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第31期(2010年春季号)
主 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编辑部
周 期:半年刊
出版时间:2010年春季号
學人寄語
20世紀關於“傳統與現代”的爭論,雖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争論焦點,有不同的理論側重,有不同的現實指向,但是無論如何,20世紀中國的“傳統與現代”的討論,從來都不是要不要“現代”的討論,不是要不要“現代化”的討論,也不是要不要改革的討論,更不是要不要接納西方文化的問題。從新文化運動的“東西古今”之争到80年代的“傳統現代”之争,大力吸收西方文化,推進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實際上是參與争論的各方所共同肯認的。因此,争論的核心,始終是要不要“傳統”,如何對待“傳統”的問題。由於争論的焦點是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所以20世紀中國的“傳統與現代”論争,始終以兩種對立的觀點為主導線索,這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否定的急進觀點,和主張肯定和繼承傳統文化優秀部分的温和觀點。這兩種觀點的對峙,也就是我所謂的“反傳統主義與反-反傳統主義”的對立。由於20世紀各個時期對中國文化的檢討往往是當時强烈的現代化受挫感的表現,折射出當時的社會思潮和社會心理,即渴求現代化的焦慮,所以,在發生學上,反傳統主義總是主動的、主導的,而反-反傳統主義則是對反傳統主義的回應和抗争。反傳統主義希望義無反顧地甩掉歷史文化的包袱,大力推進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反-反傳統主義則主張在社會改革和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保持文化認同,承繼文化傳統,發揚民族精神。而在整體上看,這兩方面都是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張揚其生命的不同側面。
陳來
2010年4月
编 後
本期刊發湯一介先生兩篇文字,都是警世警策之語,關心吾中華文化之命運者不可不讀。張立文先生的兩篇,陽明“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為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教新解之外,還有他為韓國版文集所寫的序言。另一探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绝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横渠四句教的文章,可與之互讀。“六經”中為何獨《樂經》不傳,項陽提出“六代樂舞”即為《樂經》的新說。周昌龍從知識與道德的雙重紐結入手論梁任公,熟題中生有新意。夏曉虹考證上海女學堂創辦始末,資料務求窮盡。景海峰、虞萬里論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現代三大家,不無可觀。張旭東探討民國學術流變的“新”與“舊”,清新可讀。瓜飯樓主馮其庸先生自述學術次第,平易懇切,圖畫自然。《切問而近恩》為新欄目,所刊四篇文字,湯一介先生之外,陳嘉映論同通,鄧曉芒、許蘇民商啟蒙,思可以啟人。而周汝昌和顧隨兩先生詩詞唱和之披載,又有范曾先生題序於前,應為本期之盛。今年的春天,真個是步履蹣跚,來得好遲也。
2010年4月22曰编後記
文章分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