明及至少三篇论文摘要。论文摘要,需以中文书写,600字以内,并附作者简历(包括学经历、现职、著作简目、通讯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论文摘要及Panel提案均经筹备委员会审查。

  • Panel提案截稿日期:2013年5月31日
  • 审查结果公告日期:2013年6月20日
  • 论文全文截稿日期:2013年08月30日

  本次研讨会发表论文无稿酬,格式请依学术论文格式撰写,研讨会发表后,择优经学术审查将刊载于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出版专书。

  Panel提案请以E-mail寄到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主旨请注明「摘要投稿」)。若有任何询问,请径洽:台湾社会研究学会秘书处。E-mail:taishe.assembly@gmail.com电话:0983144106(王小姐)

17、性别正义:探索家庭、校园与职场的重构机制国际会议
时间:2013年10月11至12日(周五至周六)
地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新竹市光复路二段101号)
主办单位: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和台湾文学研究所、亚太文化研究中心、性别研究室、台联大文化研究学程
内容简介:会议缘起与主题
  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和差序格局讲求上尊下卑的亲疏和谐,而不求平权的分配与个体自主,女性常常是被 国家、社会、家庭利益要求下的牺牲者。尤其透过家庭教养、学校性教育、家庭劳力分配和职场生活管理的社会生产机制,复制再生性别差异的权力/利差序,使得女性主体在面临内部其它不同阶级、省籍的女性们的存在处境时,毫无自反意识地、而且主动地配合社会主流价值(父权体制)劝说或统治阶层经济(资本主义)合 理性的诉求,充分彰显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所阐述的霸权(hegemony)运作,并结合生物再生产的家庭计划、人口控制和性教育中身体自然化的理性启蒙,女性行动者不仅在身体上柔顺容易摆布、智识上服膺权威体制、感情上更是甘之如饴地忠贞不二。

  此次国际会议以「性别正义」为号召,希望透过学术的批判介入与女性文化研究,解构既有的差序性别 意识的社会生产机制,试图拿捏重构平权的性别格局的可能性,落实建立台湾两性均衡发展、性别平等尊重的多元社会的性别正义。希望透过「重构」家庭、学校教育、职场的性别关系,来合成两者所含俱的权利与自然/责任与伦理的特质。正义的原则之展现不仅是在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平衡,也在于人际的亲密关系中的落实。如此国家才得以长治久安、社会进而井然有序。本会议特别邀请国内外跨领域代表专家,也欢迎国内外优秀的博士生加入我们发表的行列,来检视、反省、批判以上环节之性别知识再生产的既有机制。会议将包括专题演讲、圆桌会议、研究论文发表的方式组成,希望创造跨领域之性别正义与社会再生能力主题上的对话平台。藉由此研讨会,及与国内外专家讨论,盼能促进台湾在性别与国家政策议题上的发展与启发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向。

专题演讲学者(邀请中):
Tani Barlow(白露,Rice University, USA)
Susan Greenhalgh(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SA)
Jinhua Dai(戴锦华,中国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Hsiao-chin Hsieh(谢小芩,台湾清华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暨通识中心教授)
Hsiao-yen Peng(彭小妍,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Jinling Wang(王金铃,中国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
Yuru Hung(洪郁如,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教授)

  请在2013年3月底前将300字以内的论文摘要和100字的个人简历寄到genderjustice.nthu@gmail.com。我们会在四月中公布入选名单。若需要进一步讯息,请参阅网址or 与我们联系 genderjustice.nthu@gmail.com.

会议执行委员会:
钟月岑(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ytchung@mx.nthu.edu.tw)
王钰婷(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wangyt@mx.nthu.edu.tw)
谢世宗(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stshie@mx.nthu.edu.tw)

18、「2013文化的轨迹:文化治理的能动与反动」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0月25至26日(周五至周六)
地点:台湾艺术大学、文藻外语学院两地举行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文藻外语学院国际事务系
内容简介:
  壹、会议主轴

  「文化的轨迹国际学术研讨会」自2006年起以艺术管理及文化政策相关领域博硕士生学术研讨会形式开始举办,广获各方肯定。希冀藉此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展台湾与亚太、全球学术对话、建立跨国学术平台,近来续以「2011文化的轨迹:文化治理的挑战与创新」、「2012文化的轨迹:文化治理的想象与实证」国际研讨会形式延续至今。

  本年度以「2013文化的轨迹:文化治理的能动与反动」为题,希望针对文化治理中能动与反动的主体思维和能量流动进行讨论与分析。能动者对于整体的文化治理与文化公共领域结构转型提出、并进行某种程度的动与反动力量。而能动与反动,必须有一个「动」的方向,这个方向决定了当代「文化治理」是否能逐渐从过往(由上而下)封闭、官僚、威权、专断的文化霸权、统治的作用力,转而趋向更为公平、开放、自由、柔性且包容多元诉求的(由下而上)「文化自理」的反作用力,进而形塑出当代文化治理网络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展新样貌。

  在本次的国际研讨会中,扎根奠基于提供台湾艺文公共领域多层次、多中心、多面向之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机制之学术交流平台,并给予政府、学术、第三部门等不同面向能动者在艺文营运和治理决策的意见参照基础。并将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一同参与对话,藉由亚太、全球各地的案例及理论,探究包括文化政策、治理与文化权利、博物馆与文化资源、表演艺术与文化节庆、策展与文艺理论、文化的行动与反抗、文化公共领域的形成等议题,在文化治理结构转型中的「能动」与「反动」的能量蓄积与转换。透过此次国际研讨会中研究经验和案例累积的交互参照与指涉,得让台湾的文化公共领域保持开放性与批判性,期待进一步提出具有台湾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2013文化的轨迹:文化治理的能动与反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征求以下主题文章:

一、文化政策、治理与文化权利
二、博物馆与文化资源
三、表演艺术与文化节庆
四、策展与文艺理论
五、文化的行动与反抗
六、文化公共领域的形成

  一、文化政策、治理与文化权利
  文化政策与治理,可以将之视为一个选择的过程,在各式各样的文化种类中决定选择哪一些文化来作为政策对象的过程。这过程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选择的结果,即文化政策与治理的方向。文化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对话和辩论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术、第三部门等能动者。在当代艺术文化环境遽然改变、文化权利被赋予重要角色的时代,文化政策与治理中能动和反动的力量应是同等重要,如何让能动和反动的力量能相互制衡、提升彼此的能量所需要的正是文化相关法令的建构和文化权利保障。

  二、博物馆与文化资源
  当代博物馆与文化治理的关系愈趋密切。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变迁等各项议题,博物馆势必得摆脱刻板的知识殿堂形象,反思自身的社会责任,进而理解多元社群之需求、联系大众的日常生活,并增进其介入文化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存随着城乡再转型,成为经济发展与历史价值论述角力的场域,文化资产的管理和再利用亦涉及文创产业与社群记忆书写的揉合与取舍,以及小区再造的文化资源统整运用。当代博物馆与类博物馆机构应如何定位自身角色、调整营运策略,以响应「新博物馆学」作为社群沟通、对话管道的理想,依然是必须持续探究的课题。

  三、表演艺术与文化节庆
  表演艺术被视为文化创意核心产业,亦是创意发想的重要来源。过去台湾表演艺术行工作者往往凭借工作的累积进行经验传承。近年来台湾表演艺术团队踏上国际舞台,管理及运作模式渐与国际接轨,表演艺术场馆亦为展现国家软实力之重要橱窗;另一方面,自1990 年代之后,以节庆之名有系统、持续性地「办活动」逐渐成为一种跨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新兴现象,进而促成台湾现代节庆的诞生,「表演艺术场馆」、「文化政策」、「艺文团队」以及「文化节庆」等相关议题逐渐受到重视。在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条例即将径赴三读之今日,在全球化的表演艺术版图当中,我们应采取何种策略,期待扮演何种角色,将成为重要的议题。

  四、策展与文艺理论
  在文化治理的结构中,策展和文艺理论的思辨经常是艺文界展现其能动与反动力量的场域,透过策展及艺文相关生产的活动,观者能够去反省操控当代艺坛、文化产业背后的政治机制与权力运作到底是什么;策展不仅仅是操作方式的呈现,其本身亦是展示的一环,可以让观者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隐含其中的问题,表达了文化生产机制里「政治的艺术」或「艺术的政治」。当代策展人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面对的是跨时性、跨地域的共同议题,如何透过策展的行动和文艺理论的思考,使得艺文领域的能动与反动力量得以在展示的场域中相互激荡,表现艺文领域充沛且多样的内在驱力,更成为当代艺术文化治理不可忽略的课题。

  五、文化的行动与反抗
  拒绝媒体垄断窄化多元论述的空间、抗议都更政策将土地商品化、为两性平权的法制及身分认同走上街头……文化行动透过非主流的发声媒介以及议论平台的网络建构,尝试在既有的社会生产、流通模式之外,以「文化」的角度重新定义社会问题。抗争行动中群情激愤地吶喊、有如嘉年华般地喧嚣狂欢,或自主形成公共领域式的公民论坛,莫不在争取社会决策过程中个体(尤为弱势族群)协商与选择的权利。文化行动展开组织动员、价值再建构与文化意涵诠释竞逐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既有传媒及大众异样的眼光,文化行动在促动制度改变之外,如何反转文化意识与理念的思考应为当代所关注。

  六、文化公共领域的形成
  「文化公共领域」可以视为是公民社会中各界透过理性的公共舆论平台(艺文咖啡、论坛、大众媒体、因特网社群),进行沟通、对话、交流、辩论、协商,针对艺术文化公共事务和议题,逐渐将私利汇聚转化为公益的互为主体过程,并由此形成一个相互连结的文化公共场域。当代国家文化治理虽不能排除治理者(公部门)与资本拥有者(企业、文创产业)内在自我调节的可能性,但却不能一味期待政府部门主动释出的善意。文化公共事务的理性决策需要强有力的文化公共领域为后盾。唯有透过民间社群、艺文界、学术界、舆论界与第三部门等不同能动者之间的紧密连结,由下而上地对公部门永续监督共构,方能让文化治理体制产生内在批判性与反身性,进而促进文化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转型。因此,如何有效维持文化公共领域内在独立、自主与省思、批判的能动与反动力量,遂成为当代文化治理的重要议题。

  贰、 投稿方式

  一、本会接受中文及英文稿件,敬请备齐下列数据,将电子文件寄至CulturalGovernance@gmail.com电子信箱(主旨为「2013文化的轨迹:文化治理的能动与反动」投稿论文摘要):
(一)投稿申请表一份(文件名称格式:投稿者申请表_您的全名),见附件一;
(二)论文摘要(文件名称格式:论文摘要全名_您的全名),见附件二,注:电子文件以Windows Word版本为原则,收到本单位电子邮件回复函即完成申请手续,未收到回复请来电确认。

  二、建议论文摘要包括:问题意识或重要性、研究方法或设计、研究发现、预期结论或建议之说明、关键词(不超过五个)。中文摘要以300-500字为原则,英文摘要以300字为原则。

  三、审查方式:由本筹备小组送请相关学者专家进行论文摘要审查。审查结果将于2013年4月22日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及「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论坛」网站公告,并以电子邮件通知投稿者。为鼓励国内外博、硕士研究生踊跃参与发表,本研讨会将独立进行研究生摘要审查,并保留一定比例之博、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篇数。

  四、论文摘要截止日:即日起至2013年4月8日止。

  五、论文全文截止日:与会论文得以中文或英文撰写,论文字数中文以10,000至15,000字为原则,英文则以8,000至10,000字为原则。论文格式参考CMS(作者–年代)撰稿体例。论文摘要通过审查者请于2013年10月1日前缴交论文全文电子文件,论文全文不得为已出版者,文责自负,本会不额外提供稿酬。

  六、联络人:会议筹备小组张小姐,电话:02-22722181 Ext. 2701,电子信箱:CulturalGovernance@gmail.com

  七、研讨会会议网址:
  http://acpm.ntua.edu.tw/main.php(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网站)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ulturalgovernance/home(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论坛网站)

19、第二届东亚环境史国际研讨会(EAEH2013)
时间:2013年10月24至26日(周四至周六)
地点:东华大学(花莲县寿丰乡大学路2段1号)
主办单位:Association for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EAEH)
内容简介:Thursday, October 24
9:50-10:50
Conference Hall (Room D124)
【Keynote Speech 1】
Chair: Ts’ui-jung Liu
Speaker: Professor J. Donald Hughes

11:20-12:30
Conference Room 1
【1.1: Conceptual View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Chair: James Beattie
Presenters: Johan Elverskog, Mika Merviö, Chushan Chiang

Conference Room 2
【1.2: Forest Management】
Chair: Yue-Joe Hsia
Presenters: Baisakhi Bandyopadhyay, Shoko Mizuno, Taro Takemoto

Conference Room 3
【1.3: Environmental Policy History】
Chair: Susumu Kitagawa
Presenters: Yasushi Ito, Nobuko Nakano, Susumu Kitagawa

14:00-15:30
Conference Room 1
【2.1 Attitude toward Nature】
Chair: Andrea Janku
Presenters: Charles Kwong, Olivia Bina, Nanami Toishi, Thomas Jones

Conference Room 2
【2.2: Natural Hazards, Society and the State in Pre-modern China and Japan】
Chair: Satoshi Murayama
Presenters: Cho-ying Li, Patricia Sippel, Beatrice M. Bodart-Bailey, Philip Brown

Conference Room 3
【2.3 Marine Resources and Imperialism in East Asia】
Chair: Akihisa Setoguchi
Presenters: Jakobina Arch, Mayumi Fukunaga, Te-chih Chen, Kjell Ericso

15:50-17:50
Conference Room 1
【3.1 Land Use (1)】
Chair: Lihua Wang
Presenters:Motoko Hara, Bingtao Liu, Han-Hsiu Chen

Conference Room 2
【3.2 Disease and Health】
Chair: Wataru Iijima
Presenters: Hiroshi Kawaguchi, Shiyung Liu, Li Shan

Conference Room 3
【3.3 Marine Resources】
Chair: Kuo-tung Chen
Presenters: Anne McDonald, Yi-tze Lee, Yu-shang Li

Friday, October 25
9:00-10:00
Conference Hall (Room D124)
【Keynote Speech 2】
Chair: Chun-chieh Chi
Speaker: Professor Lihua Wang

10:20-12:20
Conference Room 1
【4.1 Land Use (2)】
Chair: Chang-Yi Chang
Presenters: Tatsushi Fujihara, Ruth Mostern, Yuehtsen Chung, Xuelian Tong & Li Zhang

Conference Room 2
【4.2 Nature in 20th Century East Asia: Cleaved, Cemented and Charted】
Chair: Philip Brown
Presenters: M. William Steele, Christian A. Hess, David Pietz, Gregory Smits

Conference Room 3
【4.3 Water Resource (1)】
Chair: David Bello
Presenters: David Bello, Jianxiong Ma, Wei Pan

Conference Room 4
【4.4 Disaster and Prevention】
Chair: I-Chun Fan
Presenters: Andrea Janku, Rong-hua Li, Bo Ren, Qiong Zhou

14:00-16:00
Conference Room 1
【5.1 Land Use (3)】
Chair: Ruth Mostern
Presenters:Peter Lavelle, James Beattie, Kayo Ikeda, Marlon Zhu

Conference Room 2
【5.2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Imperialism in East Asia】
Chair: Mayumi Fukunaga
Presenters: Akihisa Setoguchi, Koji Nakashima, Taik Ahn Seung, Manyong Moon

Conference Room 3
【5.3 Water Resource (2)】
Chair: Shiyung Liu
Presenters: Federico Paolini, Shinobu Iguro, Ya-wen Ku, Ching-hsiu Lin & I-Chun Fan

Conference Room 4
【5.4 Taiwan’s Post-war Loc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1)】
Chair: H. H. Michael Hsiao
Presenters: Shih‐Jung Hsu, Keng-Ming Hsu, Li-Teh Lu, Wen-ling Tu

16:20-18:20
Conference Room 1
【6.1: Pollution】
Chair: Hurng-jyuhn Wang
Presenters: Tao Chen, Shao-li Lu, Da Mao, Paul Jobin

Conference Room 2
【6.2: American Environmental Legacies in the Philippines】
Chair: Ma. F. Orillos-Juan
Presenters: Kerby C. Alvarez, Ma. Luisa De Leon-Bolinao, Arleigh Ross D. Dela Cruz, Ma. F. Orillos-Juan

Conference Room 3
【6.3: Water Resource (3)】
Chair: David Pietz
Presenters: I-Chiao Wang, Xiaohong Chao, Yan Gao, Li Zhang & Dongkai Yan

Conference Room 4
【6.4 Taiwan’s Post-war Loc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2)】
Chair: Shu-min Huang
Presenters: Chun-chieh Chi, Chang-Yi Chang & Pei‐Shan Lin, Chia Sui Hsu, Shao-hua Liu & Shu-min Huang

Saturday, October 26
9:00-10:00
Conference Hall (Room D124)
【Keynote Speech 3】
Chair: Shu-min Huang
Speaker: Professor Satoshi Murayama

10:00-11:00
【Round Table】
Themes for the Next Conference
Chair: J. Donald Hughes
Introducers: Philip Brown, Shiyung Liu, Satoshi Murayama, David Pietz, Lihua Wang

20、第六届中国文哲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0月19至20日(周六至周日)
地点:台北大学民生校区信息大楼三楼国际会议厅暨二楼研讨室(台北市中山区民生东路三段67号)
主办单位: 国立台北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一、会议名称:第六届中国文哲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指导单位:教育部、国立台北大学研究发展处

三、主办单位:国立台北大学中国文学系

四、会议日期:2013年10月19、20日(周六、周日)

五、会议地点:国立台北大学民生校区信息大楼三楼国际会议厅暨二楼研讨室

六、会议目的:
(一) 提供国内外大专校院、文教单位之专家学者,发表研究论文之机会,以学术成果回馈社会国家。
(二) 落实本校「提升各领域教学暨研究表现,成为国内该领域领先发展系所」之校务发展愿景。
(三) 实践本系「传统与现代之衔接,人文与科技之结合,本土与国际之会通,理论与实际之贯通」之发展重点。
(四) 弘扬本校「追求真理,服务人群」之大学精神,共襄校庆盛会。

七、会议主题:经世与致用

八、会议子题:
(一)中国哲学之经世与致用
(二)中国文学之经世与致用
(三)中国语文之经世与致用
(四)中国文哲相关研究

九、会议征文:
(一)作者资历:教育部核定「讲师」证书以上者。
(二)论文:
1.内容:未曾发表之学术研究为限。
2.提要:
(1).截稿:2013年5月1日。
(2).提交:赐寄电子文件至本系。
(2).审稿:2013年6月1日前,电邮函覆作者。
3.主文:
(1).撰者:论文「提要」审核通过者。
(2).编辑:微软(Microsoft)文书软件(word 2007以上版本)。
(3).截稿:2013年9月10日。
(4).提交:惠寄纸本(A4打印纸直式横印)、word檔、PDF檔等至本系。
4.字数:两万字以内为原则。
(三)书表:联机本系官网,打印「个人基本资料表」、「论文提要表」、「论文数字化授权同意书」等文件。

十、联络通讯:
(一) 承办人:林宜蓉助教。
(二) 地址:新北市三峡区大学路151号人文大楼7楼中文系办公室。
(三) 电话:02-86741111#66708。
(四) 传真:02-86716583。
e-mail:chinese@mail.ntpu.edu.tw。

21、2013东亚佛教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8日至10日(周五至周日)
地点:台湾大学(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1号)
主办单位: 国立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为推动东亚佛教思想文化之学术研究,以及提供佛学研究者和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单位的交流机会,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接续去年所办论文发表会活动,于今年筹划召开「2013东亚佛教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拟于2013年11月8日(周五)至11月10日(周日)在台湾大学举行。台大佛学研究中心诚挚邀请学界专家、学者、以及博硕士班研究生报名参与本次会议,发表最新之研究成果。有意报名者,请于2013年5月20日(周一)之前,填写「报名表」,以电子邮件寄至:chenpingkun@ntu.edu.tw ,台大佛学研究中心联络人陈平坤收。

  主办单位将就报名表中所列数据进行审议,于六月上旬以前公布正式邀请参与本会议者的名单。其中,获邀与会之台湾地区以外学者、专家、以及研究生,主办单位在会议期间提供落地招待服务(亦即食、宿皆由主办单位负责);至于其往返所需交通费用,则请自理。

  受邀与会之学者、专家、以及研究生,主办单位都会发出正式邀请函邀请;函中将叙明研讨会举行期间所规画的相关活动和接待方案,还请留意。

  凡获邀与会的学者、专家、以及研究生,请于10月1日(星期二)之前将论文全文电子文件寄达:chenpingkun@ntu.edu.tw。至于论文字数,还请控制在至少10000字、最多30000字之间;并且所提论文必须是首次发表的著作。

  有意报名参与会议论文征选的学者、专家、以及研究生,可参考下列主题,撰写论文提要或论文大纲之后,提出申请。

(一)东亚佛教哲学之当代阐释
(二)东亚佛教的思想、 历史、文化专题研究
(三)东亚佛教与其它宗教或哲学流派的思想文化交流
(四)汉传佛教思想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和发展

  有意参加本研讨会者,请至相关网址下载报名表及征稿函。

22、2013年戏曲国际研讨会
时间:2013年11月29至30日(周五至周六)
地点: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国际会议厅(台北市内湖路二段177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戏曲学院
内容简介:
  一、「2013年戏曲国际研讨会」预订于2013年11月29、30日(周五、周六)于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国际会议厅举办。

  二、本研讨会主题为【传统表演艺术教育的研析与展望】,分为七个子题:
  (一)传统表演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二)文教政策与传统表演艺术教育。  
  (三)传统表演艺术教育的师资培训。
  (四)传统表演艺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五)传统表演艺术教育与产官学的结盟。
  (六)传统表演艺术教育与数字科技。
  (七)传统表演艺术教育的推广策略。

  三、本研讨会论文除部分特邀学者外,也公开对外征求优秀论文。投稿者需通过摘要审查,再提交会议论文。

  四、征稿对象为各大专院校教师、相关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等。

  五、论文摘要投稿:
  (一)论文摘要截稿日期:2013年3月22日(五)。
  (二)摘要审查结果公布:2013年3月29日(五),审查结果公告于台湾戏曲学院「重要公告」,并以e-mail通知。
  (三)「论文摘要表」以600字为限。请以附加档案形式e-mail至siutin@tcpa.edu.tw。

  六、研讨会相关讯息请至国立台湾戏曲学院首页重要公告(http://www.tcpa.edu.tw)查阅。

  ※有意投稿论文摘要者,请径至相关网址下载论文摘要表。

23、2013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3年12月5至6日(周四至周五)
地点:中央研究院(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
内容简介:
【征求论文】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拟于2013年12月5至6日举办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学界同仁知识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将公开征求论文,我们欢迎明清时段各领域具原创性研究的论文前来投稿。与会学者交通费请自理,大会将提供与会学者(台湾新竹以北的学者除外)3天住宿及早餐,会议期间供应午餐,大会并于12月6日设有晚宴。

【投稿需知】
  我们接受有主题之一组论文 (panel) 的投稿,不接受个别论文投稿。所有投稿的论文必须是尚未出版,且具原创性的研究。投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3年4月30日止。缴送内容包括:会议主题及摘要(500字内),每篇论文题目及摘要(250字内)。每组 (panel) 参与学者以不超过五位(包括主持人、论文发表人、评论人)为原则,所发表论文最多四篇。本会将针对论文与主题进行评审,并于2013年5月31日公布评审结果。

【报名方法】
  有意参加者请径至相关网址下载报名表,填妥后的报名表请 E-mail至:mingchingstudies@gate.sinica.edu.tw 或 mingchingstudies@gmail.com(如无收到确认信, 请再来信或来电洽询联络人)

陈友冰摘编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