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经学史》
作 者:黄震云 著
出 版 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5月第1版
书 号:978-7-5402-2822-4
定 价:¥58.00 元
引言
《诗经》研究作为历时不衰的显学,根本在于《诗经》本身的厚重与张力以及历代社会发展的丰富的需求使然。几年前出于某些原因决定做一下关于《<诗经>的文学研究》,随后得到了学校项目的支持。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难度范围皆远远超过了预计,那也只好做下去,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先秦诗经学史》。
在《诗经》领域,算算已经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小时候家里就有四书五经,文化大革命中也曾翻过,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大学时代的先秦两汉文学就屦请业于邱鸣皋和朱宏恢先生,传授《诗经》的是朱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品德高尚的人,课也讲得非常好,还额外增加了很多讲授内容。当时的学习风气是老师要求精读的,学生都会背上,同时还会对照阅读研究著作来加深理解,或者尝试写作学术论文,因此关于《诗经》的基本功应该说还是有一些。中国诗经学会成立时,承河北袁长江先生推荐,成为首批学会会员。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先生是我大学老师吴奔星先生的挚友,二人合作授徒,成为传统。有时候遇到夏先生的学生,彼此还会以同门相况。夏老师的尊大君长期在徐州生活,至今仍长眠古城,而夏先生又在徐州长大,因此对于我这徐州走出来的学子特别的关照,耳提面命,从题目、写作、修改到发表都是先生操办。一直到前两年先生还逐字逐句修改我的论文,既汗颜又感激,所以我也是尽可能地勤奋。承德避暑山庄国际诗经学学术会议,夏先生提议让我做了常务理事。在《诗经》这个学会,常务理事很难做到,当时我还较为年轻,并无多少成果。第一篇关于孟姜女的论文在夏老师的指导下,圆满完成,先发表在《诗经》学会的论文集,后来发表在《文艺研究》上。期间,夏老师回徐州省亲、到我所在学校讲学,还有频繁的学术会议,自然得到了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感觉至今还在夏老师的培养当中。回忆习诗的历程,辛苦很多,收获也不少,应该向夏老师表示特别的致谢。就像学习研究楚辞一直得到褚斌杰先生的诚挚厚爱一样,顺风顺水,一路走来。
平时研究《诗经》是一个一个本子看,一条一条注释地想,由于资料太多,所以常常想跑掉了,完全没有结果。然后又从头开始。常常是一个字,久参不透。1994年开始我招收研究生,后来列出先秦两汉方向,始终《诗经》是我研究的重点,学生们的论文,也不少选择《诗经》来做。每一篇文章都是长期辛苦努力的结果,都是反反复复,可以说还是很用功吧。因此20多年来发表的关于《诗经》的论文发表的就有那么几十篇,也都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并多次获得了中国诗经学会的奖励。而写作本书的原因,一是2008年夏老师要求我写一本《诗经》的专著,表示会帮助出版,收入中国诗经学文库;另外一个是学校的项目,一个不好不做,一个不得不做,所以,只好全面认真思考、构思、准备。
首先是大量的阅读,金文、简帛要看,大量的发表成果要看,《诗经》本身涉及到的名物、历史、文化著作要看,还要揣摩。所以开始两年主要是集中精力看书,做资料,然后汇编,最后整理修订。前几天朋友聚会,知道我《诗经》书稿已成,之间不泛调侃本书的容貌,其努力虽说不敢比于前贤,但本书确是尽量做到了问心无愧。
本书的一些内容出自学友之手,如《诗经》的文体正变、《魏风》的声韵艺术、《古诗十九首》用诗考等为韩宏韬博士写作,《郭店楚简引诗考》为黄伟博士写作,周公制礼作乐一节是孙娟博士写作。因为结构的需要,也因为他们当年在做这些文章的时候我都有一些参与,而我现在如果单独做,大概做不到这样的水平,因此征得他们同意,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也就进入了本书,感谢他们的劳动和创造。本书最后的动笔修改和校对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甘苦自知,亦承多方帮助。本书得到了夏传才先生作序,势如庙堂之美,学越百官之富,很是荣幸。徐儒宗先生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是我国著名的先秦文化学者,也是著名书法家,在浙江多年前书尺元万,但欣然为本书题笺,令人感佩。既不能付之润笔,又理不当受,惶恐惶恐。先表谢忱,容当致敬,本书随之增光。王国维在《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中认为:“于诗亦十之一二”(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5页。)不能解。与王某虽相隔100多年,但似乎我不能解者远过于他。本书必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得到广泛的批评指正,以便以后修订。在本书出版之际,对过去的老师、熟人、同事、校友、朋友和学校的帮助都表示衷心的感谢,也从心里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