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梅娘辞世 上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

  昨天(7日)上午,解放军出版社发行部主任侯健飞发出微博:“2013年5月7日10时35分,梅娘在北京安详辞世。老人生前遗言:永远感谢喜欢她的读者!”

  著名作家梅娘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是在现代文学史中,她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1997年,梅娘被列入现代文学百家,她的大幅照片,摆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醒目位置。

  梅娘原名孙嘉瑞,1920年12月出生在海参崴,在吉林长春成长。其父是东北实业巨子孙志远。“九一八”事变,孙志远拒绝受聘担任“满洲国”中央银行副总裁和“通产大臣”的职位,举家迁往华北。梅娘16岁时父亲过世,第二年她赴日本留学,1942年回国。

  虽然出身巨商之家,但梅娘身世坎坷,她两岁时身为偏室的母亲被正房驱逐,从此生死不明。经受失母之痛的她自定笔名“梅娘”,取谐音“没娘”。

  梅娘很早就表现出文学天赋,少年成名,16岁就出版作品《小姐集》。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她的文学创作进入高峰,先后出版《鱼》(1943)《蟹》(1944)等中短篇小说集。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

  从1948年到1978年,她先后在北京、东北、台湾、上海间奔波,当过中学教员、电影制片厂编辑,后因被打成日本特嫌、右派,强迫接受劳动教养,开除公职16年。

  侯健飞告诉记者,其实梅娘“对死亡这件事已经看得非常透了”,她一生历经磨难,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幼年丧母,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六个子女仅存一女,“后来又做了20多年的保姆”。

  1978年平反后的梅娘到农影厂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出版社寄给“梅娘”的信,传达室都称“查无此人”,因为整个单位没人知道“梅娘”就是孙嘉瑞,更没人知道当年名震文坛的“南玲北梅”。从那时开始,梅娘开始创作散文作品。梅娘说,“青空悠悠,时序袅袅,强力压顶时我敢于按着良知行事,可以说已经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坦荡。我只执着于人类的共同愿望,那就是理解、和谐、前进。”

  侯健飞告诉记者,近年梅娘虽已高龄,但身体一直健康。4月29日突然心脏不适,住入解放军304医院,短短9天即不治离去,走得非常突然。他说,梅娘虽年事已高,但笔耕不辍,直到今年4月27日入院前,这些年每天都在坚持写作。在侯健飞眼中,梅娘为人低调,对文学充满热情,“她常说,文学就是责任和担当”。

    梅娘短篇自传:我是一只草萤

  梅娘晚年应朋友之邀,用三百多字写了一份自传,从未公开发表,字里行间可不难体会到她钟爱文学和热爱祖国的矢志不渝。全文如下:

  我是一只草萤,具有点点微光,在民族蒙难的艰涩岁月中,抱着灼亮黑暗一角的豪情,励志“燃尽微光,送走生命,燃尽微光,送走生命。”

  如今随着老之已至,经历了生命中的七灾八难,被生活淘洗的酸辣甜咸苦五味俱全的心态,仍然豪情未泯,还时不时冒出忧国忧民的傻气,甚至还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草莽之忧。陆诗人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情愫,一直潜存在我的心底,传承着愤世豪情,温暖着生命的尾日。

  古希腊人将萤火虫唤作“拉斯皮鲁”,创意为“提灯夜游的诗魂”。在西欧的十字绣精品中,有一幅为拉斯皮鲁造型的小挂件,这个生在草丛中的小昆虫,装饰着轻纱般的奶白翅膀,铺开长裙,作飞起架势。而手中提着的那盏小灯,洒出点点金光,并不耀眼,却温情无限。

  以草萤自况的我,缺乏的,恰恰是化作天使的遐想,无愧的是:我仍在燃尽微光,送走生命。

文学成就

  梅娘漫长的写作生涯跨越建国前和建国后。她的主要作品都是在25岁以前完成、在沦陷区发表出版的。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认为,梅娘的小说充满朦胧的女权主义,她对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女孩子的状况做了真实的描述。

  梅娘早年的作品多以婚姻爱情为题材,凸显企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困境。上世纪四十年代有评论说:“不仅在‘满洲’,在当今的华北,梅娘也是首屈一指的一流作家……是真正献身于文学的女性。”

  对梅娘的作品,已经去世的北大教授、知名学者张中行评价甚高,“实感之一是,也是值得惊诧的,作者其时是个大姑娘,而竟有如此深厚而鲜明的悲天悯人之怀。”

  邢小群在《人间事哪有那么简单》中评价梅娘晚年作品:“那文字别具魅力,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二十多年的苦难,曾剥夺了她的写作权利,但也使她的话语少有浸染仍保持着原有的生气和明敏。”刘爱华的《梅娘小说的文化主题》中分析了梅娘小说之所以“深刻”,是因为“梅娘的悲天悯人之怀造就了她宽厚的文化视野。洋溢在她的小说中的那种对女性命运以及未来的深刻思考,可以理解为对人类命运以及未来的终极关怀。”(实习生 陈梦溪)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