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通论》

《国学通论》

作  者:曹胜高 著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6月第1版
书  号:978-7-3011-3762-8
定  价:¥32.00 元


内容提要

  国学的当代意义是与国学的当代形态联系在一起的,国学如果没有新的发展,其意义必然受到很大局限。国学的当代意义是围绕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宏伟目标来实现的。我曾经说过:不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国学。如果仅仅从国学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等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简单化了。有人问我:国学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子?

  本书系统讨论了中国传统学术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具体分析了经学、史学、子学、文学、佛教、道教、艺术、版本、目录、校勘、文字、音韵、训诂、书法、绘画、音乐、天文、历法、地理等学问的主要特点、基本内容及研读方法、意在引导读者对国学的形成、发展、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全书体系严谨脉络清晰,风格浅近,语言生动,是带有通论性质的国学基本读物,也可作为文史哲学术研究的入门教材。

作者简介

  曹胜高,1973年生,河南洛阳人。2005年毕业,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第一届博士研究生,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亚洲文明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国学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作有《汉赋与汉代制度》、《历代兵书通考》等。

本书目录

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

第一章 什么是国学

 第一节 国学的形成
 第二节 国学的认识
 第三节 国学的价值
 第四节 国学的研究

第二章 儒学与经学

 第一节 儒经的形成
 第二节 儒经的演进
 第三节 儒学的意义
 第四节 经书的研读

第三章 十三经

 第一节 《周易》
 第二节 《尚书》
 第三节 《诗经》
 第四节 三礼
 第五节 春秋三传
 第六节 《论语》
 第七节 《孟子》
 第八节 《孝经》
 第九节 《尔雅》

第四章 史部概论

 第一节 史部概况
 第二节 史部的特点
 第三节 史书研读
 第四节 史籍举例七种

第五章 二十五史

 第一节 前四史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史
 第三节 隋唐五代诸史
 第四节 宋辽金史
 第五节 后三史

第六章 先秦诸子

 第一节 子学的形成
 第二节 老子
 第三节 庄子
 第四节 墨家
 第五节 荀子
 第六节 法家
 第七节 名家
 第八节 其他学派

第七章 历代子学

 第一节 两汉子学
 第二节 魏晋玄学
 第三节 隋唐子学
 第四节 宋明理学
 第五节 子学的内容与特征

第八章 集部概论

 第一节 集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 楚辞类及其研究
 第三节 别集和总集
 第四节 诗文评类
 第五节 集部研读

第九章 古典文学概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特质
 第二节 从歌谣到文人诗
 第三节 唐诗的风神
 第四节 宋词的情致
 第五节 元曲的畅达

第十章 佛学概论

 第一节 佛教的形成与传播
 第二节 佛教思想
 第三节 佛教教义
 第四节 佛教东传与佛教典籍

第十一章 道教概论

 第一节 道教的形成
 第二节 道教的发展与总结
 第三节 道教思想体系
 第四节 道教的影响

第十二章 古典艺术学

 第一节 书论
 第二节 画论
 第三节 乐律学

第十三章 版本、目录与校勘

 第一节 版本学
 第二节 目录学
 第三节 校勘学
 第四节 辨伪、考据与辑佚

第十四章 文字、音韵与训诂

 第一节 文字学
 第二节 音韵学
 第三节 训诂学

第十五章 天文地理学

 第一节 古天文学
 第二节 古历法学
 第三节 古地理学

参考文献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