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通史》
作 者:赵敏俐 吴思敬 主编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6月第1版
册 数:全十一册
定 价:¥1128.00 元
目 录
先秦卷
李炳海著
绪 论……………………………………………………………………………………1
一、诗体的演变……………………………………………………………………1
二、诗歌与音乐的因缘……………………………………………………………4
三、多种文化属性并存……………………………………………………………8
四、艺术原型的多元生成…………………………………………………………14
五、创作、传播主体和诗潮起落…………………………………………………20
第一章 先周时期的诗歌………………………………………………………………25
第一节 诗歌的起源………………………………………………………………25
第二节 从原始歌谣到夏、商诗歌………………………………………………30
第三节 《周易》卦爻辞的诗性因素……………………………………………35
第二章 《诗经》的结集、分类………………………………………………………51
第一节 《诗经》名称的由来……………………………………………………51
第二节 《诗经》的作者、采录和编辑…………………………………………55
第三节 《诗经》的分类…………………………………………………………60
第三章 《诗经》的文本结构…………………………………………………………67
第一节 《诗经》的句型及组合方式……………………………………………67
第二节 《国风》的篇章结构……………………………………………………73
第三节 《雅》诗的篇章结构……………………………………………………86
第四节 《颂》诗的篇章结构……………………………………………………99
第四章 《诗经》的演唱方式…………………………………………………………111
第一节 《国风》的演唱方式……………………………………………………111
第二节 《国风》及《小雅》同名歌诗的演唱…………………………………125
第三节 《雅》诗的演唱方式……………………………………………………135
第四节 《颂》诗的演唱方式……………………………………………………146
第五章 商、周祖先颂歌………………………………………………………………158
第一节 商族祖先颂歌……………………………………………………………158
第二节 周族祖先颂歌……………………………………………………………165
第六章 西周前期诗歌…………………………………………………………………178
第一节 大武歌诗…………………………………………………………………178
第二节 成王告庙诗………………………………………………………………190
第三节 表现成王功德的诗歌……………………………………………………197
第四节 《国风·豳风》中的西周早期诗歌……………………………………201
第七章 西周后期诗歌…………………………………………………………………206
第一节 厉王时期的变雅…………………………………………………………206
第二节 宣王中兴阶段的诗歌……………………………………………………212
第三节 幽王时期的怨刺诗………………………………………………………227
第八章 写作时段待考的西周诗歌……………………………………………………233
第一节 认定西周诗的依据………………………………………………………233
第二节 题材类型及艺术表现……………………………………………………235
第三节 西周时期诗歌的传播与接受……………………………………………256
第九章 春秋前期的诗歌………………………………………………………………265
第一节 西周后期变《雅》的余绪………………………………………………265
第二节 东周王畿的诗歌…………………………………………………………275
第三节 绵延涌现的卫国诗歌……………………………………………………277
第四节 和齐襄公、文姜相关的齐国诗歌………………………………………291
第五节 反映狩猎兵戎为主的郑诗………………………………………………298
第六节 《召南》的王姬出嫁诗…………………………………………………302
第十章 春秋中期诗歌…………………………………………………………………304
第一节 易地再创的卫国诗歌……………………………………………………304
第二节 晋国、秦国诗歌的常体和新变…………………………………………308
第三节 变《颂》为《雅》的鲁诗………………………………………………314
第四节 宋国和陈国的歌谣………………………………………………………320
第五节 引诗的频繁和赋诗的初兴………………………………………………322
第十一章 具体写作时段待考的春秋前期、中期诗歌………………………………329
第一节 贵族君子的德音和闲暇…………………………………………………329
第二节 婚恋离合的恩怨情仇……………………………………………………333
第三节 远思近怀和伤逝悼亡……………………………………………………342
第四节 狩猎曲和船夫谣…………………………………………………………347
第十二章 春秋后期诗歌………………………………………………………………350
第一节 郑诗的编定及春秋后期作品……………………………………………350
第二节 春秋后期的杂歌谣辞……………………………………………………361
第三节 引诗、赋诗、唱诗和说诗的盛衰………………………………………366
第十三章 战国中期生成的新诗体——楚辞…………………………………………383
第一节 楚辞的诗体渊源…………………………………………………………383
第二节 楚辞的章法结构…………………………………………………………390
第三节 楚辞的句型类别…………………………………………………………401
第十四章 屈原的《离骚》……………………………………………………………412
第一节 篇题及抒情主人公的名字………………………………………………413
第二节 抒情主人公的神游………………………………………………………423
第三节 抒情主人公的求女………………………………………………………437
第四节 佩饰意象的文化内涵……………………………………………………447
第五节 时间意象的生命体验……………………………………………………462
第十五章 《离骚》的姊妹篇《九章》………………………………………………476
第一节 人生忧患期的心路历程…………………………………………………478
第二节 从咏物言志到写景抒情…………………………………………………493
第三节 历史、现实和想象的交融………………………………………………500
第四节 同类意象的演变和重构…………………………………………………509
第十六章 楚地的神弦曲——《九歌》………………………………………………524
第一节 《九歌》对多种文化因素的整合………………………………………526
第二节 神灵的政治属性和世俗情怀……………………………………………538
第三节 神灵形象的自然属性……………………………………………………547
第四节 《九歌》的表演方式……………………………………………………555
第十七章 千古奇文《天问》和《招魂》……………………………………………564
第一节 《天问》的结构和以古鉴今……………………………………………564
第二节 《天问》的提问体及格调………………………………………………572
第三节 《天问》的叙事顺序及编次……………………………………………583
第四节 《招魂》的叙事技巧和审美风尚………………………………………592
第五节 《大招》与《招魂》的异同……………………………………………605
第十八章 宋玉、荀子的诗歌及战国诗教……………………………………………613
第一节 宋玉的《九辩》…………………………………………………………613
第二节 荀子的《成相》…………………………………………………………628
第三节 荀子的《佹诗》和《赋篇》……………………………………………639
第四节 战国诗教…………………………………………………………………646
结 语……………………………………………………………………………………670
后 记……………………………………………………………………………………673
汉代卷
赵敏俐著
绪 论 汉代诗歌的文体流变及其把握方式…………………………………………1
一、歌诗、诵诗的区分与诗赋辨体………………………………………………1
二、作者群体的分流和诗歌功能的改变…………………………………………8
三、以汉人的文体观为参考的写作方式…………………………………………21
第一章 乐府歌诗在汉代的发展与生产特征…………………………………………29
第一节 从宫廷到民间的歌舞娱乐盛况…………………………………………29
第二节 乐官制度的建设与“乐府”兴废………………………………………47
第三节 汉代歌诗艺术生产的基本特征…………………………………………68
第二章 帝王贵族歌诗、文人歌诗与民间歌诗………………………………………79
第一节 汉代的帝王贵族歌诗……………………………………………………79
第二节 汉代的文人歌诗…………………………………………………………97
第三节 汉代的民间歌诗…………………………………………………………113
第三章 汉代宗庙宫廷雅乐歌诗………………………………………………………126
第一节 汉代雅乐歌诗种类及发展演变……………………………………………126
第二节 汉初礼乐制度与《安世房中歌》…………………………………………132
第三节 汉武盛世的《郊祀歌》十九章……………………………………………145
第四章 民族交流与《汉鼓吹铙歌》十八曲…………………………………………163
第一节 民族文化交流与《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产生………………………163
第二节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的性质与内容…………………………………167
第三节 十八曲的艺术成就及其诗歌史意义……………………………………181
第五章 汉代歌诗的主体——相和歌辞………………………………………………188
第一节 相和歌的名称、来源与分类……………………………………………188
第二节 相和诸调歌诗的内容特征………………………………………………204
第三节 相和诸调歌诗的艺术成就………………………………………………221
第六章 舞曲歌辞、琴曲歌辞与杂曲歌辞……………………………………………238
第一节 开中国戏曲先河的舞曲歌辞……………………………………………238
第二节 借古事以抒怀的琴曲歌辞………………………………………………245
第三节 兼收众类、内容丰富的杂曲歌辞………………………………………271
第七章 文人的出现与汉代文人诗……………………………………………………279
第一节 文人在汉代作为一个群体的出现………………………………………279
第二节 文人的出现在诗歌史上的意义…………………………………………285
第八章 四言诗在汉代的发展流变……………………………………………………292
第一节 汉代四言诗传世情况考察………………………………………………292
第二节 汉代文人四言诗的创作与发展…………………………………………298
第三节 《焦氏易林》与其它汉代四言…………………………………………307
第九章 汉代文人心态与骚体抒情诗主题……………………………………………316
第一节 悲士不遇与生不逢时……………………………………………………317
第二节 全身远祸与超越世俗……………………………………………………324
第三节 行旅感怀与思念伤悼……………………………………………………334
第十章 骚体抒情诗艺术特征与历史地位……………………………………………346
第一节 骚体抒情诗的抒情模式…………………………………………………346
第二节 骚体抒情诗的文体风格特征……………………………………………369
第三节 骚体抒情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381
第十一章 文人五言诗的产生与发展…………………………………………………393
第一节 文人五言诗起源与发展的争论…………………………………………394
第二节 文人五言诗与汉代歌诗的关系…………………………………………409
第三节 从班固《咏史诗》看五言诗的成熟……………………………………415
第十二章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艺术成就………………………………………………426
第一节 汉代文人五言诗与汉代社会思潮………………………………………426
第二节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抒情主题……………………………………………433
第三节 文人五言诗艺术典范的确立……………………………………………448
第十三章 七言诗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的发展…………………………………………462
第一节 关于七言诗起源问题的讨论……………………………………………462
第二节 现存两汉七言诗传世情况分析…………………………………………471
第三节 七言诗的语言结构与诗体特征…………………………………………486
第十四章 汉代诗歌的时代风貌………………………………………………………502
第一节 汉代诗人的时代意识与诗歌表现………………………………………502
第二节 汉诗中的物象描写与抒情手法…………………………………………522
第三节 汉代诗歌的时代风格与审美特征………………………………………537
第十五章 汉代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552
第一节 全面展示了时代社会风貌………………………………………………552
第二节 创造了新的诗歌语言形式………………………………………………558
第三节 开辟了中国诗歌新的道路………………………………………………567
后 记……………………………………………………………………………………577
魏晋南北朝卷
钱志熙著
绪 言……………………………………………………………………………………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及其传统建构………………………………………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人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1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23
第四节 乐府体与徒诗体…………………………………………………………38
第一章 建安与魏代前期诗歌…………………………………………………………49
第一节 建安诗风发生的现实与文化背景………………………………………49
第二节 建安诗歌与音乐的关系…………………………………………………57
第三节 建安诗歌的发生与演变进程……………………………………………65
第四节 曹操乐府诗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81
第五节 孔融、王粲、仲长统、蔡琰的诗歌创作………………………………91
第六节 阮瑀、陈琳、徐幹的相对尚质的诗风…………………………………101
第七节 刘桢、应玚、繁钦的诗歌创作…………………………………………108
第八节 曹丕缘情适性的诗歌创作………………………………………………114
第九节 曹植对文人诗艺术系统的巨大发展(上)……………………………122
第十节 曹植对文人诗艺术系统的巨大发展(下)……………………………129
第二章 “正始”与魏代后期的诗歌…………………………………………………138
第一节 魏代诗坛的一般风气……………………………………………………139
第二节 奇峰突起的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现象…………………………………148
第三节 阮籍《咏怀》诗…………………………………………………………155
第四节 阮、嵇诗歌对建安诗风的发展…………………………………………167
第三章 西晋诗风的兴盛与变化………………………………………………………179
第一节 西晋诗风概论……………………………………………………………179
第二节 西晋前期的诗风…………………………………………………………191
第三节 开启典型西晋诗风的傅玄、张华………………………………………199
第四节 西晋中期诗风的代表诗人潘岳、陆机…………………………………212
第五节 太康、元康时期的其它诗家与名作……………………………………224
第六节 直接继承汉魏风骨的左思………………………………………………232
第七节 张协、刘琨的感时诗风…………………………………………………240
第八节 郭璞《游仙诗》…………………………………………………………248
第四章 东晋诗歌史的曲折历程………………………………………………………254
第一节 作为中古诗歌史一个发展阶段的东晋诗歌史…………………………254
第二节 玄言诗的渊源与流变……………………………………………………263
第三节 玄言诗之外的东晋诗歌…………………………………………………277
第五节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上)………………………………………………291
第六节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下)………………………………………………304
第五章 刘宋时期的诗歌………………………………………………………………315
第一节 刘宋诗史概论……………………………………………………………315
第二节 刘宋前期诸家的诗风……………………………………………………328
第三节 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341
第四节 元嘉时期的其它诗人……………………………………………………353
第五节 鲍照的诗风(上)………………………………………………………365
第六节 鲍照的诗风(下)………………………………………………………375
第七节 刘宋后期诗家的流行诗风………………………………………………387
第六章 南齐诗风与永明体……………………………………………………………402
第一节 齐梁之际的社会文化与诗人群体………………………………………403
第二节 齐代诗风的古今之变及永明声律体问题………………………………408
第三节 永明体流行前的诸家诗风………………………………………………421
第四节 沈约、范云、任昉三家的诗风…………………………………………425
第五节 谢脁的人生及诗歌艺术…………………………………………………434
第六节 其它永明体诗人的创作…………………………………………………442
第七章 梁代诗风………………………………………………………………………449
第一节 梁代诗风及其社会背景…………………………………………………449
第二节 梁代前期先辈诗人………………………………………………………461
第三节 萧衍与萧统、刘孝绰等梁代前期后进诗人……………………………470
第四节 梁代中后期诸家的绮艳诗风……………………………………………481
第八章 陈代诗风………………………………………………………………………490
第一节 陈代诗风总论……………………………………………………………490
第二节 由梁入陈诸家:徐陵、张正见、周弘正、沈炯………………………493
第三节 阴铿超越时流的艺术造诣………………………………………………501
第四节 陈朝后期的诗家…………………………………………………………504
第九章 东晋南北朝乐府歌辞…………………………………………………………512
第一节 吴声西曲系统的乐府歌辞………………………………………………512
第二节 北朝乐府歌辞系统………………………………………………………525
第十章 北朝及隋代诗风………………………………………………………………533
第一节 北朝诗歌史概论…………………………………………………………533
第二节 北魏诗人的创作…………………………………………………………543
第三节 东魏北齐时期的诗歌创作………………………………………………551
第四节 西魏北周诗风……………………………………………………………562
第五节 融合南北、上溯魏晋的庾信(上)……………………………………570
第六节 融合南北、上溯魏晋的庾信(下)……………………………………578
第七节 北朝诗风的成熟:卢思道、薛道衡的诗歌创作………………………587
第八节 隋代诗风:南北三派的汇聚……………………………………………595
第九节 隋代诗人的创作…………………………………………………………601
后 记……………………………………………………………………………………618
唐五代卷
吴相洲著
绪 论……………………………………………………………………………………1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1
二、唐诗的历史地位………………………………………………………………9
三、唐诗的现代价值………………………………………………………………11
四、唐诗史描述设想………………………………………………………………14
第一章 走向盛唐之音…………………………………………………………………18
第一节 近体诗律走向定型………………………………………………………19
第二节 诗歌内涵不断扩大………………………………………………………34
第三节 声律和风骨的统一………………………………………………………40
第二章 初唐宫廷诗人…………………………………………………………………44
第一节 太宗朝宫廷诗人…………………………………………………………44
第二节 高宗朝宫廷诗人…………………………………………………………55
第三节 武则天中宗朝宫廷诗人…………………………………………………62
第三章 初唐廷外诗人…………………………………………………………………75
第一节 追步阮陶的王绩…………………………………………………………75
第二节 才高命薄的四杰…………………………………………………………79
第三节 盛唐诗先驱陈子昂………………………………………………………92
第四节 刘希夷张若虚等诗人……………………………………………………96
第四章 盛唐之音概述…………………………………………………………………105
第一节 盛唐之音的内涵…………………………………………………………105
第二节 盛唐之音的成因…………………………………………………………108
第三节 盛唐之音的实现…………………………………………………………118
第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129
第一节 二张开风气之先…………………………………………………………129
第二节 清逸诗人孟浩然…………………………………………………………132
第三节 三分文苑的王维…………………………………………………………139
第四节 其他山水田园诗人………………………………………………………155
第六章 盛唐边塞诗人…………………………………………………………………168
第一节 歌咏边塞的乐府…………………………………………………………168
第二节 欲效孙吴的高适…………………………………………………………173
第二节 生性好奇的岑参…………………………………………………………179
第三节 盛唐其他边塞诗人………………………………………………………188
第七章 诗仙李白………………………………………………………………………203
第一节 盛唐诗人的典型…………………………………………………………203
第二节 乐府歌诗的大家…………………………………………………………210
第三节 仁爱自由的呼唤…………………………………………………………221
第四节 盛唐之音的代表…………………………………………………………231
第八章 诗圣杜甫………………………………………………………………………238
第一节 诗圣的精神魅力…………………………………………………………238
第二节 诗史的多彩长卷…………………………………………………………246
第三节 老成的创作境界…………………………………………………………252
第四节 沉郁顿挫的风格…………………………………………………………256
第五节 集大成的历史地位………………………………………………………263
第九章 中唐诗风新变…………………………………………………………………272
第一节 骨力遒劲的新变…………………………………………………………273
第二节 兴象玲珑的新变…………………………………………………………281
第三节 神采飘逸的新变…………………………………………………………295
第四节 平易自然的新变…………………………………………………………298
第十章 中唐前期诗人…………………………………………………………………303
第一节 山水诗人…………………………………………………………………303
第二节 良吏诗人…………………………………………………………………314
第三节 幕府诗人…………………………………………………………………331
第四节 台省诗人…………………………………………………………………342
第十一章 韩孟诗派……………………………………………………………………359
第一节 韩孟诗派之概说…………………………………………………………359
第二节 失路悲歌者孟郊…………………………………………………………369
第三节 力大思雄的韩愈…………………………………………………………377
第四节 鬼仙之诗人李贺…………………………………………………………385
第五节 韩派其他几位诗人………………………………………………………395
第十二章 元白诗派……………………………………………………………………403
第一节 元白诗派之概说…………………………………………………………403
第二节 同变时流的张王…………………………………………………………420
第三节 激切才高的元稹…………………………………………………………433
第四节 多彩的才子白居易………………………………………………………441
第十三章 刘禹锡柳宗元………………………………………………………………456
第一节 诗之豪者刘禹锡…………………………………………………………456
第二节 迁谪诗人柳宗元…………………………………………………………466
第三节 中唐后期其他诗人………………………………………………………470
第十四章 晚唐诗风再变………………………………………………………………476
第一节 才子词人的出现…………………………………………………………477
第二节 苦吟诗人的出现…………………………………………………………485
第三节 感伤色彩的形成…………………………………………………………498
第十五章 晚唐前期诗人………………………………………………………………504
第一节 杜牧等诗人的才气………………………………………………………504
第二节 温庭筠等诗人的才情……………………………………………………525
第三节 许浑等诗人的才艺………………………………………………………534
第四节 自辟宇宙的李商隐………………………………………………………542
第十六章 唐末五代诗人………………………………………………………………559
第一节 京城诗人…………………………………………………………………559
第二节 使府诗人…………………………………………………………………579
第三节 江湖诗人…………………………………………………………………596
第四节 五代诗人…………………………………………………………………611
第十七章 唐五代词……………………………………………………………………624
第一节 词的兴起…………………………………………………………………624
第二节 唐代词人…………………………………………………………………627
第三节 西蜀词人…………………………………………………………………642
第四节 南唐词人…………………………………………………………………654
第五节 五代其他词人……………………………………………………………664
第六节 敦煌曲子词………………………………………………………………668
后 记……………………………………………………………………………………676
宋代卷
韩经太主编
绪 论……………………………………………………………………………………1
一、两宋高度繁荣的社会文明……………………………………………………1
二、宋代诗人独特的文化气质……………………………………………………5
三、宋人的诗学思想与审美理想…………………………………………………9
四、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18
五、唐宋诗之别与唐宋诗之合……………………………………………………23
第一章 宋初诗坛的历史因革…………………………………………………………25
第一节 宋初唱和风气与白体诗…………………………………………………25
第二节 宋初隐逸诗人与晚唐体诗………………………………………………33
第三节 西昆体派与《西昆酬唱集》……………………………………………43
第二章 欧阳修及其同时代的诗人……………………………………………………52
第一节 梅尧臣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52
第二节 欧阳修(上):宋诗典范的寻求与选择………………………………61
第三节 欧阳修(下):平易流畅的艺术风格…………………………………73
第四节 苏舜钦诗境的诗歌史意义………………………………………………84
第五节 王安石诗风的演变及其诗律诗艺讲求…………………………………96
第三章 台阁雅词与柳永词……………………………………………………………112
第一节 台阁词人与闲雅小令……………………………………………………112
第二节 词境的开拓与复归………………………………………………………128
第三节 柳永生平及浪子情怀……………………………………………………141
第四节 柳永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149
第五节 柳永词的地位及影响……………………………………………………166
第四章 北宋理学诗派…………………………………………………………………174
第一节 “理学诗”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74
第二节 邵雍的“邵康节体”……………………………………………………183
第三节 周敦颐、程颢、张载的性理诗…………………………………………195
第四节 理学诗派的影响…………………………………………………………205
第五章 苏轼的诗学思想与创作成就…………………………………………………216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216
第二节 苏轼诗歌创作理论与审美追求…………………………………………225
第三节 求物之妙、辞达无隐的诗歌艺术………………………………………236
第四节 苏轼的文人词创作………………………………………………………261
第五节 东坡词的艺术成就………………………………………………………271
第六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282
第一节 黄庭坚的生平与思想……………………………………………………282
第二节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285
第三节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294
第四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法………………………………………………………314
第五节 品杂雅俗而词格倔强的黄庭坚词………………………………………320
第六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其主要诗人…………………………………………331
第七章 苏门诗人与词人………………………………………………………………354
第一节 苏门诗人的共同艺术追求………………………………………………355
第二节 苏辙的诗歌主张与创作特色……………………………………………358
第三节 张耒和晁补之的创作面貌………………………………………………370
第四节 复雅归宗、情韵兼胜的秦观词…………………………………………386
第五节 语意清新的贺铸词………………………………………………………395
第八章 词宗清真与“易安体”………………………………………………………402
第一节 周邦彦生平及清真词概述………………………………………………403
第二节 清真词的艺术特色………………………………………………………410
第三节 李清照生平与易安体……………………………………………………423
第四节 李清照的《词论》………………………………………………………433
第九章 南渡诗词的发展态势…………………………………………………………440
第一节 南渡诗歌的主题…………………………………………………………440
第二节 吕本中“活法”论诗与诗歌创作………………………………………447
第三节 南渡诗人之冠:陈与义…………………………………………………456
第四节 绍兴诗风的典型特征……………………………………………………464
第五节 南渡词坛的整体面貌……………………………………………………473
第十章 中兴诗坛………………………………………………………………………488
第一节 爱国诗歌传统中的陆游…………………………………………………488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多样性风貌…………………………………………………499
第三节 杨万里、范成大的爱国诗篇……………………………………………513
第四节 道学一脉与“诚斋体”…………………………………………………523
第五节 范成大:农家诗与田园诗的整合………………………………………536
第十一章 辛弃疾与中兴词人群体……………………………………………………547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英雄·能臣·词人………………………………………547
第二节 稼轩词的英雄主题………………………………………………………556
第三节 稼轩词的艺术特色………………………………………………………569
第四节 稼轩词史的地位及影响…………………………………………………586
第五节 中兴词人群体……………………………………………………………595
第十二章 四灵诗派与江湖诗人群体…………………………………………………610
第一节 四灵诗派的诗歌主张与创作实际………………………………………610
第二节 江湖诗派的众多诗人……………………………………………………622
第三节 江湖诗派及其诗歌理论…………………………………………………632
第四节 江湖诗派的艺术特色……………………………………………………656
第十三章 诗家别派……………………………………………………………………671
第一节 理学家诗的性理与性情…………………………………………………671
第二节 僧诗和道诗………………………………………………………………684
第三节 《沧浪诗话》与严羽诗艺………………………………………………697
第十四章 姜夔与吴文英词……………………………………………………………711
第一节 姜夔生平及白石词概述…………………………………………………711
第二节 “清空”词境与白石词艺术特色………………………………………720
第三节 梦窗词的题材与风格……………………………………………………734
第四节 梦窗词独特的词史地位…………………………………………………750
第十五章 遗民诗人群体………………………………………………………………764
第一节 遗民诗人群体概述………………………………………………………764
第二节 遗民诗人群体的诗歌内容………………………………………………769
第三节 遗民诗人群体的诗歌艺术………………………………………………778
第十六章 遗民词人群体………………………………………………………………787
第一节 宋末词人结社概述………………………………………………………787
第二节 周密与《绝妙好词》……………………………………………………798
第三节 王沂孙的咏物词…………………………………………………………807
第四节 张炎其词与词论…………………………………………………………818
第五节 刘辰翁与蒋捷的创作……………………………………………………830
后 记……………………………………………………………………………………844
辽金元卷
张晶主编
绪 论……………………………………………………………………………………1
第一章 辽代诗歌的历史地位…………………………………………………………15
第一节 辽诗的文化渊源…………………………………………………………15
第二节 辽诗的北歌底蕴…………………………………………………………18
第三节 辽诗在中国诗史上的独特地位…………………………………………20
第二章 契丹诗人的诗歌创作…………………………………………………………29
第一节 耶律倍诗歌的文化特征…………………………………………………29
第二节 圣宗、兴宗、道宗的诗歌观念与风格…………………………………32
第三节 震撼人心的契丹女诗人杰构……………………………………………39
第四节 契丹长诗《醉义歌》……………………………………………………48
第三章 辽诗中的汉人创作与民歌谣谚………………………………………………54
第一节 辽诗中的汉人创作………………………………………………………54
第二节 辽诗中的民歌谣谚………………………………………………………61
第四章 借才异代的金初诗坛…………………………………………………………66
第一节 入金辽人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史意义……………………………………67
第二节 抗节不仕的入金宋人及其诗歌取向……………………………………73
第三节 仕金宋人的诗歌新变……………………………………………………83
第四节 本土诗人:金初诗坛的第三支力量……………………………………92
第五章 “国朝”诗人崛起的金代中期诗坛…………………………………………101
第一节 “国朝文派”的产生及其内涵…………………………………………102
第二节 大定、明昌时期的诗歌生态……………………………………………106
第三节 蔡珪、刘迎、王寂等“国朝”诗人……………………………………114
第四节 章宗诗坛的宿将:党怀英、王庭筠、周昂……………………………135
第六章 群峰并立的南渡诗坛…………………………………………………………158
第一节 南渡诗坛的流派现象……………………………………………………160
第二节 赵秉文、王若虚等人的平实一派………………………………………166
第三节 李纯甫、雷渊等人的奇创一派…………………………………………190
第七章 幽并豪杰:元好问的独特意义………………………………………………204
第一节 元好问的诗歌创作历程…………………………………………………204
第二节 元好问诗歌的豪杰本色…………………………………………………211
第三节 元好问诗歌的民族文化融合蕴含………………………………………222
第四节 末代巅峰的意义…………………………………………………………225
第八章 全真教作者与遗民诗人………………………………………………………231
第一节 全真教作者的诗学观……………………………………………………231
第二节 河汾诸老…………………………………………………………………238
第三节 杨宏道、李俊民…………………………………………………………246
第九章 金词的历史地位与独特成就…………………………………………………254
第一节 金词的总体评价及嬗变轨迹……………………………………………254
第二节 吴蔡体:金词的发轫……………………………………………………263
第三节 女真词的独特神韵………………………………………………………275
第四节 遗山乐府:金词的主峰…………………………………………………294
第十章 元代前期之诗坛众象…………………………………………………………317
第一节 众派汇流的前期诗坛……………………………………………………320
第二节 耶律楚材及元初北方诗群………………………………………………322
第三节 方回及元初南方诗群……………………………………………………343
第十一章 “延祐之盛”与元诗主潮…………………………………………………359
第一节 “元诗四大家”代表的元诗审美特征…………………………………360
第二节 “始倡雅音”的赵孟頫、袁桷…………………………………………370
第三节 “元诗四大家”虞、杨、范、揭………………………………………383
第四节 黄溍、柳贯等延祐诗人…………………………………………………403
第十二章 萨都剌及元后期少数民族诗人……………………………………………412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萨都剌…………………………………………………414
第二节 出色的少数民族诗人马祖常……………………………………………434
第三节 其他“西北子弟”诗人…………………………………………………443
第十三章 “铁崖体”体现的元季诗风与画家诗人创作……………………………466
第一节 杨维桢开创的“铁崖体”诗风…………………………………………467
第二节 元季画家诗人的诗歌创作………………………………………………481
第十四章 元词的文学史地位与走向…………………………………………………494
第一节 元词的流变与总体风貌…………………………………………………494
第二节 天籁词:隐逸者的歌唱…………………………………………………508
第三节 元代承平时期的中庵词…………………………………………………524
第四节 蜕岩词:进入词体的老境………………………………………………538
第十五章 元代散曲的体式特征与发展历程…………………………………………554
第一节 散曲的体式及其形成……………………………………………………555
第二节 元散曲的美学特征………………………………………………………573
第三节 元散曲的发展历程………………………………………………………587
第十六章 元前期散曲的创作概貌及重要作家………………………………………596
第一节 元代前期散曲的创作概貌………………………………………………596
第二节 元代前期的重要散曲家…………………………………………………605
第三节 元代前期散曲的巨擘:关汉卿与马致远………………………………630
第十七章 元后期散曲的繁盛与成就的多元呈现……………………………………647
第一节 进入后期的曲坛景观……………………………………………………647
第二节 元代后期的重要散曲家…………………………………………………653
第三节 后期散曲的大家风范:乔吉、张可久…………………………………673
后 记……………………………………………………………………………………686
明代卷
左东岭主编
绪 论 明代诗歌的总体格局与审美风格的演变……………………………………1
一、明代诗歌的三大特征…………………………………………………………1
二、元末明初诗坛与明诗发展之关系……………………………………………4
三、复古诗歌流派的审美属性……………………………………………………8
四、性灵诗歌流派的审美品格……………………………………………………10
五、本书的框架设计与撰写体例…………………………………………………15
第一章 高启与吴中诗派………………………………………………………………18
第一节 玉山雅会的诗学意义……………………………………………………18
第二节 高启的诗学理念与创作风格……………………………………………38
第二章 刘基与浙东诗派………………………………………………………………110
第一节 宋濂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110
第二节 刘基诗风之变异与诗坛风气转移………………………………………126
第三节 方孝孺的诗歌创作与浙东诗派的衰落…………………………………170
第三章 闽中诗派与岭南诗派…………………………………………………………195
第一节 闽中诗派与主流诗坛的关系……………………………………………195
第二节 闽中诗派代表作家的诗歌成就…………………………………………215
第三节 岭南诗派…………………………………………………………………256
第四章 江右诗派与台阁体……………………………………………………………286
第一节 明初翰林院的设置与江西诗学传统的变迁……………………………287
第二节 “三杨”台阁体之创作…………………………………………………330
第三节 明前期其他重要诗人……………………………………………………354
第五章 茶陵派与杨慎…………………………………………………………………377
第一节 茶陵派概说………………………………………………………………377
第二节 李东阳……………………………………………………………………389
第三节 独树一帜的杨慎…………………………………………………………401
第四节 正德、嘉靖间重情韵的诗人……………………………………………416
第六章 前七子复古派…………………………………………………………………425
第一节 李梦阳……………………………………………………………………425
第二节 何景明……………………………………………………………………442
第三节 徐祯卿与边贡……………………………………………………………454
第四节 追求复古的其他诗人……………………………………………………469
第七章 明中期的吴中诗派……………………………………………………………477
第一节 明中期吴中诗派概述……………………………………………………477
第二节 沈周与文徵明……………………………………………………………489
第三节 唐 寅……………………………………………………………………504
第四节 祝允明……………………………………………………………………519
第八章 明中期的性灵诗派……………………………………………………………535
第一节 王阳明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535
第二节 性灵文论的提出与性理诗的创作………………………………………561
第三节 徐渭的诗歌理论与创作…………………………………………………578
第九章 后七子的复古主张与诗艺追求………………………………………………597
第一节 李攀龙……………………………………………………………………597
第二节 谢榛与明中期的山人诗…………………………………………………609
第三节 王世贞……………………………………………………………………628
第四节 嘉、隆时期其他复古诗人………………………………………………643
第十章 明代后期性灵派的诗歌………………………………………………………657
第一节 明后期性灵派诗歌的前驱………………………………………………657
第二节 公安派的诗歌……………………………………………………………681
第三节 竟陵派的诗歌……………………………………………………………710
第四节 晚明的其他诗人…………………………………………………………733
第十一章 明末各文人会社的诗歌创作………………………………………………759
第一节 东林党与复社的诗歌……………………………………………………759
第二节 陈子龙及云间派…………………………………………………………778
第十二章 明代的词……………………………………………………………………798
第一节 明词研究的几个问题……………………………………………………799
第二节 明词创作概观……………………………………………………………808
第三节 刘基、高启与陈子龙的词作……………………………………………824
第十三章 明代的散曲…………………………………………………………………837
第一节 明代前中期的散曲创作…………………………………………………837
第二节 明代中期散曲创作………………………………………………………849
第三节 晚明散曲创作……………………………………………………………888
第十四章 明代民歌……………………………………………………………………908
第一节 明代民歌概说……………………………………………………………908
第二节 冯梦龙的《挂枝儿》与《山歌》………………………………………920
后 记……………………………………………………………………………………940
清代卷
王小舒著
绪 论……………………………………………………………………………………1
一、清诗的历史文化价值…………………………………………………………1
二、诗歌史上的定位………………………………………………………………5
三、对两个传统的选择……………………………………………………………14
四、创作重心的转移………………………………………………………………18
五、集成与革新……………………………………………………………………26
第一章 遗民作家对明代诗风的因革…………………………………………………34
第一节 清诗的发轫………………………………………………………………34
第二节 申涵光、傅山及北方诗群………………………………………………40
第三节 黄宗羲、钱澄之及越皖诗群……………………………………………86
第四节 顾炎武、吴嘉纪及吴地诗群……………………………………………120
第五节 屈大均、陈恭尹及粤湘诗群……………………………………………151
第二章 钱谦益、吴伟业与清初诗坛的新变…………………………………………169
第一节 龚鼎孳与清初其它诗人…………………………………………………169
第二节 钱谦益的诗学观…………………………………………………………179
第三节 钱谦益前、后期诗歌创作的异同………………………………………190
第四节 吴伟业与“梅村体”……………………………………………………200
第五节 梅村词及娄东诗派………………………………………………………217
第三章 王士禛、朱彝尊与康熙时期主流诗风的转移………………………………229
第一节 康熙朝诗人的整体趋尚…………………………………………………229
第二节 施闰章的“宣城体”与宋琬的激宕诗风………………………………240
第三节 王士禛的神韵诗与《衍波词》…………………………………………266
第四节 朱彝尊与前期的浙派诗词………………………………………………301
第五节 生新的查慎行与劖刻的赵执信…………………………………………325
第四章 清初词坛的复兴………………………………………………………………343
第一节 清词繁荣的原因…………………………………………………………343
第二节 金堡、余怀等遗民词人…………………………………………………345
第三节 陈维崧的《湖海楼词》及阳羡词派……………………………………353
第四节 曹尔堪、梁清标及其他顺康朝词人……………………………………376
第五节 真率超俗的“京华三绝”………………………………………………397
第六节 风格多彩的清初女词人…………………………………………………413
第五章 乾嘉时期传统诗坛的分流……………………………………………………422
第一节 乾嘉诗坛的多元态势……………………………………………………422
第二节 沈德潜的格调派与翁方纲的肌理派……………………………………426
第三节 厉鹗、钱载及中期的浙派诗……………………………………………452
第四节 岭南独家黎简与盛世孤星黄景仁………………………………………471
第五节 桐城诗派与高密诗派……………………………………………………487
第六章 袁枚与性灵诗派的崛起………………………………………………………506
第一节 性灵诗派的近代性质……………………………………………………506
第二节 袁枚诗歌的二重性………………………………………………………514
第三节 别开生面的性灵派阵营…………………………………………………520
第七章 浙派影响下的清中叶词坛……………………………………………………543
第一节 浙派中期阵营……………………………………………………………544
第二节 郑燮及其他乾嘉词人……………………………………………………555
第三节 明珠辉映的清中叶女词人………………………………………………565
第八章 清后期融通变革的诗坛格局…………………………………………………579
第一节 意象独运的龚自珍及道咸时期其他诗人………………………………580
第二节 平中显奇的郑珍与宋诗派诸家…………………………………………611
第三节 “师法八代”的王闿运与湖湘派诸家…………………………………623
第四节 陈三立与“同光体”……………………………………………………632
第九章 晚清的词坛和散曲及民歌……………………………………………………645
第一节 标举寄托的常州词派……………………………………………………646
第二节 蒋春霖及清末其他词人…………………………………………………666
第三节 走向衰微的散曲…………………………………………………………676
第四节 清新多样的民间时调……………………………………………………690
第十章 黄遵宪与诗界革命……………………………………………………………696
第一节 勇辟新路的“诗界三杰”………………………………………………697
第二节 梁启超与其他新派作家…………………………………………………709
第三节 柳亚子和其他南社诗人…………………………………………………726
后 记……………………………………………………………………………………739
现代卷
王光明主编
绪 言 现代中国的“新”诗运动……………………………………………………1
一、20世纪初中国的“新”诗运动………………………………………………2
二、“新”诗求索的两个阶段……………………………………………………11
三、“新”诗运动的基本问题……………………………………………………15
第一章 “新筑诗中大舞台”…………………………………………………………20
第一节 古典形式符号的物化……………………………………………………21
第二节 面对经验与语言的变化…………………………………………………33
第三节 黄遵宪与晚清的“新派诗”……………………………………………55
第四节 梁启超与“诗界革命”…………………………………………………81
第五节 丘逢甲与“日据”后的台湾诗坛………………………………………100
第二章 晚清至“五四”前夕的翻译诗歌……………………………………………110
第一节 早期外国诗歌译介与中国古典诗式……………………………………110
第二节 “五四”前夕的外国诗歌译介及其“自由诗”转向…………………140
第三章 从“白话诗”到“新诗”……………………………………………………157
第一节 胡适和他的《尝试集》…………………………………………………158
第二节 郭沫若和他的《女神》…………………………………………………187
第三节 “浪漫的诗”与“具体的诗”…………………………………………205
第四章 形式秩序的寻求………………………………………………………………231
第一节 从诗歌节奏问题出发……………………………………………………231
第二节 新月诗派:探讨格律的重镇……………………………………………234
第三节 闻一多与他的《死水》…………………………………………………238
第四节 徐志摩的转变……………………………………………………………247
第五节 “音组”、“诵调”与诗体实验………………………………………252
第六节 “格律诗派”以后………………………………………………………262
第五章 现代诗意的求索(一)………………………………………………………272
第一节 象征主义的“微雨”……………………………………………………272
第二节 破土而出的《野草》……………………………………………………297
第三节 “创造社”诗人的转变…………………………………………………314
第六章 左翼诗歌:另一种潮流………………………………………………………335
第一节 初期普罗诗歌……………………………………………………………335
第二节 革命话语及其限制………………………………………………………339
第三节 “粗暴的抱不平的歌者”………………………………………………345
第四节 殷夫诗歌的”别一性”…………………………………………………350
第七章 现代诗意的求索(二)………………………………………………………356
第一节 戴望舒诗歌的转变………………………………………………………356
第二节 《现代》的诗歌…………………………………………………………379
第三节 卞之琳、何其芳的创作…………………………………………………395
第四节 林庚、废名等诗人的追求………………………………………………422
第八章 关怀时代的写作………………………………………………………………450
第一节 抗战诗与高兰、田间等人的创作………………………………………450
第二节 艾青的诗…………………………………………………………………461
第三节 “七月”诗人……………………………………………………………474
第九章 “新的抒情”的探索…………………………………………………………486
第一节 冯至和他的《十四行集》………………………………………………489
第二节 穆旦的诗…………………………………………………………………500
第三节 学院派诗人………………………………………………………………512
第四节 边缘诗人…………………………………………………………………542
第五节 吴兴华的求索……………………………………………………………552
第十章 面向不同的诗歌资源…………………………………………………………564
第一节 民间歌谣与“新诗”……………………………………………………568
第二节 新歌谣和《王贵与李香香》……………………………………………578
第三节 台湾新诗的“两个根球”………………………………………………589
后 记……………………………………………………………………………………601
当代卷
吴思敬主编
绪 论……………………………………………………………………………………1
一、与政治的无休止的纠缠………………………………………………………2
二、与传统的审美习惯的冲撞……………………………………………………5
三、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发展脉络…………………………………………………8
四、台湾、香港、澳门诗歌概观…………………………………………………14
第一章 诗学规范的确立与新诗话语转型……………………………………………19
第一节 战时文化与工农兵文艺形态中的当代新诗……………………………19
第二节 毛泽东的新诗主张及其影响……………………………………………22
第三节 新诗话语转型与颂歌形态的确立………………………………………29
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对“越轨”诗人的批判…………………………………34
第五节 在修改中进行写作的当代诗人…………………………………………36
第二章 颂歌时代的诗人………………………………………………………………42
第一节 争做时代的夜莺…………………………………………………………42
第二节 蔡其矫等坚守个性的诗人………………………………………………56
第三节 成长于共和国的青年诗人………………………………………………64
第三章 百花时代与诗坛“反右”……………………………………………………82
第一节 诗坛的“早春”…………………………………………………………82
第二节 诗坛“反右”……………………………………………………………90
第三节 运动中的《诗刊》与《星星》…………………………………………99
第四章 新民歌运动与新诗发展道路的论争…………………………………………113
第一节 作为运动的诗歌生产和民间诗学的政治想象…………………………113
第二节 新民歌运动与新诗“大众化”…………………………………………117
第三节 新民歌的文本特征………………………………………………………120
第四节 新民歌影响下的诗人创作………………………………………………124
第五节 新诗发展道路的论争……………………………………………………129
第五章 革命年代的政治抒怀…………………………………………………………137
第一节 政治抒情诗的话语追溯及其特殊形态…………………………………137
第二节 隐秘矛盾与双声话语: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142
第三节 贺敬之的时代颂歌………………………………………………………154
第四节 新诗在战歌形态上的强化………………………………………………156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诗歌…………………………………………………………161
第一节 主流诗歌:红卫兵诗歌与“新诗学习样板戏”………………………162
第二节 读书小组与诗歌沙龙……………………………………………………168
第三节 流放诗人的“地下”写作………………………………………………174
第四节 “地下”诗歌的先驱:食指……………………………………………182
第五节 芒克、多多与白洋淀诗群………………………………………………189
第六节 贵州高原诗人群…………………………………………………………212
第七节 天安门诗歌运动…………………………………………………………217
第七章 历史的新时期与诗歌艺术的转型……………………………………………220
第一节 思想解放运动与诗歌界的拨乱反正……………………………………220
第二节 诗歌创作队伍的重新集结………………………………………………225
第三节 “五四”诗学传统的重新衔接…………………………………………228
第四节 新时期诗歌与外来影响…………………………………………………233
第八章 归来者的第二个春天…………………………………………………………241
第一节 艾青和“五七”受难者的回归…………………………………………241
第二节 牛汉、绿原与“七月派”诗人的回归…………………………………270
第三节 郑敏与重新绽绿的“九叶”……………………………………………297
第九章 朦胧诗人的崛起………………………………………………………………320
第一节 诗歌民刊《今天》的出现………………………………………………320
第二节 北岛………………………………………………………………………332
第三节 舒婷、顾城………………………………………………………………341
第四节 江河、杨炼与其他朦胧诗人……………………………………………357
第十章 新生代诗人的躁动……………………………………………………………374
第一节 新生代诗人的出现与“现代诗群体大展”……………………………374
第二节 西川、海子与北京板块…………………………………………………380
第三节 韩东、于坚与“他们”诗群……………………………………………395
第四节 “莽汉”、“非非”诗群与四川板块…………………………………408
第十一章 多元写作姿态的展开………………………………………………………419
第一节 李瑛与新时期的政治抒怀………………………………………………419
第二节 乡土记忆与城市印象……………………………………………………435
第三节 军旅中的诗情……………………………………………………………446
第四节 少数民族诗人的新姿态…………………………………………………451
第五节 诗学文化的多重视野……………………………………………………455
第十二章 异军突起的女性诗歌………………………………………………………463
第一节 渐成声势的女性诗歌创作阵容…………………………………………463
第二节 翟永明与女性性别意识的强化…………………………………………474
第三节 王小妮与女性诗歌的多元展开…………………………………………482
第十三章 蔚为大观的西部诗歌………………………………………………………494
第一节 昌耀与青海诗人…………………………………………………………494
第二节 新疆的“新边塞诗”……………………………………………………497
第三节 陕甘板块…………………………………………………………………504
第四节 西南诗人群………………………………………………………………514
第十四章 90年代的诗歌写作…………………………………………………………521
第一节 90年代诗歌的概述与世纪末的论争……………………………………521
第二节 “独立”的担当…………………………………………………………529
第三节 口语写作…………………………………………………………………540
第四节 个人化向度的呈现………………………………………………………546
第十五章 当代台湾诗歌………………………………………………………………560
第一节 当代台湾新诗发展回溯…………………………………………………560
第二节 从三足鼎立到四强分治…………………………………………………590
第三节 现实主义诗派的抗衡……………………………………………………631
第四节 开创后现代风潮…………………………………………………………643
第五节 其他重要诗人……………………………………………………………646
第十六章 当代香港与澳门诗歌………………………………………………………652
第一节 从“难民文学”到现代主义……………………………………………652
第二节 在左右政治夹缝中寻找新的出路………………………………………662
第三节 香港诗人文化身份的认同定位…………………………………………669
第四节 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680
第五节 香港新诗的主体性仍然存在……………………………………………689
第六节 澳门:富有诗意的小城…………………………………………………697
后 记……………………………………………………………………………………704
少数民族卷
梁庭望著
绪 论……………………………………………………………………………………1
第一章 古歌谣及其演化………………………………………………………………31
第一节 走进先人的古歌谣………………………………………………………32
第二节 古歌谣演化出作家诗……………………………………………………43
第二章 秦汉民族诗歌初发轫…………………………………………………………52
第一节 北方《黄鸟》与《人参》………………………………………………53
第二节 河西走廊失恃匈奴歌……………………………………………………55
第三节 西南白狼王慕汉歌………………………………………………………56
第四节 江南巴歌刺郡守…………………………………………………………61
第三章 两晋民族初谙汉文诗…………………………………………………………64
第一节 中原独步溪人陶渊明……………………………………………………65
第二节 北方红颜薄命诗…………………………………………………………69
第三节 西南彝族文论诗…………………………………………………………70
第四节 南方越谣性纯真…………………………………………………………71
第四章 十六国暮雨朝云多悲歌………………………………………………………72
第一节 中土悲歌心气犹壮………………………………………………………73
第二节 北国梁鼓角横吹曲………………………………………………………76
第五章 南北朝隋民族诗奠基…………………………………………………………81
第一节 中原逐鹿悲歌频生………………………………………………………82
第二节 《木兰辞》唱绝千古……………………………………………………89
第三节 北魏王室诗歌……………………………………………………………92
第四节 华南民族初萌汉文诗……………………………………………………94
第六章 唐诗激发民族诗勃兴…………………………………………………………97
第一节 元刘领衔民族诗盛………………………………………………………97
第二节 渤海领衔北方诗…………………………………………………………107
第三节 西北高昌回鹘开新篇……………………………………………………110
第四节 西南民族首现作家诗……………………………………………………120
第五节 华南摩崖汉文诗…………………………………………………………128
第七章 宋辽金夏汇诗雄………………………………………………………………140
第一节 身处中原不忘祖根………………………………………………………145
第二节 辽金王族歌述怀…………………………………………………………148
第三节 西北民族文字诗涌现……………………………………………………171
第四节 高原多民族文字诗………………………………………………………191
第五节 南方长诗露峥嵘…………………………………………………………210
第八章 宗唐得古民族元诗盛…………………………………………………………217
第一节 蕴涵北国“基因”的中原民族诗………………………………………220
第二节 风格豪爽粗犷北方诗……………………………………………………241
第三节 西北长诗双灿烂…………………………………………………………255
第四节 西南叙事诗繁富…………………………………………………………269
第九章 明代各族诗歌初繁荣…………………………………………………………284
第一节 中原回回诗歌领衔………………………………………………………285
第二节 北国英雄史诗群星灿烂…………………………………………………291
第三节 沙漠绿洲作家长诗繁荣…………………………………………………300
第四节 格式纷繁西南诗…………………………………………………………320
第五节 均衡勃发南方诗…………………………………………………………363
第十章 清代民族诗歌大繁荣…………………………………………………………390
第一节 纳兰诗词光耀中华诗坛…………………………………………………391
第二节 谪居落寞北方诗…………………………………………………………434
第三节 抨击专制诗震天山………………………………………………………443
第四节 西南激荡孕育新诗篇……………………………………………………459
第五节 南方民族汉文诗繁荣……………………………………………………494
第十一章 近代诗歌风韵转型…………………………………………………………556
第一节 中原韵士爱国情怀………………………………………………………560
第二节 北国文士抗疏声…………………………………………………………570
第三节 西北诗坛百花争艳………………………………………………………578
第四节 西南诗歌心系民瘼………………………………………………………598
第五节 南方诗歌忧国忧民………………………………………………………606
第十二章 战斗风云孕育现代诗………………………………………………………626
第一节 抗日救亡中原诗雄………………………………………………………628
第二节 追求光明的北方诗………………………………………………………632
第三节 西北血染瀚海诗…………………………………………………………646
第四节 忧国西南诗………………………………………………………………656
第五节 南方革命壮怀诗…………………………………………………………663
第十三章 神州诗潮引领当代民族诗…………………………………………………684
第一节 步韵中州诗潮涌新篇……………………………………………………690
第二节 北方森林草原赞歌………………………………………………………702
第三节 天山南北新旋律…………………………………………………………725
第四节 颂歌绽放在西南高原……………………………………………………752
第五节 南方诗歌汇成交响曲……………………………………………………794
后 记……………………………………………………………………………………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