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春秋公羊传》乃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毋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著于竹帛。
《春秋公羊传》重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义,而略于叙事,可谓训释之传。汉儒总结其有“三科九旨”之说,谓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王法者,一曰讥,二曰贬,三曰绝;人情者,一曰尊,二曰亲,三曰贤。《公羊传》训释《春秋》,颇多牵强附会之处,当代学者杨伯峻甚至称它“不是空话,便是怪话”。不过由于《公羊传》中所表述的“大同一统”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公羊学屡兴不绝。西汉乃公羊学极盛之期,董仲舒即为公羊学大师;东汉何休著《春秋公羊传解诂》,是关于《公羊传》的权威之作;唐代徐彦又著《春秋公羊传注疏》,则意在为何休的《解诂》作注;晚清公羊学复盛,自庄述祖、刘逢禄发其端,由龚自珍、魏源承其绪,至康有为而臻于高峰,他借孔子改制之说,构建起崭新的“公羊三世”观,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基础。
通行本有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第1版。
本书目录